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后偏瘫病人的影响

  2020-11-02    12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后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中风后偏瘫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状况,干预第3个月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价病人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肌力状况、手功能状况、行动状况、记忆沟通能力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风后偏瘫病人中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能加快肢体功能恢复,可改善其生存质量。

  • 关键词:
  • 中医康复护理
  • 中风
  • 偏瘫
  • 生存质量
  • 肢体功能
  • 加入收藏

中风是指脑血管意外,包括外风和内风,其中内风又被称为脑卒中。统计数据显示[1],我国脑中风发病率位居世界首位,其中缺血性中风发病率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6倍,出血性中风发病率约为2倍。中风发病机制复杂,中医学将其归纳为虚、火、风、痰、气、血,认为其与情志、饮食、气候、血液等因素有关[2]。相关研究指出,我国每年新增中风病人约为250万,每年因中风死亡人数约200万,且75%的中风幸存病人伴有相关后遗症[3]。偏瘫是一种常见中风后遗症,是因病人交感神经受损,微循环受阻,致使肢体局部温度降低,进而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4]。临床观察发现,中风后偏瘫病人因肢体功能障碍,负性情绪极为严重,且生活质量整体偏低,严重影响到病情恢复,为此,需做好康复护理工作。本研究在中风后偏瘫病人中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探讨其对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者;首次中风,已完成院内治疗且病情稳定者;伴有偏瘫症状者;知晓研究详情,且自愿加入者。排除标准:伴有严重性脏器功能异常者;存在认知、交流功能异常者;生命体征不稳者;中途出院或死亡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6~68(57.24±5.25)岁;偏瘫时间1~8(4.23±2.04)个月;辨证分型:痰血瘀阻型11例,气虚血瘀型8例,正气虚脱型12例,气血阻滞型9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4~69(56.13±5.02)岁;偏瘫时间1~9(4.53±2.15)个月;辨证分型:痰血瘀阻型12例,气虚血瘀型11例,正气虚脱型10例,气血阻滞型7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及辨证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即病人按医嘱服药,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上下肢伸展拉伸、被动肢体运动、坐站训练、步态训练等[5]。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组建康复护理小组

①组建护理小组:选取本科工作年限超过2年,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时长超过1年,且年度考核成绩突出的护理人员10人,组建中医康复护理小组;由本科护士长任组长,负责制订康复护理计划,分配护理任务,各护理人员根据组长安排开展护理工作。②开展护理培训:培训负责人为组长;培训时间为3d,共6课时;培训方式为演示文稿(PPT)教学;培训内容有疾病知识、情志调护、循经取穴、热敷熏洗操作、梅花针叩刺操作、膳食管理等。

1.2.2中医康复护理干预

1.2.2.1情志调护干预

①情绪状况评估:基于临床观察及辨证分析可知,正气虚脱型、气虚血瘀型病人多存在抑郁、绝望情绪,病情恢复信心显著不足;痰血瘀阻型、气血阻滞型病人多存在紧张、焦虑情绪,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6]。②针对抑郁、绝望病人的群体激励法:成立中风偏瘫康复交流小组,邀请科室收治且现已康复出院的中风偏瘫病人6~8例,借助康复病人复查机会组织康复交流活动,指导康复病人走进病房与恢复期病人交流,向其讲述自身康复历程、恢复期问题及解决办法,并介绍康复现状,传授恢复期病人康复自护技巧,强调康复护理重要性,以消除其顾虑,增强其康复自信心,组织2~4次康复交流活动,每次20~30min[7]。③针对紧张、焦虑病人的放松疏导法:选择轻松、舒缓的音乐曲,在病房播放,并指导病人平躺闭目,认真聆听音乐并展开冥想,充分放松身心,护理人员对病人太阳穴、头面部及四肢进行按捏,时间10~20min,每天2次,以缓解病人紧张、焦虑情绪[8]。

1.2.2.2穴位按摩压豆

①取穴按摩。取穴:选取病人太冲穴、曲池穴、足三里及合谷穴等[9]。按摩操作:护理人员基于拇指、中指及示指指腹对所选穴位实施旋转按揉,按揉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佳,每天按摩2次,每穴位按揉30s,各穴位交替按揉,并询问病人自感据此调节按揉力度[9]。②耳穴压豆。取穴:选取病人神门穴、皮质下穴、内分泌穴、垂前穴及交感穴。按摩操作:选用医用乙醇对穴位处实施消毒处理,而后选取2cm2医用胶布粘绿豆,贴于穴位处,引导病人基于指腹实施按压以产生酸麻胀感,每次2个穴位,每穴位按压1min,每天按压2次,3d更换1次[10]。

1.2.2.3中药热敷熏洗

①中药热敷。中药组方:透骨草、海桐皮、艾叶、红花、麻黄、白芷、徐长卿、苏木各10g[11]。热敷方法:研磨中药成粉末状装袋制成中药热奄包,将中药热奄包放入温水中浸泡5min,而后借助电热恒温箱对其进行加热,至表面温度45℃左右,使用无纺布包裹中药热奄包,贴合于患肢,并询问病人自感,每隔6~8min更换1次[12]。②中药熏洗。中药组方:选当归、路路通、红花、艾叶及羌活各12g[13]。熏洗方法:照方取药放入锅中加水浸泡30min,而后煎煮至沸,倒入熏洗桶,引导病人悬空放置患肢于木桶内并铺盖毛巾,借助药水热气熏蒸患肢;待温度降至50℃左右,将患肢置于药水中浸泡擦洗10~20min。

1.2.2.4梅花针叩刺

①叩刺计划:每分钟叩刺60下,每天叩刺1次,每次15~20min,连续叩刺5d。②辨证施针。正气虚脱型、气虚血瘀型:选取患侧手阳明经、足阳明经,基于平补平泄法实施叩刺,以促进肌力恢复,改善患肢状态。气血阻滞型、痰血瘀阻型:选取患侧手太阳经、足太阳经,基于平补平泄法实施叩刺,以疏通经络、缓解肢体痉挛,增强肌张力协调性[14]。

1.2.2.5辨证膳食管理

①辨证分型:正气虚脱型治以益气回阳、扶正固脱;气虚血瘀型治以益气化瘀;气血阻滞型治以祛风通络、活血通脉;痰血瘀阻型治以辛凉开窍、清肝熄火[15]。②对证施膳。正气虚脱型应用牡蛎山萸粥,选取牡蛎、山萸肉、五味子、肉桂、麦冬各8g,粳米200g,药物装袋入锅加水煎煮出汁,而后取出药袋,加入洗净粳米文火慢炖1h,早晚各食1次。气虚血瘀型应用石菖蒲桂枝母鸡汤,选取石菖蒲、桂枝、川断续、川牛膝各8g,1年养母鸡1只,药物装袋与洗净母鸡一同入锅慢炖至鸡肉酥烂,每天食用、饮汤1次[16]。气血阻滞型应用天麻菊花茶。选取天麻、川穹、当归、夏枯草及菊花8g,加水煎煮出汁后取药汁加适量糖,作为茶饮。痰血瘀阻型应用天麻大黄羚羊角汤。选取天麻、大黄、天竺黄及羚羊角各8g,药物装袋入锅加水煎煮出汁,取汤饮用,每天2次[17]。

1.3评价指标

①肢体功能恢复:干预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状况,量表包括上肢、下肢2个模块,共50个条目,条目评价选3级评分法,分值0~2分,总分100分,分值越大表明恢复效果越好[18]。②生存质量:干预第3个月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trokeImpactScale,SIS)评价病人生存质量,量表包括8个维度,共有64个条目,本研究选择肌力状况、手功能状况、行动状况、记忆沟通能力4个维度实施评价,维度分值100分,评分越高表明表现越好[19]。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病人干预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FMA评分比较

表2两组病人干预后第3个月SIS评分比较


3、讨论


中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死率、致残率均偏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中风幸存病人中不同程度致残者占70%~80%,重度致残者达到了40%,对病人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20]。为了提高中风后遗症病人生存质量,促进病情恢改善,还需做好康复护理工作。

本研究在中风后偏瘫病人中应用中医康复护理,组建了康复护理小组,开展了康复护理培训,并从情志调护、按摩压豆、热敷熏洗、取穴叩刺、膳食管理方面入手开展护理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研究选取病人太冲穴、曲池穴、足三里及合谷穴等穴位实施按摩干预,通过穴位刺激促进肢体血液流通,可疏通经络,能有效改善肢体状态,有助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针对病人实施耳穴压豆,基于穴位刺激能调节阴阳平衡,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对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护理人员引导开展中药热敷熏洗,借助药热作用干预患肢,能通经疏络、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肢体肌肉松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21];护理人员实施梅花针叩击,结合病人具体证型取穴,施针叩刺,能活血扶气、疏经止痉,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缓解肌肉痉挛。观察组病人肌力状况、手功能状况、行动状况、记忆沟通能力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研究面向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向其说明了中医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强化了护理操作培训,能显著提升其临床护理水平,为病人生存质量提供了保障;研究面向病人实施情志调护,分析了不同证型病人的情绪状态,据此确定调节措施,能有效缓解负性情绪,可改善其心理状况,增强沟通能力;护理人员相继开展了穴位按摩压豆、中药热敷熏洗、梅花针叩刺等护理措施,基于对患肢、穴位及相应功能区的刺激作用,能疏通患肢经络、补气活血,有助于改善肌力状况及手功能状况,增强其行动能力;护理人员结合不同证型病人症状表现,制定了与之相适的营养食谱,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中风后偏瘫病人中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能加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可改善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樊留博,韩文胜,江莹莹,等.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脑卒中偏瘫肢体硬度对痉挛性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8):1323-1325;1354.

[2]曹贤畅,张和妹,陈聪博,等.中医推拿结合现代康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2):5397-5399.

[3]徐世芳.温针灸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9):95.

[4]姚美艳.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8,25(7):118-120.

[5]周丽,李远丽.中药热奄包对四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的护理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4(3):133-134;198.

[6]刘柠.中医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饮食保健,2019,6(10):132-133.

[7]张静.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9,17(1):134-135.

[8]李静静.探析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8,33(15):2278-2279;2296.

[9]左杏梅,区洁崧,冯婉芬,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28(3):510-512.

[10]李小华,刘雅婷,陈鑫星,等.多体位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体育科学进展,2018,6(2):67-71.

[11]万晓平.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3):3610-3612.

[14]戴翠梅.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9):1252-1254.

[15]钱莺,韩燕.情志护理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1):47.

[16]邸鸿雁,材孝林,李雯雯,等.表里两经推拿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6,34(4):185-186.

[17]胡正永,汤从智,殷锦霞,等.悬吊运动疗法结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11):827-829.

[18]谢立娟,王建华,王飞,等.针灸同步运动想象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7):790-793.

[19]黄玉丽,陈瑗.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5):177-178.

[20]梁碧霞,杨少枝,崔金凤,等.协同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9,17(12):1454-1456.

[21]王娟,杨玮,周凌艳.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16(33):4168-4170.


李丹丹,陈小芳.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后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30):4134-413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齐鲁护理杂志

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

期刊人气:646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护理学会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7256

国内刊号:37-1257/R

邮发代号:24-127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