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策略

  2021-12-24    12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智慧图书馆是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通过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开展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更加智能化。基于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背景,阐述了智慧图书馆的由来、概念、特点及建设意义,分析了目前智慧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今后发展对策。

  • 关键词:
  • 公共数字文化
  • 图书馆建设
  • 图书馆服务
  • 智慧图书馆
  • 智慧城市
  • 加入收藏

1、智慧图书馆概述


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最早于2003年提出了“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1],随后多个国家加入了对“智慧图书馆”的实践研究之中,并且提出了多种理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氛围。我国于2010年开始研究“智慧图书馆”,并于2013年开始加大了研究力度。

如今人们已经对智慧图书馆开展了大量研究,相关学者对智慧图书馆具有自身独到的见解。有的研究人员指出,智慧图书馆是采用信息技术,将数字技术与绿色发展理念互相融合,进而实现高效、便利与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有的研究人员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基于互联网、智能设备从而开展智能化服务。综合分析,智慧图书馆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使得每一位读者都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到自己需要的数据,获得相关信息的帮助。它的一大亮点就是打破时空与设备条件的制约,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帮助用户在最便利的条件下从海量信息之中提取出最有价值的信息。


2、新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2.1 适应现代信息管理的需要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的信息需求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对信息的获得形式也有更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是最贴近群众生活的公共文化设施,然而其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日常需求。尤其是在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背景下,图书馆的建设策略也需要适时的调整,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书籍、文献以及报纸等,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较为简单[2]。智慧图书馆的出现可以打破传统、单一的信息获取模式,它通过对现有信息资源开展数字化改造,使人们可以利用移动设备、电脑等查询所需要的公共数字信息,极大地便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符合当前信息化发展趋势[3]。

2.2 加快馆藏资源的充分利用

智慧图书馆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自身资源,在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背景下,它不仅仅可以使用户更为快速的获取公共信息资源,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筛选的需求,从而对图书馆已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掘与利用。基于扫描技术等,将现有资源数字化,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可以突破地点、时间的限制,便于用户获得所需信息。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辅助,图书馆的资料数字化转型变得更加智能和精准。

2.3 有效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在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背景下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能有效地提升已有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传统图书馆的功能为提供图书借阅,全部过程都是通过人工手动管理,这样难免会出现问题,导致图书的损毁和丢失。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样的问题,智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功能的延伸,通过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借阅者只需通过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读者自助办证、查询和借阅图书,并接受读者自助还书,也可提供图书馆馆藏杂志、图书的定位功能和各项服务的自助预约,使整个借阅、归还的过程更加便捷与透明,为读者创造了便利、高效的良好借阅环境。

2.4 稳步推进“智慧唐山建设”

“智慧城市”的创建,不仅仅对于市民的生活条件和出行方式产生较大影响,也要满足人民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在充实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提升迫在眉睫。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智慧唐山”项目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本市公共数字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构成,也是智慧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4]。智慧图书馆为高新技术同优质服务的有机结合,进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这些也是智慧唐山建设的重要构成。

2.5 助推科技创新工作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平台在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建设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不仅可以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孕育出更多高科技项目,还可以提高全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智慧图书馆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图书馆转型升级,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各项优势,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丰富信息资源和服务,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可以使各地图书馆真正成为当地科技创新工作的辅助平台,助推科技创新工作加快发展,让智慧图书馆的优势最大化。


3、新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建设资金投入相对缺乏

如今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来说,首要问题为建设资金不足。智慧图书馆建设含有数字化改造、馆藏信息化建设、图书馆平台的开放与管理等,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随着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力度的提升,政府在文化事业方面的投资逐步加大,但是对智慧图书馆建设来说还是不够。

3.2 图书馆建设没有统一标准

各地相继开展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但是具体的标准难以统一,总体的建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还存在重复建设、投资等问题,导致资源浪费情况较为严重,这对于整个智慧图书馆建设环境也是较为不利的。

3.3 对图书馆服务功能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智慧图书馆的在建设过程中,都着重建设数字资源和电子平台等硬件设施,往往很容易忽略对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及服务水平的提升,存在着管理人员业务知识不专业、服务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服务与其硬件配置不匹配。

3.4 缺乏与相关文化部门的实质性合作

公共数字文化背景下图书馆与各大高校、科研单位和文化展览馆等机构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为,这些单位之间的协作较少,沟通互联工作做的不到位,导致现有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5 智慧图书馆对自身宣传工作不到位

传统图书馆大多没有自身宣传意识和途径,导致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不高。很多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在进行项目研发、科技创新时,没有向图书馆求助的意识,导致大量资源闲置。


4、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策略分析


4.1 强化创新意识,树立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建立,需要辩证地克服过去的传统思维,明确方向,统一思维。图书馆要加强员工学习培训,帮助员工充分了解互联网概念,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员工提出新思想、新思路。图书馆的感知系统必须基于物联网。物联网,即连接事物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模块。在智慧图书馆之中的应用,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与科学程度。智慧图书馆通过物联网技术开展自动识别、物品管理等,实时开展信息的交互,在智慧图书馆之中实现精确地人与物的识别;利用RFID、传感器以及二维码等相关技术,搭建一个先进的管理框架体系[5];充分利用RFID技术,在进行图书馆图书归类、整理时,批量识别图书资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2 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可行机制

在公共数字化发展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不再局限于人的发展,而是跨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搭建图书馆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各行业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完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平台。从各部门选拔专业人员建立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充分发挥各个文化部门的优势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确保工作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同时,还要加强部门联动,各个地市、县区级图书馆要加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各项措施,努力扩大智慧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

4.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专业化技术人员

智慧图书馆建设要组建适应新时代的队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为队伍注入新思想、新血液。部分图书馆对人员配置不够重视,需要合理调整现有馆员的配置。在传统的工作部门中,传统图书馆概念中的布局非常全面,但对智慧图书馆的知识却不是很了解。为此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时候,需要对其开展专门培训,这种培训应该是长期的、有连续性的,只有不间断的学习,才能跟上知识更新换代的过程,提高自身专业化素养,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帮助。

4.4 坚持实绩导向原则,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

智慧图书馆若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就要重视大众反馈和评价。例如,可以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和举办活动等方式,对用户进行满意度调查。通过分析用户的反馈情况,对智慧图书馆服务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同时,评选出用户满意的图书馆服务人员,定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和服务团队做好绩效评价,综合考量工作业绩和用户满意度,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和团队,给予适当的精神、物质方面奖励,这可以大大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用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图书馆事业中。

4.5 借助数字化技术,构建互联互通系统及平台

建设智慧图书馆离不开新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打造智能服务系统平台,融入全市区域信息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共享融合、融合创新;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深入的调查,了解读者服务需求,重视读者反馈,在促进自身管理能力提升的同时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逐渐完善服务框架体系模式,促进自身平台的完善提升。基于智慧图书馆的实际功能,提供优质化的现代服务,进而将现代科技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机结合。例如,在合适的位置提供放大镜、纸、笔等物品,使服务更人性化;为读者提供会议室和阅览室等在线预留位置服务、人脸识别借书服务、图书杂志自动识别定位服务等;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便捷度和服务效率,丰富群众读书生活。

4.6 搭建“互联网+文化产业”新模式

智慧图书馆需要积极开展自身服务流程重组,从已有的机构设置、运行模式及服务流程等方面着手,使其更加符合当下互联网思维模式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线上服务,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基于“互联网+”开展借阅流程、数字阅读以及知识服务等工作拓展,深入调研大众需求,注重用户反馈,不断完善现有平台功能,稳步推进自身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做好文化宣传工作,扩大智慧图书馆的知名度。线上方面,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渠道,通过创立公众号、微博主页等方式,加大对智慧图书馆服务内容、服务范围的宣传;线下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推出文化沙龙、公益讲座等活动形式向群众宣传图书馆服务,同时,还要深入企业宣传,帮助企业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使广大企业、民众在面临信息需求时有意识向图书馆求助,从而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鼓励全民阅读、全民创新。


5、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从思想建设、机制建设、人才建设、考核体系建设、系统建设等多个方面着手,从内到外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服务体系进行升级改造,消除传统图书馆存在的弊端,如此,才能实现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新,黄案敏.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7,39(10):124-130.

[2]张得森,蔡玉清,崔霞.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系统设计[J].电子测试,2021(15):91-92+25.

[3]卢小宾,洪先锋,蒋玲.智慧图书馆数据标准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21(4):50-61.

[4]王方园.智能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辨析——兼论图书馆未来发展路径[J].图书馆学刊,2021,43(07):1-5.

[5]段美珍,初景利,张冬荣,等.智慧图书馆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解析[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4):30-39.


文章来源:刘冬.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04):115-11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图书馆杂志

期刊名称:图书馆杂志

期刊人气:56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主办单位: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图书

国际刊号:1000-4254

国内刊号:31-1108/G2

邮发代号:4-332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