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纪录片风格受色彩构成设计的影响探究

  2021-02-27    110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在纪录片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影像的纪实风格不同,表达对象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纪录片种类。而色彩艺术的构成及应用,成为纪录片风格中的重要元素。其作为纪录片的基本建构元素,在调节影片整体节奏,奠定影片基调的同时,能够极大丰富影片内容,增强人物性格的刻画,增加影片的美学内涵。本文旨在通过纪录片对影像色彩构成的要求分析,探索色彩构成艺术对于不同纪录片风格类型的影响和应用,讨论未来色彩艺术在纪录片中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 真实世界
  • 纪录片
  • 色彩构成
  • 艺术加工
  • 风格
  • 加入收藏

纪录片作为记录反映真实世界,表现社会中真实情况或是展现自然界的真实景观,并在某种程度上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从而以其深层的主旨含义引发人们思考的一种影片形式。纪录片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映像,它传递着生活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既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见证者,其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张扬着独有的艺术魅力,去影响、激励和启迪观众。


一、对于纪录片色彩构成策略要求研究的意义


纪录片在用艺术手段再现生活原貌时,色彩语言的表达方式,不仅对片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表明一部纪录片对待生活和历史的态度。电影色彩的调性处理,为叙事的铺展,故事的进程,叙事者与观众间内心的互动交流,是主观表达与被动接受形成价值共鸣效果的保证。因此,色彩在调性处理中,应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过程中保持连贯性和谐统一。在纪录片诞生的初期,色彩的作用仅限于写实,负责将现实事物原本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客观事物不带有任何一丝主观的思想和感情色彩;然而随着科技的渐趋发展,色彩在纪录片中具有了更强大且旺盛的生命力,逐渐拥有了表情达意、传达神韵的功能,从而成为纪录片中极其重要的元素之一。

纪录片的电影色彩的具有写实表意功能,在创作时强化色彩处理,可以对主题的进行突出,增强环境的视觉心理营造,对空间氛围进行烘托,实现塑造人物性格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增强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关系交流和互动。通常包括,人物性格色彩,服饰色彩,造型色彩,道具色彩,环境色彩。因此,对纪录片色彩的研究和探索对影片的核心思想表达,价值观的树立,以及影片格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纪录片对于影像色彩构成要求的分析


纪录片对影像色彩的要求(或者说纪录片要求怎样的色彩与之相适应才能更好的传情达意)。纪录片是以现实生活为描写背景,素材来源于真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通过影像的艺术色彩处理,以再现生活的真实为目的,启迪人们关注和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一)纪录片对影片背景空间色彩描绘的要求

纪录影片的真实性,可信度取决于色彩的调性处理,纪录片作为承载和记录真实影像以及思想主题的媒介,承担着人物主题形象塑造,核心价值观体现的任务,影片时代感及空间背景能否准确再现成为纪录片视觉表达的首要命题。色彩应该对于历史背景与空间营造的应具有真实的还原度,纪录片作为写实性的视觉语言,色彩决定了视觉符号的调性,色彩调性的准确与否,不仅决定着纪录片的情感表达的准确度,同时也是纪录片主题价值观态度的真实反映,进而影响影片的故事进程。

(二)纪录片对影片色彩设计连续性的要求

电影的艺术手段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法国电影大师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一书中说:“电影中的色彩处理必须首先根据不同色调的价值(黑与白)和心理(冷与暖)与戏剧含义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诠释出影像主体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将现实主义真实地再现人们眼前。”

电影艺术是影像画面伴随着时间及剧情发展动态展现的过程,要准确把握色彩的动态连续性设计,实现影调的准确调控,把握影像之间的色调关系。色彩只有深入在故事结构中,才能体现其审美价值,从而实现影片语境的准确表达。色彩的艺术化处理不仅为观众的心里创造出意象的空间,暗喻主体的命运起伏及剧情的发展走向,同时色彩也对纪录片主题的升华,为观众的想象力提供更大的愿景,谢尔盖•爱森斯坦说:“除非我们能够洞察贯穿影片色彩运动的连续线索,否则我们很难对电影中色彩有所作为,这也是电影制作色彩布局和展现中所秉持的设计观与出发点。”在纪录片中,色彩成为连接真实世界与主观感受的手段,电影色彩的连续性设计使影像传达的重点不再是事件而是电影主题的意义。

(三)纪录片对影片故事主体色彩描绘的要求

阳光给予世界以色彩,色彩给予形体灵魂,声音给予语言情感。爱因汉姆关于色彩曾有一段经典的描述:“关于情感的传递,色彩的渲染远胜于形体的演绎,那落日的余晖以及辽阔海洋的湛蓝所传达的情感,是任何形体无法言语的”。影像表达首先始于色彩,无论何时,当我们通过纪录片追忆往事,依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不曾远去的情感涟漪。

人物形象设计应符合时代感的要求,应具有鲜明得时代特征;受时代阶层影响,色彩成为时代基于人物主体外表的烙印,同时也是作用于主体人物心理活动的映像表达。在纪录片中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时,色彩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具有先于形体塑造并构成视觉刺激的特性,这种特性比其他感官刺激更加强烈,在这种色彩符号刻画下的主体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及行为特征加重了对观众心理上的冲击,增强了情绪上的认同感。色彩对于细节刻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质感,人物主体的色彩饱和度,同时也丰富了主体的性格色彩,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和丰满。

(四)纪录片对影片剧情冲突色彩描绘的要求

色彩是剧情中的演绎和流动,是动态的展现,也是故事进程中情感的递进表达,强烈的色彩对比成为剧情冲突的构成要素,也是实现剧情起伏节奏变化的要素,也就是说色彩应满足对于剧情节奏的处理要求。无论是色彩设计,色调处理,都应满足于影调的主题思想要求,满足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将导演主观的价值意识设定融于色彩的处理中,从而使观众接受色彩的处理,进而接受影片对于价值观的认同。

(五)纪录片对影片色彩基调保持一致的要求

纪录片的使命在于通过真实的影像再现实现核心价值观的表达,这个过程是多种影像表达方式集合运用实现的。无论是人物造型、画面构图,还是镜头语言、背景调度等共同成为影片的构成要素。色彩与故事主题、叙事结构、影像节奏的相互融合,构成了影片的风格。色彩是影像视觉语言的灵魂,统一的色彩表达和调性处理,是实现纪录片叙事结构完整性的黏合剂。统一的画面色彩基调是观众的情感基础,作为一种情感铺垫统一服从于影片色彩基调之下,让观众在观影体验上实现随着故事内容的铺展,实现价值上的共鸣。因此,纪录片对影片满足色彩统一性的要求,是实现纪录片感染力的保证。


三、色彩在不同种类纪录片中的构成应用


不同的纪录片类型,其应用的色彩也不尽相同。历史文献纪录片多采用灰暗昏黄的色调来强调历史的厚重感,从而增加文献史料的可信度;生活纪录片侧重于表现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因而多采用原色调,力图还原出最真实的生活面貌,优势也会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而加重或减轻画面的色彩;人文地理类的纪录片则倾向于还原当时当地的人文风貌和风土人情,往往会依据所在地周围的环境特征和社会氛围来选择所应用的色彩。

(一)色彩对于纪录片的基调奠定

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情感色彩伴随着生命的进程。人们对色彩的感受产生于视觉,内心受到外界的感官刺激产生情感,进而演化成人们的记忆、思想、意志及行为。色彩给予人的情感,有着强烈的因果关系。画面色调是产生意境的关键。纪录片画面的色调和统一,要丰富,色彩丰富不等于繁杂,繁杂会令人眼花缭乱。而过于单调则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李可染先生说:“意境之美是客观影像在提炼萃取后的意识精华,通过主人公思想情感的积累沉淀,及创作者艺术性的塑造,达到情景交融之后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和境界,这种境界充满了诗意。”康定斯基也说过:“内容和风格,色彩和形式的统一,从美学意义上说必须触及人类的灵魂,这一原则成为色彩心理学的美学基础。”由此可见色彩与心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色彩有自己代表的情绪,从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在人们的日常感知中,蓝色代表着冷静、平和、深远、博大,同时也有着忧郁孤独、伤感的内涵;红色让人想起运动、生命,有时也暗示着暴力、革命和鲜血;白色象征着纯洁和神圣,与之相反的黑色则预示着凝重、阴郁和死亡。色彩在一部作品中的运用技巧和表达方式,对于创作者来说,极大地显示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欲望和感情倾向。当画面中所有色彩组合起来而表现出来某种倾向时,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主体就不言而明了。可以说,正是色彩本身所带有的指向性,使得作品和其创作者表达自我变得简单起来。

纪录片《鸟的迁徙》,大量使用了冷暖色调的对比。冷色如蓝灰,暖色如日落黄和沙漠的金橙色,冷暖色调兼容并蓄,收放自如,来表现迁徙过程中自然环境的恶劣,和候鸟到达栖息地后的安逸,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候鸟与迁徙过程中困苦的自然条件作斗争的主题。

(二)色彩对纪录片主体形象的塑造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说过:“色彩作为纪录片视觉语言的首要因素,色彩给予情景和感受的表达,就如同营造光与影一样”。色彩所具有的情感表现手法,在赋予形体以灵魂的同时,将人物主体的内心情感展露出来,使观众更容易贴近主体,进行沟通和对话,这是情感体验的绝妙象征和形象表达,所以色彩能够作为人类情感的固定载体。

而对于人文类纪录片来说,人物是其核心。从一定程度上说,纪录片的成败取决于核心人物的思想价值体现,即人物的核心价值观表达。影像作品本不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而色彩给予了其表达自我的手段。《英和白》在创作过程中,具有主观性很强的特点,影片在色彩的选择上,主人公日常生活的着装通常只有蓝色和红色两件衣服。这种看似简单的冷暖色彩搭配,实际上造成了人物心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复杂的情感:封闭而又孤独,同时却又渴望获得充实精彩的充满未知的生活。影片利用色彩上的反衬与对比,构建出性格丰满的完整人物形象,并将人物的心理和情绪通过外化的视觉表达,使得人物敏感丰富的内心世界透过色彩语言无声地表达出来,更加因势利导地为观众所捕获并感知。

《鸟的迁徙》中,导演多次背光拍摄鸟群,在背光下呈现出黑色的轮廓,迁徙途中的艰辛,来自大自然的威胁和挑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以天空和雪山作为背景,画面的白色几乎融为一体,凝练成一幅广阔的山水画,在这片苍凉的环境中,只有匍匐的鸟群是唯一的活物,表现出了生命的渺小,以及鸟群与恶劣环境抗争的顽强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三)色彩对于纪录片美学内涵的丰富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对于美的追求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纪录片亦不外如是。在艺术作品创作中,色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视觉美感的建立上。纪录片在追求思想性的同时只有通过艺术性的创造才能彰显作品的美学内涵。纪录片《最后的山神》记录了大兴安岭的冬夏两个季节,在色彩的选择上尽量追求简单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杂色的摄入,这很难说其中没有包含创作者的主观创作意愿,有选择地避免了其他色彩进入镜头。而这恰恰突出了大兴安岭中原始生活的简单和纯粹,同时也带给观众纯净舒适的观赏体验。

纪录片《江南》呈现出徽州黑白的气质。“黑是黑得彻底,白是白得坦然”,这是对“黑与白”内涵的最直接的解答。在徽州当地人们心里,艰辛与幸福仅“一步之遥”,这种民众心态正体现为黑与白所呈现出的“彻底”与“坦然”的生活态度。黑与白的地域空间,加之黑与白的民众心态,一个黑与白的世界便诞生了。此时的黑与白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意义,既象征着一种纯粹的、爱恨分明的世界观,也象征着一种原始的、返璞归真的社会秩序。创作者虽然仅用了黑白两色,但却鲜明地描绘出了徽州的城市风貌,赋予了其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

总之,色彩作为思想的载体,是纪录片的灵魂。色彩构成的策略性设计成为纪录片实现其风格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能够表现丰富的情感,揭示深刻的含义,充分发挥其表情达意功能。色彩的美学内容不断丰富,将会给未来的纪录片艺术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色彩给予影像的魅力和灵魂,赋予纪录片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更加高远的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维·斯托拉罗,周传基,巩如梅.摄影经验谈[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7.

[2]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3]王卓如.用光写作──维托里奥·斯托拉罗访问记[J].世界电影(1期).

[4]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基础[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5]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艺术与视知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可凯元.色彩构成设计对于纪录片风格影响的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1,4(04):53-5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传媒评论

期刊名称:传媒评论

期刊人气:54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传媒研究院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新闻

国际刊号:2095-7823

国内刊号:33-1387/G2

邮发代号:32-229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