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积极心理学的影响探究

  2020-06-16    25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积极心理学主要以研究人的主观幸福感为中心,主张从人的积极方面充分挖掘人类的优点、激发人类积极正性的潜能。它倡导从一种开放、欣赏的角度来看待每一个人,将积极心理学有效的融入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营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对培养当代大学生乐观、积极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心理
  • 积极品质
  • 积极心理学
  • 积极情绪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加入收藏

习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1]积极心理学以研究人的主观幸福感为中心,主张从人的积极方面充分挖掘人类的优点、激发人类积极正性的潜能,从而帮助人们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并运用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工作中,对丰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理念与实践有很多的启示。


1、积极心理学基本思想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和命名的。它是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支撑,主张从人的积极方面,要求心理学家站在开放、欣赏的角度充分挖掘人的积极品质、激发人类正性潜能等积极健康心理品质的一门学科。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积极的一面,个体积极的品质和潜能能否被激发出来,是要通过我们不断地引导和帮助,使其发现自身的发展潜能,不断肯定自我、完善自己。

积极心理学主张从三层面来研究:从主观层面上讲,个体在过去(成就、幸福感等)、现在(幸福、喜悦等)和将来(有信心、期望等)三个阶段的积极主观体验;从个体层面上讲,积极心理学在人格研究中特别强调心理学重点研究人格中包含的积极正向的个人品质:如爱的能力、坚持、毅力和天赋等;从社会层面上讲,提出了积极组织系统的建立要有助于培育和发展人的积极潜能和积极的个人品质,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健康的家庭等。心理学家们从积极、正性的角度不断探索人类幸福和快乐的奥秘,鼓励人们自我成长、积极应对问题,从而更加快乐、自由的生活。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方式已经由以前的“说教说理”逐渐转变成为“鼓励引导”。“以生为本”的高校思政理念要求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坚持个体化的教育方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与长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总能在个体的身上发现积极的方式。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被表扬的时候,心情会愉快,也更能相信自己是一个可以不断进步的人。而这与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从个体的积极方面挖掘个体的优点不谋而合,这样的视角去鼓励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才更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才更有可能事半功倍。


2、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摇篮,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大批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艰巨使命,具体而言,就是做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转变工作。但在具体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教育者极易忽视大学生的潜在的积极情绪情感的因素,其具体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2.1缺乏对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培养

每个人都有过开心、难过、伤心等情感(绪)体验,我们任何人都离不开情绪,在不同的情绪之下,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积极情绪体验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深受关注,我们每个人在应对问题时都会存在一个相对应的情感支持系统,积极的情感支持系统会让他用积极心态来应对问题,反之,消极的情感支持系统,他就很难有一种积极的应对模式,也就是说,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是存在着某种情感在支撑我们应对[2]。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却忽视了大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惯用的就是从上而下的说教、渗透式教育,对出现一些不良品行或者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往往采取办公室“约谈”的批评教育方式,并且在谈话中忽略倾听学生的“声音”,而是一味地“灌输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过分的关注了学生的缺点,忽视了大学生潜在的积极情绪体验,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一种排斥、“唱反调”的抵触心理,这样很不利于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并运用于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教育中有意识的让大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积极、正面的情绪体验,感受教育引导中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困难和挑战。

2.2缺乏对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部分,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发展潜能,而大学阶段又是学生人格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时期,这一观点给当前高校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和健全人格的思政教育理念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丰富了其教育实践的内容。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应对学生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不放弃的毅力。在遇到那些因抵触学校的管理而自暴自弃,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没能来到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或者是当学生犯错或者出现不端品行时,教育者不是在相信他们也有想要改变现状的积极信念和潜在力量基础上,而是在教育中通常采用的简单、粗暴的说教灌输式教育,不是帮助引导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品质和潜能,缺乏耐心引导大学生学会看到自身的优点和潜力,并及时给予他们赞赏和鼓励,而是一味的说教灌输式教育,缺乏对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而不去做优化学生自身的人格特征,这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缺憾。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最高层次为自我实现,这也是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大学生终生所追求要达到的目标,但在现实中教育者却不自觉地缺失了。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的路径选择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当下,主要的基本路径有以下两个方面。

3.1创新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个人特质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注重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和发展潜能,并把它作为一切教育的前提[3]。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教育,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的说教灌输式教育,改变以往的惯性思维,用一种接纳、肯定、赞赏等积极的、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教育者要从发现学生问题转变为发现学生优点,从“指责学生”到“欣赏学生”,用敏锐的眼光和细心的观察力发掘学生的优势和潜力。

在通过对大学生提出的未来规划等一些问题开展积极的解释。鼓励大学生勇敢的走向社会,积极支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此过程中教育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确立短期可行的目标,如何将希望变为现实,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变化以赞赏教育为主,及时进行肯定、鼓励和引导,达到对学生的精神引领和人文关怀,使大学生在和谐的环境和赞美的氛围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学会自我修正和自我教育,进而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塑造高尚的精神诉求。

3.2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大学生积极学习的氛围

积极的环境是指个体积极品质形成及其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四位一体的积极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而社会也是检验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成果的重要平台。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该充分重视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首先,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在大学生的教育中教育者要始终坚持和保持有爱心、有耐心,给学生以真心和尊重。在教育者的眼中不应该有好坏学生之分,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平等、接纳的前提下平等相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并且要适时借助身边先进典型的力量,感染大学生,建设一个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其次,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家庭、学校、社会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最后,注重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在一些国家时事、社会热点等问题上,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理论、宣传等方法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给予积极正向的引导,努力构建一个有助于大学生积极自由、健康快乐成长的社会环境[4]。由此可见,高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要不断地通过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正确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在优化的环境中时刻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强他们的积极心理体验、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激励大学生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刘江.高等职业院校贫困生心理状况分析和积极心理学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1).

[3]王丹.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4]刘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求实,2012,(Z2).

[5]吴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霍秀.积极心理学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38-39+4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心理学

期刊名称:大众心理学

期刊人气:233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哲学

国际刊号:1004-6100

国内刊号:31-1228/G3

邮发代号:4-469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