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给排水核心课程教育体系结合思政教育内容的探究

  2020-11-12    63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要求,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工科思政专业教育体系的现状,指出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弊端和缺欠,文章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围绕如何将思政教育与给排水核心课程相结合的角度,从课程目标的确定、理论课程内容的充实、实践教学的改革,教学方式的选择、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以《流体力学》《给排水管道系统》《水质工程学》为例给出了具体的可实施做法,为专业课程思政的推广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思政
  • 思政教育
  • 教育教学
  • 给排水
  • 课程体系
  • 加入收藏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1,2,3]: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全新的知识、价值、创新体系,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是提升青年思想境界的战略高地。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应该具备所学专业技能知识之外,还应该具有专业领域的使命感、道德意识和专业对社会的归属感。对于应用型的高等院校不仅要培育出高级技术人才或者高级知识型人才,更要为民族培育出有为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型人才。如此的复合型人才既需要有过硬的知识技能,更要有高度自律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担当。思政教育在新时代的宏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思政教育尤其是课程思政在整体上由原先单独的思政课授课教育模式变为与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思政德育教育要贯穿于专业课程的全过程,这无疑是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一次重大变革。

思政教育的新内涵:思政教育不仅在国家和社会层面需要向高校学生宣扬和传授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观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各种理念,在个人层面还需要引导高校学子践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4,5]。为适应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建设需要,满足行业需求,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中需增加思政德育教育环节及内容。对此,本文分析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教学体系现状及产生的问题,阐明了思政德育建设的必要性,并基于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增设思政德育教育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全过程思政德育课程体系,从态度、知识、方法三个维度,对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深化思政教育进行探索尝试。


一、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及问题


图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思政教育建设的思路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与其他课程一样,是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以知识点的传授为主要教学目标,缺乏对学生心灵塑造和影响。尤其是注重应用型教学的建筑类工科院校,在教学体系建构上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重职业发展,轻全面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和考核方式上,各学校各科系普遍都侧重于在应用能力上的要求,而忽视一些学科思维形成过程的要求。

2. 重功利,轻可持续发展:学生以拿毕业证为根本学习动力,偏离了高等教育的初衷。

3. 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相对独立,难以相互产生良性影响:长期以来,思政课程单独设置,内容枯燥、方法简单,学生对思想学习失去兴趣。又由于学生过度重视专业课,直接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边缘化,甚至感觉“被说教”,有抵触情绪。

由于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的是:

1. 学生在学校混日子,尤其是在思政课上,学生身在课堂神在课外,因此很多大学生只是为了学分而在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的理解。

2. 学生进入企业后,缺乏专业自豪感和对工作的热爱,追求物质报酬,精神层面难以融入企业文化进而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

3. 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政治思想迷茫,没有清晰的生活和工作目标,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对于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思政教育建设的总体思路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思政建设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专业课程结合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德育内涵和元素,编制课程结合思政教育的教学指南、教学大纲,做好课程思政育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对此,基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的核心课程,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全方位提升学生思想素质,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从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等各方面,把思想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新局面,具体思路如图1。


三、基于思政教育建设的给排水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吉林建筑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于1982年,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具备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形成了稳定的、成熟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学体系。对于新时期的思政教育要求,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上均需要在原有培养体系中进行深度挖掘和广度延展。

(一)课程目标

专业课程目标描述学生学习达到的预期效果,应与培养目标一致,是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为课程内容选择和学习评价提供依据。为打造以思政教育为引领人才培养特色,满足社会、行业对给排水人才的需求,新的课程目标满足毕业要求,而且要突出课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为此,对于给排水的核心课程需要分别提出对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培养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流体力学》作为给排水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原来其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实验基本原理及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在工程力学、土木工程领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现在,根据思政专业建设的要求,增加了根据国家、行业需求,以产出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品质;掌握流体力学知识;具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人才。还增加思政德育、科学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延展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作为给排水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完整地学习和掌握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规划、管网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设计和管理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对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运用能力,初步具备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新的改革中更侧重于工程的思维方式、方法的传授;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终身学习能力。遵循持续改进教学规律,考核学生应用能力,增加德育素养、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考核,保证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培养质量。

《水质工程学》作为给排水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水质处理的专业知识,具有提出解决不同水质处理的可行性方案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有关国家、社会、环保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挖掘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的衔接点,达到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理论课程改革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核心课程思政的内容,包含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排水发展史、给排水著名人物发展介绍、中国和世界给排水典型工程等各方面。结合给排水专业课程内容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1.以中国和世界典型给排水工程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给排水专业在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2.以国内外给排水著名人物为切入点。通过这些身边大师实例学习经历介绍,培养学生勤奋刻苦、勇于探索、实践创新的精神。3.以我国目前的有关水政策和急需的治理技术入手。培养学生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渗透环保、节约等意识。以《流体力学》《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质工程学》为例,介绍如下:

《流体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许多给排水重要课程中发挥着支撑性基础作用。通过日常生活、重大工程、典型人物、教师科研等内容的引入,将思政教育、科学素养教育融入其中,保证思政德育教育的渗透。如通过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大型工程,激发学生的家国责任感。通过以雷诺人物为中心讲解雷诺实验发展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诚信、务实、严谨科学态度;通过前沿科研成果介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课程目标。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是重要的专业课,为原有给水、排水以及建筑给排水等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课程内容上,倡导“启蒙式”课程思政,摒弃“嵌入式”的机械化,拒绝“说教”或者“生搬硬套”。让学生能够在根本上吸收思政德育教育的养分,以达到思政教育的教育作用。可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带领学生现场体会管廊建设项目以及国家对于综合管廊建设的有关政策采取相应措施的影音资料,让学生从感官上体察到自身专业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感受到新时代国家对水事业的认可和重视,形成对专业的归属感,这样,学生在日后工作时,会将个人事业和理想与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给排水的核心专业课除了应具备的专业技术领域的教学内容外,更应该包含增强给排水专业学生水文化底蕴的课程内容。例如:在讲授《水质工程学》课程中,可增加人类用水历史、现代工业用水文明的内容,或通过对目前我国开展的黑臭水体治理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全球性淡水资源短缺、水源污染加剧和我国水环境逐年恶化的严峻局面,培养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而对给排水专业的认识逐渐深入和全面。

(三)实践课程改革

专业课程设计环节,以新工科为背景,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理念,遵循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指导性专业规范,依据用人单位要求,调整相应的实践体系。更加注重给排水专业与我国现有的环境、水处理、管网等公共工程的结合,充分突出专业特点的同时,强化注重思想品德的培养,加强实践环节的思政特色。

实习环节在建设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结合实际制定适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所学知识与科技活动相结合、科学研究和本科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立足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和行业需求,完善实践基地的建设,开拓多种实践教学方式。采取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本专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在校期间得到实际工程技术知识的训练,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奠定思想过硬,专业夯实的基础。

严控毕业设计环节,保证人才培养与时俱进,邀请业内知名专家为学生作专题报告,灌输给学生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广阔的就业前景,给排水专业是带有我国社会经济特色的产物,是社会需求的产物,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使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的新内容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四、基于思政教育建设的给排水专业教学手段及师资队伍改革


(一)教学手段

语言是思想传播的载体,也是学生们接受思政教育的媒介。在教学语言上,应包含丰富的内容。我们的教学语言应当充满激情和活力,鼓励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有社会担当,既要学会为自己“做梦”,也要学会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习“筑梦”[6]。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合理的引入思政教育内容。比如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等环节,除了充分结合生产实际,给学生讲解工艺内容和日后可能进行的工作内容,也应当给学生讲授生产工艺要求背后所蕴含的国家对水处理领域的方针政策层面的要求。进而促使学生了解自己专业在社会和国家层面所处的地位。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上,应该有对诚信,杜绝抄袭、专利产品不可侵犯等概念的灌输工作。同时在图纸和作业签字环节,应对学生进行“日后工作应谨慎签字”的警示。

结合新工科、双一流专业建设的要求,提升教学标准和校园内设计规范。善用新媒体运营,通过运作在校学生群体里以公众号、抖音等形式推广宣扬水文化并形成思政教育的课外阵地。

在考核评价体系上,应增加一项检验思政教育是否落实的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方式可为,让学生写一份本专业课本学期内所受到的思政教育感想,并应有一节课用来开展思想分享会。

(二)师资队伍

思政教育走入专业课程以后,师资队伍也应该从思想意识和教学意识上跟进。专业课老师长期按照“重专业技能知识领域[7,8],轻思政领域”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在引入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诸多不适应的情形。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在日常工作会议上集中组织培训并对专任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相应教研教改项目。也应侧重于将方法和手段进行推广,对于专业课程的考核要结合思政教育成果考核进行评价,以备持续改进。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专业发展动态,开拓教师们视野;加强与企业导师的项目合作和交流,不断提升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选送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短期培训,通过参与具体的企业的工程项目,提升年轻教师将思政建设融入课堂的意识和能力。


五、结束语


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给排水专业教学当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自身专业使命感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了解和关注国家水污染现状,同时说明给排水专业对水污染能有且应有的贡献能够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再通过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又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自豪感与归属感。抛开专业,从高等教育育人理念来看,思政教育对于促进个人形成高尚的品德修养,拥抱良好的生活观念,秉持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思政教育走入专业课程能够在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

本文提倡一种全新的课程思政模式:充分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找到自身专业与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切入点,使思政教育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走入专业课程,走入学生的大学生活。大学是青年们人生启蒙的重要阶段,思政教育正是承担这样一份责任,让思政教育助力青年成长,辅助培育民族未来,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专业课教学工作者应该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Z].2017(2).

[3]梁暹.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42-43.

[4]王爱青,郭涛.高职思政特色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机制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42-44.

[5]匡江红,张云,顾莹.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8(1):119-121.

[6]孟庆楠,郑君.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课程转化:价值、目标与路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39-145.

[7]刘燕莉,李浩野,陆涛.“思政融通”———思政教育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57-63.

[8]王茜.“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64-68+75.


宋铁红,林英姿,宋显波,于晓丹,蒋迪.结合思政教育内容的给排水核心课程教育体系的探索[J].高教学刊,2020(34):85-88.

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将思政教育与给排水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改革”(编号:GPSJZW2019-20);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建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研究”(编号:ZD17089);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的《流体力学》混合教学改革研究”(编号:GH18040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期刊名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期刊人气:201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2-9907

国内刊号:11-1496/D

邮发代号:2-378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