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发展的启示

  2021-10-23    13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国际三大湾区名校众多,在教育资源上为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正处在发展的历史关键时刻,需要从国际三大湾区的高校建设发展措施中吸取先进的经验,据此,本文结合湾区实际发展湾区的高校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 关键词:
  • 借鉴
  • 粤港澳大湾区
  • 高校建设
  • 高校资源
  • 加入收藏

1、背景及意义


由于悠久的历史以及其地理位置原因,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既具有异质性,更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因此,为了更好地让粤港澳高校赶上世界一流的水准,进一步推动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就必须了解世界三大湾区高校建设经验,比较分析粤港澳高校建设的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战略角度认识如何提高湾区内高校建设水平,并总结凝练国际三大湾区高校建设经验,从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促进教育联盟、大学集群等方针的落实,实现粤港澳高校群创新突破发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纽约湾区

纽约湾区内聚集着世界最顶尖的高校资源,这里既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常春藤联盟高校,也有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等多所著名学府。除了高校以外,纽约湾区还拥有许多技术中心以及实验室。除了老牌的常青藤盟校以外,“新常春藤”“小常春藤”也是纽约湾区高校集群的重要力量。全美25所“新常春藤”盟校光在纽约湾区就有8所;而诸如威廉姆斯学院、阿姆赫斯特学院等“小常春藤”高校在美乃至全世界也是声名显赫。纽约湾区将其特有的科研设施以及高校资源结合起来,共同组合成该地坚实的科技创新后盾。

2.2旧金山湾区

直至目前,坐拥旧金山湾区的加州共有240所大学纳入该州的大学系统,湾区内共有83所公私立大学和五个国家级研究实验室,湾区内汇聚了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所著名大学,以及多个国际知名的科学实验室。加州的高等教育系统是公私并行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统以加州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加州社区学院这三级结构为主,私立高等教育体系以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为主,这种教育体制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2.3东京湾区

依靠“教育立国”这一理念,尽管日本的土地面积狭小,但对教育的重视使得东京湾区成为亚洲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根据相关调查,截至2018年,东京湾区共有225所大学,在全日本占比达到29%。除了高校,东京湾区还囊括了全国四成以上的研究机构以及六成研发人员。日本政府在2014年制定了一个为期十年的长期计划,主要是为了让10所日本大学提升至世界前100名。在这个计划中,日本的37所顶尖大学被划分为A类的顶尖型大学以及B类的牵引国际化型大学,在这其中东京湾区占了6所A类大学以及11所B类大学。


3、国际三大湾区高校发展经验


(1)重视人才吸引和人才储备

纽约湾区通过实施接纳技术移民以及国际项目合作等措施从全世界集聚了大量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加强合作研究伙伴关计划”“全球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方针的实施也让许多外国科学家与纽约湾区内大学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科技合作。而在旧金山湾区,教育优势以及人才储备是旧金山湾区乃至加州得以成为世界最发达地区之一的强大智力支持。根据美国2013年的统计,旧金山湾区2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四成以上受过高等教育,远高于美国平均水平(28%)。东京湾区实施了“超级国际化大学”以及“牵引国际化人才大学”两大计划。“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的实施促使了东京湾区内高校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以及日本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日本政府实施了“30万留学生政策”,放宽移民和留学生条件,以吸纳更多的高端海外人才为国家科技事业所用;美国则通过倾向于给优秀科技人才提供移民资格以及人才绿卡的方式,为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提供更为广泛的人才储备。

(2)重视高校合作与集群

纽约湾区形成了世界顶尖高水平大学集群、世界高水平大学集群、世界高水平公立大学集群三种集群模式;旧金山湾区形成了世界一流大学集群、美国一流大学集群、国际一流社区学院集群三种集群模式;东京湾区则形成了超级国际化大学集群模式。尽管形态各异,但集群内部的高校类型多元化使得这三大湾区形成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高水平大学之间的合作项目也有不少,如旧金山湾区内斯坦福医学院与佛德喜尔社区学院共同进行的医疗项目研究。

(3)重视产学研结合

早在二战期间,旧金山湾区就已经产生了高校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统一的思路。1951年,“硅谷之父”弗雷德里克·特曼教授创立了斯坦福创新工业园区,并提出了更加自由地进行学籍管理、鼓励师生在校创业并给予资金支持、允许创业者低价租用学校土地、允许企业人员到校听课并开放大学实验室、促进校企结合转化研究成果等措施。特曼教授的这些想法被斯坦福园区继承了下来,继而才在之后的几十年出现惠普、柯达、洛克希德这些国际知名企业。让知识向技术转化、再让技术向产品转化,在反馈中不断进行知识的迭代更新,这些都为旧金山高校群的发展打好了基础。

斯坦福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早已从单个工业园走向整个旧金山湾区乃至全世界。作为美国东海岸的知识创新圣地,旧金山此地的高校以斯坦福为榜样,延续了向企业输送人才、专利以及进行密切的技术合作等方针,让产学研的结合更加紧密。

纽约湾区也跟旧金山湾区一样形成了一套产学研合作模式。在该湾区的常春藤高校中,麻省理工学院是最早倡导并实施校企合作、政府参与的研究型学院。除了给予财政援助支持师生进行技术创业以外,麻省理工还鼓励他们进行技术转让或者出售技术许可。除了麻省理工外,诸如纽约大学等高等院校也大多单独设立了技术转移机构,为高校师生的研究技术成果转化给予技术支撑。

日本则依托“超级国际化大学”这一计划所带来的人才保障,在东京湾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首都圈产业研发中心。在该湾区内的企业每年都将大量经费用于与高校的科研合作,并从多个角度参与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当中,其中以投资建设工业实验室以及“师徒制”培育机制最具有代表性。产教融合、跨界合作使得产学研合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丰田、索尼、三菱重工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围绕该地设立了许多企业研发机构,产学研模式也在东京湾区得以实现。

日本还在东京湾建设了亚洲最大的科学城——筑波科学城。该科学城距离东京60公里,设置了大量的企业孵化器以及技术交易平台。针对特定的行业,筑波科学城还会提供专业的配套服务,力求科研成果能够得到转化。这对于技术专利的申请以及技术转移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由于地理原因,尽管筑波科学城没有实现日本政府的预期目标,但作为东京湾内最主要的科创中心枢纽,它对于东京湾区的科研人才聚集以及研究成果转化仍起着难以磨灭的促进作用,它所提供的创新创业条件也与东京湾内的高校资源形成了互补关系。


4、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发展的启示


就目前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高校实力并不弱于其他三大湾区。根据2020年的大学第三方指数(TUI)研究报告显示,入选的1468所大学中有134所属于四大湾区,此中有20所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内高校入选TUI前134的数量分别为70、34、10所。截至2019年3月,广东省内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6个、二级学科11个;26所大学具有硕士学位授权资质,授权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分别为273和56个。除此之外,粤港澳高校间的各种联盟也逐渐成形。2016年11月,三地共26所高校参与了粤港澳高校联盟的成立仪式;2017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正式成立,共有105所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教育机构参与;除了上述这些,大湾区专属的高校创新创业联盟、音乐教育和艺术发展联盟等高校联盟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些都表明了粤港澳大湾区整体高校实力在逐步增强,集聚性在进一步提高。但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还有许多不足,应借鉴国际三大湾区的成功经验。

4.1实施面向世界的人才引进政策,吸纳全球人才

湾区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比较低,只有两成不到,而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的这一比例分别为46%、42%、36.7%。另外,在外籍人才引进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也难以与其他三大湾区相提并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国际化水平、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香港的外籍人才占常住人口比例也仅为8.6%,而硅谷则超过了50%,最为国际化的香港都只有一成不到,更不必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了。大湾区应该提出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优化人才卡等制度,并通过猎头的方式吸纳大湾区高校科研建设所急需的、科研攻关所急需的高级人才和有项目领军作用的海外优秀人才。

4.2建立三地科研合作协调机构,深化高校科研合作

世界一流湾区都有着世界一流的高校资源。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分别有2、5、1所世界级研究型大学。而粤港澳大湾区尽管有4所大学入围世界100强,但均在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主体的珠三角地区无一所高校能入围其中,湾区内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极其突出。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这些世界顶尖高校相比,入围100强的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这4所高校排名相对靠后,还难以称得上世界级研究大学。世界一流教育资源的不足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缺乏持久创新驱动力的原因之一。

从国际三大湾区的历史来看,它们的高等教育发展都呈现出集群的特点。与之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缺乏大学集群整体规划,在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三地校企合作上尚未形成有效的融通机制,顶尖大学集群的水平不高。在湾区内部的共同办学方面,粤港澳三地还不够紧密。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科技资源共享的“硬件”方面,还是在学科交流、信息互通的“软件”方面,三地之间的协同作用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粤港澳的高校合作方式主要为香港高校来内地设置分校,而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的学者、学生交流来往较少,人才流动积极性不高,且总体合作水平不高。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粤港澳三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主要是浅层合作,如在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与港澳合作的研究项目中,广东高校的人员投入往往超过80%,而港澳方则提供全部的经费支持。粤港澳湾区需要在人才培养合作多元化、科学研究合作正式化、学术流量合作常态化等方面进行提高,建立一个统筹区域科研合作的协调机构,实现粤港澳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

4.3重视产学研人才培育体系,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世界三大湾区均形成了一套产学研合作体系。不管是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以高校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还是东京湾区以企业为主导鼓励校企合作交流的模式,这些都促进了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作为后起之秀,以产业立身的东京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80%以上。与之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还是偏低,且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较为突出。以香港高校为例,尽管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但“重学术,轻应用”的现象较为突出,带来的结果就是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


5、结语


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不能与社会所脱节,三地在建设高校联盟的同时也应形成一套产学研合作体系,调整高校学科研究方向,依托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实验装置和科研平台,建设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应用需求的优势学科,让科研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并让企业需求与创新要素跟大学科研成果相结合,共同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对实用型研究的投入,注重对现代商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除了重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还应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提供更大支持,具体做法有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营以及搭建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并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以及提供咨询服务。可以学习斯坦福大学的成功经验:通过建立产业合作办公室、技术创业中心的方式来促使更多学生成为优秀科研或者创业人才,并设立技术许可办公室来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而在校园之外,高校更应主动接触企业以及科技园区,支持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提高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力.世界—流湾区的发展经验:对推动我国大湾区建设的启示与借鉴[J].银行家,2019,(06).90-94.

[2]许长青,郭孔生.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国际经验与政策创新[J].高教探索,2019,(09).5-13.

[3]曾—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态势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03):48-51.

[4]胡敏.粤港澳高校联盟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构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123-128.

[5]刘雪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人才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4):122-123.

[6]陈昌贵,韦惠惠,吴艳云,等.粤港澳高校科研合作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教探索,2009,(06):72-76.


文章来源:文峰,黄先勇.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3):1-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高校教育管理

期刊名称:高校教育管理

期刊人气:73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3-8381

国内刊号:32-1774/G4

邮发代号:28-176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