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讨外宣纪录片的传播策略与叙事手段

  2021-05-11    15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中外文化交流领域的不断拓展,纪录片的外宣功能正在日益增强。外宣纪录片是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有效形式。当下一些对外宣传纪录片,主要是通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典型元素进行叙事,以故事性架构凸显作品主题,以新技术与新手段创新呈现形态,以多元话语体系实现立体化传播,由此来对国家形象进行塑造。

  • 关键词:
  • 传播策略
  • 国家形象
  • 外宣纪录片
  • 形态创新
  • 网络时代
  • 加入收藏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主体对它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1。具体来说,国家形象就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社会、法律、文化、社会及生活在本国或他国国民心目中的总体认知、评价和印象。外宣纪录片也是反映国家软实力的视听产品,主要通过对大量真实生动的人和事的讲述,增进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和群体之间的文化认同。


一、以代表性元素塑造国家对外形象


在国外受众的心目中,饮食文化、中医药和中华武术这三大元素主要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笔者认为,外宣纪录片在塑造国家形象的过程中离不开代表性元素,而这些元素则需要以具体实在的人、物和事作为落脚点。

(一)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

中国物产丰富,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和不尽相同的饮食习惯。以此为题材的民俗纪录片能够向观众呈现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观、注重情趣的饮食文化,还可以讲述食物背后的动听故事和民俗风情。这种类型的纪录片更容易被国外受众关注,比较典型的有《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和《早餐中国》等。

(二)博大精深的中药知识

中药题材的纪录片通过真实纪录采药与制药的过程,向国外观众分享作为民族瑰宝的中药知识,揭示了中医中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如纪录片《本草中国》的内容主要反映了中药的采摘、炮制、存储和客观疗效。这部作品全程采用4K摄影设备拍摄,画质纯净、清晰度高、色彩逼真,再加上航拍、高速摄影和延时摄影等手法的运用,在介绍中药功能时用中国古籍竖式排版文字、片头片尾和字幕中融入水墨元素等,有效地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药知识,让世界各国人民领略到了中国本草独特的魅力。

(三)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

武术的民族文化特征非常明显。中华武术和日本的柔道、空手道不同,无论是技击功用还是文化内涵,都远超日本的武技项目。但前者在国际知名度方面却不如后者,症结在于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度不够。“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和对外交流创造了新机遇,对展示中国功夫的外宣纪录片创作也提出了新要求。纪录片《传承》第一季第一集就通过记录少林武术、高杆船技等精湛技艺,向国外受众展示了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


二、以故事性架构凸显主题展开叙事


(一)通过蒙太奇阐述美食哲学主题

美食题材的中国外宣纪录片往往会以中国传统哲学为主题,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人物的独立故事则通过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构建,共同阐释作品的中心思想。如纪录片《风味人间》中的每一集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个主题则是通过多个故事的平行叙事进行观照的。第一季第一集《山海人间》中的4条叙事主线分别由谷物、山珍、肉类和海鲜构成,通过平行蒙太奇叙事完善了整集的大结构,每条主线又通过对比蒙太奇展示各类食材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的不同特色。在肉类这条主线里,作品展示了新疆的羊肉、内蒙古的羊肉、马肉以及火腿等几种食材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烹饪方法。而在展现火腿这种食材时,作品又采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对中国安徽火腿和西班牙火腿的研制、烹饪与品尝过程进行了对比,展示了相同食材在不同民族中所蕴含的美食哲学。

(二)通过“人”的主线记录国民故事

外宣纪录片的题材选择通常更注重人文内容,因此人物往往是作品表现的核心所在,而“人”也往往成为叙事的另一条主线,以此来完善整个纪录片的结构。像《早餐中国》这部短纪录片,虽然每集向大家讲述的是一个早餐故事,但每集中都会有一个老店的小老板在片中对自己的早餐理念进行阐释,讲述自己的经历,将早餐的人文色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通过“人”的叙述方式,既展现了多层次的中国饮食文化,又真切地刻画了中国人民勤劳淳朴的形象。

(三)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普及相关知识

纪录片具有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对于一些传统技艺、经典食材和特殊中草药的相关知识,外宣纪录片都会通过科学的方法展开介绍,从而让观众更加全面、系统地去认识。因此,外宣纪录片塑造出的中国国家形象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还具有较强的科学特征。


三、以新技术与新手段创新呈现形态


(一)创作新技术的广泛运用

全息技术与影视艺术的结合让外宣纪录片创作遇到了新的契机。《如果国宝会说话》在拍摄时就采用了全息摄影,使得国宝的呈现更具立体感与现代感,所传递的中国历史文化得以现代化地展现。而显微摄影则是通过显微镜来进行拍摄,像《风味人间》就多次采用显微摄影和超微观摄影等新方式2。创作者在镜头下将食材无限放大,突破了以往的景别限制,从对食材的外部展现深入到对食材内部变化的探寻之中。如在《风味人间》第一季的第一集里,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摄氏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冰晶在马肉中发展成形的微妙过程。显微摄影技术无疑拓展了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增强了美食类纪录片的科学性与知识性。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被广泛运用。就纪录片创作而言,人工智能的主要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丰富了纪录片的选题,以其为表现内容的纪录片《AI·未来》每集3分钟左右,用精短的叙事解答人们对AI的种种迷惑。除此之外,还有2017年推出的《探寻人工智能》,杨澜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二是人工智能技术丰富了纪录片的创作手段,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联合创作的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在节目解说部分全部实行人工智能配音的纪录片。因此,就外宣纪录片而言,人工智能技术也必然会渗透到其创作及传播的全过程,并形成一种趋势。

(二)去解说词的叙事手段

网络时代,形式创新促进了纪录片的发展。近年来,去解说词的短纪录片,已成为外宣纪录片创作的一种新风尚,特别是在网络视听媒体中,以同期声替代解说词的短纪录片形态更为普遍。《早餐中国》这部纪录片选择了最具民族特色意味的各地早餐内容,以每集5分钟左右的长度诠释了充满各地风味的早餐文化。每集纪录片都会以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早餐摊为表现对象,让摊主通过同期声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故事呈现过程中没有一句解说词参与,从而使得整个故事更接地气。而在每集的最后,创作者还会选择一首具有年代感和地域性的歌曲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这种形式的出现,增强了外宣纪录片的真实性,丰富了纪录片的形态,增强了作品的时尚感。

(三)场景营造的独特意境

国家形象的塑造需要具体场景的支撑,创作者会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思维与认知。对于外宣纪录片来说,最具特色的方法就是营造意境,具体来说就是现实场景的再现。而场景的再现主要是通过地理位置、民族服饰、家庭作坊、地域方言以及对民俗民风的展示来实现的。

外宣纪录片的内容选择有很强的地域性,《风味人间》对每种食材的介绍都是从出产这种食材的地理环境展开的。一种食材的产生离不开一方水土,一种菜肴的烹饪也离不开一方风情。如第一季的第六集《香料歧路》,首先展现了四川阿坝松源这一地域的连绵山川,直观地反映了花椒这种调味品的生产地。随后在椒农安三娃的家庭作坊中介绍了花椒破壳的微妙过程,而其间椒农们在采集花椒时的装扮及语言也展现了当地风情。正是这些民俗场景的细节,使外宣纪录片营造出了一个地域的独特意境,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形象。


四、以多元话语体系实行立体化传播


第一层次的话语体系是主流媒体。外宣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主流媒体包括中央级机构、纪录片专业频道和省市电视节目的播出平台。中央级纪录片创作机构主要有中央新影集团、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五洲传播中心、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五大机构;纪录片专业频道则有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湖南电视台金鹰纪实卫视、凤凰卫视中文频道等。

主流媒体拍摄的外宣纪录片往往题材宏大、影响力强,在创作时更易于吸引国内外的合作者丰富节目视角。主流媒体话语体系下所传达出来的话语最具权威性,在构建国家形象时也更具有整体性和精品性。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传承》通过记录一系列海峡两岸中华文化传承人的精彩技艺和人生故事,传递出了中国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积极的价值追求和高尚的人生哲学,构建了中国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形象,展现了勤劳敬业、善于创新的中国国民形象。

第二层次的话语体系是网络视听媒体。新媒体时代,网络视频制作平台采用了差异化的运营策略,并着力打造纪录片“IP”系列。2017年以来,爱奇艺视频着重民俗类纪录片的版权购买,腾讯视频开始向自制纪录片过渡,优酷视频在网生纪录片上持续发力。其中,湖南知了青年文化有限公司的短纪录片“了不起”IP系列及腾讯视频打造的“风味”IP系列都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新生代纪录片。在网络视听媒体中播出的这些纪录片往往题材更为丰富,视角更为贴近,可以通过更多角度和细节打造某个领域的中国形象。

第三层次的话语体系是“他者”视域下的纪录片语境。在跨文化传播中,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主动地以本国为传播主体的自我形象塑造;另一种是被动地由他国人士来塑造本国的国家形象3。比较典型的“他者”视域下的外宣纪录片有《中国春节》《四季中国》和《我在中国过大年》等,以民俗为主题,凸显中国文化表征。在纪录片《四季中国》中,英国主持人江森海历时两年,跨越中国24个省市,寻找24节气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以体验式采访的形式为全球观众讲述了中国24节气的故事。这种“他者”的视角不仅使观众看到了别样的中国传统文化,还使中国外宣纪录片呈现出一种兼容并包的特征。


五、结语


外宣纪录片的传播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自信理念下的影像梳理与文化认同视野下的作品欣赏,目的是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世界各国人民。如今,外宣纪录片要放在网络时代进行重新审视,创作者要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和多元化的叙事手段,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营造出更多具有东方文化意境的国家形象,并以此作为外宣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方向。


刘如良.外宣纪录片传播策略与叙事手段研究[J].视听,2021(05):46-4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剧影月报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

期刊人气:202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1004-5864

国内刊号:32-1095/J

邮发代号:28-43

创刊时间:195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