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2-05-05    6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C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早期积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2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并发CS将其分为合并CS组(30例)与未合并CS组(490例)。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与冠脉病变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AMI患者并发CS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CS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部位为前壁、冠脉三支病变、有高血压史、左主干病变、术前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为3级、有高血脂史的患者占比及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T(TNT)、肌红蛋白(MB)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合并CS组,男性占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合并CS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部位为前壁、冠脉病变支数为三支病变、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全血WBC水平升高、血清MB水平升高均为影响AMI患者并发CS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79、2.069、3.425、3.360、4.242、3.347,均P<0.05)。结论AMI患者并发CS的危险因素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部位为前壁、冠脉三支病变、伴有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全血WBC水平升高、血清MB水平升高等,临床需尽早识别CS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与干预,以预防AMI患者并发CS。

  • 关键词:
  • 危险因素
  • 心源性休克
  • 急性心肌梗死
  • 生活质量
  • 肌红蛋白
  • 加入收藏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指冠状动脉因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持久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休息与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不能完全缓解,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心源性休克(CS)是指心脏在短时间内心排出量急剧且明显降低,从而导致各器官严重灌注不足而引起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缺血、缺氧、代谢障碍以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AMI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AMI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与重点[1]。目前关于AMI患者并发CS的研究多集中于治疗方面,而关于AMI患者并发CS的危险因素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AMI患者并发CS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预防AMI患者并发CS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2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并发CS将其分为合并CS组(30例)与未合并CS组(49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关于AMI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合并CS组患者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3]中相关诊断标准者;伴有皮肤湿冷、少尿、肢端发绀、脉搏细弱等表现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超过参考范围上限2倍;冠状动脉狭窄>70%;临床资料完整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肾、肝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严重心律失常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检测方法

入院后,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约5mL,取其中2mL,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水平;剩余3mL静脉血以3500r/min的转速离心15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肌钙蛋白T(TN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肌红蛋白(MB)水平;另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

1.3 观察指标

(1)心肌梗死部位与冠脉病变。统计两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与冠脉病变情况,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部位(前壁、非前壁)、冠脉病变支数(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2)影响AMI患者并发CS的单因素分析。根据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心梗史、饮酒史、病变血管定位、糖尿病史、术前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为3级[4]、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心率、体质量指数(BMI)、LVEF,全血WBC、Hb,血清hs-CRP、TNT、MB、HDL-C水平等。(3)AMI患者并发CS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AMI患者是否并发CS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χ2趋势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肌梗死部位与冠脉病变

合并CS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部位为前壁、冠脉三支病变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合并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单因素分析

合并CS组中有高血压史、左主干病变、术前TIMI血流分级为3级、有高血脂史患者占比及全血WBC、血清hs-CRP、TNT峰值、MB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合并CS组,男性占比、LVEF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合并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年龄、心梗史、饮酒史、糖尿病史、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心率、BMI、全血Hb、血清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AMI患者是否并发CS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AMI患者并发CS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部位为前壁、冠脉三支病变、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全血WBC水平升高、血清MB水平升高均为影响AMI患者并发CS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2.079、2.069、3.425、3.360、4.242、3.347,均P<0.05),见表3。


3、讨论


AMI为临床多发的急性危重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出现冠状动脉血供中断或急剧减少,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造成的心肌坏死。CS是指因患者心脏功能极度减退,造成心输出量明显减少,导致严重周围循环衰竭的综合征[5]。CS多发生于AMI发病后数日内,是AMI的常见并发症,若未进行及时处理,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分析影响AMI患者并发CS的危险因素,对临床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意义重大。

本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部位为前壁、冠脉三支病变、伴有高血脂史、高血压史、全血WBC水平升高、血清MB水平升高均是AMI患者并发C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部位为前壁时,最容易发生室壁瘤,容易有附壁血栓,影响心功能,进而导致CS的发生;冠脉三支病变说明心肌梗死病情严重,坏死的心肌更易被纤维瘢痕组织替代,使心肌丧失活动能力,最终形成CS[6]。高血脂、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均可对患者血管系统造成损害,使得患者心脏负荷增加,一旦发生AMI,致使患者心排血量降低,进而导致CS发生,与李馨妍等[7]研究结果相符。对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AMI患者需给予特殊护理,尤其需注意血压、血脂水平及心、肺等重要脏器的检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血管系统受损,进而减少CS的发生风险。

发生AMI后,尤其在梗死范围较大时,心室功能将受到损伤,释放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等有害物质,导致心肌损害加重,对心肌收缩舒张功能产生抑制作用,进而易增加AMI患者并发CS的风险[8]。在AMI患者心肌梗死缺血区域,白细胞大量聚集并被激活,大量的氧自由基被释放出来,损害细胞膜离子通道和转运功能,使得肌浆网和线粒体运输钙离子(Ca2+)运输功能受损,造成Ca2+超出承载力,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进而增加患者并发CS的风险;对于全血WBC水平升高的AMI患者,临床需重视对患者的血常规检测,若出现WBC水平升高,可根据情况给予适量抗生素,以预防CS的发生。AMI患者心肌细胞膜在心肌缺血、缺氧的状况下受到损伤,将MB释放出来,导致MB进入血浆,增加左心室充盈压与心脏容量负荷,心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心肌收缩无力情况加重,增加CS的发生风险[9]。对于血清MB水平升高的AMI患者,需完善心脏彩超与心电图检查,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检查诊断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扩冠等治疗,以恢复患者心肌收缩,早期恢复心肌供血,减轻心肌损伤,预防CS的发生[10]。临床可密切关注具备以上高风险特征的AMI患者的病情进展,针对性、预防性给予药物治疗,减轻心肌损伤,避免发展为CS,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AMI患者并发CS的危险因素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部位为前壁、冠脉三支病变、伴有高血脂史、高血压史、全血WBC水平升高、血清MB水平升高等,临床需尽早识别CS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以预防AMI患者并发CS。


参考文献:

[1]朱文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ICU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8,18(5):417-419.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90.

[3]林曙光,陈纪言.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2001,18(1):5-7.

[4]叶国红关贤颂戴海鹰,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后TIM血流Ⅲ级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机[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24(10).564-568.

[5]魏小红,刘文娴,陈立颖,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5)619-624.

[6]周晓娟,马礼坤,魏艳,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心源性休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5)-421-427.

[7]李磬妍,王耿.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5):515-517.

[8]郑喜胜,刘志远王松等.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台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8).931-934,937.

[9]王东方,刘智慧,王宇楠,等.IABP联合PCI治疗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多因素回顾性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35(12)1124-1127.

[10]杨淑娟,梁锦荣,李盘石,等.血清cTnI、hs-CRP、NT-proBN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20,60(2):75-77.


文章来源:张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08):110-11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临床急诊杂志

期刊名称:临床急诊杂志

期刊人气:169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5918

国内刊号:42-1607/R

邮发代号:38-353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