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脑卒中病人社会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2-05-28    10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介绍脑卒中病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脑卒中后社会参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关键词:
  • 康复效果
  • 影响因素
  • 情绪障碍
  • 社会参与
  • 脑卒中
  • 加入收藏

脑卒中是由于局部脑动脉突然阻塞或破裂所导致的具有局部症状的症候群,目前居全世界居民死亡原因第3位[1]和致残原因首位[2],严重威胁全球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健康[3]。据相关文献报道,2012年—2013年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47/10万、1115/10万及115/10万,与30年前相比均有所增高,目前居世界脑卒中负担首位。脑卒中除引发病人运动和情绪障碍[4,5],也会影响其社会参与水平[6]。《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提出,社会参与是指“个人参与不同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环境”[7]。作为康复效果的重要评定指标之一[8],社会参与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目前我国关于社会参与的研究多集中于个别因素对其的影响,针对促进社会参与提高的较全面的影响因素尚有待研究,本研究从脑卒中后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综述,以了解当前脑卒中病人的社会参与研究现状,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脑卒中后社会参与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从而促使脑卒中病人全面康复及回归社会。


1、脑卒中病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


1.1 一般因素

1.1.1 年龄

年龄是影响脑卒中病人社会参与水平的重要因素。社会参与水平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9,10],除与病人身体各方面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有关外[6],还与其责任感、病耻感及自我效能感有关。①责任感:年轻病人正处于事业奋斗期,家庭责任感较强,疾病带来的经济和责任负担会使其责任感受到严重损害[10],从而促使其更愿意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②病耻感:年轻病人自尊心较强,社会参与活动多于老年病人,后者因脑卒中带来的病耻感会使其减少与他人接触和参与活动[11],不利影响较年轻病人更严重。③自我效能感[12]:病人的社会参与水平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有关。年老病人社会角色相比年轻病人较少,且转换频次低,对社会参与的期望与能力不高,进行社会活动选择与完成的自我效能感降低,成为参与的不利条件。可见,年龄作为不可控因素之一对病人社会参与的影响不容忽视。

1.1.2 性别

性别对社会参与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张路路等[13]研究显示,男性脑卒中病人的社会参与水平低于女性。考虑男性自尊心较强,抗压能力较女性弱,心理障碍成为限制其社会参与的重要因素;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男性对社会交往的期望值较低,造成其社会参与水平也相对较低[14],不利于其功能结局的改善[15]。而Battalio等[16]研究表明,患有肢体残疾的男性病人心理弹性较大,致使其社会角色满意度略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并未表明社会角色满意度对社会参与的直接作用,因心理弹性与病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考虑男性病人的社会参与水平可能优于女性。性别对社会参与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可作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1.1.3 文化程度

脑卒中病人知识水平的高低对其社会参与可产生重要影响。较高文化程度病人的社会参与水平较高,其原因可能与病人对健康认知和促进康复的依从性较高有关[17],病人若不能自己查找、阅读与理解疾病相关知识和掌握促进康复的技能,将会限制其社会参与[18]。提示可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宣传手册、互联网等形式进行疾病知识及康复内容的普及,以提高病人对社会参与的认知与积极性,促进其社会参与。

1.1.4 婚姻状况

有配偶的脑卒中病人家庭支持系统相对稳定,可减轻病人因疾病产生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增加病人社会参与的能力和机会。江玉锦等[17]运用自主参与问卷(ImpactonParticipationandAutonomyQuestionaire,IPA)测量得出,有配偶的病人社会参与水平高于无配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偶的实时帮助、精神支持是促进病人社会参与的有利条件,但无配偶或丧偶者若有较好并稳固的家庭或社会支持系统,其社会参与同样不会受限。

1.1.5 收入情况

在Bernard等[19]社区理论模型中,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维持和改善离不开其经济因素的制约。除受残疾程度制约外,病人家庭收入情况也对其社会参与产生影响。一项对67例社区脑卒中病人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20]中,运用重返正常生活指数(ReturntoNormalLivingIndex,RNLI)对卒中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的病人进行参与度测量,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推移,年收入较高病人(>20000美元)的社会参与水平明显改善[12,20],而收入相对较低的病人则无显著变化,分析原因可能与病人受费用限制所能承担的活动项目及其潜在的情绪障碍如抑郁有关。家庭经济水平较差会阻碍病人康复的延续与社会活动的参与,是短期不可解决的客观限制因素。为补偿经济收入带来的这一康复差距,病人除在医疗机构康复外,可适当复习康复内容,利用周围可替代工具进行社会参与活动练习。另外,康复护理与专业康复的无缝衔接可强化病人的康复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对减少其康复支出费用与尽快回归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1.1.6 种族

研究显示,种族间无康复差异,但种族差异会造成黑色种族人群的部分社会参与活动较低。Ellis等[21]对162例不同种族的病人跟踪随访1年,经评估病人功能结局得出,黑色种族人群脑卒中后的购物和外出驾驶独立性低于白色种族人群。该研究结果可能与消费价值观、自觉独立性、社交网络等种族间的文化差异有关。依据WHO提出的参与概念与目标,可在尊重各种族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多种族大数据的脑卒中后社会参与研究,探寻相同影响因素与合理的干预措施,促进多种族病人社会参与的共同改善。

1.2 疾病因素

脑卒中病人的社会参与水平与疾病本身及并发症密切相关。Guidetti等[10]应用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测量脑卒中严重程度发现,相比轻度脑卒中病人存在的社会参与障碍,中度及重度病人的社会参与水平更低。Carey等[22]研究发现,躯体感觉功能障碍会使病人较低需求的活动参与明显受限,可能与病人出院后社会角色的转换与适应有关;并发失语症病人经康复治疗后,其有限的交流能力仍对社会参与水平产生不利影响[23];并发视觉障碍病人的家庭参与能力被照顾者低估而对其过度保护,致使社会参与活动受限,造成其自我效能感降低,成为参与的不利条件[24]。不同严重程度、并发症、疾病类型、发病部位的脑卒中对社会参与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提示可根据社会参与障碍的类型实施针对性地预防与干预,帮助病人最大限度康复并回归社会。

1.3 支持系统

ICF提出,环境作为支持系统,对社会参与具有积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6],具体表现在居住地区、居住环境、社会支持3个方面。①居住地区:农村地区因物质设施和服务系统相对缺乏,使脑卒中病人的社会参与受到一定程度限制[11],如不能参加活动、走访周围邻居等。具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如路灯、便利店、银行等)的社区,可减少居住病人户外参与的障碍,增加社会参与的机会与信心[18]。②居住环境:脑卒中病人所居住的物理环境(如噪声、空气污染等)可对病人的社会参与产生影响[18]。社会环境中独居脑卒中病人因缺乏照顾者的帮助,必须独立完成日常活动,致使社会参与受到影响[11]。③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病人社会参与的有利因素,其中脑卒中病人所居住环境的人口数[12]和经济自我满足程度尤为重要。对自身经济状况较为满意的病人,可采用更多的社会支持提高其社会参与[25]。以上环境、支持系统等都离不开地区、国家的政策调整和扶持。Vincent-Onabajo等[25]研究显示,仅10%的卒中后就业率成为卒中后职业参与(工作和休闲)限制的原因之一。

社会参与障碍使脑卒中病人难以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回归家庭与社会受限,加重社会负担,故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及政府部门需优化社区医疗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就业保障、基金保险等支持系统,为提高病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

1.4 自身可控因素

研究显示,病程1年内的脑卒中病人自我感知的参与感与自身综合身体状况密切相关[26],除受残疾和运动功能影响外,个人特征对其也有制约或促进作用。①心理因素:有研究显示,情绪障碍是限制病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因素[27]。心理因素中希望思维和自尊越高,抑郁程度越低,病人的社会参与水平则越高。②躯体因素:运动和认知功能下降的病人,可通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ADL)减少社会参与限制。合理使用协助病人进行移动、自我照顾等日常生活活动及工作的辅助器具,可对其社会参与起到促进作用[18]。③角色认同:病人的角色适应能力可影响其社会参与水平。一项应用IPA的研究显示[28],处于康复期病人的家庭角色参与度最低,为(2.99±0.74)分,提示其对家庭角色认同感较差,可能与病人从病人回归家庭的角色转换较慢有关。④内在动机:在参与日常工作中如做出选择、从事个人感兴趣的活动等,病人个人满意程度是促进或限制参与的重要因素[29],与所参与活动的类型及变换活动种类的频率有关[8]。


2、启示与建议


社会参与作为脑卒中病人的最终康复目标之一,旨在促进病人重新回归家庭和融入社会[8,30]。存在肢体残疾和心理障碍的住院脑卒中病人,经临床护理和康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出院后社会参与障碍的产生使病人的社会身份缺如,造成社会孤立,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全面康复。社会参与概念的提出使人们不再仅关注病人的肢体与心理康复,随着对其影响因素的深入认识,旨在减少病人社会参与障碍的研究也被人们需求得到进一步发展。而目前我国对脑卒中病人的社会参与状况,尤其是促进其社会参与的干预措施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脑卒中后社会参与应对与目标因个人生活习惯、价值观而异。

患病前后心态积极、善于交友、爱好运动等良好的身心素质均可成为促进病人社会参与的优势条件,为此应拓宽视野,关注、发展主动健康理念并实践,为进一步研究脑卒中后社会参与提供新思路与理论依据。未来应多重视从教育、家务、休闲活动、工作、人际关系和社区生活[27]等方面开展研究。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病人的主要功能障碍分别为肢体残疾、心理情绪障碍、社会参与受限,运动和支持系统的改善可促进脑卒中病人的社会参与。因此,未来可针对不同阶段脑卒中后残疾病人的主要身心障碍构建干预方案并实施,同时融入干预认知,使病人了解活动参与意义,增加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其社会参与。另外,应以大样本、多中心试验研究验证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促进脑卒中病人顺利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6]驻全,王静,陈长香.康复治疗的介入与否对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功能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9):3556-3559.

[9]杜黃,陈长香,姜研,等.身体功能状况对脑卒中患者自主社会参与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0)-1218-1221.

[13]张路路,包惠荣,王敏,等.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度相关因素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2(12):11-13.

[17]江玉锦,李瑞萍,陈海莲,等.老年脑梗死患者社会参与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4):254-258.


文章来源:宋伟霞,吕雨梅.脑卒中病人社会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2,20(15):2056-205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卒中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

期刊人气:114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5765

国内刊号:11-5434/R

邮发代号:80-507

创刊时间:200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