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民俗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政教育融合探究

  2020-10-15    63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的提出和实施,是高职院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借助“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推进民俗课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激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文以《中国民俗文化》课程疫情线上教学改革为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主要对教学大纲中的授课内容进行了分析调整,得出通过思政教育化的民俗课改革,能够促使学生在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后,对民俗类问题的认识能够提升到较高的认识水平。同时,对民俗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课程思政融合做出了最终的总结建议。

  • 关键词:
  • 教育融合
  • 民俗文化
  • 线上教学
  • 课程思政
  • 马克思主义
  • 加入收藏

一、“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通识类民俗课改革的现实需求


2020年4月底,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体系中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系统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作为公共必修课,独立于其他公共通识课之外,未能与其他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结合。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丹尼斯·劳顿提出了“文化分析”课程开发和规划理论,主张将本民族的特色文化缩影到课程中,把文化价值通过课程教学得以体现。在笔者授课的职业院校中,《中国民俗文化》一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识课,以往都是以公共素质课进行教学,但此次疫情期间,线上理论课首次以“课程思政”的形式进行教学改革,以课程知识为载体,以有机嵌入为路径,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凸显课程蕴含的价值性和社会性[1],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结合到通识课的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打破思政课教学形单影只的授课局面,避免了仅以专门学科进行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现象,以合力育人的教学方式,从显性的美育角度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在无形中助力于发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中国民俗文化》课程疫情期课程思政的线上改革


(一)课程内容

《中国民俗文化》是笔者所在高职学院的公共素质课,疫情期间授课对象是一年级的大专生。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各民族的文化面貌,普及民俗知识是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民俗文化承载的价值定位于热爱祖国、文化自信、民主政治、传统美德、红色文化等方面。

(二)教学安排

根据疫情期间授课安排,笔者担任了2019级数字艺术1班和2019级影视美术1班,两个班级共计71人的《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任务。以中国物资出版社的《中国民俗文化概论》为教材,用录播建设课程系统的方式,使用超星学习通作为线上授课的主要平台,并用腾讯QQ建立班级课程群予以教学辅助,实现课程相关的教学安排和习题讲解互动。其中,2019级数字艺术1班为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试点班,2019级影视美术1班则按以往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

(三)教学改革过程

在第一阶段的课程思政建设中,鉴于疫情期间课时有限,将教学大纲中的授课内容予以调整,并对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有效挖掘,使得课程的思政价值引领在每个章节都能够有效落实。

由表可见,挖掘民俗课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需要从以下着手:一是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信仰的正确方向,在课程教学中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是结合《中国民俗文化》中中国文化的特色,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把民俗学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三是尊重学生成长的专业需求和社会诉求,体现新时代发展与高职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实现价值引领,促进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

在第二阶段的课程录制中,完成了线上教学36个课时的教学视频录制。本课程原教学课时为32课时,线上建设以多出教学大纲4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便于教师结合各专业特色进行选择性教学。鉴于疫情期的实际教学安排,《中国民俗文化》授课学时为22课时。

表1《中国民俗文化》章节思政元素一览表

在实际授课内容需要调整时,侧重选择课程思政元素授课的教学章节,在实际教学中,将民俗文化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特质与新时代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精神内涵不谋而合。

具体授课内容上,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了如下的课程思政文化梳理:

第一,绪论授课中韩国冬奥会中的北京八分钟文化展示,与新时代大国外交政策相呼应,作为下届冬奥会的主办国的中国,以文化体育的外交形式,在多极化世界发展自己的特色外交。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而言,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步方面的外交举措。

第二,饮食文化的食器中体现得儒家“礼制”以及盖碗所蕴含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古代哲学智慧,从传统儒家文化的民俗哲学文化信仰上巧妙地过渡到思想政治教育上,有针对性地引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倡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第三,在介绍传统娱乐文化时,将“数来宝”和嘻哈音乐进行对比,从高职学生中流行的“嘻哈文化”着手,引导学生在西方意识形态渗入我国时,进行正确甄别,倡导学生勿盲从追求流行文化,从而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文化自信。

第四,服饰文化以“冠”的等级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现有制度下穿衣不分等级的民主、平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契合。再以中华民族的特色服饰旗袍为切入点,教育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第五,在建筑文化中,将窑洞的建筑历史与延安“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相结合,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时的艰苦,重温党史,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学习红色革命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以上的民俗文化知识的思政教育融合,从民俗思想的信仰角度,推动了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政课的开设表明高职教育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教育,但思想教育存在泛政治化倾向,单纯的思政式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填鸭式的政治

信仰教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俗信仰教育,以民俗信仰教育的方式,培养高职学生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信仰向结合的发展,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同时,进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民俗信仰教育[3],才是顺应时代的有效措施。

在第三阶段的授课实践中,将2019级数字艺术1班定为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试点班,2019级影视美术1班则按普通班进行教学授课。从整门课的考核中,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学生综合学习成绩明显优于仅进行民俗文化知识教育的学生。

授课内容上,两个班教学的不同体现在试点教学的2019级数字艺术1班在该章节的民俗课程内容完成后,补充了该部分思政教育的延伸。但是两个班都在课后进行了蕴含思政教育的民俗知识测试。测试的成绩对比如图1、图2。

图1《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思政章节测试成绩及格率对比

图2《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思政章节测试成绩优秀率对比

以上课时的章节测试题均含有思政元素的简答分析题。由上表可见:授课初始阶段即第1课时授课时,两个班级学生测试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秀率水平均较为接近;在中期学习中,试点班的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班,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后期学习的部分时段,可能是线上学习的倦怠性等多种因素,总体水平有所下降,但是与初期学习成绩相比,思政试点班的及格率和优秀率较有了稳步提升,该班的成绩总体优于普通班的成绩。值得注意的是从普通班的第8课时起,连续三次及格率达到了学习全过程中最高值。究其原因,可能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第8课时对该班做了一次思政教学授课内容线上资源的开放。可见,即便是一次思政式教学的方式,也能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教育起到较为有效的作用。

另外,2019数字艺术1班的学生学习了茶文化的民俗常识后,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知识延伸,对茶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能够进行较为细致和深刻的认识。教学中以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作为切入点予以分析思考,从传统民俗文化信仰的角度剖析价值观的实践价值,让学生认识到今天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政治信仰是长久以来有深厚积淀的文化信仰,是必须遵循的正确价值观。

由此可见,通过思政教育化的民俗课改革,能够促使学生在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后,对民俗类问题的认识能够提升到较高的认识水平。


三、改革总结


第一,民俗课融进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次疫情期的授课中,以超星平台录课为主要的授课形式,虽然教师用其他的信息手段予以辅助,进行学习督促和监控,但是由于录课的授课形式致使实时和面对面的沟通较为有限,尽管在前期教学效果上,学生出于对线上课程的新鲜感,成绩稳步上升,但后期面对信息平台的学习变得熟悉后,出现学习倦怠感,因此教学手段还需进一步丰富多样,解决模式化的学习方式。借助学生常接触的新媒体手段,不能仅仅停留在学院搭建的教学信息平台上,要创新运用新载体,将民俗传统文化内容以更受学生欢迎的方式展现出来。

第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的效果要尊重作为政治教育主体的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有来自职高、中专以及普高不同的组成结构,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较之本科生,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障碍。民俗课作为往往受忽视的通识课,要有亲和力,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出发,在其信仰认同方面产生困惑的时候,予以正确的价值引领。以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播教育学生树立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宽容的思想和正确的义利观等,消除学生内心的困惑。

第三,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授课时,尽量从课程文化的结合点自然地过渡到教学目标上,不能生硬地进行填充式教学。要充分考虑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学生是能动的主体,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们在接受教育时有无限的可塑性。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我意识普遍较为突出,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易引起违背教学初衷的学习效果,更需要精心引导,不能让学生对思政式的民俗课教学产生厌烦心理,认为上民俗课也是在上思政课。要充分利用隐形教育的优势,让学生无意识中接受教育,最终实现自我教育,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振雷.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三维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9(10):72-75.

[2]杨佩,雷耀勇.在传承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五届河洛文化研讨会综述[J].协商论坛,2019(12):30-31.

[3]黄丹丹.试论高校民俗信仰教育[J].管理观察,2013(23):62-64.


侯薇育.论民俗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课程思政融合——以《中国民俗文化》课程的疫情线上教学改革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0):148-150.

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支持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线上教学工作特需项目——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民俗文化》疫情期线上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模式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以超星平台的授课为例”的结题研究成果(2020zdxsjg16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高校教育管理

期刊名称:高校教育管理

期刊人气:73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3-8381

国内刊号:32-1774/G4

邮发代号:28-176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