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李泽厚审美积淀论中美学思想的探究

  2020-06-23    206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审美积淀一说最早来源于李泽厚《美学三书》之中,“积淀”指积累沉淀,也指沉淀来下来的事物,李泽厚所说的“审美积淀”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原始积淀”“艺术积淀”和“生活积淀”所谓积淀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积淀主要由自然形态转化为感性形态,狭义积淀主要由个社会形态转化为个体心理感受。

  • 关键词:
  • 个体心理
  • 传统艺术
  • 审美积淀
  • 感性形态
  • 李泽厚
  • 美学
  • 加入收藏

1、美与形式


就美而言李泽厚认为:原始积淀是基础,艺术积淀是形式,生活积淀是艺术。

早在古希腊时期艺术学家和哲学家们认为:“美来源于形式,形式是美与艺术的本质”。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经把形式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这不同的两类,“外在形式”是指被模仿者的“外形”,而“内在形式”则是指感觉和观念所转化的形式。英国批评家克莱夫-贝尔,于二十世纪初出版的《艺术》一书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观点,他认为艺术作品的各部分与各元素之间都有着特定的组合规律,从而形成的表现样式具有一定意味。从另一方面讲贝尔认为审美的情感是针对形式的一种主观感受,他认为只有纯粹的形式才能把握真正的美。

李泽厚曾引用了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观念,但贝尔却更多地强调纯粹形式的审美特质,例如单纯的组合排列所展现出的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而在李泽厚看来这一观点存在循环误区,这是不可完全赞同的。李泽厚同时提出“审美积淀论”用来摆脱这一误区,他认为单纯的形式并非由单一的审美情感,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写实形象,通过“外理”与“内心”的结合把其内容和意义积淀其中,所以才产生不同于一般的形式。

在李泽厚的观点中“积淀”分为两种,一种为“内在积淀”,另一种则为“外在积淀”。“内在积淀”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价值观念,沉积在心理机能之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和想象。而“外在积淀”则是指意味、感受、情绪等所产生的一种审美趣味,这也就只李泽厚所说的理性积淀于感性。

在“有意味的形式”这一理论中,对于贝尔和李泽厚,二者的观点已经在产生一定的不同。虽然李泽厚多次引用贝尔的这一理论观点,但李泽厚则有着综合性的考量,他用审美积淀这一理论有效地规避掉贝尔所强调的纯粹形式中的循环论证。他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了解一个作品的内在原因,而不是作品本身单纯的形式所带给观者的意味。而贝尔的观点是从作品自身的角度展开,以其本身所持有的形式来表达其所具有的意味,而在我看来这一观点缺乏内在动因的推动。


2、原始积淀


李泽厚认为:“在人类原始时期人的审美意识较低,墙壁和器物上的图腾和符号大多都是为了服务于巫术礼仪活动和记录生产生活”李泽厚便因此针对这种现象表达自己疑惑,难道这便是原始时期人们艺术审美的结果吗?是又或不是,它们或许只是为了纪念某种巫术活动,也或许只是人们对生产生活的一种简单记录。而这种巫术礼仪的延续和生产生活的记录,进一步加速了符号化和图象化,但它们只是观念意识物质化活动的符号标记。原始时期符号依据具体实物写照,生产和生活中的形象作为记录,是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这种变化从本身就说明它其实并非偶然出现的,而是与传统的观念意识以及人们的信仰相联系起来的。


3、艺术积淀


而在中国传统古典艺术的发展历程中,自然形式沉淀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内容形式,感性自然中积淀了人的理性性质,并且存在客观形象和主观感受两方面。因此这也正是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诞生的萌芽。

李泽厚认为美之所以是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和自然形式的结果。“线条”的形式组成“有意味的形式”,也正是由于原始人类对线的感受想象和观念的积淀,从而形成特定的“审美感情”。而在原始巫术和礼仪中包含大量的观念和想象,以及人对大自然的崇拜等,从而积淀于现实形态之中。

那些神秘化的力量,狞厉的图腾,抽象化的符号,伴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怀疑论和无神论思潮的发展,都在促使传统符号服务于宗教礼仪在慢慢失去统治的权威性,理性思想相继成为主流思想,而原始符号之中的神怪形态也在慢慢转变为装饰形象。这里的“审美积淀”更像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转换,是早期人类生活中一种符号观念的转化,以一定的形式去传达特定的意味。而这里的形式更多的是人类生活和意识观念的形式,通过符号和形式的表达来产生某种意识形态,从而延续下去。


4、生活积淀


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心理”一般是比较抽象的,而社会环境则是比较具体的,它可以是突发的事件,影响范围可大可小可深可远,但当社会环境转换到人物个体上时,人物个体心理感受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在李泽厚对盛唐之中的两种界定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阶段里艺术会产生不同表现,无论是绘画中的笔墨线条转换还是舞蹈中的程式化动作,都积淀了历代的智慧。而这里的“审美积淀”,是从不同的人文和艺术方面进行阐述,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根基都会积淀出不同的形式。而当代理性精神在成长过程里在慢慢摆脱巫术和宗教礼仪的束缚,从而进入美学领域。这并不是单纯的外在表现,而是事物的内在表达。哲学思潮的转变与现实生活意识形态相适应,从而积淀为了独特的审美趣味。

李泽厚以一种宏观的理论方式结合“积淀式”理论观点来解读中国传统美学,从原始到近代,从意识、形态、符号至诗歌、散文、绘画、建筑等。多方面多角度以一种“审美积淀论”的理论观点来分析中国传统艺术美学,“审美积淀”这一理论观点能够站在一种全局观的意识形态上,来审视中国传统艺术美学。这种匆匆而过美的巡礼不仅抓住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和脉络,更深层面来说,更像是李泽厚对艺术中美的本源的一种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2][英]克莱夫·贝尔(CliveBell)著.艺术[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李泽厚著.美学论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4]宗白华著.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梁桂民.浅谈李泽厚审美积淀论的美学思想[J].西部皮革,2020,42(10):10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美与时代(中)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中)

期刊人气:70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郑州大学

主办单位:河南省美学学会,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1003-2592

国内刊号:41-1061/B

邮发代号:36-113

创刊时间:200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