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4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54例合并SCH者为合并SCH组,358例未合并SCH者为未合并SCH组,比较2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DR比率等临床资料。412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R分为DR组105例和未发生DR组307例,比较2组血清FT3、FT4、TSH水平及SCH比率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结果合并SCH组女性比率(64.8%)、DR比率(37.0%)及血清总胆固醇[(5.63±1.13)mmol/L]、三酰甘油[(2.70±1.97)mmol/L]、TSH(8.04±3.73)u/L]水平均高于未合并SCH组[44.7%、23.7%、(5.28±1.14)mmol/L、(2.19±1.64)mmol/L、(2.12±1.16)u/L](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2±0.38)mmol/L]、FT3[(3.82±0.62)pmol/L]、FT4[(13.93±2.43)pmol/L]水平均低于未合并SCH组[(1.25±0.36)mmol/L、(4.09±0.90)pmol/L、(16.17±3.76)pmol/L](P<0.05);2组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SCH比率(19.0%)、收缩压[(139.83±21.39)mmHg]及血清总胆固醇[(5.93±1.25)mmol/L]、三酰甘油[(2.56±1.79)mmol/L]、TSH[(4.00±3.60)u/L]水平均高于未发生DR组[11.1%、(134.80±21.55)mmHg、(5.12±1.03)mmol/L、(2.16±1.65)mmol/L、(2.52±1.90)u/L](P<0.05),糖尿病病程[(12.27±5.34)年]长于未发生DR组[(10.36±4.65)年](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14±0.43)mmol/L]低于未发生DR组[(1.26±0.33)mmol/L](P<0.05);2组女性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舒张压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T3、FT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OR=1.074,95%CI:1.023~1.127,P=0.004)、血清总胆固醇(OR=1.771,95%CI:1.399~2.242,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394,95%CI:0.188~0.828,P=0.014)、TSH(OR=1.186,95%CI:1.070~1.313,P=0.001)、SCH(OR=1.406,95%CI:1.120~1.765,P=0.002)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易合并SCH,合并SCH者易发生DR,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SH、SCH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主要表现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正常,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早期阶段,临床无明显症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高,对患者的视功能损害严重,甚至导致失明[1,2]。有文献[3]报道,DR引发的失明约占全球失明患者的4.8%。DR影响因素较多,但SCH对DR的影响仍存争议。本研究探讨SCH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6月-2020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12例,男217例,女195例;年龄31~83(56.3±10.1)岁;糖尿病病程2~30(10.84±4.91)年;合并DR105例,合并SCH54例。入选标准:(1)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文献[4]标准;(2)SCH诊断符合文献[5]标准;(3)DR诊断符合文献[6]标准;(4)年龄18~85岁;(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有甲状腺疾病史者;(2)有服用影响甲状腺功能药物史者;(3)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导致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本研究经北部战区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DR比率等;采集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己糖激酶法检测空腹血糖水平,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HbA1c)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采用吖啶脂法检测血清FT3、FT4、TSH水平。
1.2.2 观察指标及分组
(1)412例患者中54例合并SCH者为合并SCH组,358例未合并SCH者为未合并SCH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HbA1c、DR比率及血清TC、TG、HDL-C、LDL-C、FT3、FT4、TSH水平等临床资料;(2)412例患者中105例发生DR者为DR组,307例未发生DR者为未发生DR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SCH比率、空腹血糖、HbA1c及血清TC、TG、HDL-C、LDL-C、FT3、FT4、TSH水平等临床资料。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2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合并SCH组与未合并SCH组血脂、甲状腺功能、DR比率等临床资料比较
合并SCH组血清TC、TG、TSH水平及女性比率、DR比率均高于未合并SCH组(P<0.05),血清HDL-C、FT3、FT4水平均低于未合并SCH组(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HbA1c、LDL-C水平与未合并SCH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DR组与未发生DR组血脂、甲状腺功能、SCH比率等临床资料比较
DR组SCH比率、收缩压及血清TC、TG、TSH水平均高于未发生DR组(P<0.05),糖尿病病程长于未发生DR组(P<0.05),HDL-C水平低于未发生DR组(P<0.05),女性比率、年龄、体质量指数、舒张压、空腹血糖、HbA1c及血清LDL-C、FT3、FT4水平与未发生DR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糖尿病病程、收缩压、TC、TG、HDL-C、TSH、SCH)为自变量,是否发生DR为因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TC、HDL-C、TSH、SCH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见表3-4。
3、讨论
2型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代谢系统常见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可发生多种激素水平异常,以甲状腺激素异常多见。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SCH占7%~17%[7,8]。本研究4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54例合并SCH,发病率为13.1%,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SCH组女性比率高于未合并SCH组,表明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易发SCH,其原因可能是女性雌激素水平随年龄增高而下降,使下丘脑-垂体轴的负反馈作用减弱导致TSH升高。有研究[9]发现,SCH可增加TC的合成,同时抑制TC向胆汁酸转化,TC升高者发生SCH的风险较正常人群升高约35%。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SCH组TC、TG水平及DR比率均高于未合并SCH组,HDL-C水平低于未合并SCH组,表明脂质代谢异常可导致合并SCH的2型糖尿病患者DR发生率升高,与文献[10,11]报道一致。
分析其机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升高可直接通过非酶促糖基化多元醇通路引起组织过氧化,进而引发血管壁损伤及内皮功能障碍[12];高血脂状态可引起细胞膜脂结构紊乱,导致微血栓形成,破坏视网膜屏障,引起血浆脂蛋白及晶状体渗漏,最终导致视网膜水肿及渗出病变的发生[12]。此外,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在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影响下胰岛素抵抗加重,进一步影响脂质代谢功能,DR发病率升高[13]。甲状腺激素在血脂代谢过程中可促进胆固醇在肝脏内的合成,促进胆固醇以胆汁的形式排出,但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胆固醇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减少、活性降低,当低密度脂蛋白出现病理性的氧化时,TC水平上升,引起肝脏脂质代谢系统紊乱,进而导致LDL-C和TG水平上升,HDL-C水平下降[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SCH组血清TSH水平高于未合并SCH组,FT3、FT4水平均低于未合并SCH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胰岛素功能逐渐下降,导致合并SCH患者TSH活性下降;微炎症状态是各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有特征,SCH患者微炎症水平升高,多种炎性因子可抑制TSH、FT3释放激素和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合成;长期糖代谢异常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甲状腺功能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发生减退[15]。TSH是经脑垂体分泌释放的糖蛋白,SCH患者TSH水平明显上升,TSH受体广泛存在于肝脏细胞膜表面,当TSH与肝脏细胞膜表面的TSH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促进胆固醇的合成[16]。同时TSH水平过高可导致机体血脂紊乱,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流动力学异常,出现高凝状态,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而导致DR的发生[17]。本研究结果显示,DR组SCH比率、收缩压及血清TC、TG、TSH水平均高于未发生DR组,糖尿病病程长于未发生DR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未发生DR组,说明合并SCH、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血脂及TSH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DR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TC、HDL-C、TSH、SCH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提示糖尿病病程长、血清TC和TSH水平增高、HDL-C水平降低、合并SCH的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DR。
本研究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女性易合并SCH,合并SCH者易发生DR,糖尿病病程、TC、HDL-C、TSH、SCH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临床早期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及时干预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减少DR的发生。但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SCH对DR的具体作用机制尚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邓宇轩,叶雯青,孙艳婷,等.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48).3846-3852.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
[5]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治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2):167-180.
[6]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11):851-865.
[7]谭志敏,张燕,滕雅娟,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8,33(6).95-98.
[8]侯俊杰,马艳庆,李丰果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情况及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医刊,2021,48(5).34-38.
[10]李新英.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6):597-598.
[11]王晓娟,曹海泉,袁宁,等老年2型糖脲病合并临东甲状腺功能球退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apelim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35(5).481-485.
[12]吴丽萍,胡春玲,张悦,等.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7):1049-1052,1059.
[13]叶青,李超,李斌,等.血清蛋白标志物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后的相关性[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33(12):1177-1180.
[14]方明双,许宾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1):51-52,55.
[15]郭琛,刘俊峰.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9):699-701.
[16]肖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探讨[J].当代医学,2020,26(15):36-38.
[17]杨颖博,田小燕,黄一茜,等.糖尿病老年患者伴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血管并发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2)1741-1743
文章来源:童慧昕,梁琳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35(12):1258-1261.
分享:
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近年持续升高[1],其共病认知功能受损和抑郁的比率分别为45%和28%[2,3,4],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负担[5],但其神经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期研究表明小脑参与人类高级认知情感加工过程[6],尤其是小脑后叶,其中CrusⅠ是小脑后叶的重要组成部分[7],其功能连接(FC)异常参与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神经病理生理过程[8]。
2022-05-2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睡眠疾病,引起睡眠不足、白天嗜睡等情况,容易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交通事故的发生[1,2]。此外,OSA与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和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报告[4]显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已高达4.63亿,特别是中国,已成为全球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占全球总患病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1.164亿)。
2022-05-07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增长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位居全球首位,且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1]。2型糖尿病发生主要与机体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有关。既往研究证实,运动治疗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提高病人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022-03-29分析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安全性。选择2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利拉鲁肽治疗,分析其治疗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lt;0.05)。
2022-03-23基于中西医结合方向,阐述糖尿病的危害、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区别,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采用48个患者的样本数据,治疗过程中使用西药作为主要治疗药物,并结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与原始血糖数据及单一方法治疗糖尿病的文献数据进行对比,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2022-03-23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是国内外通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参数之一,2006年出版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提出了我国成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界限值的建议指标,即BMI<18.5 kg/m2为体质量过低,BMI 18.5~23.9 kg/m2为体质量正常,BMI 24~27.9 kg/m2为体质量超重,BMI≥28 kg/m2为体质量肥胖。
2022-03-222型糖尿病(T2DM)是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常伴随多种并发症的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近年来我国T2DM的发病率骤然升高,成人患病率高达10.9%~11.6%。目前T2DM无法完全治愈,临床治疗以长期控制血糖为主,患者由于长期患病易发生神经、大血管、微血管甚至重要器官等诸多病变。
2022-03-152型糖尿病(T2DM)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其胰岛素产生能力并未完全丧失但胰岛素受体却有明显减少。T2DM治疗除了胰岛素外主要还包括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但这些药物均有增加体重同时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1,2]。转运蛋白在调节葡萄糖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们是葡萄糖通过细胞膜时的载体与通道。
2022-03-092型糖尿病在临床尤为常见,属于慢性发展性疾病,其发生由胰岛素作用障碍或胰岛素分泌缺陷所致,主要特征为血糖长时间处于高水平状态,而高血糖和代谢紊乱将侵害患者全身组织器官,导致其出现功能障碍或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存在严重威胁。大部分学者认为,早期应用胰岛素可缓解患者胰腺功能的减退,对控制血糖水平有重要意义。
2022-02-25目前越来越多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已成为全球慢性肾脏病的主要人群。研究表明肥胖是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多数T2DM患者存在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内脏脂肪与腹性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相关,其分泌脂肪因子及炎症因子增加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风险,对病情进展及预后也有影响。
2022-02-19人气:14405
人气:14094
人气:10205
人气:10180
人气:861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糖尿病天地
期刊人气:348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7851
国内刊号:11-5210/R
创刊时间:200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