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新闻传播在手机摄影下发展前景

  2020-01-08    38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新闻摄影也开始发展起来,无论是在创新摄影技术上,还是在改变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上,都很大地影响了新闻传播,集聚即拍即发的功能与时效快、覆盖面等特点的手机,占据了新闻传播的主导地位,可以说手机摄影的流行打破了传统新闻摄影编辑的模式,是对新闻记者提出的新挑战。

  • 关键词:
  • 手机摄影
  • 摄影技术
  • 新闻传播
  • 新闻摄影
  • 加入收藏

一、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诞生于1839年,起初是为了服务美术,如艺术家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利用照片来帮助他们绘画[1]。随着技术的成熟,摄影逐步从绘画中独立出来。在摄影发展早期,因摄影器材价格昂贵和摄影操作复杂,摄影很长一段时间是少数人的“特权”。1981年,日本富士公司和东京公司共同开发的非银盐摄影机Mavica的出现,简化了摄影技术的流程,降低了摄影的成本,摄影技术逐步被普及。人们对技术的探索没有止步于此,2000年9月底,日本夏普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共同发布了11万像素的夏普J-SH04手机,让普通人拍摄照片更加方便。科技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普通人离摄影更近。


二、新闻摄影


摄影照片能够大量传播出去也要归功于胶版印刷技术的成熟[2]。换言之,“摄影与其他媒介结合而非其工具自身来定义”[3]。1928年,法国出现了第一个大型摄影画刊VU,而1931年Voila摄影报道周刊提出“无文不成图,无图不成文”[2]。国外新闻摄影的发展早于中国,直到1930年以后,真正的新闻摄影才正式进入中国,报纸摄影附刊和摄影画报大量涌现。王小亭拍摄了“八·一三”事变后,日机轰炸上海火车站的照片,并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发布[4]。这为中国今后的新闻摄影提供了发展方向。在当今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手机、平板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载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较2017年底增加了6433万人,通过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高达98.6%[5]。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接收者以及参与者。人人都可以把身边最新发生的事情拍摄下来并传播至各大平台,甚至可以向传统新闻“爆料”,以获取少量报酬。科技让拍摄变得简单,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使得新闻单位对新闻摄影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手机摄影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早期的手机拍摄不如专业摄影机拍摄得好,那时的手机像素远远低于专业相机。但在现在,我们习惯使用手机去拍摄,它不仅方便、易操作,而且像素也基本达到需求。手机摄影在新闻传播中使用的案例:2005年,伦敦发生地铁大爆炸事件。事发之后,伦敦地铁停运,所有出入口都被封锁,媒体无法进入采访,而一位乘客拍下了当时的场景。虽然手机设备像素不高,导致照片不是很清晰,但由于它是现场拍摄的,弥补了摄影记者面对突发事件却不能拍摄的遗憾。因此,通讯社拿到后就刊登在第二天的报纸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有一站是在珠穆朗玛峰,但由于珠穆朗玛峰环境险恶,摄影师不能带设备上山。新华社叫登山运动员用手机拍照,并让他们把照片发到新华社。2010年11月22日,《纽约时报》刊登了阿富汗的专职摄影记者用手机拍摄美国士兵的一组照片,引发议论。当摄影师被问“为什么用手机拍摄?”时,他回答说:“虽然我和美军很熟,但是每次使用相机拍摄时他们都会有戒备,动作、表情一笑就僵硬了。而用手机互相拍照时,大家都很放松,这和用相机拍摄完全是不一样的状态。”


、手机摄影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与劣势


(一)手机摄影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

随着手机摄影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普通市民也可以通过手机这种移动设备拍摄身边的新生事物,并将之作为新闻照片素材提供给各类媒体使用。利用手机获取新闻图片的优势有3点:其一,突发性新闻的获取时效性更强。当有些突发性新闻事件出现时,很多时候记者并不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拍取照片,这就需要广大人民把第一现场的新闻照片拍摄出来。另外,手机不仅有拍摄功能,还具备快速传播信息的特点,这就能为新闻的时效性提供保障。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说:“如果你的照片还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还不够近。”突发新闻事件发生时,现场更多是非专业摄影人士,他们离新闻本身更近,更容易拍到好照片。其二,手机摄影打破媒体与受众界限,互动性、参与性更强。新闻的发布是为了传递信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清楚明白地传递给受众,也是新闻记者所需要具备的能力。而手机摄影让每个人都成为事件的参与者、发布者和舆论者。这不仅增强了受众的互动性,还增加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深度。在碎片化的读图时代,我们观看新闻照片很容易遗忘。普通人用手机拍摄的照片被新闻媒体录用,这不仅是对当事人拍摄的认可,而且也让当事人加深对这张照片的记忆。其三,手机摄影的便携性和隐蔽性为新闻摄影的创作提供方便。新闻摄影讲究“决定性瞬间”理论,很多完美的构图都是稍纵即逝的,这需要锻炼摄影师的反应能力。相机与手机相比,比较笨重,参数设置比较麻烦,容易让摄影师错过摄影的“决定性瞬间”。手机的小巧为隐蔽性的拍摄创造了更多的视角,使得手机摄影对拍摄对象的干预和影响变小。当遇到特殊采访需要进行偷拍、盲拍时,手机摄影对获取第一手资料有较大的帮助。

(二)手机摄影在新闻传播中的劣势

手机能够完成大部分的新闻拍摄,但还是不能完全取代相机。手机摄影中的景深效果的调试没有相机全面,并且很多手机自带美颜优化功能,让快门变得很慢,对于高速动作,手机很难进行捕捉。为了美观,大众在网上发布的照片,很多时候都是进行稍微美化的。然而,这在我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是新闻摄影不允许的。因为摄影所再现的只是现实的一小部分,[6]所以它对现实的创造不可避免地会融入自己的再创造、再生产;而如果拍摄者不具备专业新闻知识,就会难以把握拍摄的重点,很容易导致摄影主体片面化。新闻传播方式便捷,同时又没有专设的平台把关,表达方式不受控制,容易引发谣言。


五、新闻摄影建议与展望


无论是手机,还是数码相机,只要是用于新闻的摄影,我们都要遵循“五W”的原则。首先要保证事件是真实客观存在的,保证原始效果、内容的公平公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升华到理论学习。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手机摄影而推崇数码摄影,也不能一味地吹捧手机摄影而贬低数码摄影。两者在当今社会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手机作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必然有集多功能于一身的优势;数码相机的出现结束了银盐时代也是因为有即拍即现、存储、删除等功能。摄影与科技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终将有一天,手机摄影也会取代数码相机,手机可以完成数码相机完成的所有事情。因此,新闻摄影的局限性就只剩下对拍摄者的提升。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是需要把重心放在“如何拍摄好的新闻摄影”和“如何提升新闻摄影师的素养”上。这样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发展中,以不变应万变。六、结语智能手机集沟通、娱乐、摄影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手机与数码相机都各有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时代,智能手机的研发更侧重于手机摄影功能的开发。在未来,手机摄影有很大可能会取代数码相机,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我们需要紧追时代潮流,摄影师无须纠结手机摄影局限性,而需要更加关注拍摄新闻作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青生.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M].北京:商务艺术馆,2000:18.

[2]安德烈·胡耶(法).摄影:从文献到当代艺术[M].袁燕舞,译.王瑞审,校.浙江摄影出版社,2018:97-98.

[3]德勒兹,加塔利(法).千高原[M].姜宇辉,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114.

[4]董媛媛.论中国新闻摄影报道的发展历程[J].新闻传播,2010(12):81.

[5]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02-28.

[6]拉兹洛·莫霍利·纳吉.绘画、摄影、电影:包豪斯布吕彻8[M].拉尔斯穆勒出版社,2019:120-123.


韩蕊鸿.论手机摄影对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2):75-7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新闻与传播研究

期刊名称:新闻与传播研究

期刊人气:727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新闻

国际刊号:1005-2577

国内刊号:11-3320/G2

邮发代号:80-998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