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高中思政课中增强学生国家认同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策略

  2021-10-20    14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高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承载着增强高中生国家认同的重要任务。当前由于高中思政课中学生主体参与性不足,思维能力有限,对党和国家的历史缺乏真切感受和深入了解,致使高中生的国家认同不稳定、不持久、易发生动摇。要解决好学生在国家认同上存在的问题,就要发挥好高中思政课的作用,加大思政课上高中生的主体性参与度,提升高中生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历史的了解。

  • 关键词:
  • 国家认同
  • 思政课程
  • 理性思维
  • 立德树人
  • 高中生
  • 加入收藏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了新征程。这一时期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同时这也意味着世界各种思潮的渗入力度加大,国家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大。而高中生的理性思维发展不成熟,其国家认同易被多元化的思想影响。因此,如何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国家认同,使高中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这不仅是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防止高中生理想信念和国家情感归属感缺失的强烈呼唤。


一、国家认同的含义及意义


国家认同是公民在对自己所属国家国情认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情感上的归属感、认同感,这种认同在行为上表现为能积极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并为自己的国家而奋斗。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来源于中国人民在长期共同政治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的深度的了解并在此过程中能切实体会到中华民族在各方面为其带来的优越感和归属感。国家认同是凝聚人心的基础。只有深化高中生的国家认同,才能激发高中生深深的爱国之情,从而使高中生避免被西方势力“西化”,并为了国家统一、稳定和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二、高中生国家认同教育现状分析及问题提出


一直以来,高中生的国家认同教育是党和国家关注的一个重点。习总书记曾强调:“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1]学校是意识工作的前沿阵地,是传播国家意识、塑造公民身份、构建学生国家身份认同的重要场地,国家十分重视在学校中加强国家认同教育。在2016年发布的《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就明确规定了国家认同的重点内容。而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理性爱国、构建理性国家认同的重要阶段。因此,高中思政教材中也十分注重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涉及国家意识、政治认同、身份认同等有关国家认同的多方面的内容,这为培育和增强中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些年来,由于国家认同教育的不断实施,高中生对自己祖国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认同感显著提升。国家认同教育开展以来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提升。然而,当前高中生的国家认同仍处于感性阶段居多,具有不稳定性、不持久性,易发生动摇。


三、当前高中生国家认同感缺乏稳定性、持久性的原因


当前高中生国家认同感不稳定除了西方文化对其进行的渗透原因外,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当前在国家认同教育教学方式上仍以教师说教为主,学生缺乏主体性参与。高中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听话人状态,对问题缺乏思考,致使学生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差。再加上高中生对党和国家的历史了解不够深入,极易受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导,进而使国家认同感发生动摇。

(一) 国家认同感培育学生主体性参与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2]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地方和学校把教师的这种“主导”演变成了“主体”。在高中思政课中,部分教师在课堂以说教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灌输状态,缺乏主动参与、体验和建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国家认同缺乏主体选择和自主建构,对国家政治制度、政策缺乏足够的理解与认知。因此,通过此方式培育的国家认同感很难形成学生的一种信仰,更谈不上国家认同感的坚定。

国家认同是一种基于道德上的情感,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式学习。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国家认同才能形成学生主体内在深层次的、稳定的情感结构,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持续的心理动力。然而,当前课堂上由于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不足,学生对国家的认同缺乏情感上的体验,没有达到深层次上的情感上的认同,致使学生的国家认同缺乏稳定性。另外,高中生的主体性参与不足也使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缺乏,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能力不足,不能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对国家的认同是自身的客观需要,不能深刻理解个人的命运和国家命运是紧紧相连,国家是个人存在的依附的重要性。

(二) 高中生思维不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良好德行和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对社会问题开始关注。“但是由于他们的思维发展不够成熟,社会阅历肤浅,以至于他们对某些政治问题和制度政策的判断还停留于事物表面,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3]在多元社会思潮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作用下,他们原有的国家认同感很容易受到冲击和震荡。

另外,在高中思政课上,对于有关国家政治制度和政策的相关内容,教师给予学生的大多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缺乏通过比较国内外的事实、案例来使学生认识当代中国和看待外部世界。同时在国家认同教育内容上,有的教师怵于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对中国在发展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夸赞较多,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社会主义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及较少,给学生呈现的中国太过“完美”,不能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国。因此也缺乏对学生辩证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差。在信息多元化时代,学生获得的信息是五花八门的,一旦学生的认知与现实遇到的问题产生冲突并不能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时,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就会动摇。国家认同也就不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三) 高中生在国家认同建构中缺乏历史记忆

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铭记了中华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见证了无数英雄保家卫国的爱国之行,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当代高中生成长于红旗之下,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续写着新的传奇的时代,他们对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是没有真切体验和感受的,也缺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同一性和连续性的认知,缺乏对中华民族全体成员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情感。“他们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缺乏直接感受。”[4]因此,他们对祖国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体系构建不够完善。同时,高中生思想活跃,价值塑造尚未定型,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缺乏免疫力,易被西方“自由、民主”的政治文化思想的迷人外表所迷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易发生动摇,国家认同感不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四、高中思政课中增强学生国家认同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策略


鉴于上述问题的分析,要深化中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增加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同时结合社会议题,设置问题,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另外,通过让学生学习党和国家的历史,重构学生的历史记忆,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提供历史支撑。

(一) 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主体性参与

国家认同的培育是一种主体性德育,需要鼓励学生主体性参与,注重学生积极体验,唤醒学生自我教育意识。为此,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主体性参与和体验。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双向互动。“学校教育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过程,是“善”的基因不断激活的过程,是生命与生命相互润泽的历程”。[5]在高中思政教学中,对于有关国情、政策、制度等相关理论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共同参与交流,要让学生去主动了解、构建国家认同的知识体系。以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为例,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参与民主选举活动的经历并谈谈自己对于民主选举方式的看法。在分享交流中,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国家制度的理解和认同现状,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并深入理解有关国家制度、政策的内容,提高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其次,教师要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在情感上深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使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形成稳定的情感定向。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有关国情、政策、制度等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时,要采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的案例教学或情景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去真切感受并领悟所学内容。还是以“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为例,教师可以采取以往学生选举中不公平或投票不理性的案例或结合学生生活编制“公平与不公平选举”的情景话剧,使学生在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案例或情景中增强情感体验,通过公平与不公平选举的对比,使学生体会民主、公平选举也是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政策、制度等内容,进而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国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对国家的认同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把对国家认同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要求,把对国家认同的情感和行为转变为持久而恒定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 高中思政课教学要结合社会议题,以问题为导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自我意识开始成长,对很多社会现象开始质疑,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高中生所接触到的各种教学方式和内容都会对其产生引导和塑造作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要结合社会议题,就国家新闻和社会热点确定课堂立意,引发学生思考,要充分利用好中学政治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在理论灌输知识之外,还要给学生制造知识的矛盾点,鼓励学生思考,给学生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国家“改革开放40年”的社会议题,引导学生讨论40年来中国的变化、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世界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意识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增加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虽然中学思政课的理论灌输性不可否认,但能够让学生结合社会议题,进行思考与感悟所获得的国家认同才能长久常新,才能使学生永记“初心”。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要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对思政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要围绕学生所疑惑的并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知识和社会事件设置一系列问题。问题设计要层层递进,比如针对“改革开放”设置一系列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你从小到大生活上的变化是什么?改革开放的利弊是什么?”引导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去探讨、分析问题,使学生既要看到我国所取得的成就,也要使学生看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对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些意识形态问题,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引导学生透过西方意识形态迷人的外表去看其本质,从而使学生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三) 加强高中生对中国历史和党史的学习教育

历史记忆是国家认同的根基,高中生只有对国家的历史有了深刻了解,才能增加其对国家的认同。在高中思政课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历史知识背景的学习。

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历史内容的教育绝非单纯的对过去的呈现,还要有对包含其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阐发和渗透。同时,高中思政课教师也要增加自己的历史视野,在讲中国历史时不仅要将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时代需求中,引导学生学习英雄身上的民族气概、爱国情怀,还要使学生深刻了解其前因后果,运用理性思维,透过历史的面纱去看其本质,去探析支撑中华民族持续发展背后所蕴含的国家认同元素,增加学生有关国家认同的历史记忆。

其次,在中学思政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党的历史。比如在讲授高中必修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课时,要引导学生提前去阅读搜集有关党史的资料,对党的历史进行了解。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首先在于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没有对党的高度认同,就谈不上对国家的认同。对此,在中学思政课上,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党史学习活动。把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既要开展好知识性学习,也要利用新媒体,依托各类红色资源,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使学生在了解党的历史过程中,增加对党的情感认同,进而增加国家认同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五、结语


中学生作为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者,增强其国家认同的稳定性、持久性,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年大计。必须不断加大力度,持之以恒,把深化学生的国家认同这一任务抓紧抓好,把中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捍卫者。在中学思政课中深化学生的国家认同,就要优化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主体性参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完善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R/OL].新华网,2020-08-29.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包永泉.政治、国家、民族之"三重认同研究初探:以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2015.

[4]杨正,对共青团开展党史教育的几点思考[N].中国青年报,2021-3-26(06).

[5]赵玉英,张典兵.德育理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文章来源:暴晓梅.高中思政课中深化学生国家认同的策略分析[J].品位·经典,2021(20):111-11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林区教学

期刊名称:林区教学

期刊人气:81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

主办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8-6714

国内刊号:23-1091/S

邮发代号:14-302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