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老年高血压与衰弱发病机制及相关临床研究

  2022-01-18    4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老年高血压是社会上最普遍的慢性病之一,并发症多,衰弱常导致老年高血压进一步发展并影响其预后。通过老年高血压与衰弱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的相关性探讨,提出进一步采集衰弱参数为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中的"虚"提供客观辨证依据。

  • 关键词:
  • 中西医结合
  • 发病机制
  • 慢性病
  • 老年高血压
  • 高血压
  • 加入收藏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高血压是危害老年人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老年高血压与衰弱关系密切,往往呈伴随状态。国内外相关研究[1]通过对照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因机体功能减退而伴随衰弱状态,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的风险远远超过无衰弱老年高血压患者。由此可见,老年高血压与衰弱密切相关,二者可能是互相影响的恶性循环,故本文将从发病机理与临床研究角度出发,分别论述两者中西医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的相关性。


1、西医发病机制


1.1老年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

老年高血压发病机制主要与大动脉功能减退、周围血管阻力增加、β肾上腺素能系统反应性降低、肾脏排钠能力下降等相关。年龄的增加及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管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等导致大动脉硬化、弹性下降,动脉舒张功能随之减退,进而引起收缩压代偿性升高而发生高血压[2]。周围血管阻力增大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3],老年人由于小动脉的重构引起管腔狭窄和血小板功能生理性增强,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血管阻力增大。再者,老年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清除能力下降,去甲肾上腺素堆积导致血管收缩程度加重、血压增高;血管平滑肌细胞中β受体也随年龄增长而减少,造成α受体过多,对去甲肾上腺素敏感度增高,引发血管收缩力加大[4]。肾脏功能随着年龄增加也逐渐衰退,排钠能力下降,水钠潴留也能引起血压代偿性升高[5]。

1.2衰弱发病机制研究

衰弱是指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从而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截至目前,衰弱的发病机制并未十分明确,多数研究认为衰弱是多因素造成的[6],主要表现在慢性炎症反应、免疫系统衰退、内分泌系统紊乱等方面,其中慢性炎症所引起的炎性衰老是衰弱发病最可能的机制。炎性因子(白介素6、CRP、肿瘤坏死因子-α等)作为分子递质可通过氧化应激、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等途径诱导细胞衰亡,促成肌少症,而肌少症被认为是衰弱的前兆,可进一步导致衰弱;免疫系统是机体受到损伤时的防御屏障,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伤害,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持续的抗原过载导致免疫系统紊乱衰退,从而发生衰弱;此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及其他激素也可能参与衰弱的发展过程,闭经后女性雌激素下降及老年男性睾酮水平降低可导致肌容积减少和肌力下降,并且有研究发现衰弱人群血中的脱氢表雄酮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老年人[7]。1.3老年高血压与衰弱的共同发病机制通过以上病机分析得出,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是两者存在的共同的生理病理过程。荟萃分析报道,衰弱老年人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改变情况高度相似,主要体现在血管结构和功能方面,特别是高炎症反应。衰弱和衰弱前期者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较健壮者更高[8]。氧化应激标记物包括脂蛋白磷脂酶A2、异前列腺素、丙二醛、8-羟基-20脱氧鸟苷、活性氧代谢物衍生物和蛋白质羰基化水平与衰弱相关,并且有证据表明[9]衰弱者的抗氧化成分如维生素C、E和α-生育酚等水平较低。此外,横断面研究发现[10],衰弱前期和衰弱的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更高,动脉硬化可能有助于解释衰弱和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随着衰弱的发生,各个系统储备下降,全身血管失去弹性导致动脉硬化,进而引起高血压、中心动脉血压升高及靶器官损害等情况发生。


2、中医病机分析


2.1老年高血压中医病机

传统医学中无老年高血压的确切病名,但据其头晕、头痛等的临床症状表现,可归纳在“眩晕”、“头痛”等范畴。本病常见年老体虚之人,先后天之本亏虚所致。总病机为本虚标实[11],肝肾阴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陆艳秀等[12]认为老年高血压的病机主要与肝脾肾的亏虚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年老后天之本亏虚,脾虚生痰,痰湿困脾,不能运化升清,致清窍受蒙而发生眩晕;年老或久病肾精不足,乙癸同源,以致肝肾之阴亏虚,阴不制阳,肝阳生风从而引发高血压。顾健霞[13]表明老年人多因肝脾肾的精气不足引起气机逆乱、水谷精微运化失常、因虚致多痰多瘀等导致高血压发生。久病体虚无力推动血行致瘀血阻络,瘀血停滞,经脉受阻,气血不能上荣于头目导致眩晕。韩旭教授[14]通过总结临床经验,发现老年高血压病以肝肾阴虚阳亢为主,日久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两虚,常见于老年高血压发展后期。

2.2衰弱中医病机

中医学中无衰弱确切病名,但结合老年人衰弱的症状分析,可归为“虚劳”、“衰老”等范畴,常因先天禀赋薄弱、烦劳过度、饮食不节、大病久病、误治失治等原因导致人体阴阳失调、生理功能减退、肢体失用废用为主的病证,因虚致病或为因病致虚,在临床比较多见,其总病机可概括为五脏虚衰[15]。《医门补要》道“人至老年,未有气血不亏者”,老年人气血储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弱,五脏衰弱,邪犯机体导致老年人一系列疾病发生,即刘完素所谓“衰老受邪”。《素问》曰“精气夺则虚”、“人年老……五藏皆衰”,也说明老年衰弱系由五脏衰弱所致。钟文等[16]认为老年人衰弱、肌少证基本病机都是“元气亏虚”。李金辉等[17]提出衰弱与五脏虚弱相关,五脏气血虚衰是老年衰弱的最主要病机。刘柳[18]也总结衰弱病机为五脏虚,以脾肾虚为主,气血阴阳失调导致功能废退,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2.3老年高血压与“虚”的相关性

老年人全身各脏器生理功能减退,五脏虚损,气血阴阳亏虚,病属“衰老”,衰老常致全身多种疾病发生,以血管相关疾病为甚,如血管弹性变差、血压调节失常等,从而引诱心病发生。从中医的整体观念看,虚劳与老年高血压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太阴司天,湿淫所胜……时眩……病本于肾”,《素问·海伦》中记载“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均充分说明了老年高血压疾病发病与虚相关。明·张景岳亦认为,虚是常导致眩晕发生的病理因素,强调“无虚不作眩”。安徽省名中医陈晓昱教授[19]通过总结理论及临床经验,认为老年高血压发病以肝肾阴虚为本,治法以滋阴潜阳为主。汪磊等[20]认为,脏腑虚衰、精气血不足是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基础,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应从治本出发,补虚扶正再兼以治标。时敏等[21]也认为,老年高血压以虚为主,最常见证型为肾气亏虚,补益肾气类的方药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方面取得显著疗效。此外,《黄帝内经》指出肝气肾精的损耗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明显,加上老年人脏腑机能日渐衰退,因而大大增加了患高血压的风险。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因衰老,打破自身肝肾阴阳平衡,多表现为头痛目胀、眩晕耳鸣症状。还有大量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后期多发展为阴阳两虚证。


3、临床相关研究


3.1衰弱的西医临床研究

3.1.1衰弱的评估方式

目前国际上尚无老年衰弱综合征公认的评估量表,根据量表的测量维度不同,分为衰弱表型(FP)和衰弱指数(FI)两类[22],其中衰弱表型(FP)[23]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早、最广的衰弱评估方法,用非自主性体重下降、虚弱、疲劳、步速下降和低水平体力5项内容评估衰弱。

3.1.2衰弱参数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

衰弱作为一个重要的老年综合征,与很多系统衰退有关,肌肉减少症、营养不良也是衰弱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故衰弱常用参数包括握力、步速、肌围、血清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PNI),这些参数在高血压发病中也有意义。Fried评估量表[23]明确指出握力和步速是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握力和步速是衰弱的独立预测因子,吴红梅[24]在研究握力与高血压的关系中得出高血压人群往往存在握力下降的结论,与高血压容易合并衰弱的研究一致;国际上常以步速<0.8m/s为慢步速,研究表明[25]血压低者其步速和认知功能降低,低步速可致血压降低及提高死亡率。另有报道指出[26],肌围可作为营养不良的指标,衰弱的过渡阶段往往存在着肌围减少。血清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均是评估营养情况的客观指标,Hebeler KR等[27]研究发现,ALB可作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年存活率的衰弱标志物。还有研究发现[25],高PNI能客观反映患者的营养水平和炎症状态,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营养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

3.2老年高血压与衰弱的西医临床研究

3.2.1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检出率高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老年高血压和衰弱发生率呈正相关。韩国学者Kang MG等[28]对超过65岁的韩国老年人进行衰弱检测,发现44.2%的老年人处于衰弱状态,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超过六成。巴西研究员Apraha‐mian I等[29]选取619例老年人进行高血压筛查,结果显示衰弱组的高血压发病率高于总样本高血压发病率。国内也有相关文献报道[30]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衰弱检出率为23.1%,并发现合并衰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存在年龄大、并发症多等情况。

3.2.2衰弱与体位性低血压(OH)相关

Basile G等[31]通过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衰弱的关系发现,80%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衰弱,且收缩压与FI呈负相关。赵清华等[32]通过队列研究老年住院患者血压水平与衰弱之间的关系,发现FI越高,全天各时段收缩压、舒张压普遍越低,并认为收缩压下降是老年人不良预后的表现。Soysal P等[8]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合并衰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从而增加死亡风险。因此,越来越多学者认为应以衰弱状态作为分层指标[33],合并衰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要求应适当放宽。

3.3老年高血压证型与衰弱的临床研究

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衰弱的临床客观化研究较少,主要是通过Fried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分为非衰弱期、衰弱前期、衰弱期,鲜有对于衰弱具体客观参数的临床研究。訾勇等[34]通过分析福州闽侯区老年高血压合并衰弱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发现以痰湿内阻、阴虚阳亢为主,其中痰湿内阻患者TC、LDL-C最高,考虑与五脏功能衰退、运化功能下降导致膏脂堆积有关。王涵[35]通过对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衰弱评估及动态血压监测,得出结论为衰弱与清晨SBP、24h PP独立正相关、与d PP、n PP独立负相关,合并衰弱的患者主要分布在肾精不足、阴阳两虚证两组中,且衰弱前期转变衰弱期时证型间痰瘀互结证转向阴阳两虚证较多。


4、不足与展望


老年高血压与衰弱在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机上已被证实存在相关性,但以现象方面的观察居多,缺乏更深的机制研究;对于两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较少,多集中于老年高血压合并衰弱的发生率、衰弱对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研究样本量少、缺乏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且对于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衰弱相关性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值得进一步研究完善。因此,在基础研究方面,可进一步研究相关信号通路,进行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联合的实验结合临床模式深入探讨两者相关机制;在临床研究方面,通过以上对西医发病机制的探讨,不难发现老年高血压与衰弱存在共同发病机制,而中医也认为老年高血压与虚密切相关,故推测衰弱与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中的“虚”可能有关,可多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采集衰弱参数为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中的“虚”提供客观辨证依据,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准确便捷的诊疗方案。


参考文献:

[2]仇奕文,陆盘熠,黄欣媛,等.中医药治疗改善高血压动脉功能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1);2498-2501.

[3]邵奕嘉,陶军.无创血流动力学指导的高血压精准诊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25(7):609-611.

[4]王玉慧,王海峰,宋静莹,等.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钠排泄调查及对血压变化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7):777-781.

[5]陈洁若,王清.衰弱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与预后关系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19,21(2):197-200.

[6]刘长虎,胡松,毛拥军,等.老年人衰弱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6):2025-2033.

[7]宁晓暄,欧阳敏,Leng SeanX.老年人衰弱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评估及管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2):1282-1285

[11]包伟,顾宁.顾宁辨治高血压病[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2):252-254.

[12]陆艳秀,贺泽龙.中医肝脾肾与老年高血压病关系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34-36.

[13]接飞蝶,顾健霞.顾健霞从"虚""痰""瘀"论治老年高血压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12):2244-2246.

[14]花木莲,韩旭.韩旭教授从阴阳论治老年高血压经验[J].四川中医,2017,35(2):5-7.

[15]王文慧,沈雁,史晓,等.基于中医理论探讨老年衰弱综合征[J].新中医,2021,53(3):195-198.

[16]钟文,谢春光,高鸿,等.以老年肌少症、虚弱症及糖尿病为范例探讨中医"以证统病"实现共病管理的可行性[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1):165-168.

[17]李金辉,海华,李永杰,等.老年衰弱的中医证候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8,37(3):199-201.

[18]刘柳.基于中医理论探讨老年衰弱综合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32.

[19]邓微宏,程晓昱.程晓昱调治老年高血压病经验拾萃[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6):35-37.

[20]汪磊,尤可.从虚、痰、瘀论治老年高血压病[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10):1647-1649.

[21]时敏,么传为,睢勇,等.从肾气亏虚论治老年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2):110-113.


文章来源:林湘,张旺生,陈成.老年高血压与衰弱发病机制及相关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04):77-8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488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4813

国内刊号:22-1375/R

邮发代号:12-152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