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乌龙茶园间套种香草种植模式分析

  2020-11-04    31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不同间套种栽培模式会形成不同的茶园生态环境,从而对茶叶品质产生影响。香草类植物会释放大量特殊挥发性物质,对害虫具有引诱及趋避的效果,也能被其他植物吸收利用。本文开展了香草与茶叶套种试验,以期为开展茶园套种香草模式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生态茶园间套种香草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和茶园生态环境,减少茶园病虫害。

  • 关键词:
  • 乌龙茶
  • 产量
  • 套种模式
  • 生态效益
  • 田间管理
  • 香草
  • 加入收藏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乔木,福建地区的茶树多为小乔木。丘陵地区土壤多为酸性红土,排水条件好,降水充沛,适宜茶树的生长[1]。茶树多为条状种植,新茶种植前5年树体小,茶树间隙大,土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成熟茶园茶树品种单一,土壤板结,植物生态系统单一,茶树易感染虫害,茶树害虫危害高峰期为每年的5—6月和9—10月,整个生长期易受多种害虫联合侵染,对茶叶品质和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2]。因此,茶园需要一套合理的种植模式解决现有茶园的生态环境问题。

茶园间套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含水量,调节茶园小气候,减小茶园气温变化,有利于促进茶树生长发育、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3,4]。目前,茶园套种模式主要有茶树与经济林和灌木类果树套种、茶树与一年生经济作物和短根系牧草类套种、茶树与豆科植物和绿肥植物等套种[5,6,7,8]。不同间套种栽培模式会形成不同的茶园生态环境,从而对茶叶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香草类植物会释放大量特殊挥发性物质,可以对害虫表现出引诱及趋避的效果,也能被其他植物吸收利用[9]。茶树与香草类植物的套种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开展香草与茶树套种试验,分析不同香草套种栽培模式对乌龙茶品质和生态效益的影响,总结茶园间套种香草的关键栽培技术,旨在为茶园间套种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选择丘陵地势茶园,乌龙茶茶树在茶园中的种植方式为单条栽植,行距为1.3~1.5 m,丛距为30~33 cm,每丛种植2株。

乌龙茶树品种主要包括铁观音、本山、黄金桂、毛蟹、梅占、大红袍、肉桂、水仙和矮脚乌龙。香草植物包括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香茅草(Cymbopogon citratus (DC.)Stapf)、鼠尾草(Salvia officinalis L.)和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香草套种模式1,香茅草种植于茶园的陡坡、护坡和边坡等处,鼠尾草和迷迭香间隔种植于茶园行间;香草套种模式2,香茅草种植于茶园的陡坡、护坡和边坡等处,薄荷和薰衣草间隔种植于茶园行间;纯茶园作对照(CK),不套种香草。

1.3栽培管理

1.3.1整地施肥。

每年秋冬季结合土壤深翻,在距离茶树根颈20~25 cm处开沟,沟深30~40 cm,在沟中施入有机肥67.5~82.5 t/hm2,或增施适量的复合肥、饼肥或腐熟的粪肥,然后盖土进行土地平整,整成垄状。垄高出地面8~10 cm,中间高、两头低。

1.3.2香草种植。

4月在茶树行间于距离茶树根颈约30 cm处开2~3行种植沟,沟深20~25 cm,沟间距为30~35 cm;将催芽后的鼠尾草(或薄荷)种子直播于同一行间的种植沟内,在茶树的另一行间种植迷迭香(或薰衣草)幼苗,株距为20 cm;在茶园的陡坡、护坡和边坡等处种植香茅草,株行距为20 cm×25 cm。

1.3.3香草修剪。

5月和9月香草生长高峰期,对迷迭香(或薰衣草)枝条和香茅草叶片进行适当轻度修剪,以促发迷迭香(或薰衣草)分枝和枝条整齐繁盛。轻度修剪后,迷迭香(或薰衣草)枝条高度低于茶树冠面10~20 cm,发挥迷迭香(或薰衣草)挥发物对茶树的驱虫效果,同时促进茶树的光合作用。

1.3.4香草收割。

6月春茶采收,7月结合适度修剪进行第1次香草收割,留茬高度为50~60 cm;10月秋茶采收,11月进行第2次香草收割,留茬高度为10 cm。其中,香茅草可全年生长,且生长快速,每年可收割3~4次,在生长旺盛期即可收割;鼠尾草可随需随采,或者在冬季将地上部全部收割;迷迭香在生长茂盛时即可采收,每年可收割3~4次。

1.3.5香草更新。

香茅草每种植3年便要更新1次,将地下部全部铲除,重新整地种植;鼠尾草和迷迭香一次种植可连续多年采收。

1.4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香草间套种模式对茶叶生理特性的影响,包括总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等指标;10月采收茶叶进行产量和品质成分含量分析,包括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等指标。


2、结果与分析


2.1香草间套种模式对茶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间套种香草的种植模式有利于茶树的生长,香草套种模式中茶叶的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不套种香草的纯茶园对照(CK),有利于提高茶树叶片的光合作用;茶树叶片中的光合产物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也得到大量生成,从而显著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因此,茶园间套种香草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

2.2香草间套种模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香草套种模式1和香草套种模式2为复合香草种植模式,10月采收茶叶进行产量和品质成分含量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香草套种模式下茶叶品质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显著高于不套种香草的对照茶园;而香草套种模式1和香草套种模式2之间各品质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间套种香草能显著提高茶叶品质。

表1间套种香草对茶叶生长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表2间套种香草对茶叶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

2.3香草间套种模式对茶园的生态效益

2.3.1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间套种香草增加了茶园的物种多样性,减少了因长期种植单一作物导致的生态失衡,改善了土壤微环境,有助于茶树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茶园间套种香草还可抑制杂草生长,减轻杂草对茶树的危害和营养争夺。此外,香草发达的根系可改善茶园土壤微环境,保持水土,有益于茶树生长。

2.3.2控制茶园有害生物。

香草的挥发性物质及特殊气味可对茶树害虫产生排斥作用,通过对香草栽培时间的管理,使香草开花期早于虫口高峰期,可起到预防及驱赶害虫的效果;同时香草吸引的昆虫也可以对茶树害虫产生资源争夺甚至捕杀茶树害虫,从而有效控制茶园的有害生物。其中,薰衣草花期为6—7月和9—10月,可在茶叶害虫的虫口高峰期对害虫起到抑制生长和驱赶作用。薄荷花期为7—9月,并且薄荷全草富含薄荷醇等挥发油,具有杀菌驱虫作用。香草的组合套种使其驱虫作用覆盖全年,有效减少了茶园害虫侵害情况。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茶园套种香草类植物对茶叶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品质成分、效益具有有益的影响。茶园间套种香草的种植模式有利于茶树的生长,香草组合套种模式中茶叶的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不套种香草的对照,有利于提高茶树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茶叶产量;同时,香草套种模式下茶叶品质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显著高于不套种香草的对照茶园,提高了茶叶品质。另外,间套种香草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措施,可起到预防及驱赶害虫的效果,同时香草吸引的昆虫也可以对茶害虫产生资源争夺甚至捕杀茶树害虫,从而有效控制茶园的有害生物,减少茶园农药的施用,减轻茶叶农药污染;而且香草特有芳香性挥发物质可在茶树生长发育时渗透到茶叶中,为茶叶增加特殊的香气成分,提高茶叶的优良品质。

茶园的茶树行间为香草提供遮阴环境,有利于香草早期生长。由于香草生长旺盛,每年有2次生长高峰期,可进行多次收割,从而使茶园有限的土地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另外,香茅草常作药用,薄荷常用于制造食品和日化用品,薰衣草是优质的护肤品原料,收获后的香草都具有广泛的用途,并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金良.生态茶园管理关键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18,12(2):47.

[2]陈海盛.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与成效[J].福建茶叶,2020,42(1):10.

[3]文新健,王登良.复合生态茶园环境质量分析[J].茶叶科学技术,2009(2):28-29.

[4]吴全,姚永宏,李中林.幼龄茶园复合种植技术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6):38-40.

[5]刘胚明,刘春,罗忠,等.不同栽培模式对台地茶春季茶叶品质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技,2019,42(2):30-35.

[6]户杉杉,高水练,郭彬,等.套种紫花苜蓿对茶园土壤及茶叶品质的影响[J].茶叶通讯,2019,46(2):154-161.

[7]郑靖雅.茶园套种大豆技术初探[J].河南农业,2019(32):32-33.

[8]娄艳华,郑生宏,吉庆勇,等.不同套种模式对茶园小气候、土壤及茶叶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4):682-685.

[9]刘诗诗,赵莹婕,蓝燕.套种香料植物对桂北茶园茶尺蠖的行为调控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5):93-94.


张颖聪.乌龙茶园间套种香草栽培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21):3-4+11.

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9N8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作物研究

期刊名称:作物研究

期刊人气:93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主办单位:湖南省作物学会,湖南农业大学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1-5280

国内刊号:43-1110/S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