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通过对完善基础护理的方法进行总结,讨论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临床科室实施完善基础护理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定期考核、加强细节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来完善基础护理服务,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评分由82.6分上升致95.3分,护理满意度由90.48%上升致98.09%,优质护理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护理;提升优质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完善基础护理服务。
临床效果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型,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以及主动-被动的医疗关系已经遭淘汰。新型医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医疗活动应以患者为核心,这不但要求医生改变传统医疗行为思路,更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家医院纷纷提出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口号[1]。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医院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由基础护理的完善程度所决定。本组研究通过总结完善基础护理的方法,并分析探讨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随机选取2018年1月~6月以及2018年6月~12月我院收治住院患者各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02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3.8±12.4)岁。其中2018年1月~6月105例为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前患者组,而2018年6月~12月105例患者为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后患者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完善基础护理服务的内容
1.2.1 完善基础护理管理制度由护士长牵头,由科室内所有护士集中讨论,制定当月护理排班表,确保每日搭班护士中有一位资格老、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和一位年轻护士,在帮助年轻护士成长的同时,确保每轮护理排班的高质量护理实力。同时,可推选一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作为护士长以外的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对病区内基础护理质量进行监督和发现问题。
1.2.2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护理工作的主体是护士,而提高基础护理质量,首先应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2]。如护士长可安排本科室护士轮转、进修等,在其他临床科室学习锻炼,到上级医院提升水平,学他人之所长。同时,可定期组织科室护理学习、竞赛等,鼓励护士多学习先进技术,钻研并熟练掌握现有技术等。另外,对护士业务水平定期考核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护士自我完善和提高。
护士除需要具备娴熟的技术外,对心理素质亦有较高的要求[3]。如面对急诊患者时如何临危不乱,在患者家属面前如何自由应对等。科室护士长可通过定期访谈等方式,了解每位护士的心理动态。同时医院可组织心理专家对护理人员定期心理培训,帮助护士树立自信和对工作的热爱。
1.2.3 转变护理观念在科室内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在工作中善于换位思考,理解护理人员的难处,并积极主动寻求解决的措施,而不是埋怨处罚。帮助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到护理事业是光荣神圣的,培养其积极的工作态度。领导层应考虑护士的难处,换位思考,在其出现工作失误时,不能一味批评和惩罚,而是注意场合,注意时间对其进行委婉的批评,并对其教育,避免同样问题的再次发生。
1.2.4 注重细节的管理基础护理内容复杂繁多,故应从每一细节做起,严格把关[4]。同时,医院护理部可以通过制定基础护理内容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具体办法小手册,方便在一线护士间传阅,促进学习,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起到时刻督促作用。
1.3 效果评估标准对我院临床科室实施完善基础护理服务,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其中护理质量评分有护士长或基础护理负责任进行客观考核并进行评分,而患者护理满意度由患者及家属共同打分,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统计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由Excel表格录入后在SPSS16.0软件中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评分由82.6分上升致95.3分,护理满意度由90.48%上升致98.09%,优质护理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提高优质护理质量是顺应时代进步的重要举措,对患者而言,优质护理能确保住院患者的健康,利于住院期间治疗和康复的顺利进行;对护士而言,有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对工作的信心、热情的培养;而对于医院而言,产科优质护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效益和自身形象[5]。基础护理服务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基础护理服务是提升优质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完善基础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转变护理观念,注重细节的管理等途径是质量管理的主要切入点,是今后各家医院工作和学习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黄泽云.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9):2457-2458.
[2]钟慕贤,黎俊红.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1):115-117.
[3]熊丽,唐海兰,蒋明敏,等.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21(5):881-882.
[4]周冬梅,严颜.护士长人性化管理对科室护理工作开展的意义浅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0)22-23.
[5]高秀芳,田丹丹,辛俊颖,等.基础护理周程化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护理,2011,9(12A):3180-3181.
董梦月.探讨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效果的影响[J].科学养生,2019,(11):175.
分享:
气囊导尿管的主要作用是保持膀胱内持续的引流,以维持尿液的顺畅排出,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或手术后的患者。该装置可以帮助患者排尿畅通,并减轻膀胱的压力,减少尿液滞留引起的不适和潜在的感染风险[1],故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但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在留置导尿期间,出现各种并发症也是不容忽视的。
2025-03-11胃部及十二指肠溃疡为幽门部两侧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全层黏膜缺损。因为溃疡的形成与消化胃酸蛋白酶有关,也称为消化性溃疡,是年轻男性常见的疾病[1-2]。溃疡性疾病以单发多见,直径≤2cm,黏膜下层多见,重者侵犯肌层及浆膜。溃疡很难治愈,且容易反复发作,可发生急性穿孔,有可能恶变,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3-4]。
2025-03-11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越来越得到临床重视,它是通过一系列临床管理路径,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心理创伤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护理作为加速康复外科重要组成部分,提倡精准症状管理,即发现病人不适症状,优化相关护理管理路径及策略,使病人症状得到改善,从而加速病人术后康复。
2025-02-25急诊重症监护室病人多处于创伤、休克、感染等应激状态,机体容易发生高分解代谢、器官功能障碍等生理病理学变化,可致血糖发生波动[1]。临床研究显示,血糖变异性为急性重症病人预后的常见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急诊重症监护室对病人实施管理时,应不断提升血糖管理重视程度,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以有效改善病人预后[2‐3]。
2025-02-25慢性肾衰患者主要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方式延缓患者肾衰时间,稳定病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便于患者多次血液透析,提高透析效率,减少穿刺频率,且使用时长通常为1~2年,但具体使用期限主要依赖于患者的家庭自我护理效果、应对方式、家庭支持情况,而提高自护效果需进一步研究自护效果与应对方式、家庭支持间的相关性。
2025-01-17肠造口术在临床较为常见,通常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对于挽救生命安全、延长生存周期具有重要意义[1]。由于肠造口术会改变正常排便途径和排便方式,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且肠造口术后排便不受控制导致患者易出现自卑、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降低生活质量[2]。
2024-12-09心脏瓣膜病主要是由心脏瓣膜狭窄或/和关闭不全所致,多呈现慢性发展的过程,若不及时诊治,可引起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发生解剖结构或功能异常,会影响患者心身健康甚至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临床常用的术式之一。
2024-11-20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是指患者心跳频率较快但无规律,心肌丧失正常收缩功能,并表现为快速不协调蠕动和心房受损,无法正常收缩[1]。房颤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引起患者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又会导致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2]。
2024-10-24随着高糖、高油、高盐饮食的逐渐增多,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出现肥胖病人,临床上认为肥胖是导致病人出现各类慢性疾病的元凶之一[1-2]。高血压伴肥胖是临床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类心血管慢性疾病,此疾病通常与病人自身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年龄以及是否合并脂肪肝、高脂血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3]。
2024-10-10老年痴呆症是指发生在老年期的各种痴呆,预计到2049年,我国老年痴呆症全人群发病率将达到0.965 1%[1]。随病情进展老人的工作学习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减弱,易发生走失、跌倒、自伤或伤害他人、妨碍治疗等不安全行为。为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照顾者会对痴呆老年人实施身体约束。
2024-09-25人气:18387
人气:16415
人气:15797
人气:14222
人气:1379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护理学杂志
期刊人气:15063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351
国内刊号:22-1370/R
邮发代号:12-116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