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从湖口青阳腔班社的演变看江西民间戏班的传播

  2020-11-17    18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本文以九江湖口文桥乡梅圈子村青阳腔班社为例,论述青阳腔班社对弋阳腔和民歌时调及其它戏剧样式的集体无意识接受方式和湖口青阳腔班社的道德传扬问题。

  • 关键词:
  • 传扬
  • 接受
  • 江西民间戏班
  • 湖口青阳腔班社
  • 加入收藏

江西民间戏班在长期的发展中,一方面继承着传统戏曲的精华,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接受不同区域中各种新的文化样式的特色来增强戏班的生命力。这种传承和接受属于“集体无意识”性的接受。集体无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说”的理论上发展而来的。按照荣格的解释,“集体无意识就是植根于作为生物体的本性(即人性),得自进化和遗传,容纳着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的全部精神财富(经验、情感、思想、记忆),本质上就是人类的集体经验在心理深层的积淀。”他说,“它并非源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中获得,而是先天存在的。”1民间戏班接受了沉淀于传统戏曲样式中人们的经验、情感、思想和记忆,吸取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正是这样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接受。同时戏班作为民间的一种演出组织形式,直接与人民群众发生关联,必然在无意识中将其道德思想在民间传扬。

本文以九江湖口文桥乡梅圈子村青阳腔班社为例,论述青阳腔班社对弋阳腔和民歌时调及其它戏剧样式的集体无意识接受方式和湖口青阳腔班社的道德传扬问题。


一、湖口青阳腔班社的接受


(一)青阳腔的形成与在江西湖口的流播

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在安徽南部产生轰动效应的青阳腔,其实早在明嘉庆期间就已经形成,并流传至省外。其因产生于安徽省青阳县而得名,因青阳县古属池州府,又称“池州调”。关于青阳腔的形成,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说道:“此道有南北,南则昆山之次为海盐。吴、浙音也。其体局静好,以拍为之节。江以西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变为乐平,为徽青阳。”这则资料说明弋阳腔自身特点突出,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向各地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与当地音乐元素结合,形成了新的腔调和变化,如青阳腔,得以迅速扩散以致繁盛。如今的湖口青阳腔班社却得知,因为青阳腔难唱、难演等原因,很少有人愿意去学,现在会唱青阳腔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二)青阳腔对弋阳腔的接受

青阳腔接受了弋阳腔“错用乡语”的特点。“错用乡语”不仅指采用当地方言土语入戏,不必过多地使用“官腔”,还包括对当时音乐形式的接受。下面我们将分析湖口文桥乡梅圈子村青阳腔班社中对民歌时调及其他戏曲样式的接受。

广大劳动人民在平时的劳动和生活中,受到生活和劳作的启示而创作演唱的歌曲,我们称之为民歌。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国风》就已经记录了周代初期至春秋中期近五百年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十五国的民歌,收录了民间的关于劳作、生活、爱情等等方面的民歌。而在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的《九歌》中也对当时南方的民歌进行了系统的加工整理;汉代出现的“相和歌”也有根据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涵盖了各地流传的民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歌得到普遍的喜爱和传唱,尤其是南方的民歌,是经过加工改编重新填词而精心演唱的“曲子”,它虽然源于民歌但已脱离了民歌最初的形式。宋代,民间曲子更为流行,这样的曲子成为了其他民间音乐形式发展的构成基础。进入明代以后,由于城市繁荣,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带来许多农村中新产生的民歌,一时间民歌蔚然成风,以致于被当时文人誉为可与宋词元曲相比肩。清代以后,各地民歌进一步流传,民间音乐的创作有了更大的发展,许多曲调甚至流传至今,形成了系统的曲调创编体系。青阳腔作为一种遍布全国的声腔,又具有弋阳腔“向无谱曲,只沿土俗”的特点,受到民歌的巨大影响。

湖口青阳腔在弋阳腔的“滚唱”艺术基础上,发展了形成了“滚调”。“滚调”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用通俗口语,比如对偶的形式,通俗的语言能更好地解释曲牌文词中深奥难懂的唱词,对句数和字数都要求不高,更加易于表达曲词中的情感,在推动戏剧情节冲突的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清代刘廷玑《在园杂志》中对“滚唱”也有记载:“旧弋阳腔,乃一人自行歌唱,原不用众人帮合,但较之昆腔,则多带白,作曲以口滚唱为佳,而每段尾声,仍自收结,不似今之后台众和,作‘哟哟啰啰’之声也。”2可见“滚唱”已成为弋阳诸腔等民间戏曲中流行的艺术形式。

湖口青阳腔班社不仅继承了弋阳腔的滚唱形式,并将其进一步发展,演员已经将滚唱运用得十分熟练。湖口青阳腔中“滚调”的唱法为“流水板”,其形式灵活多样,有“加滚”“畅滚”等。“滚调”的功能就是将角色的感情畅快淋漓地发挥、一泄到底。

其次,青阳腔继承了弋阳腔“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一唱众和也就是帮腔。即一人启口,数人帮腔。帮腔起源于原始劳动人民的秧歌、号子、山歌等劳动歌曲,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生存于民间的戏曲班社将这种演唱形式灵活地运用到戏曲表演中,使之得到了发展并传承至今。

“湖口青阳腔中的‘一唱众和’称做‘驮杠’。在湖口青阳腔老艺人中,至今流传着‘驮头杠不要钻脑’(即发音不要太高)、‘不要唱不上韵’(即发音不要太低)、‘韵要唱得正当’(即不要走调)的严格帮腔要求。同时也要求‘驮二杠’和‘三杠’的人,必须依照‘驮头杠’的发音高低,把握好音准、速度、情感等进行驮杠。”青阳腔班社不仅接受和发展了弋阳腔“滚唱”和“一唱众和”的帮腔形式,还有其“锣鼓节制”“其调喧”的演出风格及“错用乡语”的特点。青阳腔作为弋腔阳的变种,对其内在特点和民俗的接受是一种无意识的传承。


二、湖口青阳腔班社的道德传扬


道德是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的一种社会舆论。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道德必然会体现于地方戏曲艺术之中。在湖口,青阳腔班社的演出剧目中承载了传统道德精神,通过鲜活的艺术形象,多方位借助戏曲艺术的优势,宣扬了社会良好道德及价值观,为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湖口青阳腔的剧目主要以全本戏为主,包括岳飞戏、三国戏、封神戏、征西戏、水浒戏、家庭伦理戏等连台本。

(一)忠烈侠义的英雄品质传扬

忠烈侠义的英雄品质在传统戏曲中主要表现为对国家的忠诚、对职位的尽心尽责、对百姓生活的关怀、对他人的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表现出对这些道德品质的褒扬和推崇。无论是国家、社会团体还是民间组织,每年都会举办各类的评“道德模范”大会来奖励那些社会先进人物。民间戏班中的“忠烈侠义”的道德品质同样成为了今天评价的标准。如中共青县县委宣传部举办的评选青县第二届道德模范暨举办“感动青县”道德模范人物颁奖典礼活动,其评选类别参照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包括“见义勇为模范”、“孝老爱亲模范”等等,现代的道德模范要求和传统戏曲的道德观极其雷同。

(二)忠贞孝慈的妇女观念传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妇女的地位很卑下,“男尊女卑”由儒家思想所定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更是为妇女上了一道又一道枷锁,现实的“缠足”、“勒腰”,也束缚了妇女的发展,“女子无才便是德”更是给妇女设定了封建的人格。这些传统的妇女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女子的地位,束缚了女子的思想和行为自由,但仍有一些观念遗留在人们的心里,至今被人们肯定和认同。

在传统戏曲中,女子基本上遵循了传统文化的妇女观。例如《琵琶记》中的赵五娘是古代戏曲中“孝妇贤妻”的典型形象。剧作让赵五娘多次自我表白,“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落得名书青史”,有意把赵五娘的贤行孝举升华、抽象为封建伦理道德,力图把赵五娘塑造成一种道德人格,借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再如《金锁记》中的窦娥,她本身善良,安分守己,在丈夫死后,还一直照顾自己的婆婆,恪守一个媳妇的本分,可是却被人冤枉,剧中除了表现她忠贞孝顺之外,还呈现了她在真理面前的反抗精神。

综上所述,自青阳腔在嘉靖年间传入九江湖口之后,湖口青阳腔班社接受了弋阳腔“滚唱”和“一唱众和”的内在民俗和表演特点,并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后来的演出过程中,又接受了当地的民歌时调(如民间音乐打花鼓)及其它戏剧样式(如湖口弹腔、湖口采茶戏、黄梅戏等)的影响,变得更为丰富,更具有地方色彩。

湖口青阳腔班社在“接受”的同时,也在向当地人们进行着道德传扬,忠烈侠义的英雄品质、忠贞孝慈的妇女观成为民间衡量道德模范人物的标准。人们在平常的生活中都在无意识恪守着这样一种道德准则,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衡量并评价他人的道德品质。

实际上,存在于江西任何地方的任何一种戏剧样式、任何一个戏班,在发展中都接受着该戏剧样式的传统成分,同时也在吸收着本地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民俗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成为地方化的民间班社,才能更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戏班在与当地人的广泛接触和交流中,反映着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向民众进行着道德传扬,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可以说,民俗接受和道德传扬是江西民间戏班在流播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又一美学特点。


参考文献:

[1]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廷玑.在园杂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刘春江,陈建军.湖口青阳腔[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储瑶.从湖口青阳腔班社的演变看江西民间戏班的接受与传播[J].戏剧之家,2020(34):24-2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文化研究

期刊名称:文化研究

期刊人气:2205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文化

邮发代号:2-2985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