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讨适应路径运动特征的城市健步空间设计原则及策略

  2020-05-07    59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近年来,以全民健身为目标的城市户外健步空间设计逐渐成为了城市建设的关键。基于此,本文根据路径运动空间的基本要求与特征,从布局和空间两方面提出了适应路径运动特征的城市健步空间设计原则,并从选址与布局、空间塑造和构成要素设计三方面给出了适应路径运动特征的城市户外健步空间设计策略,旨在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城市户外健步活动
  • 建筑经济学
  • 设计原则
  • 设计策略
  • 路径运动空间
  • 加入收藏

《全民健身计划(2016年—202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使城市户外健步空间的完善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1,2]。传统的“健步走”含义是“快而有力地大步走”,现今随着日常户外体力活动的多样化,广义的健步活动指包含以健身为目的适合大众进行的4种体力活动:休闲步行、健步走、慢跑和走跑结合[3,4]。既有关于城市户外体力活动场所的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以静态的视角探析固定的户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二是以步行街区理论的视角服务步行空间的规划设计,而较少研究关注适合开展健步活动的空间。健步活动作为大众适应能力最强的体力活动,具有大众普及性,通常是以不断进行路径运动的方式展开的。因此,以路径运动的视角探究城市户外健步空间设计策略,以期促进大众进行系统、稳定和持续的健步活动。


1、路径运动空间的基本要求与特征


1.1 路径运动空间的基本要求

1) 适应身体位置变化

运动路径即身体移动的通道,特征是具有习惯、偶然或潜在的位置变化。作为健步活动的承载空间,城市户外健步空间具有路径运动的方向性和穿越空间的变化性,需要适应健步者身体位置的变化,注重动态运动中的感知体验[5]

2) 提供路径动力

运动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感官会倾向于接受相对持续性的刺激从而激发运动意愿。随着位置、视线的不断改变,健步者会感知并期待健步路径的空间连续性和行进过程中的丰富变化。城市健步空间作为一种路径运动空间,需要路径安排和设计去组织和引导健步者的空间体验,从而提供路径动力[6]

1.2 路径运动空间的特征

1) 路径的布局结构

路径的布局结构主要分为带状、环状、网状和混合状。带状通常指依靠绿道、水道和街道展开的线性路径,最具方向识别性;环状通常指围绕固定公园、广场、水体等的近圆形路径,固定且可循环;网状通常指依托社区、公园等的步行路网形成的复杂网络状路径;混合状指结合以上多种结构的综合状路径,通常存在于大型体育公园、步行良好的街区等,具有可选择性。

2) 路径的空间形态

路径的空间形态特征包括空间形状和尺度,是健步者最直接的空间感受来源。形状在水平向主要分为直线形、曲线形和折线形(如图1所示),在竖向也会因坡度和台阶的存在产生竖向变化。尺度包括顶面、侧面和底面的大小,通常户外健步空间的底面为健步步道,较宽的步道会使健步者产生更为舒适通畅的感觉。

3) 路径的空间界面

路径的空间界面特征包括界面色彩、连续性和通透性,良好的路径界面特征可以增加路径运动的吸引力。连续性与通透性通常受健步空间两侧建筑、绿植等建构筑物影响,界面是否连续和通透,直接决定了健步空间的光环境、风环境和热环境,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健步者心理感知,同时影响了身体舒适性。


2、适应路径运动特征的健步空间设计原则


2.1 布局的设计原则

1) 整体性:健步空间的布局结构应遵循整体性,根据健步者的运动和感知规律,有层次、有序地组织空间内各个要素,有助于兼容统筹、协调发挥其交通联系、体育锻炼和社会交往等功能。

2) 连贯性:健步空间的布局结构应尽量连贯,不被障碍物、交叉路口等打断,以保证路径通畅性和连续性,有助于健步者形成持续的健步活动体验。

3) 可达性(开放性):城市户外健步空间与周边环境联系紧密,会使得居民进行健步活动更便捷。可达性(开放性)低的路径能满足的功能有限,增加健步路径与日常生活服务设施、重要交通设施甚至工作地点的交点,可以增进包括通勤者在内的普通大众参加锻炼的机会。

2.2 空间的设计原则

1) 节奏性:根据运动节奏理论,健步空间需要注重健步者运动速度和运动强度的变化,使其运动体验劳逸结合,设计空间时保证休憩和锻炼功能交替、空间尺度缩放舒适(如图2所示)。

2) 复合性:健步活动的多样,可包括散步、遛狗、健步、慢跑、休憩、健身、开展活动、交往、陪同老人儿童等。其属性决定了健步空间应承载复合的空间功能,复合并非简单的数量或种类累加,还应符合“功能相合”的要求,即形成合理结合、互不干扰、相辅相成的系统有机体,产生功能增量效应。

3) 吸引性:健步空间通畅具有一定的距离,不免乏味,应灵活巧妙地利用具有吸引力、或特色鲜明的要素,如自然要素、文化元素等,诱发健步者的自发性活动,在满足其潜在活动需求的同时,使路径空间更具生机与活力。

4) 统一性:健步空间的界面色彩、设施材质等可产生细微的、连续的变化,但整体应遵循协调统一的原则,形成整体的适宜运动的氛围。


3、适应路径运动特征的健步空间设计策略


3.1 选址与布局

1) 利用周边建成环境的优势

现状的健步空间多常见于体育公园、校园等专为体育目的设计的场所。在群众健身的需求下,健步空间应逐渐普及于社区内。以方便出行为主,对居民出行规律进行预判,并根据社区体育设施的服务范围要求,尽量均衡社区内健步空间的分布。在城市公共绿地和公园中的健步空间可充分联系城市现有规划交通网络和居住密集区域,合理选取设计健步空间的位置。此外,健步空间出入口设计可以结合市政人行道路、城市广场或者社区活动场地进行布置,增加可达性的同时,可避免出现直接与机动车道相连接。

2) 与自然资源结合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河湖水体,使得健步空间更加融入自然环境。树木、花草等植物可调节健步空间微气候,创造好的呼吸质量。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应注意就地取材、合理搭配。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合理结合,搭配花草栽植,提升自然景观层次。对于阳光照射强烈的区域,选择配置可形成林荫效果的乔木。

3) 邻近生活服务设施

在规划健步空间选址时应适当考虑与周围生活服务设施相结合,充分考虑生活服务便捷性。在邻近公共交通设施(如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等)和邻近日常服务设施(例如商店、市场、医院、邮局和银行等)的地点与健步空间进行连接。

3.2 空间塑造

1) 构建空间序列

线形健步空间的长度一般不小于1000m,环形长度不小于300m。空间序列设计可分为一定的主题,将散落的场地节点串联成线,主次分明,形成有节奏的韵律感。整体健步路径尽可能设置超过一个出入口,与其他道路、景点相连接。此外,应在较长路径距离间设置相应的休息区、服务区等场地节点,至少500m设置一处,不仅供健步者运动间歇进行休息,更可供其停留、集会和交往,这类重要场地节点可以是小广场、开敞的绿地草坪或是私密的林荫小道[7]

2) 塑造适宜的尺度

健步步道一般不小于1.2m,两侧缓冲带不小于0.2m,根据实际情况可拓宽以容纳更多健步者。坡度应不大于15%,以不大于8%为宜。步道的铺装设计可因地制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砌块路面、木板路面、碎石和卵石路面等建设健步步道,但建议利用塑胶等合成材料路面,以更好保护健步者。

3) 灵活设计空间边界

如图3所示,如果健步空间位于闹市区,或在车流量较大处,应当利用绿化隔离带、路面铺装进行人车分离,打造相对隔绝的边界。如果位于公园绿地,可适当打开边界,至少使一侧的视线开阔。对于两侧为林荫或墙面的健身空间,应每隔一段距离隔断边界,以保证视线安全。此外,健步空间的出入口还需设计一定的缓冲空间,保证健步者的交通安全。

3.3 设施配置

1) 建设有序的服务设施配套系统

健步空间沿线应合理设置休息座椅、垃圾箱、照明灯具等设施,考虑到老年人连续步行时间不宜超过30min,建议每隔150m设置一处休憩座椅。在休息区与服务区可设置水站、露天茶座等运动服务设施。在重要的场地节点可建设供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的设施,有条件的健步空间还可配置展示区、室外健身器材等设施。场地内的设施和构筑物应符合现行相关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的要求,并宜选用生态环保材料。

2) 配置统一的标识系统

设置统一有序的导示标识系统,呈现健步空间的整体介绍、路线、里程、定位和引导,应该设于出入口,建议设于重要场所节点,定位和引导应在转弯处进行说明。根据健步道实际情况补充设置警示标识系统和劝示标识系统。警示标识系统呈现安全与危险区域、植物与动物保护等信息,劝示标识系统呈现运动教育、功能示意等科普内容。标识系统可以呈现于构筑物,亦可呈现于健步步道上,见图4。

3) 设计文化景观构筑物

健步空间可设置具有文化效应的景观构筑物,可用于表达运动文化,促进健步文化深入大众。也可提取具有地域特色的地区文化元素突出健步空间统一和突出的风格,增加健步空间的吸引效应。此外,由于健步空间为条带状,其形态的特殊性决定了应充分关注到景观构筑物宽度值和长度值之间的大幅差异,避免因为景观构筑物的尺度和布置不当而阻碍健步。


4、结语


在城市户外健步活动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本文以路径运动空间的视角,对城市户外健步空间设计策略进行阐述。通过分析路径运动的两个基本要求,得到适应路径运动特点的七项健步空间设计原则,最后在选址布局、空间塑造、设施配置三方面提出较为详细的健步空间设计策略,为城市户外健步环境的统筹建设提供建议,以期促进大众健步活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鞍钢,方旭东.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2016,36(3):3⁃9.

[2]周碎平.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透析全民健身运动的走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59⁃63.

[3]国家体育总局,国土资源部.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Z].2005.

[5]胡铮.两种空间运动观—从柯布西耶到库哈斯[J].建筑师,2004(5):73⁃79.

[6]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6,134.

[7]王子君.慢运动理念下户外社区体育设施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8]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健走步道配置要求[EB/OL].

[9]郝光安,钱俊伟.健步走与徒步运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10]邓树勋,陈佩杰,乔德才.运动生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12]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13]凯文·林奇.城市意向[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4]孟祥彬,于滨.园林中的健康运动空间—城市健康运动公园[J].中国园林,2003(12):47-50.

[15]曾安依.行走在空间—环境路径空间的解析[D].苏州:苏州大学,2009.

[16]张翠娜.日常户外体育健身空间要素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陈玉洁,李珍,刘滢.适应路径运动特征的城市户外健步空间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20,46(09):24-2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工业建筑

期刊名称:工业建筑

期刊人气:341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000-8993

国内刊号:11-2068/TU

邮发代号:2-825

创刊时间:196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