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从荆楚基因与自然骨骼论武汉园林的艺术特质

  2021-07-08    7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又处于荆楚文化腹地的武汉,其园林艺术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大江大湖的宽阔水域引导了园林对空间流转变换的追求;山环水抱的自然格局赋予了园林旷然写远的率真气质;荆楚文化对浪漫奔放的追求使其具有飞扬跳脱的灵动美;而熔铸五方的精神在近代又催化了中西合璧的圆融之美。

  • 关键词:
  • 园艺
  • 武汉园林
  • 艺术特质
  • 荆楚文化
  • 加入收藏

中华文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自发生期即受到地理、气候、经济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自周初期,楚国在荆山分封建立以来,我国南方文化的代表荆楚文化便逐步发端,直至今日连绵繁衍,横亘古今三千余年。荆楚文化与北方中原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被外界理解,直至1978年曾侯乙墓的出土震惊了世界,掀开了荆楚文明的面纱[1]。1993年,在参观了了湖北省博物馆和荆州博物馆后,季羡林先生撰文指出:“至晚到了周代,楚文化或南方文化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同域外的文化交流也已经有了一些。在这些方面,至少可以同北方文化并驾齐驱”[2]。20世纪末楚学研究硕果累累,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楚学文库》共18部,数百万字,可以说奠定了荆楚文化研究的基石。21世纪以来,荆楚文化的研究逐步细分深入,民居古迹、佛寺道观、古城风貌等都有相关著作出版,然而专门探讨荆楚园林的研究至今尚不多见。


1、荆楚园林追踪


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等相比,关于荆楚地区园林的记载较少。尽管黄鹤楼、古琴台等古迹也曾留下大量诗词名句描写周边环境,但写景仅作抒情之需,而关于园林的描绘与叙述的篇章较少,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下。

其一,楚辞对楚园林的描述有多处,如《大招》云:“夏屋广大,沙堂秀只。南房小坛,观绝溜只。曲屋步壛,宜扰畜只。腾驾步游,猎春囿只。”可见建筑周边辅有观景台、长廊等小品景观建筑,圈养或放养的动物生活其中,画面生动而美妙。又如《九歌·湘夫人》云:“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文中所述湘夫人住房位于水中央,屋外繁花正开,是当时人们心目中理想的环境。今研究楚辞了解到,中国园林中常见的轩榭、长廊、楼阁、水池等在楚园中就已存在,而“筑台”在当时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楚辞中的园林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讲求虚实互补、有无相生,追求自由奔放、浩瀚热烈[3]。

其二,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将西晋至清末关于名园的记事文学作品收录入《园综》一书,其中关于湖北地区园林的有3篇,均为明代文人所作,分别为袁中道之《筼筜谷记》、张绍槃之《自得园记》、李维帧之《松石园记》。筼筜谷是一处以竹为主题的园林,植物配置丰富,亦有置石、亭、廊及闲居园林建筑。自得园文中记载其“规模弘敞,而山水之奇,天造地设”,且有“城市山林”之称。松石园院内有书院及各类园林建筑,有山有湖,有各类花草,并饲养了禽鱼。从三篇散记可见明代荆楚园林的基本形式,一般借助山势、引水为池,配以亭台楼阁、花草禽鱼。相对于江南园林来说更天然质朴[4]。

其三,清末浙江永嘉人任桐,在武昌任职期间修撰了《沙湖志》,并著有《园林春色》一书。《沙湖志》中所记“沙湖”并不单指今日沙湖公园的范围,包括以东湖、白洋湖、沙湖等湖泊及水系组成的“沙湖”,书中亦将周边山水地貌一概进行了描述,囊括洪山、九峰、灵泉山、梁子湖等,并绘制有《沙湖名胜全景》,方圆二百余里。《沙湖志》不仅全面反映了东湖风景区的山水地貌、自然风光和历史沿革,亦提出了对东湖风景区规划的设想,对今日的武汉城市景观设计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园林春色》则主要描述琴园,主要记载琴园的营建、景点以及园中诗文等[5]。


2、武汉园林的艺术特质


2.1大江大湖——流转变换寥廓美

我国北方水资源相对少,园林多以建筑物来主导总体格局;江南地区则溪流网布、湖池小而密集,多以“小桥流水”为特色。而素有“江城”之称的武汉,不仅两江交汇于此、湖泊星罗棋布,而且水面均宽广开阔、烟波浩淼。长江,我国第一大河流,在武汉境内流程达150.5km。汤逊湖,位于武汉南部,以47.6km2的面积成为我国最大的城中湖;而位于武汉中心城区的东湖,以33.9km2的面积居第二。

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所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楚地自古水资源丰富,面对无边无垠、烟波浩淼的湖面,给人空间上的无限遐想。屈子曰:“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又曰:“忽反顾以游目兮,将欲观乎四方”,空间既是无限的,也是不断流转变换的。楚人这种对永恒、无限的追求,这种浪漫主义精神,为中国从有限中追求无限的空间审美意识奠定了基础[6]。

武汉自古处“云梦大泽”之地,坐拥“大江大湖”得天独厚的天然之势,多处可见烟波浩淼,使得城市空间给人渺渺茫茫的无边界感。东湖磨山刘备郊天坛三面环水,隔湖远望落雁景区,水天一色,水面消失的地方便是天的所在,不禁令人怀想起刘备祭天的场景。唐宋诗词中歌咏颇多的“南楼”(元代消歇未重建)建于黄鹄山顶,黄庭坚诗云:“高明广深势抱合,表里江山来画阁。雪延披襟夏簞寒,胸吞云梦何足言。”楼之“高明广深”、景之“表里江山”,再加上诗人所感之“雪襟夏寒”和“胸吞云梦”的气概,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建筑、人在流转变换的环境中融为一体[7]。今东湖磨山公园,从山顶楚天台俯瞰烟波浩渺的东湖(图1),会给人“不拘于物,不滞于心”的触动和多变的、流转的意象美。

表1武汉园林的艺术特质

2.2山环水抱——旷然写远率真美

在武汉市区中心,东西连绵的龟蛇二山和南北纵贯的长江之水,共同构成了“龟蛇锁大江”的格局,也称为武汉山水的中心主景。以此为骨架,武汉市内低山林立、湖泊星罗棋布,湖光山色散布武汉的东南西北。武汉属平原向低山丘陵过渡地区,市内北有木兰山,南有青龙山,西有嵩阳山,东有九峰山,而中部则更是名山林立。享有“百湖之市”美誉,武汉市湖泊数量也多达160余个,山和水相互交映、相得益彰。位于武汉市区中心的东湖,便有珞珈山、磨山、南望山、喻家山、马鞍山、吹笛山、鼓架山等34座山峰环绕,山水交融,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武汉这种山环水抱之天然格局不仅有别于水资源不足的北方城市,也不同于地势低平、水网密布的江南城市。江南密集的水网滋润出柔和温婉的风土人情,烟雨中的亭台楼榭、溪流潺潺透着婉约的气质,如一位清丽秀雅的女子。而武汉的山环水抱则像真诚直率的青年,这里山不奇不险、水不急不缓,不过是简单的山明水秀、清清朗朗、充满生气。相对于江南水乡勾起文人的乡愁,武汉则令人豁达开阔、积极进取。

图1磨山楚天台俯瞰东湖

以山水格局为基础,武汉园林无需在叠石理水的人造景观中耗尽心力,而更注重借景,将视线向自然环境中牵引。江河流转、龟蛇对峙的自然条件,亭台楼阁依借山势来修建,视角则以江湖为借景,赋予了园林深层的精神内涵和高远的境界。《沙湖志》作者任桐,是一个“枕石以听泉声,迎风而寻松籁,鸣琴在天,画图入目,旷然写远,乐以忘忧,此余之志也”的“行者”,虽生于江南,也被武汉天然山水所吸引,他提到江南园林“穿插密而少空气”,北京园林则“装设虽精美然过于华丽”,而更欣赏武汉山水的天然之美:“山水秀丽,迥无伦比,绝未粉饰,一任天然。”杨铎受任桐之邀同游沙湖,其在《沙湖序》中说:“自当退而求数顷之田于沙湖之上,以为躬耕之资,暇则驾一叶之舟,容于中流,入九峰,上灵泉,渡梁湖,历石壁、夹山、寒溪,而还泊于雁桥之下,徜徉山水之间。”武汉园林仿佛是依仗着自身优厚的资质,而不欲营造百转千回之感,只不过是直抒胸臆却展示了旷然写远的率真美(图2)。

2.3浪漫奔放——飞扬跳脱灵动美

我国南北文化的差异,从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所呈现的面貌中可鲜明体现。“与中原的方圆规矩相对,荆楚文化是一种飞扬跳脱的美。”[8]荆楚文化一方面受到宗教礼制的理性束缚较少;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楚先民世代相传的观象授时和巫文化,荆楚审美思想中体现出崇尚个性、灵巧生动的浪漫主义意蕴。在荆楚人民创造的艺术品中,都体现着这一文化基因的特性[9]。楚地出土文物如鹿角立鹤、虎座凤鼓、青铜异兽、木雕屏座等,无不造型奇特、不拘一格;而“楚辞”则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句式活泼、想象奇特,表现出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图2暮色中的东湖

图3磨山公园楚城城门

武汉自古即是荆楚文化腹地,城市文明起源于距今3500多年前的商代盘龙城,在战国时武汉属楚国。当时在今武汉新洲境内建有邾城[10]。同时,武汉也是楚文化向东南传播的通道,在东湖就留着爱国诗人屈原的遗踪。至南朝刘宋时期,自武汉成为地区行政中心,荆楚文化的中心也逐渐转移到武汉。

武汉也是荆楚浪漫主义的实践之地。武汉磨山公园楚城按照郢都古城形制修建,正面可见超拔而夸张的双阙望楼与虎座凤鼓形屋顶脊饰相呼应,显得动感十足而有别于常见城楼的庄严稳重(图3)。而城内楚天台下楚封标,气宇轩昂、振翅欲飞,抓禽猛兽而凤尾指天的造型正是荆楚艺术中飞扬跳脱的再现。

2.4万国都会——西为中用圆融美

武汉作为南北沟通、东西交接之地,自古即有熔铸五方的文化精神。鸦片战争后,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租界的建设使得西方建筑大量传入武汉。随着清末洋务运动的兴起,武汉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一跃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仅次于上海的经济繁荣的工商都会,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城市的繁荣造就了武汉众多富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其中经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且保留至今的近代优秀历史建筑有201处。同时,租界地区的花园建设也成为武汉城市建设中的新鲜血液。汉口英租界内海花园,日租界内共乐花园、四季花园、日本公园,以及由加拿大商人经手建造的聚兴城花园等,对当时本地园林的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4中山公园四顾轩

汉口租界园林既给民众带来了全新的城市空间,也给兼容而开放的武汉带来了西式造园和公共空间的理念。武汉园林开始从最开始的模仿,逐渐发展出中西融合的形式。汉口中山公园,即是在西式园林的格局上,采用中西结合造园的手法造山理水、修建亭桥,“四顾轩”即是一个例子。四顾轩虽命名具有中国传统典雅的意蕴,但在造型上采用拱券与爱奥尼柱式相结合的方式,具有典型的罗马建筑特征。周边规则式花坛也属于典型的西式园林风格。当视角往前推,从中式风格的“茹冰门”取景四顾轩,又显然是中式传统园林造景的构图方式,中西园林的造景方式在此显得非常和谐(图4)。中山公园“张公亭”也采用圆形平面与穹顶结构,以罗马建筑风格的形式与中式风格的额匾、楹联相结合,也是近代风格比较典型的代表(图5)。


3、结语


综上所述,武汉园林的艺术特质参看表1。

回望历史,曾经雄踞一方的楚国早已灰飞烟灭,而楚文化的基因并没有被时间湮没,而是在南方温暖的环境中,在山和水的滋养下繁衍和成长,成为今天的荆楚文化的繁盛局面。武汉,既是荆楚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传播者和开拓者,而园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荆楚文化发掘的深入和武汉城市建设的发展,武汉园林必将引领荆楚园林成为影响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与建设的重要力量。

图5中山公园张公亭


参考文献:

[1]吴欣,李丽娟.从楚文化的视角探讨楚园林的艺术特色[J].广东园林,2016(4):33-36.

[2]季羡林.中国古史应当重写[J].群言,1993(6):28.

[3]高介华"楚辞"中透射出的建筑艺术光辉--文学"幻想",楚乡土建筑艺术的全息折射[J].华中建筑,1998(2):19-29.

[4]陈从周,蒋启霆,选编.园综[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5):201-202.

[5]国伟.任桐与东湖风景区的建设[J].长江建设,1999(5):31.

[6]郭其轶,胡云.永恒的大地艺术--楚园林特质浅析及其对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7(2):177-179.

[7]王兆鹏.唐宋诗词中的武汉[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10.

[8]高文麒.荆楚文化(湘鄂)[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3.

[9]皮道坚.楚艺术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25.

[10]武汉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武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览[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4:序.


文章来源:蒋娟娟,付知.从荆楚基因与自然骨骼论武汉园林的艺术特质[J].华中建筑,2021,39(07):16-1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园艺学报

期刊名称:园艺学报

期刊人气:198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0513-353X

国内刊号:11-1924/S

邮发代号:82-471

创刊时间:196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