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对策探究

  2021-01-21    74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作为一种以旅游为载体的实践教育活动,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决定着教育目标实现的优劣。全面厘清多主体开发课程、建构课程的形态和内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方面的策略与方法,有助于开发出高质量的研学旅行课程。

  • 关键词:
  • 实践教育
  • 研学旅行
  • 策略与方法
  • 课程开发
  • 高等教育管理
  • 加入收藏

研学旅行是“一种立足实践、体验与互动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的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1]。研学旅行是教育+旅行的有机结合,教育是它的第一属性,旅行是教育的载体,其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旅行游览的过程中,认知自然、社会,体验生活、生存,感悟自然之道、修身之学和社会之理,从而获取书本之外、课堂之外、学校之外的有益的社会性、生活性的知识和技能。“研学旅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门新的活动类课程,它的设置与实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基础教育的育人方式之变革。”[2]作为活动类课程,研学旅行为教育界和文旅届所认同。但是,课程自当有课程的属性,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如何开发,如何有效组织,就成为问题研讨的焦点。我们认为在这两个问题中,课程开发更为重要,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值得我们更深入地研究。


一、课程开发的多维主体


我们认为,研学旅行是一种多领域交叉、多主体合作、多层次呈现、多样化表达的实践类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社会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多领域涉及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多主体包括基地导师、专研人员、教育专家、学校教师等,多层次是指涵盖教育领域从幼儿园到大学等多个层次的学校教育,多样化是指课程的表现形态多种多样。其中,多主体合作是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关键。

课程开发主体都会有自己的视角,深受其自身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念、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所影响,也决定着课程的目标设计、内容选取、逻辑结构、组织形态乃至教学实施。多主体合作的课程开发能有效规避个体之间的不兼容性,多主体组成的开发团队能够汇集众智、兼顾多元,开发结果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教育性就会大大提升。尽管如此,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团队中,各主体的职能定位和承担的任务应有所区别,具体来说:

基地导师。研学基地是研学旅行的目的地,是研学旅行课程教学的主要场所,基地导师隶属于研学基地,主要从事研学旅行项目的设计与开发、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及参与研学基地的内部质量管理。作为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主体,基地导师主要从旅游项目开发的角度,根据研学旅行主体(学校、教师、学生)的要求,有限度地融入研学的内容。作为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团队的成员,我们认为,基地导师的重点是将研学内容用旅游项目的形式予以表达。

专研人员。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教育的项目化课程形态,交融性、交互性比较突出,课程内容跨界融合,同时又互动影响,所形成的的交叉领域是两个行业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专研人员,必须统筹旅游和教育两大领域,以融合的思维审慎处理内容的有机统一和形式的整合创新。作为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团队的成员,我们认为,专研人员必须站位更高,主要是做好跨领域的统筹协调和整合方面的指导和实践。

教育专家。教育性是研学旅行课程的第一属性,教育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是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因此教育专家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作用就愈发重要。如果一个研学旅行项目缺失了教育功能,或者说教育功能薄弱,这个项目就不能算作是研学旅行项目,更谈不上研学履行课程。作为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团队的成员,我们认为,教育专家要运用更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度挖掘旅行项目的育人元素,并尽可能通过合理的表达方式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得到实现,他们应该是研学旅行课程的核心设计人员。

学校教师。研学旅行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只有学校教师最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知道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研学旅行课程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都应该有所区别,所有学生千篇一律的研学旅行活动,是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错误做法。因此,学校教师对于研学旅行课程的好坏、优劣最有发言权,他们能准确判断出是否对自己的学生有益、有效。与此同时,学校教师也应该是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他们对于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理解、研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都是课程开发的最重要依据。


二、课程的形态与内容


研学旅行不仅是一种旅游产品,更是一种教育形式,一种以旅游为载体的教育旅游活动[3]。因此,研学旅行课程具有项目式、任务式两种形态。所谓项目式,即研学旅行课程本身就是一个项目。项目是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有组织地开展的一系列非重复的活动[4]。我们认为,任何一个项目都必须有效系统集成人财物等相关要素资源,综合考虑范围、时间、成本、质量、资源、沟通、风险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客户为中心科学设计一个或一组特定目标。因此,项目式的研学旅行课程,要以研学旅行对象即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规律,设计课程(活动)目标,整合集成学校、研学基地、旅行社等三方的要素资源,予以设计、开发和组织实施。

任务是指交派的工作、担负的责任。任务式研学旅行课程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任务组成,它们共同指向课程活动目标,所有任务完成往往就是课程目标的实现。这种形态的研学旅行课程,既要交派给学生具体的任务,同时要明确承担任务或在任务小组中的职责,并对任务完成与否、完成质量等承担对等责任。相比较项目式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任务可以相对独立,可以高度集中,既可以分开实施,也可以分段实施,因此呈现出松散但灵活机动的特性。

在上述两种形态的研学旅行课程中,项目式多是以研学基地为设计的逻辑起点和主导,任务式则是以学校教育为设计的逻辑起点和主导。但是他们的活动形式基本一致,主要包括边游边学、边游边做、游学结合、学做一体,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历练、科学探究、文化觅踪、职业体验、劳动教育、思想教育等。具体到研学旅行课程的具体实施,从活动组织的形式和活动内容的精心选择都需要开发主体团队在两种不同形态课程类型的设计原则下精深开发、精细组织。


三、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基地主导的课程开发,基地导师要挖掘基地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研学+旅行两方面的内涵,设计形成研学旅行产品,面向市场(学校教育),供研学消费者(大中小学)选择。学校主导的课程开发,学校教师要根据立德树人具体要求,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和教育教学目标,对接合作基地的资源,设计形成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与旅行社、基地或其他组织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实施课程教学。除此之外,(学)校(基)地合作的课程则是双方全方位合作开发的结果。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经验积累不一样,不同地区的学生认知经验积累也不尽相同,忽视这些差异一定开发不出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地联结学生学习与成长,要将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等内涵融入其中,确保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属性清晰地表达出来。无论是综合性的项目,还是混合式的任务,学生的探究、操作、体验、历练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与自然、他人和社会、自我产生多维互动,生成可分享的成果,促进自我的反思。总之,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必须体现以实践语言界定,以实践的方式开发课程资源,以实践的形式实施课程,以实践的路径实现课程目标等,将教育与实践融为一体[5]。

开发设计好的研学旅行课程,一般包括教师指导手册和学生学习手册两个部分,有些需要特别强调或指导的内容,可以单独成为一部分。无论是两部分组成课程形制还是三部分组成课程形制,至少应该包括活动(项目、任务等)介绍、流程描述、旅行路线、注意事项、操作指引、研学要求、过程评价等内容。相比较而言,教师指导手册侧重旅行线路图、行程安排、安全指导、行为规范、安全须知、教育建议、学生学习或任务单等。学生学习手册侧重活动(项目、任务)的意义、行为规范、注意事项、操作流程、行住安排、学习单、任务单等。

研学旅行课程多在校外实施,可以是文化旅游景点、博物馆、自然景观,也可以是工厂生产线、实验实训场所、职场实景等。既可以是学校自行开展,也可以是学校委托研学基地、旅行社开展,还可以是多方合作组织。当下研学旅行课程的组织者多是学校自行开展,从组织到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均由学校负责,优点是教育的内涵比较突出,不足是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享受旅行的内涵会被有选择地忽略。我们认为,研学旅行课程应该是多方合作开发、合作实施,汇集各方的智慧、人力、物力,多方保障才能更有效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提出,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学校委托研学基地或旅行社开展研学旅行,不宜将所有事务都交给被委托方,学校只负责组织学生。研学旅行作为学校综合性很强、跨界多元的实践活动课程,首先它是一门课程,既是课程,就不是随便谁都能开发的,不懂教育,不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无法有效完成开发任务。因此,学校需要加强研学旅行导师队伍建设,遴选一批精于教学、善于指导、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专任教师,组织开展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探讨,多与研学基地、旅行社、教育专家等沟通与交流,在合作互动中针对具体的活动目的地设计相应的课程,并在学生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及时的指导。在实施过程中,要与导游或相关工作人员(研学基地导师、旅行社专门人员等)的密切合作,由导游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内容的讲解或指导,其他的研学或实践教育内容则由学校研学旅行导师组织实施,这样会更有利于研学旅行活动常态有效地实施和达成教育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课程是学校实践活动课程之一,是研学+旅行的有机“耦合”,既是一种教育活动,又是一种旅游活动。作为课程,它需要遵循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作为实践活动,需要突出动手动脑;作为旅行活动,需要放松身心,体悟自然和人文。总之,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实践者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和“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理念,坚守教育初心,让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学会实践,感悟人文,体察生活,实现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和江,高海生,李志勇.研学旅行:本质属性、构成要素与效果考评[J].旅游学刊,2020(9):10-11.

[2]殷世东,杨斯钫.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置价值与理论基础[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4):26-33.

[3]陈莹盈,林德荣.研学旅行学习机制的整合性解释框架[J].旅游学刊,2020(9):11-12.

[4]徐丽.新编项目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8):1-3.

[5]殷世东,杨斯钫.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置价值与理论基础[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4):26-33.


许小兰.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策略与方法[J].鄂州大学学报,2021,28(01):70-72.

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19GA079);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20GA10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期刊人气:509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版地方:福建

专业分类:教育

创刊时间:2010年

发行周期:年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