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苦菊椒柏方联合LED黄光治疗面部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07-10    8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观察苦菊椒柏方联合LED黄光在面部皮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将65例面部皮炎患者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LED黄光治疗,并予口服依巴斯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菊椒柏方湿敷。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5.76%(25/33),对照组为53.13%(17/3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瘙痒、刺痛、紧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红斑、皮损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ISIA检测的红色区绝对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特殊不良反应。结论:苦菊椒柏方联合LED黄光治疗面部皮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皮肤症状,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关键词:
  • LED黄光
  • 疗效观察
  • 皮肤炎症性疾病
  • 苦菊椒柏方
  • 面部皮炎
  • 加入收藏

面部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多见于女性患者,考虑与女性更为关注面部皮肤状况及使用更多化妆品具有密切联系[1]。面部皮炎病因复杂,病程长,好复发,既往临床中多外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干预,但复发率高且不良反应多[2]。光疗是利用光线的辐射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现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主要是LED红光、蓝光、黄光等。LED黄光具有抗炎、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其适用于面部皮炎的治疗,但单一使用该方式治疗面部皮炎在较长时间后易复发,故结合中医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笔者医院近年应用苦菊椒柏方联合LED黄光治疗面部皮炎患者,取得良好疗效。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观察苦菊椒柏方联合LED黄光治疗面部皮炎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安中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面部皮炎患者,共65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其中治疗组33例(男8例,女25例,年龄20~48岁),平均(29.22±5.07)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平均病程(1.90±0.72)年;对照组32例(男7例,女25例,年龄22~47岁),平均(30.25±5.4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病程(2.27±0.9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皮疹局限于面部;(2)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4];(3)面部存在瘙痒、灼热症状者;(4)对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均知情同意。

1.3排除标准:

(1)排除其他面部炎症性疾病者;(2)孕妇或哺乳期女性;(3)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4)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5)对本次使用药物及类似制剂有过敏史者。

1.4方法

1.4.1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口服依巴斯汀片(西班牙艾美罗医用药物工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855)10 mg,2次/天;常规清洁面部后,予以LED黄光治疗(中国Peninsula,波长590 nm,30 m W/cm2)照射面部皮肤15 min,3次/周,治疗两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菊椒柏方治疗,给予患者苦菊椒柏方(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安中医院皮肤科提供;苦参15 g、黄柏10 g、酒黄精20 g、忍冬藤15 g、首乌藤20 g、薄荷10 g、地肤子10 g、白鲜皮10 g、透骨草10 g、马齿苋10 g)湿敷于患处,1次/天,治疗两周。

1.4.2临床疗效评定[5]

1.4.2.1主观症状:

根据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周的自我评价进行症状评分半定量评价。使用4级评分法将瘙痒、灼热、刺痛、紧绷按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

1.4.2.2客观症状:

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周后,由同一位医师对患者的皮损面积、红斑、水肿、脱屑情况进行半定量评价。红斑、水肿、脱屑情况按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皮损面积评分中,将患者面部划分为5个部分:前额及眉、鼻及鼻周、口周、面颊和鬓角,将无区域累及记为0分,累及1个区域记为1分,1<累及区域≤3记为2分,累及区域>3个记为3分。

1.4.2.3疗效评定:

参考EASI(湿疹皮炎严重指数评分法)[6]制定。总评分=主观症状评分+客观症状评分。疗效指数=(治疗前总评分-治疗后总评分)/治疗前总评分×100%。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60%~89%;好转:疗效指数20%~59%;无效:疗效指数<2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4 VISIA皮肤检测:

在治疗前和治疗4次后进行VISIA检测,取正面、左侧及右侧检测所得的红色区绝对分值,分值越低,皮损的严重程度越轻。

1.4.3安全性评价:

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有无出现瘙痒、灼热、原有皮损加重等不良反应。治疗结束1个月后对入组患者进行回访,询问患者是否再次出现瘙痒、灼热、刺痛、紧绷等不良反应及面部皮损有无反复等。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主观症状半定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主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主观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瘙痒、刺痛、紧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灼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客观症状评分比较

2.2客观症状半定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客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客观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红斑、皮损面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脱屑、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VISIA红色区绝对分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红色区绝对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后的红色区绝对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ISIA红色区绝对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红色区绝对分值比较  

2.4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76%>53.1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红肿1例、刺痛1例、瘙痒1例,对照组出现刺痛1例、瘙痒1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治疗结束1月后电话回访所入组患者,其中治疗组4例复发,复发率为12.12%;对照组7人复例,复发率为2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4)。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2.6典型病例:

治疗组典型病例见图1~2。

图1 治疗组典型病例1治疗前后

图2 治疗组典型病例2治疗前后   


3、讨论


面部皮炎是皮肤科门诊的一类常见病,是刺激反应、变态反应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多要素导致的炎症性皮肤病[7]。临床上多表现为红斑、水肿、毛细血管扩张、脱屑。面部皮炎病因复杂,病程反复,极为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目前,西医治疗面部皮炎主要予口服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及外用激素类药膏等。虽然大多数患者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症状可取得显著改善,但停药后复发及加重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且长期使用存在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9]。依巴斯汀片是一种组胺H1受体阻断药,临床上现多用于慢性荨麻疹及其他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治疗。它的药效持久,抗炎活性范围广泛,具有较为全面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10]。LED光疗仪器是近些年的新型治疗方法,在当今的皮肤科临床中正被广泛应用,在多类皮肤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原理是通过光能发挥生物调节作用,以修复皮肤组织[11]。LED黄光是一种波长在590 nm左右的黄色光源,其持续照射下可以引起皮肤细胞线粒体膜结构的改变,将ADP转换成ATP,促进刺激因子的分泌,刺激成纤维细胞繁殖,有收缩毛细血管、舒缓镇静、提高皮肤免疫力的作用[12];因其治疗费用低、普及率高的特点,利于大范围地推广于临床治疗[13]。

中医文献未对面部皮炎形成统一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特点,多认为属于湿疮范畴。中医认为湿疮多因正气不足,外感风热、暑热毒邪聚集于肌肤而发病,治疗上多以疏风清热,健脾除湿为原则[14]。本研究当中用于湿敷的方药成分包括苦参、黄柏、酒黄精、忍冬藤、首乌藤、薄荷、地肤子、白鲜皮、透骨草、马齿苋等。本方中苦参、地肤子、白鲜皮长于清热燥湿、祛风止痒,黄柏、马齿苋、首乌藤清热解毒,薄荷、忍冬藤、透骨草疏风通络,酒黄精滋阴润燥,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祛风除湿之功。其中,苦参味苦、性寒,功善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常用于治疗湿疮、皮肤瘙痒等。《药性论》言其:“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现代研究发现,苦参水提物能抑制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降低细胞向Th17分化,以及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炎功效[15]。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的功效。《新修本草》言:“用汁洗紧唇、面疮……涂之瘥。”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马齿苋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在临床上适用于湿疹、皮肤炎症等皮肤病的诊治[16]。相关实验结果显示马齿苋取物能有效抑制皮肤的炎症反应[17]。中药湿敷指将药液浸湿纱布后,直接敷于患者的皮损部位,使药物直达病灶,起到减少皮损、持久作用、改善症状的效果,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18]。

LED发射光对于皮肤脉管功能具有稳定作用,LED黄光可以引发线粒体逆行信号传代,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和过氧化氢酶的表达,从而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中MMP-1的表达以减轻皮肤炎症[19]。LED黄光能在较短时间内消除炎症,而笔者医院自制的苦菊椒柏方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止痒的功效,将苦菊椒柏方湿敷于患者面部,使药效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皮肤表面,物理上也能发挥镇静及收缩血管的功用。故苦菊椒柏方联合LED黄光治疗面部皮炎,可达到增强双方功效的作用,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此外,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评分、客观症状评分及VISIA检测的红色区绝对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的主观症状评分、客观症状评分及VISIA检测的红色区绝对分值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苦菊椒柏方联合LED黄光有助于改善面部皮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加快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苦菊椒柏方为笔者医院自制的中药制剂,外用安全,LED黄光经济实惠,两者联合治疗,既能加快面部皮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又避免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虽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且脱屑、水肿评分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考虑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医师评价过程中存在误差、未能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等存在关系,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加以证实。

综上,苦菊椒柏方联合LED黄光治疗面部皮炎可明显减少皮损情况,改善皮肤症状,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慧,李邻峰,路雪艳,等.面部皮炎的病因及加重因素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32(7):568-571.

[2]袁斌,王炼.LED红黄光照射联合医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功能敷料贴治疗面部皮炎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3):137-139.

[3]钟广敏.复方黄柏液涂剂与LED红、黄光治疗面部急性皮炎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6):99-101.

[4]强燕,陈丽宏,黄立新,等.积雪苷霜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面部皮炎的临床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6,37(6):401-404.

[5]李婷,王海瑞,郝允姗,等.中药熏蒸与湿敷治疗面部皮炎短期临床疗效对比[J].中医药学报,2022,50(1):70-74.

[6]王香春,石年,昌玲.他克莫司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面部湿疹皮炎的疗效[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17(3):256-258.

[7]王肖,李刚.LED红黄光治疗面部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6):35-38.

[8]张翔,姚雅淇,张振宇,等.“脾胃归元针法”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初探[J].中国美容医学,2024,33(1):75-78.

[9]高英.综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8):5450-5451.

[10]赵春,葛国军.第二代抗组胺药的性价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0):138-142.

[11]章海涛,郭云.黄连膏联合LED红、黄光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1):107-110.

[12]姜敏,王玮蓁,曾宪玉,等.LED红、黄光照射联合骨胶原蛋白面膜外敷等治疗面部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2):223-224.

[13]姜雨蒙,谢红付,简丹,等.红黄光治疗急性肿胀期玫瑰痤疮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1,28(3):190-193.

[14]郑胜,孙丽蕴.湿疹在中医经典古籍中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阐释[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17(6):551-554.

[15]张丽华,陈燕,危荧靖,等.中药苦参水提物对慢性湿疹模型豚鼠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30(2):168-172.

[16]程凤霞,苗莉,孟宪忠.马齿苋提取物对急性湿疹模型大鼠皮肤屏障功能及炎症因子和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20):2149-2152.

[17]杨佳丽,赵阳,杜丽,等.马齿苋鲜品凝胶制备及其对小鼠湿疹的初步作用[J].药学研究,2019,38(7):378-381,406.

[18]马腾飞,孙丽蕴,钱佳丽,等.清热消痘方湿敷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J].吉林中医药,2021,41(8):1033-1037.

[19]何治宏,王建锋,张虹亚.荆防方加减联合LED-LLLT红外-黄光照射治疗风热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J].应用激光,2022,42(6):149-156.


基金资助:深圳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广东省中医院禤国维国医大师皮肤研究团队资助项目(编号:SZZYSM202106008); 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研项目(编号:20231293);


文章来源:聂嘉瑶,段德鉴,甘海芳,等.苦菊椒柏方联合LED黄光治疗面部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24,33(07):35-3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人气:326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6455

国内刊号:61-1347/R

邮发代号:52-27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