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非遗视域下湘西土家族民歌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策略

  2021-08-14    59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习俗、信仰、文化等,并且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文化传承对于一个国家及民族文化的延续至关重要。但是,在当代文化发展背景下,许多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困境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重重阻碍。湘西土家族民歌是宝贵的非遗文化,是我国文化大花园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湘西土家族民歌同样也陷入了发展困境。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非遗传承视野下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创新和发展。

  • 关键词:
  • 民族凝聚力
  • 民歌传承
  • 民歌文化
  • 湘西土家族
  • 非遗文化
  • 加入收藏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土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与意识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2008年,湘西土家族民歌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土家族民歌项目单位保护资格。土家族民歌反映湘西人民生活图景,是湘西土家族漫长发展历史当中的文化艺术结晶。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在非遗传承视野下,确保湘西土家族民歌本真的传承,促进湘西土家族民族文化创新,需要我们立足当代文化传承土壤,进一步总结当代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优势所在。


一、非遗传承视野下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现状


(一) 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人缺乏

湘西土家族民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其流传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乐谱记录与音像资料等,还要依托一代代土家音乐传承人口耳相传。传承人是土家族民歌在传承中的“活态”载体,我们只有认定并保护传承人才能确保土家族民歌传承得以实现。受现代文化潮流的影响,大多数年轻人喜欢追求新奇潮流的事物,对于古老的民俗文化缺乏兴趣,不懂得欣赏湘西土家族民歌,更没有意识到传承人对土家音乐文化传承过程的重要性。这导致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困难重重,传承人的队伍日渐减少,还一度陷入了继承人缺失的现实状况。

(二) 湘西土家族民歌保护力度不够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大部分都需要政府部门来执行。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对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例如,土家织锦被称为“高度浓缩了的土家族文化”。“西兰卡普”是土家织锦中的一种,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湘西文化部门不断加强对这一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并大力扶持其向规模化发展。但是,对于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保护来说,文化保护部门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并且在传承机制、场所及手段等方面,保护部门的工作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比如,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网络传送到四面八方。

于是,不少有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开始抓住时机,借助互联网高科技平台进行对外传播。但是,湘西地方保护部门所构建的线上文化传播平台相对有限,平台内容更新频率较低,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即使一部分的湘西土家族民歌及时得到传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总体上来看,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播、发展范围仍然较为局限,传播所产生的效果仍然非常微弱。

(三) 湘西土家族民歌受外来文化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我们与国外的交流和沟通已经扩展到了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外来文化也进入到了中国的文化环境之内,如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可能会崇尚西方节日,对于中国很多的传统节日却嗤之以鼻;对于时代潮流下的外文歌或流行演唱技法充满好奇与兴趣,却嫌弃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晦涩难懂。当代年轻人群体不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他们对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意识变得更加淡薄,而湘西土家族民歌在非遗传承视域下也受到了外来文化元素的入侵,面临着文化传承的困境。


二、如何在非遗视域下促进湘西土家族民歌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一) 注重文化本真保护与文化元素创新并重

任何文化的传承过程都表现为新的文化对于旧的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这也是人类文化发展能够繁衍不息的内在原因之一。[2]土家族的文化在我国历史传承中熠熠生辉,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落后腐朽的文化元素,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环境。因此,我们在非遗视域下促进湘西土家族民歌创新和发展,首先需要做到文化本身的保护与文化元素的创新并重。创新要有方向、有原则,其基本原则是不能改变非遗的最基本元素。湘西土家族不同的民歌适用的场合不同,其中所蕴含的主要思想也是不同的。

如有些崇尚迷信、崇信鬼神的湘西土家族民歌,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就应进行适当选择和摒弃;而那些饱含湘西土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美好愿景,充分反映湘西土家族历史发展轨迹的民歌,我们在非遗的视域之下就要注重保护、传承与创新。所以说,国家及地方文化保护部门一定要注重对湘西土家族民歌进行适当鉴别,由专业人员与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人交流与沟通,在确保不损害土家族民歌原生态的基础上,针对时代发展需求、文化潮流、更新理念,取其精华。[3]并且,在后续的文化保护工作中,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和档案留存。在传播和推广中为确保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也要始终创造更好的文化生存、保护、创新与发展的环境。

(二) 注重为湘西土家族民歌注入现代化气息

在非遗视域之下的各种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已涌现出非常多的成功案例。现代的流行音乐与戏曲相融合,很快就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关注,这也充分说明,对于传统文化的改造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我们也可以采用歌曲新编的形式,用现代化的唱法来表达湘西土家族民歌文化的主要内容,以迎合年轻人审美特点和审美追求。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仅对湘西土家族的民歌进行二度创造,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潮流,更加符合现代年轻一辈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使湘西土家族民歌,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一步增强湘西土家族民歌发展的动力。再如,在进行湘西土家族非遗活动时,地方政府应努力维护与相关非遗传承者间的紧密联系,并通过长期举办像土家族民歌工作坊、讲座、音乐节等类似的活动,为市民介绍土家族文化。湘西土家族民歌在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新时代气息的注入,让其活力再现、魅力增值。

(三) 注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湘西土家族民歌文化的创新和传播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涌现出非常多值得借鉴的科技手段。我们可以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推广湘西土家族民歌表演,让观众以直播观看的形式,直观了解湘西土家族不同的民歌以及不同民歌所适合的场景;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音像保存技术对湘西土家族不同种类的民歌进行档案留存,以确保我们在后续的文化改造与文化传播中始终有最为原始的文化资源作为依据;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构建线上湘西土家族民歌文化传播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邀请当地非常受欢迎的民间歌手演绎湘西土家族民歌,以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吸引人们关注湘西土家族民歌,从而增强人们对于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了解,激发人们对湘西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使命感;

甚至,文化保护部门还可以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注册湘西土家族民歌官方账号,选择积极向上的湘西土家族民歌文化元素,借助平台进行大范围传播等。总之,我们要学会借助当代的科学技术,一方面,注意留存湘西土家族民歌文化最为本质的唱法和优点,另一方面,也要结合现代大众的信息获取方式,迎合新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采用更加具备现代化气息的形式促进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借助这些文化的原始元素来进行二度创新。越是集中了群众智慧和群众力量的文化创新,将越能够迎合现代人们的文化审美,也越能够促进湘西土家族民歌文化创新和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及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艺术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湘西土家族民歌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当代非遗文化传承的视域下,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播和发展都受到了相应的冲击,地方政府部门更需要加大湘西土家族民歌文化保护力度,在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下,延续文化传统、引领文化思潮、修复文化生态、坚定文化自信,保护、传承、弘扬非遗文化。这件事意义深远,值得我们为之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宗丽.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思考[J].卷宗,2019,(017):263.

[2]苑潇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探索[J].大众文艺,2018,(24):3-4.

[3]于国良.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9-10.


文章来源:彭玉屏.非遗传承视野下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创新与发展[J].戏剧之家,2021(24):76-7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文化纵横

期刊名称:文化纵横

期刊人气:55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

主办单位: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674-4608

国内刊号:11-5722/G0

邮发代号:80-942

创刊时间:200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