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山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

  2021-04-16    18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不断被挖掘,旅游不仅成为传统村落的主要职能之一,而且传统村落旅游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济南南部山区地理位置独特,特定的山区地貌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村落环境。山区拥有大量的石料资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石砌民居,崎岖的地形因素影响和外界的往来沟通,因此历经时代变迁后仍能保存完好,为我们研究传统村落提供活化石。

  • 关键词:
  • 卧云铺村
  • 山区传统村落
  • 旅游发展
  • 旅游经济
  • 加入收藏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发展文化旅游,随着我国传统村落旅游的人数不断增长,给村落带来的是自然景观和传统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对传统村落进行开发与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卧云铺村历史久远,村庄建在齐长城脚下,这曾是齐国和鲁国的交通要道,区位条件优越,古老建筑和村落格局保存较为完好,旅游资源数量和种类较丰富,宜居的海拔高度和丰厚的资源有利于卧云铺村的发展[1],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会[2]。传统村落怎样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利用是今后传统村落发展的重点。

国外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开展较早,1930年法国颁布《风景名胜地保护法》,把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和村落列为保护对象,1964年在《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中,又进一步把传统村落划入了文物古迹的保护体系[3]。1982年《关于小聚落的再生的Tlarcala宣言》中提出小城镇里建筑遗产、环境及村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并建议聚落保护时要注重保护地方人文特色和传承优秀工艺[4]。20世纪末《乡土建筑遗产宪章》中提到对于乡土性和地方性的保护要通过保护有当地特色的建筑群和村落来实现[5]。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机遇分析上,西方国家更注重传统村落中体现的社会与文化影响,当地社区村民参与度和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6]。

国内上个世纪80年代,学者们开始对传统村落进行研究,刘沛林(1997)所写的《古村落:和谐的人居空间》是研究我国传统村落最早的专著;最早的会议是1996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之后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得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们对传统村落的研究方向较为广泛,但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陈守晓等以6E体验模式作为基础进行的传统村落旅游产品开发,依据游客的参与程度和需求不同将体验要素划分为三个层次,由浅及深依次是表层体验、中度体验和深度体验[7];逯海勇以莱芜区卧云铺村为例,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视角出发,提出我国传统村落提高旅游竞争力的方法[8]。在传统村落开发模式的研究方面,怎样科学开发,怎样可持续性利用旅游资源,已成为当前研究传统村落的热点之一。袁媛以关联性为视角出发,对传统村落的更新保护提出相应对策[9];王云庆注重档案保护的作用,全国各地都应科学有效地进行档案存储和管理,实地考察各地的传统村落的现存情况并记录到档案内,利用档案管理来保护传统村落[10];吴必虎认为传统村落要活化,我们应该保护传统文化,但保护并不是一成不变,传统文化要和现代功能相结合,强调旅游产业在活化传统村落中的作用[11];吕明哲认为卧云铺村应该适度利用谨慎开发,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注重社区参与[12];李伯华等运用景观基因分析法模式分析湖南岳阳张谷英村物质文化基因特征,从聚落“双修”视角提出传统村落的生活环境活化策略[13]。

总体来说,在传统村落的开发和保护中,很多新的研究视角值得学习和借鉴。


1、卧云铺村旅游资源概述


1.1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卧云铺村有近五百年的历史,这里曾是齐国和鲁国两国间交通要道,卧云铺山峰上的霹雳尖便是齐鲁两国的交界点,如今是章丘、莱芜、博山三地界线的会合点,峰顶之处立有三界碑。卧云铺村的历史传说有很多,相传姜子牙封神的地方就在这里。卧云铺村还保存着明清两代的石碑20余块,古房500余套,还有观音庙、龙王庙、拴马石等。卧云铺村还是重要的抗战基地,曾经是《泰安时报》的驻扎地,至今还保留着报社工作的房屋,现在已经成为革命教育基地。

1.2古老村落的建筑资源

1.2.1多彩的建筑材料。

卧云铺村地处山区,建筑以石料为主,盖房屋用的石料都是由石头构成,这些石头由不同岩性的岩石组成。石材取自村庄北侧的山脉上,石材十分整齐,并且裸露在表面,当地人称之为“十八行子”,一个行子为一层,所以也叫十八层。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名字和用途,如“红三寸”,用来做碑石;“对半子”,用来打石桌子,它们颜色不同、厚度不一、种类丰富,可以满足盖房和其它用途所需要的石材[14]。

1.2.2依山就势的村庄院落布局。

卧云铺村的房屋坐落大多坐北朝南,北高南低,门前有石阶。村内一共有七座大院,分别是以王、刘、张、李、苏、吴、闫七个姓氏为代表的大院,“一姓一大院”,七个大院的布局都分布在河流的北侧,便于取水,同时也分布在村内主轴线上。以七个大院作为中心向北侧的山坡方向建设房屋,充分借助地形,依山造势,充分体现了我国建筑布局的风水理论。

1.2.3“一姓一水井”的七星神泉。

一个姓氏的家族使用一口井,这七口井分布的地理位置与天上的北斗七星方位十分相似,当地人称为七星神泉。在这里,流传着“一姓一水井”、“一姓一石磨”的说法。卧云铺海拔较高,一般来说,地下水位应该距离地面很远,而地下水集中出露地表,传说是姜子牙在封神后决定在封神台上休养生息,百姓们悉心照料,后来姜子牙离去时发现村民用水不便,按照北斗七星的方向在村里打出七口井。这虽然是传说,但是体现了卧云铺村的悠久历史和百姓们的朴质聪慧。

1.3独特的陡坡梯田景观

卧云铺村梯田群始建于元朝初年,由于村落地处山区,地形崎岖,卧云铺村所有的梯田均修筑在山坡上。先人们就地取材,用青石垒砌地堰子。目前梯田群共有5000多块,占地约6000亩,坡度在35度至75度之间,最高分布在海拔800多米的山岭沟壑间。这里四季分明,随着季节变化,梯田群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也展现出山区先民与自然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奋斗精神。


2、卧云铺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2.1旅游开发现状

卧云铺村长期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经济发展较落后。近些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卧云铺村开始发展旅游业。2014年,卧云铺村被列入山东省省级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被列入中国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从2014年起,当地政府根据卧云铺村自身优势和特色规划发展旅游业。2015年,聘请台湾乡村旅游协会为卧云铺景区做规划,将卧云铺景区规划为“鲁中山区原村民农耕文化活态博物园”,同时,对莱芜区北部旅游板块作出调整,将原莱城区茶业口镇划归雪野旅游区管辖,使莱芜北部山区的山水资源优势与临近济南的区位优势相结合,实施统一规划管理、一体发展。将逯家岭村、卧云铺村、上法山村、中法山村、下发山村,这五个村庄按照海拔从高到低沿着齐长城一线,共同组成卧云铺景区,命名为“一线五村”工程。卧云铺村依托独特的古建筑、万亩梯田、齐长城和山水风光等资源,加快古房回收、民宿建设、农家乐发展等工作,全面推进卧云铺村建设。

在资源保护方面,建立健全各项文物保护制度,管理严格规范,使用合理。卧云铺村现存明清时期石碑6块,均保存完好。观音庙于2016年重修,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还有齐长城、凤门道关等遗址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在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方面,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产品,开设了观光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文化、特色美食、节庆活动等项目。

在基础设施方面,以石头院落为中心景观建立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起高标准旅游路线;在保留卧云铺村原始建筑风貌基础上,修复民俗展示大院、齐鲁古商道;打造主题特色民宿“云中居”“卧云轩”和青年旅社等。

截至2019年,卧云铺村修复40多间古房,开办农家乐12家,高档民宿14家,手工艺工作室3家,停车位的数量约1000个。目前卧云铺全村人口410人,旅游从业人数有156人,有108人是本村村民,极大地带动当地村民就业。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18万人次,全村旅游年收入约37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2%,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当地政府为吸引和鼓励外来人员创业,提供了适宜营商兴业的环境,从2014年以来,村民和返乡创业的人数有100多人,有8家创业单位。

2.2游客感知状况

为了解游客对卧云铺村的旅游发展现状的感知情况,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从游客性别、年龄、游客文化结构、客源地、出游时间、景区吸引力、游客满意程度、保护情况感知几个方面来分析游客的感知情况。

在此次的调查中得知,来卧云铺旅游的游客的性别比例比较平衡。来卧云铺村旅游的年龄组成中,主要客源为19-40岁的青年人,老年人和十八岁以下的人群占的比重较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卧云铺村内主要的旅游资源为古老建筑,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较少;二是村落是依山而建的,不利于老年人出行;三是青年人和中年人消费能力较强,他们希望在空闲的时间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和放松身心等。从客源地来看,70%的游客来自于山东省内,表明卧云铺村的知名度不大,对省外和国外游客的吸引力比较小。从来访时间看,在寒暑假和黄金周来访的游客份额较大,分别占到38%和34%,使得卧云铺村在黄金周和寒暑假期间成为旅游旺季。

在景区的吸引力方面,有28%的游客被卧云铺村的历史建筑吸引,有26%的游客被自然景观吸引,可知卧云铺村的历史建筑、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开发较好,能对游客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而在其他方面吸引力较弱。在满意程度上,57%的游客对卧云铺村持满意态度,说明了卧云铺村对大部分游客有一定的吸引力。在保护情况上,大部分游客认为卧云铺村得到一定的保护,但仍有6%的游客认为保护工作很差,村落的建筑和设施等受到一定损坏,这说明卧云铺村的保护工作有所成效,但是仍不完善。


3、卧云铺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原因分析


3.1基础设施水平不高

在卧云铺村内部现状来看,村内的游览标识系统不完善,有时会分不清山路方向;特别是村内和周边地域没有医院,村落没有承担较大灾害的能力;村内农家乐的自挂招牌与村子的整体风格不符;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等。

3.2乡土建筑“自然性毁损”

卧云铺村的历史较为久远,地理位置是在偏僻、贫困落后的山区,许多建筑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老宅无人居住便无人打理修缮,古道路、古桥、古庙由于自然灾害等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结果是乡土建筑遭到毁损,很难恢复原貌。

3.3村民保护意识不强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村民对现代化新宅的需求日益增加。许多古宅、古桥等原生态的村落格局被破坏掉,取而代之的是杂乱无章排列的现代化楼房,破坏了旅游景观,造成了传统建筑的损害。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卧云铺村的大院村民都去城市打工生活,剩下的空院子政府负责修缮打理供游客参观,游客看到的并不是鲜活的乡村院落生活,缺乏生命力。虽然旅游活动开展促使一些人回乡,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对村落发展旅游的知识了解很少,参与度很低[15]。

3.4营销手段落后,吸引力小

缺乏有效宣传,知名度较小;宣传手段较为单一,没有借助现代网络和大众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旅游产品单一,深度开发不足。

3.5政府保护机制不完善

当地政府没有统一管理和保护机制不完善,保护资金不足且使用效率不高,无法有效的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


4、卧云铺村旅游发展路径


4.1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要把传统村落留存的宝贵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同时对当地村民和游客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使得村落的历史文化、古建筑等资源能够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将乡土文化活态地传承。

4.2树立品牌优势,丰富旅游产品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进行卧云铺村旅游形象设计,借助独特的石头文化、元朝古梯田、齐长城遗址和七星神泉,将其打造成一个“在云中能寻得乡愁,在田间能体验乡愁”的形象;利用资源优势,创新旅游产品[16],深度挖掘古长城特色和古商道文化,借助“齐鲁古商道”的宣传口号,设计“齐鲁古商道文化旅游街”;特色的手工产品制作现场、现场自制的特色小吃等都可以作为传统村落的特色旅游产品,让游客感觉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利用村落资源相似性优势,升级优化一线五村工程。联合卧云铺村周边四个村落,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开发富有齐鲁古村落特色的旅游线路,完善各个村落的基础设施和连接五个村落的公共交通,在挖掘旅游资源时要注意旅游资源差异性,每个村落要有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于其他村落的旅游产品。

4.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卧云铺村当前的空间格局,按照一线五村的总体规划来完善村庄内部的交通道路系统,建设完善的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等公共设施;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增设现代公共卫生间,改造农村旧茅厕等,提高民宿的卫生标准,既要满足游客需求也要适用于村民的生活,提升传统村落旅游的支撑力;从游客的需求讲,对坍塌的石头民居进行加固、修缮,在坍塌的民居周围设立防护带,游览线路的规划要科学合理。

4.4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提高当地村民发展旅游业的意识,增强参与旅游发展的责任感,鼓励年轻一代留在村里,学习传统技艺、传承优秀民俗;建立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保障体系。创建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优化传统村落功能产业,吸引更多的人群回村就业或创业,优化传统村落人口结构,使其成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主要力量。

4.5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和村民都是传统村落开发和保护的主体。政府制定具体的旅游法律法规约束当地村民和游客,引导人们合理、合法的参观和保护传统村落。这要求政府的每个部门要齐心协力、互相监督,严格按照规定来保护发展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乡愁的一种物质空间载体,要深入研究和确定传统村落现代价值意义,多主体协同促进传统村落的发展[17]。政府、开发商、创业单位、村民以及后期的管理者、旅游服务人员等都与传统村落的发展紧密相连,以责任到人、良性互动、各司其职的共同协调管理模式,对传统村落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从而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菲.甘肃景泰县永泰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8.

[2]聂存虎.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4]胡光宏.以国际宪章为线索的传统人居聚落遗产保护历程的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4):143-146.

[7]陈守晓,李瑛.基于6E体验模式的古村落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韩城党家村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3):226-228.

[8]逯海勇,胡海燕,苗蕾,等.莱芜市卧云铺村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提升路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8(5):766-769+774.

[9]袁媛.基于有机性的传统村镇保护与更新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王云庆.保护传统村落,留存乡村记忆[J].城乡建设,2015,(1):66-67.

[11]吴必虎.基于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J].社会科学家,2016,(2):7-9.

[12]吕明哲.浅谈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以莱芜茶业口镇卧云铺村为例[J].建设科技,2017,(14):56.

[13]李伯华,李珍,刘沛林,等.聚落“双修”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路径研究---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J].地理研究,2020,39(8):1794-1806.

[14]周波,霍拥军,董文.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空间解析---以卧云铺七大院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8(5):708-711.

[15]梅婷.绩溪县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及其规划策略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8.

[16]孙艳洁,吴新芳,熊娜.京郊传统村落旅游营销对策研究[J].经营者,2016,3(17):4+46.

[17]朱华,尹璐.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多元化策略探讨[J].重庆建筑,2018,17(11):9.


王媛,代合治.山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1(03):88-9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旅游论坛

期刊名称:旅游论坛

期刊人气:172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

主办单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出版地方:广西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674-3784

国内刊号:45-1363/K

邮发代号:48-139

创刊时间:198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