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小学国际理解课堂活动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2021-12-02    5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课堂不同于日常的学科性课堂,其特殊性决定了活动设计要遵照整体性、灵活性、开放性、评价多样性等原则。而当前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课堂活动设计存在层次感不强、活动形式单一、核心问题缺乏张力等问题。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从提升活动设计任务的层次感,增加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凸显活动设计的张力,重视课堂活动的过程评价等策略入手。

  • 关键词:
  • 国际理解素养
  • 小学课堂
  • 异域文化
  • 活动设计
  • 课堂教学
  • 加入收藏

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载体,课堂是否有效与活动设计直接相关。教师要根据既定的国际理解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让学生积极学习和思考多元文化和全球问题,即在“国际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发学生内在思考,达到“国际理解”,形成对多元文化具有“和谐共处,平等包容”的态度。


一、当前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堂活动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活动设计层次感不强

有别于传统课堂,大多数国际理解教育课堂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时从教学目标出发,明确整个课堂活动的主线,进而贯穿整个教学设计,使每个活动围绕主线呈发散状或递进状分布。但部分国际理解课堂活动缺少主线,层次感不强。

活动设计层次感不强还表现为课堂活动结构不完整,没有层层递进。教师应思考课堂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其环环相扣,递进式地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达成目标。部分教师在活动设计时,没有思考其中的联系,出现了活动多而零散的情况。

例如“春节与圣诞节”一课中,有教师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依次是比较春节与圣诞节异同、分享部分国家过这两个节日的特别习俗、观看东西方过这两个节日的视频。这三个活动的设计在层次上没有一条主线,这就容易分散学习焦点,导致课堂上看似活动丰富,形式多样,但就其内在联系而言,关系是不清晰的,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思维的提升。

(二)活动形式单一

学生课堂活动应是多样的,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学习能力生长的维度。但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容易在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形式较为单一的活动。小学生专注时间短,且容易对新的东西产生兴趣。我们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则需要丰富的学生活动形式。

(三)活动设计缺少张力

国际理解教育需要设计有张力的活动,即突出问题的矛盾点。国际理解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上加入新的养分,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的提升和变化,它重在对学生文化价值观和态度的激活及引导。但部分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缺少张力,没有聚焦在国际理解教育素养和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上,学生无法形成对国际理解思想的认知冲突,无法深究其中的原因。

(四)活动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国际理解教育与大多数传统课一样,活动评价容易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它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堂课中,我们在评价学生课堂活动成效时,不应简单地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为评价标准。如果单一地以掌握多少知识为评价标准,就忽略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身能力、情感体验的变化,这难以深入领悟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和精神。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时,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如有的乐于表达,那么他们可能会在一节课中出彩耀眼;但也有一部分乐于倾听,不善于在众人前表达。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如何及时、恰当地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怎样适时地进行评价和鼓励;以此明白学生的学习程度,保证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国际理解教育课堂活动设计中存在层次性不强、缺少张力、评价单一等弊病。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很模糊,不清楚其本质,从而导致了教师在设计相关课堂活动时出现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比如,只看到民族性的一面,只关注国际理解的态度,而忽略了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联。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必然导致活动设计的碎片化和单一性。另外,因为开发国际理解课程的老师都是各学科教师,课程开发者自然会侧重本学科的内容,所以会出现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度较低等问题。


二、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堂活动设计的原则


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能保证在一堂课中师生之间能良好互动,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有效的活动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在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课堂活动设计时,应该遵循如下四个原则。

(一)整体性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总目标,应该根据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活动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任务目标应该是具体化和可视化的,而课堂活动的核心问题就是任务的具体化,课堂活动围绕核心问题进行立体整合,既体现目标统帅的整体性,也体现问题驱动的课堂活动本质。教师不能因为教学中某个点或者某个环节,而忽略了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如教学“春节与圣诞节”一课时,理解并尊重异域文化是本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教师以“该不该过外国人的节日”为核心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设计,先引发问题“该不该过外国人的节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了解外国人过春节和中国人过圣诞节的情况,再抛出“该不该过外国人的节日”这个核心问题,学生有了与之前不一样的答案,这样的活动设计基于对本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尊重他者的观点。

(二)多样性

学生对国际理解教育知识方面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国际理解教育的“了解”层面。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应该重视学生在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体验,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他们喜欢活动多样的课堂。在活动中去体验不同文化,从而由“了解”上升到“理解”层面。因此,国际理解课堂应该开展多样的活动,如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小组辩论赛等活动体验来达到真正的国际“理解”。

(三)冲突性

跨文化主题理解是国际理解教育独有的教育目标,国际理解教育旨在让学生学会尊重文化间的差异性,解决的是如何平衡本土文化与异文化之间的冲突。教师应该善于在活动中创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解决冲突,力求达到一种平衡的积极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包容异文化的价值观。

(四)多元性

国际理解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宽容的多元文化意识的“现代公民”。多元文化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消除和预防人们之间由于异文化所引起的偏见、误会、先入为主的观点等消极因素,从而构建积极的、合作的人际关系。[1]

因此,在国际理解教育课堂上维护本土文化的同时,应克服本土文化可能带来的保守性和排外性。评价上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认同,又不能抑制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保持学生自身的人格独立。应关注学生通过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学习,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让评价主体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注重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三、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堂活动设计的策略


(一)提升活动设计任务的层次感

活动设计任务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孩子搭建脚手架,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图示,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二)增加活动设计的多样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他们喜欢新鲜的变化的课堂。如果课堂活动形式过于枯燥和僵化,譬如只有师生问答或者小组交流,那学生很容易对国际理解教育课堂失去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形式设计上应该体现多样性,这样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眼球,促进思考。

“礼物的奥秘”一课,以音乐导入、小组分工填写图表了解两个节日异同、学生朗读新闻材料、观看视频、小组辩论赛等多种形式,从而提升了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但也需要指出,课堂活动的多样性追求的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更应关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来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三)凸显活动设计的张力

教育学家叶澜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同时,课堂教学的情境又是复杂多变的。”[2]

教学是一个“平衡”与“冲突”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有教育智慧的老师应该善于在活动中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生生的、富有生命力的。例如,在“春节与圣诞节”一课中,老师以“该不该过外国人的节日”作为核心问题,创设认知冲突,再随着孩子们对这两个节日的来历、习俗等的认知,三次提出同一个问题“该不该过外国人的节日”,课堂上不断制造“冲突”,一开始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同时老师提供各种外国人过春节的信息,说明全球一体化加速,越来越多外国人过起了春节,中国人也越来越喜欢过圣诞节,让这个冲突点找到一个“平衡”,明确我们在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该尊重、理解异国文化。

(四)重视课堂活动的过程评价

活动评价主体多元化。多元化是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国际理解教育要求学生在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经济、政治进行研究,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流及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共处与合作,培养学生关心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寻求人类共同发展的素养。评价理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量化评价,不再只是通过对学生系统性知识的掌握为主导的评价方式,而是注重实质性评价,也就是学生通过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的实质性变化,评价主体也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注重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注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要重视学生课堂活动过程的评价。评价不能仅限于教师对学习者作业和课堂反馈等方式的评价,而应注意对学习者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评价,培养学习者对自我学习效果的评价、学习者间的相互评价、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国际理解课应该注重学生合作学习、沟通能力、理解并尊重他人的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活动过程性评价能对国际理解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教师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者,自身应该具备较高的国际理解素养。而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国际理解教育也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师应该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同时应该具有清晰的国际理解教育的育人目标,多层次了解国外教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开阔眼界,使学生在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刻认同的基础上,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经济、政治进行感知、思考和学习,从而逐步培育和养成学生的国际思维、国际视角和国际精神。


参考文献:

[1]腾星.族群、文化与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77.

[2]李中建.课堂教学:让"冲突"不断“生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007):107.


文章来源:王玉娇,柴珊珊.小学国际理解课堂活动设计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35):38-4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学苑教育

期刊名称:学苑教育

期刊人气:176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学苑新报社

主办单位:学苑新报社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4-179X

国内刊号:13-1386/G4

邮发代号:18-340

创刊时间:200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