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点蜂缘蝽使用5种药剂防治室内和田间生物活性情况

  2020-07-10    185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筛选防治点蜂缘蝽的有效药剂及用量。[方法]选择5种杀虫剂,采用浸渍法对点蜂缘蝽不同发育阶段的试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并结合田间防效试验进行效果验证。[结果]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5%噻虫嗪WG、22.4%螺虫乙酯SC和25%吡虫啉WP对点蜂缘蝽活性较高。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噻虫嗪WG 30.84、29.13、30.58 g a.i.hm2分别在施药3、7 d后对低龄、老龄、成虫防效均为最高,且25%噻虫嗪WG防治成本最低。[结论]供试的5种药剂中,防治点蜂缘蝽最佳药剂为25%噻虫嗪WG。

  • 关键词:
  • 室内生物活性
  • 害虫综合治理
  • 杀虫剂
  • 点蜂缘蝽
  • 田间防效
  • 加入收藏

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属半翅目(Hemiptera)蛛缘蝽科(Alydidae)。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云南、西藏和台湾等省区[1,2],东北大豆产区也时有发生[3]。国外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4,5]。点蜂缘蝽以危害豆科作物为主,也危害禾本科、十字花科、睡莲科等经济作物。若虫、成虫以吸食寄主的茎、叶、花、荚汁液的方式进行为害,造成植株卷曲生长,被害大豆植株不能正常落叶,籽粒不饱满,发育不良,形成瘪粒或有荚无粒(俗称“症青”)[6,7,8,9]。此外,点蜂缘蝽还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转移为害的同时可传播病毒,受害的地区往往伴随多种病害发生,如斑枯病、斑疹病等,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甚至绝收[2,10]。

目前,国内外有关点蜂缘蝽的化学防治技术研究较少,仅见韩国针对防治点蜂缘蝽的杀虫剂已登记了17种[11],而我国尚无针对缘蝽类害虫登记的杀虫剂。文献中也曾有一些针对点蜂缘蝽田间防控技术的报道,但没有系统的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效评价。为了筛选出防治点蜂缘蝽的有效药剂及用量,本文选用25%噻虫嗪WG等5种常用较低毒杀虫剂,分别对点蜂缘蝽的低龄若虫(1~2龄)、老龄若虫(4~5龄)及成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并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为农业生产中有效防治该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虫源

供试虫源于2019年9月,采自河北省承德市承德镇小河西村(E118°4′20″,N40°58′0″),将虫源带回实验室,在温度25℃,光周期L∶D为16 h∶8 h条件下,用盆栽大豆植株(吉农38)作为寄主进行饲养,建立实验种群。

1.2供试药剂

10%高效氯氰菊酯EC、25%噻虫嗪WG(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1.3%苦参碱AS(天津市恒源伟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2.4%螺虫乙酯SC(江苏省盐城利民文化有限公司),25%吡虫啉WP(山东省普鑫药业有限公司)。

1.3试验器材

养虫笼(50 cm×50 cm×45 cm)、养虫罐(直径9 cm,15 cm)、离心管(50 mL、5 mL)、3号昆虫针、昆虫镊、毛笔、烧杯、量筒(100 mL)、玻璃棒、移液枪及枪头、塑胶手套、脱脂棉、记号笔、气压式喷雾器、分析天平、硫酸纸等。

1.4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采用浸渍法分别对低龄若虫、老龄若虫及成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25%噻虫嗪WG分别对若虫、成虫设置4个质量浓度和5个质量浓度之外,其他药剂对各虫态分别设置5个质量浓度梯度,重复3次,以清水作对照[12]。将大小相近的新鲜豆荚(称重后)浸入药液20 s,取出自然晾干,将单个豆荚移入扎好通风孔的50 mL离心管,每个离心管中接经饥饿处理24 h后的5头成虫或10头若虫。分别施药24、48 h后观察各龄期死亡情况。轻轻触动点蜂缘蝽触角、头部、腹部和足等敏感部位,若无任何反应,认定为个体死亡。记录各处理死亡数量,计算死亡率、拟合回归方程、确定LC50值、95%置信区间、相关系数和相对毒力指数等参数。

1.5田间防效试验

试验在吉林农业大学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基地进行,选择盛荚期盆栽大豆,每盆3株长势均一的大豆植株(无其他病虫草害)。分别对低龄若虫、老龄若虫和成虫进行田间防效试验。试验采用盆栽网罩接虫方式进行,盆口面积0.132 m2,各处理间间隔1 m,随机区组排列。根据室内测定结果,选择3种药剂(25%噻虫嗪WG、25%吡虫啉WP、22.4%螺虫乙酯SC),每种药剂设3个剂量梯度,每个剂量3次重复。25%噻虫嗪WG:低龄5.50、11.13、30.84 g a.i.hm2,老龄7.50、10.88、29.13 g a.i.hm2,成虫8.19、14.04、30.58 g a.i.hm2;25%吡虫啉WP:低龄15.85、30.67、79.58 g a.i.hm2,老龄20.41、41.06、112.70 g a.i.hm2,成虫24.39、56.97、193.89 g a.i.hm2;22.4%螺虫乙酯SC:低龄55.74、73.35、109.02 g a.i.hm2,老龄56.27、82.82、144.73 g a.i.hm2,成虫60.29、80.86、123.53 g a.i.hm2;以清水作对照。使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施药,每盆施药量15 m L。施药3、7 d后分别调查剩余活虫数。根据观察结果计算死亡率和防效。

1.6统计方法

相对毒力指数计算公式:

公式1

计算时以LC50或LD50值最大的药剂为标准药剂,其相对毒力指数为1。

田间防效计算公式:

公式2


2、结果与分析


2.1 5种药剂对点蜂缘蝽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施药24 h后,5种药剂对低龄若虫、老龄若虫、成虫活性最高的为25%噻虫嗪WG。施药48 h后,各药剂对其活性与24 h相同。从表1中线性回归方程可以看出:22.4%螺虫乙酯SC的斜率(b)最高,说明点蜂缘蝽对22.4%螺虫乙酯SC最敏感。另外,25%噻虫嗪WG的截距最大,说明25%噻虫嗪WG对点蜂缘蝽的虫口减退率起点最高,其次为22.4%螺虫乙酯SC和25%吡虫啉WP,10%高效氯氰菊酯EC和1.3%苦参碱AS的起点较低。由此可见,25%噻虫嗪WG、22.4%螺虫乙酯SC、25%吡虫啉WP对点蜂缘蝽有较高的活性。

2.2 3种药剂对点蜂缘蝽的田间药效

根据上述5种杀虫剂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田间试验选用25%噻虫嗪WG、25%吡虫啉WP、22.4%螺虫乙酯SC 3种药剂。3种药剂对各发育阶段点蜂缘蝽均有良好防效(见表2)。施药3 d后,25%噻虫嗪WG 30.84 g a.i.hm2、25%吡虫啉WP 79.58 g a.i.hm2、22.4%螺虫乙酯SC109.02 g a.i.hm2处理对低龄若虫的防效达90%,且3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3 d后防效与药剂内其他处理存在著性差异;25%噻虫嗪WG 29.13 g a.i.hm2、25%吡虫啉WP112.70 g a.i.hm2、22.4%螺虫乙酯SC 144.73 g a.i.hm2处理对老龄若虫防效达90%以上,且3者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且3 d后防效与其他各处理存在显著差异;25%噻虫嗪WG 30.58 g a.i.hm2、25%吡虫啉WP 193.89 g a.i.hm2、22.4%螺虫乙酯SC 123.53 g a.i.hm2处理对成虫防效达90%以上,3者之间无显著差异,3 d后防效与药剂内其他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药后7 d较3 d的防效均有提高,25%噻虫嗪WG30.83ga.i.hm2对低龄若虫、29.13ga.i.hm2对老龄若虫、30.58 g a.i.hm2对成虫的防效提高到了100%。

表1 3种药剂对点蜂缘蝽不同发育阶段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表2 3种药剂对点蜂缘蝽不同发育阶段田间药效

2.3点蜂缘蝽不同发育阶段有效防治用药成本比较

25%噻虫嗪WG 30.84、11.13 g a.i.hm2对低龄若虫药后7 d的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从生产上以防治成本最低化目标考虑,选择11.13 g a.i.hm2即可。根据同样的考虑将3种药剂对点蜂缘蝽不同发育阶段虫态防效≥90%的用药量见表3。根据喷施7 d后3种药剂对点蜂缘蝽不同发育阶段的防治效果≥90%时的施药量进行用药成本核算。其中25%噻虫嗪WG防治低龄若虫成本与防治老龄若虫时用药成本接近,而防治成虫与防治低龄若虫成本相比,增加了26.12%;25%吡虫啉WP在低龄若虫期防治用药成本最低,防治老龄若虫和成虫时分别比低龄若虫用药成本增加33.95%和85.77%;22.4%螺虫乙酯SC防治低龄若虫时用药成本最低,防治老龄若虫和成虫时,较防治低龄若虫用药成本分别增加32.76%、13.31%。防治低龄若虫、老龄若虫、成虫成本最低的是25%噻虫嗪WG,其次为25%吡虫啉WP和22.4%螺虫乙酯SC。供试3种药剂防治点蜂缘蝽,25%噻虫嗪WG用药成本最低,其次是25%吡虫啉WP,22.4%螺虫乙酯SC在3种药剂中是成本最高的。使用同一种药剂,在低龄若虫期用药可显著节约用药成本。

表3 3种药剂对点蜂缘蝽不同发育阶段药剂防效≥90%用药成本比较


3、结论与讨论


5种供试药剂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点蜂缘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杀虫效果。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25%噻虫嗪WG防治不同发育阶段点蜂缘蝽的相对毒力指数最高,杀虫效果最好;其次为25%吡虫啉WP和22.4%螺虫乙酯SC;10%高效氯氰菊酯EC和1.3%苦参碱AS相对毒力指数较低,杀虫效果较差。导致效果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药剂作用机理不同有关,相比之下点蜂缘蝽对内吸型杀虫剂更具敏感性[13,14]。田间防效试验中选择的25%噻虫嗪WG、25%吡虫啉WP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速效性和持效性,但22.4%螺虫乙酯SC的防效较差。结合防治成本和防效综合考虑,建议生产中应用药剂防治点蜂缘蝽,可优先选用25%噻虫嗪WG,建议使用制剂用量为40~55 ghm2,其次考虑25%吡虫啉WP,建议使用制剂用量为150~200 ghm2,并注意2种药机轮换使用。由于点蜂缘蝽有世代重叠现象,应做好田间种群动态监测,选择在低龄若虫发生较重时施药,一次施药可以同时兼防不同发育阶段的点蜂缘蝽。成虫和若虫一般较活泼,阳光强烈时多栖息在大豆叶背面,施药时应在晴天无风条件下进行,并注意对作物冠层下方的喷洒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庆恩,白金铠.中国大豆病虫图志[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高宇,陈菊红,史树森.大豆害虫点蜂缘蝽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41(5)804-815.

[3]史树森.大豆害虫综合防控理论与技术[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6]莫先树,梁家铭,张璞,等.黄淮海夏大豆田“症青”的成因探析及预防[J].大豆科学,2019,38(5)770-778.

[7]张华敏,刘建平,卢西平,等.2018年河南洛阳夏播大豆症青发生情况及防控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7)57-59.

[8]高宇,史树森.大豆“荚而不实”型“症青”与蝽类害虫为害的相关性及防控策略[J].大豆科学,2019,38(4)650-655.

[9]徐彩龙,韩天富,吴存祥.黄淮海夏大豆症青发生原因探讨与防治技术[J].大豆科技,2019(3)22-28.

[10]谢皓,陈立军,韩俊,等.大豆害虫点蜂缘蝽的危害特点与防治方法[J].大豆科技,2016(6)11-13.

[12]唐佳威,崔娟,史树森,等.6种药剂对异翅负蝗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防效试验[J].农药,2018,57(6)450-453,468.

[13]王嘉冰,徐智文,严善春,等.3种内吸性杀虫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林间防治效果[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39(7)62-68.

[14]卢海博,魏东,高宝嘉,等.新烟碱类杀虫剂在苹果果实不同部位中的残留[J].农药学学报,2019,21(4)500-505.


王自杰,田鑫月,李文博,高宇,史树森.5种药剂对点蜂缘蝽室内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效[J].农药,2020,59(07)537-540.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8YFD020100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农药科学与管理

期刊名称:农药科学与管理

期刊人气:92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2-5480

国内刊号:11-2678/S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