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新发展阶段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1-08-19    12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健康养老资源的不断融合,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模式初具雏形,企业和社会资本逐步介入。在"十四五"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要更加凸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充实国内大循环时代价值。同时,要从不断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注重产品的适老化设计和服务配套、推动产品核心技术研发、构建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等方面探究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路径。

  • 关键词:
  • 新发展阶段
  • 时代要求
  •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
  • 路径选择
  • 加入收藏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发展阶段是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向品质民生建设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在这一阶段,既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来保障高质量的民生供给,同时还要不断增强民生供给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激发和挖掘民生领域的潜在需求、新兴需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智慧健康养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及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同各类健康养老资源精准对接和优化配置,为老年群体提供智慧化、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养老产品和服务,从而有效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因此,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既是在新发展阶段破解养老困境的重大民生事业,也是对国民经济具有强大带动力的朝阳产业。

当前,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同样迈入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如何顺应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和我国人口老龄化演进趋势,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凸显其在新发展阶段的时代价值,这将是“十四五”时期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新发展阶段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新发展阶段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特殊的产业属性使其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激发由消费带动的老龄人口红利,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经济增长新动能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一)新发展阶段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升产业发展的普惠性

自2000年我国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程度逐步加深、趋势不断加快。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6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7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1]。预计2025年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2][3]。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背后将是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解决好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民生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明确将应对人口老龄化实质性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党中央在新发展阶段正确判断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不同于完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一般行业,它天然具有事业和产业双重属性,在新发展阶段必须立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不断提高行业发展的普惠性。这就要求各类智慧健康养老企业不能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要保持战略定力,带着增加老年群体福祉的社会责任感开展为老服务和产品研发。同时,由于目前受多种因素制约,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融资难、资金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报率偏低、回报周期长,智慧健康养老企业盈利难度较大。要增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普惠性,就要从幼稚产业扶持和保护的角度出发,发挥政策激励和引导的作用,构建有利于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让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的融合发展更广泛、更高质量地造福于老年群体。

(二)新发展阶段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养老消费结构提质升级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从生产端和供给侧入手,通过供给结构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从而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对于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而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其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自身产业结构优化演变的逻辑必然,同时也是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的现实使然。从老年群体健康养老的需求侧来看,随着近年来老年群体收入水平、文化层次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养老服务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对晚年生活的健康质量和品质要求更高,更加注重养老服务和产品的个性化、品质化和智能化。但从智慧健康养老的供给侧来看,产业发展仍处在新兴阶段,产品和服务的适老化水平还比较低,在精准度、人性化和实用性方面还有欠缺,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因此,进入新发展阶段,健康养老领域面临的供需匹配不平衡问题将会倒逼行业各主体从老年群体特殊本能、欲望、需求、权利和权益出发,通过不断提高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和产品对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契合度[4],促进智能技术与健康养老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与融合,为老年群体提供品类更多、品质更好、品牌更优的智慧健康养老有效供给,实现养老消费结构和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结构的提质升级。

(三)新发展阶段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要不断挖掘和拓展消费市场,充实国内大循环

当前全球疫情肆虐,世界经济低迷,经贸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为我国新发展阶段指明了方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挖掘和拓展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力[5]。特别是要注重数字经济时代催生的各类智能家居、服务消费,以及在消费升级驱动下居民消费品质的提升,进一步释放不断涌现的经济发展新动能。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一头连着民生保障,一头连着产业发展,既是造福老年人群、补齐民生短板的民生事业,也是拓展消费市场、培养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载体。特别是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涉及领域广、产品形态丰富、跨界特征显著,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着力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这一重要论述和部署肯定了老年人及银发经济在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新发展阶段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要通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资源有效融合,积极回应新时代老年群体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的转变,持续扩展银发消费,不断充实国内大循环。


三、当前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1.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

早在“十二五”初期,移动互联网技术尚处在刚刚起步、还未大规模应用普及之时,国家就开始前瞻性地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在2011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随后,2015年7月国务院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将智慧健康养老作为“互联网+”益民服务重要领域,并首次提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概念,同时提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载体、模式、方向等基础性问题。进入“十三五”时期,随着老年群体对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和便利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17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作了规划部署,明确了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6]。

2.产业发展模式初具雏形。

当前,虽然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仍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但随着近年来各地区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探索创新,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产业发展模式初具雏形。目前已形成的智慧健康养老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基于远程技术的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基于智能家居的智慧健康养老模式以及基于多方参与的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健康养老模式[7]。

(1)基于远程技术的智慧健康养老模式。

该模式依托智能手表、体征监测仪等智能终端设备实时监控老年人行动、安全和健康数据,并及时提供预警干预和有针对性的延伸服务,实现医、养、护资源与老人需求的有效连接。

(2)基于智能家居的智慧健康养老模式。

该模式将智能科技运用到老人居住环境和生活细节,让老人在不离开自己熟悉和习惯环境的前提下,“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各类健康养老服务。相对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而言,基于智能家居的智慧健康养老模式是一种兼容并蓄的养老模式,它既能满足老人对“家”的需要,同时又能提升生活质量和便捷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家人的依赖,让老人们享受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便捷服务。

(3)基于多方参与的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健康养老模式。

该模式是以社区或街道为依托,将辖区内医疗机构、养老公寓、志愿组织、行政机构等部门的涉老资源和业务有机整合,打造线上线下精准对接、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医养护一体化”养老综合体。而将上述部门整合的关键就在于开发居家和机构养老数字信息化管理平台。

3.企业和社会资本逐步介入。

随着老年人口基数不断增加所形成的巨大的养老消费需求市场,智慧健康养老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和“金矿”,投资价值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引导下,互联网科技企业、传统制造企业、医疗健康企业、大型险企等各类市场主体开始涉足智慧健康养老领域,开启投资和产业布局。

以腾讯、小米、京东、58同城、饿了么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依托自身业务模式,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开发出各类助老、适老应用场景,为老年群体提供高质量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同时,中兴、海尔、美的等传统家电制造业巨头也开始纷纷试水智慧健康养老。另外,平安、泰康、人寿等险资企业也逐步进军智慧健康养老市场。

(二)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以来,我国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深和智能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按照产业发展的阶段标准来划分,我国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作为新兴业态尚处于产业形成期向扩张期过渡的初级阶段[8],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产业链水平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1.产业发展不充分,协同推进机制尚未形成。

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一个产业集群的概念。同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老年群体养老需求不断升级的带动下,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将会衍生更多子产业,形成一个以健康养老为主题,以信息技术为驱动力,涉及医疗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等多领域的产业集群,构建起完整的智慧健康养老上、下游产业链。从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它是在全新的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下产生,因此没有成熟的经验、模式和路径可循,且产业发展周期较短,尚处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发展不充分。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利益合理分配的发展模式以及协同推进机制;智能技术、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三者之间的融合度不高;上、下游产业链条较短,产业联动效应较弱,还未能结合成一个整体系统、形成集群和规模优势。

2.核心关键技术缺乏,制约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信息化和智能化核心关键技术是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虽然当前各类针对老年群体实际需求开发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场景层出不穷,但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程度还不够,缺乏重大原创性成果。具体而言,一方面,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核心技术过于依赖进口。在应用场景所依靠的处理器芯片、高精度传感器、基础软件等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方面受制于人,技术短板问题突出,制约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另一方面,部分从国外引进的智慧健康养老技术和产品未在充分考虑国内老年群体使用能力、生活习惯和购买力实际的基础上加以吸收、改进和应用,某些终端产品操作复杂且使用成本高昂,这使得大部分老年人无法自行熟练使用或无力购买。

3.智能健康产品与服务同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契合度不高。

当前,智慧健康养老企业对各类涉老产品与服务场景的开发热情很高,但现有产品与服务同老年群体特殊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不高,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叫座不叫好”的现象。具体来说,一是部分企业奉行技术至上的理念,过于追求物联网、云计算、AI、区块链等最新技术的使用,而对老年群体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需求满足不够,智能技术和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陷入“智慧不养老”的怪圈。更有一些企业炒作某些技术概念,玩花样和噱头,甚至打着高科技的幌子进行诈骗,败坏商业环境。二是“重产品、轻服务”的问题突出。随着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快速兴起,市场上针对老年群体开发的“智能穿戴”“智能监测”“智能医疗”等各类产品越来越丰富,但产品日常使用、后续维保等服务跟不上,导致产品的使用功效大打折扣,影响老年人对智慧健康产品的可信度。

4.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规范的标准体系和技术指标是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由于智能健康养老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且行业交叉、融合度高,国家在养老信息化服务和智能养老信息化管理标准建设等方面还相对滞后,尚未形成统一的智慧健康养老标准规范体系[9]。这会造成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兼容性差、不利于智能健康养老产品与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更新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品和服务的应用、推广。当前,部分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和地区率先自行摸索建立相关行业标准规范,有力推动了智能养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但如果相关权威部门未能及时建立国家层面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将会导致行业标准碎片化,未来可能产生巨大的制度整合成本。

5.管理职能分散,缺乏信息和数据共享机制。

当前,涉及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政府职能分散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政府部门。同时,中国老龄协会、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等各类事业单位和非营利性组织也参与到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行业监督、标准制定等工作中来。各部门之间性质不同、隶属不一,资源分散,既存在部分职能的交叉,又存在相关职能的缺位和空白。特别是长期以来以部门为中心的政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导致各个部门从本部门利益和资源管控的角度出发,将部门数据视之为部门“私产”。加之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的缺乏,各部门对本部门数据开放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这就造成涉老数据仅能实现有限开放,尚未真正实现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


四、新发展阶段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

1.抓紧制定“十四五”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自2017年国家三部委联合印发《行动计划》以来,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在《行动计划》确立的发展目标和路径的指引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行动计划》很好地发挥了引领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环境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因此,要抓紧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接续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整合各类资金、技术、人才资源,构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2.整合相关部门职能,构建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涉及技术创新、财政支持、用地规划、医疗养护等各方面工作,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合作、整体推进才能保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防止“空转”。对此,建议各级政府部门成立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和协调解决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坚持适老化创新理念,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供给侧改革

1.提升智慧健康养老产品适老化水平。

引导企业坚持适老化创新理念,以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和体验反馈为出发点来创新技术、设计产品和优化服务,着力解决老年群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养老难题和产业发展的“堵点”“痛点”。企业要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消费水平、使用习惯等因素融入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高产品的适配度、稳定性和性价比,让老年群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在老年人居家生活或照护服务中的更多场景中发挥作用。

2.注重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的服务配套。

养老的本质是服务,再先进的技术都不可能代替情感、代替近身服务。因此,智慧健康养老的本质和核心仍在服务本身,既要有技术的精度,更要有人文的温度[10]。要提供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建立“智能产品——匹配服务——后台支撑”的闭环[11],最大化发挥智能技术赋能健康养老的功效。同时,还要注重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线上服务不能止步于线上,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线上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线下各类涉老资源,构建全方位的线下服务体系,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三)强化系统整合,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1.打造互联互通的智慧健康养老信息服务平台。

该平台一方面要打破各涉老职能部门的“数据壁垒”,建立老年群体健康信息基础数据信息库,实现数据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和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要整合平台辐射范围内的养老服务资源,广泛引入各类服务资源及时、精准对接需求。同时,还要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加强个人信息权保护和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

2.加快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

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涉老产品特点,建立完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关键技术、产品规格、服务流程、评估考核、数据监管等标准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产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及时将地方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探索的标准化建设有益经验进行总结,上升为全行业标准。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健康养老机构、科研院所及老年群体、医护人员等主体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以更灵活的形式适应企业技术创新和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推动产业的规范、高质量发展。

(四)突出创新驱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1.加强智慧健康养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

统筹优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整合汇聚优质要素资源,开展关键共性技术、重点产品的联合攻关和技术研究,争取在高精度传感器、可穿戴产品芯片、基础软件、智能交互等领域产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理论成果、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医疗技术等在健康养老领域的融合应用。

2.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人才培育工程,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作为跨行业、交叉融合的产业集群,对复合型创新人才要求更高,需求更大。因此,建议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人才培育工程,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要大力培养智慧健康养老研发领域的创新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以智能制造、医疗健康、软件设计等专业为基础,培养智慧健康养老复合型人才,制定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构建良好的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环境。将智慧健康养老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纳入到国家各项人才培养计划之中,通过在科研经费、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制定专项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同时,积极组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与国内外智慧康养领域专家级人才的联系和沟通,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人口年龄构成情况

[2]李纪恒.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N].光明日报,2020-12-17.

[3]张锐昕,张昊.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思路与进路[J].行政论坛,2020(6) : 139-145.

[4]詹成付.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J].中国民政,2020(23): 7-10.

[5]左美云,刘浏,尚进.从国家政策看智慧健康养老发展脉络[J].中国信息界,2021(1):72-75.

[6]左美云.智慧养老∶内涵与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32-57.

[7]张博.供给侧视角下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供给研究[J].兰州学刊,2021(3):171-184.

[8]高志刚.产业经济学[M]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98-99.

[9]王晓慧,向运华.智慧养老发展实践与反思[J].广西社会科学,2019(7) :81-86.

[10]吴玉韶.智慧养老既要"技术精度"更要"人文温度"[J].中国社会工作,2020(23): 18.

[11]朱勤皓.关于推进"智慧养老"的几点思考[N].中国社会报,2020-06-08.


文章来源:黄清峰.新发展阶段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与路径选择[J].延边党校学报,2021,37(04):71-7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社会建设

期刊名称:社会建设

期刊人气:130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吉林省出版产品质量监测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出版产品质量监测中心,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社会

国际刊号:2095-8641

国内刊号:22-1410/C

邮发代号:12-234

创刊时间:201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