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网络舆情的发展及治理措施探究

  2021-02-27    75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早已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同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新媒体作为全新的社会形态,其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立足于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指出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全面分析了新媒体是如何影响网络舆情的发展,并对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网络舆情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 关键词:
  • 新媒体传播
  • 新媒体发展
  • 新闻传播力
  • 治理措施
  • 网络舆情
  • 加入收藏

一、引言


本文立足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同时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缺点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给时代新变化的结论。本文还将新媒体的发展同网络舆情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提出了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的发展及治理的措施。


二、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一)数字技术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基石

众所周知,数字技术是新媒体技术的核心技术。数字技术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利用计算机对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等步骤的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人们利用数字技术,有效地降低了传播的低门槛化现象,这就使得依托数字技术发展的新媒体在时效方面优于传统媒体,极大地凸显了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利用的便捷性。

新媒体高效地利用数字技术,可以数字化的存储信息,相较于传统的报纸等媒介,具有明显优势;数字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传播渠道逐渐走向融合化。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传播渠道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意味着传播渠道日益呈现出融合化发展的趋势,这样的发展趋势打破了过去在传统媒体身上存在的信息与其载体的一对一的关系。

(二)互联网是新媒体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互联网技术未普及之前,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力和作用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可以这样说,互联网的技术的普及,使得新媒体真正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思想观念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万维网的诞生可以说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万维网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超文本信息,包括文字,图像等多媒体化信息利用超文本链接技术连接起来。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技术局限,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海量的信息需求,便利了人们的信息搜索和检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的发挥出新媒体及时性、海量性、互动性,融合性等优势,弥补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局限性,使得新媒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日益增长,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

(三)大数据技术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技术主要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与应用的高科技技术。大数据虽然本身并不构成新媒体本身,但是其对新媒体的发展是不容忽略的。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媒体数据来源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新媒体数据信息的快速处理;在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新媒体用户分析的全面化,细分化,精准化,极大地促进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并提升了新媒体技术的覆盖面;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的盈利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盈利利润。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用户“一对一”的信息需求,并且新媒体利用大数据技术,便捷高效地直接与销售平台相连接,对传统媒体的渠道垄断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人们利用大数据技术,可进一步满足新媒体方面跨界合作的需求,大数据技术使得新媒体以深加工,深合作为新的盈利增长点,使得跨界合作的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新媒体的发展对网络舆情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一)对网络舆情传播机理的影响

1.改变了网络舆情的发生机制

对社情民意的影响。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民意发表渠道更加畅通,极大的便利了人们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发表意见的需求,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社情民意在网络社会中表现出来,人们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意见和情绪,人们对某一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和观点都可以通过微博,贴吧等社交媒体表达出来。社情民意已经成为网络舆情产生和发展重要的发源地,党和政府利用网络渠道与人民群众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提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

对社会心理的影响。社会心理总是自发地,凌乱的,其直接形成于社会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对人们的直接刺激和心理感受。但是网络舆情中的社会心理总是呈现出一定的无组织性,群体领袖力量的弱化与群体从众心理的强化等特征,其非理性的倾向也日益凸显。但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舆情中的社会心理的劣势。第一,社会管理者可以利用网络品台,多媒体社交软件平台及时了解公众心理状态,并正确对待公众意见,有力的缓和了社会情绪,并化解了社会矛盾。第二,政府可以利用议程设置理性的引导网络舆论。互联网成为官民沟通的重要载体,同时为政府设置议程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灵活便捷渠道。比如,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针对网上出现的新闻热点事件及时发出权威的回答及评论,直接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为创造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三,强化了媒体“把关人”的作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强化了媒体“把关人”的作用,媒体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信息进去筛选,对有益于公众的信息加以推广,对无用的信息进行剔除,进而有效地引导舆论的走向,净化了网络舆情发展的环境。

2.改变了网络舆情的传播渠道

对网络舆情传播源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使得网络媒体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同时也对网络舆情的生态链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一,可以推动聚拢传统媒体信息。

网络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某一社会热点事件的覆盖率和传达率大大提高,形成可以快速被公众感知的网络舆论效果和快速聚焦热点事件的舆情态势。

第二,聚焦引发网络舆情。

网络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可以高速快捷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并进行聚拢式传播,形成公众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聚焦式讨论和关注,网络舆情也就因此形成了。

第三,可以互动推演舆情。

网络媒体日益成为网络舆情重要的显性来源。公众所要表达的态度及立场往往伴随着行动。公众可自行通过网络平台社交等功能的使用,表达相应的情绪及立场,同时实现统一的行动沟通和集结,推进互动推演舆情。

对网络舆情传播载体[1]的影响。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网络舆情传播载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对资讯门户平台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可以促进资讯门户平台快速报道形成聚焦效应,相关平台可以借助互联网统计记录网络用户的浏览行为和用户的基本属性,对网络舆情进行高效的分析和研判;另一方面帮助了解用户的基本属性及行为状态,帮助其更好的改善其服务方式和服务态度。对互动社交平台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有助于互动社交平台搜索信息并寻求主动关注,便于其发布信息扩散传播,人们在互动社交平台进行的互动讨论有助于推动舆情的演变,推动网络舆情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和衍变。

(二)对网络舆情监测与搜集的影响

1.对网络舆情监测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网络舆情监测的方式和手段。使得网络舆情的信息存续性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信息的可检索性变得更强,提高了舆情监测的可信度。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舆情监测的优势更加突出。一是监测手段更为先进,传统的舆情监测手段技术较为落后,效率十分低下,而当今的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则是基于新媒体技术,高效的获取舆情信息,高效的分析和研判网络舆情。二是舆情监测的范围变得更加宽泛。基于新媒体技术下的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不受空间的约束,日益发挥出其巨大的优势。

2.对网络舆情搜集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舆情搜集的走向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对舆情案例的搜集上,更加侧重于舆情走势,信源结构,热点信息舆情观点等方面的搜集;对于舆情观点的搜集方面,侧重于对论坛观点,媒体观点,公众观点的搜集,网络舆情的搜集逐渐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四、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的治理措施


(一)网络舆情的社会治理[2]

发挥网络舆情社会降压阀的作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的传播也变得更为快速和广泛,同时也使得网络舆情与舆情危机的距离也仅有一步之遥。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网络舆情作为社会降压阀的作用,有效发挥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构建舆情宣泄的安全阀机制,完善政府的公共管理方式。

发挥网络舆情社会瞭望哨的功能。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舆情的走势日益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网络舆情是社会的瞭望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及时有效的监测,搜集网络舆情信息,并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研判,并建立科学的舆情监测制度,保证舆情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二)网络舆情的个人治理

个人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承担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日益成为表达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作为受益于新媒体技术的公众,应自觉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自我约束力,积极配合政府的网络舆情监测的工作,为网络舆情的治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公众沟通表达意见的渠道,作为社会公众的一员,个人应利用网络渠道积极献言,献策,助力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促进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


五、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网络舆情的发展及治理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网络舆情作为公众情绪与态度的外在化表现,对社会的治理及社会的长治久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体背景下的新时代,需要社会及公众理性地看待网络舆情的发展及变化,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网络舆情的治理。只有正确地看待网络舆情的发展,采用及时有效的应对治理措施,才能抓住新媒体高速发展带给时代的机遇,携手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郭昊.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消费导刊,2019(046):77.

[2]苏泳菱.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传媒论坛,2020(02):56-58.


董津.论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网络舆情的发展及治理[J].传媒论坛,2021,4(04):32-3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传媒评论

期刊名称:传媒评论

期刊人气:54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传媒研究院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新闻

国际刊号:2095-7823

国内刊号:33-1387/G2

邮发代号:32-229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