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应激事件下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心理疏导

  2021-09-03    204  上传者:管理员

  • 关键词:
  • 就业焦虑
  • 应激事件
  • 心理疏导
  • 毕业生
  • 加入收藏

应激事件可以对毕业生就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如情绪、生理或行为等,对此需要在了解应激事件下个体遭受创伤的特征和表征的情况下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为毕业生就业焦虑提供进一步的具体措施,如从个人正确认识心理反应到家庭重建心理需求金字塔,到社区服务体系等,再从内因真正缓解就业困难群体的心理问题,重建和激发内部心理动力,更好地为就业服务。


一、应激事件与心理应激反应


应激事件的发生会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需要做出一些应急处理措施来应对。目前根据国家相关划分,应激事件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带来的应激事件,如海啸、洪水、地震、泥石流等;事故型应激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面对挑战、威胁或所拥有的资源与要求有差距时所引起的一种紧张性生理和心理反应,从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心理应激反应是正常人在紧急状态下的自然反应,是每个个体都具有的保护性反应,当个体面临危险时,生理和心理都会进入到一种高度激活状态,以帮助我们做出战斗或逃跑的行为。心理应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情感危机的反应,适当的应激反应会有助于我们提高应对危险的能力,但强烈和持久的应激反应则会对我们的身心产生伤害,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心理应激反应又会出现情绪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情绪反应:恐慌(焦虑、担忧、紧张、死亡恐惧)、无力感(无助、无奈、耗竭、失望绝望、自责、内疚)、低落(抑郁、崩溃、哭泣)、其他(愤怒、孤独、无聊、烦躁、委屈、痛苦)等。生理反应(躯体化):失眠嗜睡、心慌、胸闷、疲倦、腹胀、腹泻、呼吸急促、头晕、颤抖、出汗、憋气等。行为反应:胡思乱想、选择性注意、不停刷手机、不停量体温、反复洗手、盲目消毒、不敢出门、过度饮酒、发脾气、指责、抱怨、攻击行为等。

应激反应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包括警告反应期、抵抗期(适应期)、衰竭期三个时期,一般具有“突发性”和“公共事件”这两大特点。“突发”会给人猝不及防的遗憾,个体没有心理准备的过渡期,会感受到“被动地卷入其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影响;“公共事件”表明该应激源的辐射范围很广,涉及的可能是群体性事件,也可能是整个国家。同时个体的自我掌控感也会受到强烈的冲击。


二、应激事件心理创伤分析


(一)“情绪病毒”破坏心理平衡

大脑对信息具有“负面偏好”特点,在各类应激事件中,人们往往会更注意负面信息和事物,并强化和分享这些经验,这会破坏我们正常的认知,导致思想混乱,对危险产生过度的评估和判断,消减我们用于正常生活的心理资源。“情绪病毒”破坏了心理平衡,让我们缺乏了安全感。安全感是一个人积极行动的心理基础,是对生活的确定性和控制感的重要来源,当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生活节奏无法掌控时,就会带来恐慌、焦虑、歧视、病耻感、愤怒、压抑、孤独、封闭、哀伤、不确定性、灾难化、强迫、物质依赖、枯竭、亢奋、噩梦失眠、疑病、行动力削弱、盲目乐观等行为表现。

(二)心理需求金字塔崩塌

人类的基本要求是生理需求:食品、水、温暖、休息的需要;再上一层是安全需求:私密、安全和归属感、爱的需求(亲密关系、朋友)及自尊的需求(成功和成就感)。最上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发挥全部潜能,参与创造性活动)。当应激事件发生后,心理需求金字塔逐渐崩塌。

(三)“心理病毒”的传播、个体创伤和群体创伤

心理应激反应的群体扩散:长久的压力和挫折会导致一系列心理应激和情绪反应。巨大的社会负面事件容易造成集体性的情绪应激(集体性抑郁)。人们持久暴露在海量的负面信息中,会出现恐慌、焦虑、愤怒、愧疚等负面情绪,并且这些情绪会在群体间相互传染和放大。

(四)共情促发替代性创伤

由于目睹或者听闻他人的情感性创伤遭遇,通过共情而产生的反应性情感创伤。因此,我们就可能产生跟当事人同样的情绪情感,潜意识的焦虑被激活,出现无价值感、孤独,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躯体反应、强迫性行为等。


三、就业焦虑表征及消极状态解读


(一)信息过载——强迫性获取

表现为缺乏安全感,过分关注各类进展,过多收集有关信息;出现混乱、崩溃状态;网络文章、人人自危的压力情境导致心绪混乱、浮躁;躯体化和疑病反映为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

(二)恐慌、无助、担忧,不可预测的情境压力,过度焦虑

表现为表面上的无所谓和漠视,来掩盖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恐惧,过度紧张、过度敏感、社会功能性能力下降。

(三)负面信息居多——情感透支

表现为过度警觉,放大悲伤和担忧,择业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

(四)非常态的生活方式——不确定性与失控性

表现为对报考计划搁置的挫败感、无力感;对未来择业就业的不确定性和失控性;隔离感;与父母长期相处产生冲突。

(五)不可回避的现实压力——未知与无常

表现为毕业论文依然要按时完成、就业要继续进行,但是当下缺乏外在支持,感到压力。


四、就业焦虑心理疏导及干预调适举措


(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面对、接纳、处理、放下

人类心理有很强大的“自愈能力”,对大多数人而言一般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治愈,不需要特殊的干预。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状态,可以避免不正确的认知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问题。

学会面对外部(国家和个体)面临的挑战,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积极调节心态,接纳自身情绪和现实处境,了解应激事件下所有出现的心理反应、躯体反应、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要接纳这种情绪反应,要明白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普遍的,所有人都和你一样处于这种状态中。积极处理现实困难,如生活问题、工作问题,通过自主、互助和专业救助处理失控身心。放下内心纠结,既来之则安之,活在当下、安在当下。用恰当的心态看待各类信息,等待应激事件过去,一切都会恢复如常。

(二)维持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找回掌控、规律生活

不盲动、不添乱,一切行动听指挥;该学习的学习,该做研究的做研究,该写论文的写论文,居家方式转变,但目标不变;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合理有序的生活节奏,重新获得掌控感。

(三)积极进行家庭内部沟通,重建心理需求金字塔

家庭的积极沟通方式非常重要,特别是彼此的接纳和认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有个“黄金比例”:明确的、积极的语言和明确的、消极的话语比例不要低于5∶1,按照这个比例,家人在将每句抱怨、批评和指责说出口之前,一定要想好5句赞美的话。

对身边人给予积极主动的关心和帮助,打造亲善有爱的社会环境;在网络团体中相互支持,一起做有意义的事;通过互联网保持与社会的沟通,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和有相似情况的同仁联系,进行心理互助,构建心理抗疫同盟或专业求助;找人倾诉;开展家庭团建活动、开展室内活动,完成平时没有时间或机会做的事情;参加志愿者助人行动。

(四)强化社会支持系统,利用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

利用好社区心理的7种核心价值:个体和家庭健康、社区感、尊重人类的多样性、社会公正、公民参与、合作和团体的力量、实验基础。打造个体+班级+年级+专业+学院+学校、个体+寝室+楼栋+宿舍区+学习区+餐饮区、个体+家庭+小区、自助+互助+他助+共助、共建+共享+共治、心理社工+电话咨询+线上咨询+进驻社区医院等全方位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型的社会支持系统。

国家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见效,针对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因地因企因人分类帮扶,提高政策精准性,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强化对困难就业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适当提高城乡低保、抚恤补助等保障标准,把就业困难的毕业生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做好就业状况跟踪服务,发放临时生活补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要及时启动。重点遴选一批应届毕业生的创业项目给予支持,推动创业项目落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五)针对互联网自媒体信息,用恰当心态来对待,增强心理免疫力

简化各类信息来源,主动避免信息过载,恰当隔离负面信息和情绪。积极发展优秀心理品质:首先自我心理危机干预(使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压力知觉量表PSS-10和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来进行自我筛查,帮助积极的心理成长。一定要明白各类应激事件的爆发,最大的敌人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与人民对立的“心理病毒”。

(六)心灵绘画疗愈

人类左脑善于言语化思维、言语化记忆,右脑善于图像化知觉、图像化信息处理。所有有关情绪的信息都是以图像的形式存储,并通过右脑进行处理,再存储于右脑的,真正的情绪体验却未通过言语表达出来,不可避免地在言语化过程中隐匿了,绘画则可以作用于右脑。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绘画者更加专注,可以让绘画者更好地与自己相处。例如创作:主题1.一粒种子的生命历程;主题2.现在正在下着雨,请你画雨中的人(雨代表主观感受到的压力和困扰,雨的密度和量表达了压力和困扰的严重程度);主题3.曼陀罗心灵绘画。心理学家荣格发现个体绘画曼陀罗,具有暗示其潜能和独特性的力量,并将其转化发展成艺术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能疏导不良情绪、治疗抑郁症、激活内在能量,学习活在当下。

(七)把危机作为成长的契机

各类应激事件会使我们的生活产生一定变化,例如家人可以较长时间相聚在一起,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改善亲友关系、朋辈关系、邻里关系、社区关系、同窗关系,激发对生活学习的热爱。利用互联网做好简历投递、学习制作网络视频简历,对视频面试和结构化面试等做好前期有效准备。

毕业生也可以通过对生命、生活、人生进行新的思考,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并增加应对困境、危险和不幸的力量;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例如用自己的专业去做一些相关的科普宣传,学习某一有价值的技术,阅读一本好书;也可以通过说、写、表达性绘画等来表达自己的中国心与自豪感、见证责任与担当、澄清价值观、生命教育,或加深对生活的理解等,把危机作为成长的契机,保持良好的心态,用阳光的心态为自己的就业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景毅.应激事件下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心理疏导[J].人才资源开发,2021(17):51-5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就业

期刊名称:中国就业

期刊人气:196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主办单位:中国就业促进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社会

国际刊号:1006-8120

国内刊号:11-3709/D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