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江苏人工智能产业跨区域一体化布局建设对策建议

  2022-01-03    43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人工智能产业是江苏重点培育的产业链之一,文章在分析江苏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产业集聚、产业培育、产业生态等方面,提出推动江苏人工智能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跨区域一体化布局建设的对策建议,对形成江苏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路径,助力建设全省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一体化布局
  • 产业创新
  • 人工智能
  • 实体经济
  • 特色产业
  • 加入收藏

人工智能从产业创新的角度来看,它是集成计算机科学、生物学、语言学、社会学、逻辑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能够将经济社会需求更加迅速地反馈至实体产业领域,实现人、生产设施、产品和服务等制造资源的实时交互和信息集成,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业业态大幅提升的使能技术[1]。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它又可分为基础层(芯片、算法框架等)、技术层(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机器学习等)和应用层(智能安防、智能金融等场景应用和机器人等)[2,3]。江苏人工智能经过多年的持续创新发展,已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工业、农业、交通、教育、医疗健康等行业形成了一批典型产品和应用场景。

2020年12月,江苏省政府发布的《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苏政办发〔2020〕82号)将人工智能产业作为50条重点培育的具有较高集聚性、根植性、先进性和具有较强协同创新力、智造发展力和品牌影响力的重点产业链之一。在人工智能“产业强链”培育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发挥江苏省在工业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先优势,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价值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推动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跨区域一体化布局建设,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路径,对江苏省实现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助力建设全省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江苏人工智能产业现状分析


1.1 区域产业总体情况

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在全国处于第一梯队,基本形成以苏南城市群为重点、南京和苏州为核心的“一带两核”发展格局[4],初步形成涵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智能传感器与芯片、智能语音、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工业机器人、智能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工业、农业、交通、教育、医疗健康等行业形成了一批典型产品和应用场景[3]。从区域分布来看,南京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企业培育、空间布局、平台支撑等方面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大层级,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近300家,核心产业规模超过6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近800亿元,在全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排名第四;苏州在全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排名第六,特别是苏州工业园区,已经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830多家,其中境内外上市企业10家,2020年园区人工智能产值达462亿元;另外,无锡在智能传感、高性能计算领域,常州在工业机器人和传感器等领域也都形成了自身的产业优势。

但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从产业生态看,江苏省虽然不断多元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条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但是结构失衡问题仍然存在,技术层和应用层布局较多,但在基础层缺乏突破性、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从区域分布看,各地区忽略自身发展条件,盲目布局主导产业,区域间缺乏差异化竞争和协同合作,辐射带动能力有限,苏南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新兴企业不断涌现,而苏北地区人工智能企业相对偏少,苏南苏北差距较明显,不利于产业整体的协调发展。另外,江苏人工智能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少、产业集聚不够突出、知名高端产品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

1.2 产业发展链条

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整体比较完整,但在不同层级的发展中均有所欠缺,且仍然存在偏重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缺乏突破性成果的结构性问题。在基础层中,智能传感器的发展具有明显优势,而大数据、基础算法和云计算的核心支撑技术相对欠缺;同时智能芯片领域的现有技术与国内外领先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基础软件领域也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在技术层中,江苏整体发展水平尚未具有明显优势,与国内外领先水平均存在差距。计算机视觉领域拥有一批代表企业,其中典型企业水平在国内相对领先,是发展的侧重点所在;智能软件领域中企业数量较多,但竞争力有待提高;在生物识别和智能语言领域的发展较为缓慢,表现不突出;相较人工智能能力开放平台,数据开放平台企业更多、发展更快,但仍与国内领先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平台建设的种类和技术水平有所欠缺。此外,还缺少对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各种算法的研发,基础开源框架和操作系统也存在外部依赖性。

在应用层中,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和智慧电力领域发展突出,涌现出了苏州金龙的海格L4级无人驾驶巴士“Pro-Blue深蓝”、智加科技研发的L4级重型卡车无人驾驶系统、智华汽车电子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诚迈科技的智能驾驶舱EX4.0、中智行5G与AI结合的无人驾驶技术等技术与产品,预期未来潜力巨大。另外,智能机器人中的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发展较为领先,比如埃斯顿的六关节工业机器人,铭赛机器人的半导体、精密电子自动控制系统,汇博的喷釉机器人、打磨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钱璟康复的交互式情景训练智能康复机器人,康多的外科手术机器人,博众的智能安防机器人、测温倒流机器人,亿嘉和的智能电网巡检用特种机器人等,都形成了成熟的产品;但在其他板块则优势不明显。

1.3 创新链布局情况

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优势。自2018年5月《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发布以来,南京、苏州、常州等市陆续出台了多项促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另外,江苏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共拥有167所普通高校,总数居全国第一位,其中本科高校数量达到77所,“双一流”高校15所,更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两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近年来,南京大学等6所高校先后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全省共有46所高校已开设、拟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江苏省高校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前沿基础理论的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江苏省研发机构平台支撑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重点研发机构达93家,拥有多位在国际人工智能领域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应该说,江苏瞄准人工智能国际前沿领域,注重基础研究,布局了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源头供给能力相对较强,如何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人工智能产业价值链高端集聚,进一步凝练产业目标,大幅度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1.4 价值链提升需求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但存在人口红利消失、产能过剩等问题,迫切需要向中高端发展,实现“人工智能+制造业”转型。《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出台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趋势愈发明显。推动智能研发设计、智能生产、网络化管理在智能工厂的广泛应用,利用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有助于制造业走向中高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江苏省制造业市场竞争力和质量的逐步提升[5]。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为切入点,将人、机器、企业和数据结合起来主导江苏先进制造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商业应用是当下人工智能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区、产业试点示范集聚区建设,落实人工智能示范应用,鼓励支持更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落地,使江苏成为国内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高地。完善江苏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江苏省制造业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升级,产生人工智能产业价值链条的溢出效应,使人工智能成为江苏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2、江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国外技术钳制,遏制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是科技战制高点,2018年以来,美国不断加强对AI等敏感技术的管制,美国商务部曾多次出台技术出口管制方案,并利用实体清单对我国的高科技企业进行限制和打压。美国一系列限制措施表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中国科技发展带来了极大阻碍,没有自主可控的技术储备将面临“卡脖子”风险。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主要依赖美国的技术,美国的技术管制短期会对该行业造成冲击。在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计算硬件主要使用英伟达的深度学习计算卡,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则主要建立在TensorFlow和Pytorch等开源软件平台之上,而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硬件和开源框架非常薄弱,缺少全球广泛使用的、具有较为完整生态环境的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如果美国进一步禁止GPU出口、对人工智能开源架构的使用进行限制,将会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2.2 产业布局、科教资源分配南北差异较大

江苏省的产业布局以苏南为重点,苏南苏北的基础设施、政策扶持和市场资本差异较大;金融、科技等创新要素政策缺乏系统整合,没有形成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优化的合力,因而江苏南北两翼经济发展不均衡。另外,教育资源南北差距较大,苏北高教资源较少,且专业领域人才引进较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工智能企业的人才招聘与培养。46所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高校,苏南有32所,占比约为70%,而苏北仅有14所,占比约为30%,苏南苏北之间的高校资源差距较为悬殊。

2.3 缺乏领军型、平台型企业

江苏GDP长期处于全国第二,在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发展环境的培育下,却未能诞生百度、腾讯这类人工智能综合类龙头企业,也未诞生科大讯飞这类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未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一方面是因为早期创新不足,大部分科学技术设施分布在传统产业,科技创新起步较晚,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早期科技成果转化不足,江苏拥有众多高校,未能发挥出自身高校优势,未能通过成果转化来创立龙头企业。江苏省在人工智能企业扶持和高校成果转化方面未形成合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相对分散,虽然培育了大量的创新创业小型企业,但是独角兽、瞪羚企业相对匮乏。


3、人工智能产业跨区域一体化布局建设对策建议


聚焦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现状,在分析细分产业领域的发展阶段、区域分布情况与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以人工智能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有机融合为切入点,以区域特色一体化布局为落脚点,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人工智能的“产业强链”计划,在人才储备、技术架构、实施路径、行业标准及产业生态等方面积极寻求突破,布局具有江苏省特色的新一代“1+N”人工智能产业群,形成推动江苏人工智能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跨区域一体化布局建设的政策建议。

3.1 打造江苏人工智能产业示范集聚区

人工智能是实体经济自主创新关键因素,为了更好把握人工智能这一时代机遇,构筑竞争优势,应当打造江苏人工智能产业示范集聚区。一是推进江苏省示范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搭建产业通用大数据平台、计算力共享平台、算法共享平台,助力企业间的数据、算法与计算力共享。搭建人工智能服务平台,为高科技初创型企业提供创新创业辅导、融资便利和政策辅导。二是鼓励各地成立人工智能成果转化中心,加快人工智能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为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专家提供创新创业咨询、成果转化指导和企业对接服务。三是大力推动培养江苏省内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加大产业创新的组织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人工智能企业来江苏发展,建设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引导企业聚集发展,形成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提高资源整合利用效率。四是推进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培育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并致力于将南京和苏州的人工智能产业打造成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带动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以及智能经济整体的创新发展。

3.2 培育江苏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

目前,江苏省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在语音识别、智能网联、特种机器人等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此基础上,江苏省应当继续扩大其相关产业优势,在保证原有发展的基础上,开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的相关建设。一是加强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对传统产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大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基于人工智能理论和相关算法,对企业生产设备和控制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促使人工智能渗透到各行业部门中,重新定义产业的生产运行过程,推动企业生产运行、运营维护、管理决策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传统企业生产、运营和管理效率,进而实现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智能化升级,加快产业智能化升级过程。二是建立健全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联合的协同创新机制。

围绕人工智能前沿基础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典型行业应用等重点领域布局项目、基地、人才、平台,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以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解决人工智能产业卡脖子的技术痛点,早日摆脱国外的科技钳制,实现人工智能产业的弯道超车。三是布局新一代“1+N”人工智能产业群。根据江苏经济特色和产业布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分别加强与集成电路、传感器、软件等重大项目的衔接,高度融合人工智能与各区域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的“1+N”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促进人工智能产业更新换代,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引领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3.3 做优江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江苏省通过顶层环境设计、制度规范和融资支持等多个方面,努力创造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一是针对江苏省的经济特色和产业布局,统筹出台人工智能产业跨区域一体化发展方案,通过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大力统筹发展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并尽快出台一整套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对这些价值链条中的关键企业予以关注和帮助,并进行持续跟踪。致力于打造属于江苏省的人工智能品牌特色,吸引优秀人才。二是拓宽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采用“财政手段+金融资本+社会资源”形式,财政方面通过设立政府产业基金、专项基金、成果返税等财税保障措施激励企业创新,严格政府补贴审核,向民营、中小企业适当倾斜,鼓励科技创新,设立人工智能成果奖励机制;在金融市场上设立面向人工智能产业相关的专门贷款及融资方案,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打通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市场融资等多种融资渠道。

三是推进江苏通信网络、大数据中心、计算中心等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程度,形成支撑新一代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高水平基础设施体系。设施建设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智能技术要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此促进基础设施向高水平发展、智能化发展转型,配合人工智能产业的进步。第二,参考国际经验和国际标准,促进各类网络和平台的交互式建设,以此促进各行业和领域的新一代智能化发展,并进一步实现智能基础设施的完备性,拓展其信息化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全球化视角下的江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J].群众,2018(22):34-36.

[2]德勤咨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R].勤启数智之道“创新驱动智胜未来"创新论坛,2018.

[3]张文闻,张聪,邓凯文,等.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趋势、经验和启示[J].广东经济,2019(10);36-41.

[4]房伟.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引领区先行区[J].群众,2020(6):12-13.

[5]刘广,刘志兵,阮锦强.江苏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6):113-116.


文章来源:戴美想,刘轩,孙然.江苏人工智能产业跨区域一体化布局建设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1,38(36):7-1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期刊名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期刊人气:217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0-596X

国内刊号:11-1517/F

邮发代号:2-286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