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2021-10-29    30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快速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我国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但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十分严重。本文研究商业银行间业务发展与流动性风险的关系,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关键词:
  • 同业业务
  • 商业银行
  • 流动性风险
  • 金融机构建
  • 银行利润
  • 加入收藏

一、引言


全球化的金融活动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银行间业务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的同业拆借业务已经成为银行利润来源和风险传染的主要渠道。研究表明:银行间的借贷关系会使一家银行倒闭,随之其他银行也倒闭,这是同业业务引发的连锁反应。同时,也有些观点认为银行同业拆借可以提升银行的稳定性。本文认为,由于同业业务风险传染与风险分担并存,所以同业业务发展的影响是双向的,不仅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会支持银行体系的稳定。


二、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概况


(一)同业业务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探索时期。这一阶段主要是以银行间同业拆借资金为主,但相关监管法规匮乏,市场乱象严重。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开端为1984年10月人民银行允许商业银行之间互相拆借资金,在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建立,并放开同业拆借利率管制。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时期。2009年我国“4万亿”计划出台,随之而来的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为了达到信贷出表的目的,将目光转向了同业业务,同业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快速发展。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使银行传统利差收入水平普遍降低,资金来源大幅减少。为解决困境,商业银行纷纷将目光转向同业业务,开始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金融创新产品开始应用于同业业务,同业业务类型逐渐走向多元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只有88,000亿元,截至2013年底,我国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333,000亿元,增长了4倍多。同业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各种不规范行为也同时存在,例如2013年6月由于同业间信用兑付危机而引发的“钱荒事件”,在此之后监管部门意识到加强同业业务的规范化治理势在必行。2014年5月16日,我国监管部门连续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和《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140号)等,从此我国同业业务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图1 2010~2020年我国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与负债规模统计图

如图1所示,自2010年至2016年我国银行业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规模一直上升。但从增速来看,这几年间同业资产规模增速明显大于同业负债规模增速,而2020年同业资产规模约为同业负债规模的1.7倍,2017年几乎为2倍,两者差距最大。对于同业资产规模的增速,我们会发现,在2010~2016年间,同业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直到2017年,同业资产规模呈下降趋势,降幅为0.7%。这是由于2016年第四季度起,同业业务出现高杠杆操作,监管当局建立了同业业务监管新框架,一方面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杠杆成本提升,降低资产端收益;另一方面施行了央行MPA考核与银监会“三三四”文件的检查,同业资产业务规模因此下滑。对于同业负债规模的增速,2015年前增速稳步上升,2016年增速有所下降,只有5.2%,2017年开始下降,降幅为2.5%,2019年又开始缓慢上升。(图1)

(二)我国同业业务迅猛发展的原因

首先,商业银行发展同业业务可以进行金融监管的规避。企业的贷款可以包装成同业资产,绕过贷款规模管理。同时,通过同业业务可以将资金投向限制较多的领域,如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其次,商业银行可以发展自己的同业业务来降低其资本占有率。商业银行同业资产风险权重三个月以下的为20%;三个月以上的为25%。但是,信贷资产的风险权重达到50%~150%,信托收益权的风险权重是100%。商业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可以将企业的债权转换为商业银行的债权,降低资本占用成本。同时,利润增长空间会得到扩展。随着商业银行金融非中介化,即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地位相对降低,从而其存贷款业务及利差收入的重要性也会减弱。此时,商业银行要通过业务创新或转型来扩展自身的非息差收入,而同业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收益是多元化的,且利润也较为可观。最后,商业银行资金盈缺差异也是同业业务发展的原因。对同业资金的依赖程度也会由于商业银行规模不同而存在差异。对于大型银行类金融机构来说,由于这类银行成立时间长、规模大且综合金融服务水平高,所以其吸收存款优势较大,资金相对也比较充盈;而中小型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方面压力相对较大、存贷比高、资金相对紧缺。并且我国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也造成银行业的“一枝独秀”,相对于保险业、证券业来说,社会资金主要向银行集中,这种社会融资格局的变化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机构间资金盈缺的差异,促进同业业务发展。


三、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机制


(一)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正向效应

第一,开展同业业务缓解了商业银行自身短期流动性紧张。最初的同业拆借业务就是解决短期流动性紧张问题。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吸收存款或拆入资金对自身流动性进行补充,将流动性风险转移给其他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银行,降低自身发生流动性风险的概率。因此,发展同业业务可以缓解商业银行自身流动性紧张,降低流动性风险。第二,商业银行开展同业业务鼓励了贷款行监督借款行。开展同业业务时,一旦借款行发生流动性危机,对于贷款行来说,就很难收回借款,因此贷款行会对借款行进行监督。贷款行监督的范围包括借款行的信用、资金使用状况、风险水平以及还款能力大小,主要是降低交易双方的风险。这样,借款行会更加谨慎,量力而行,充分降低了流动性风险。第三,增加收益,增强风险承担能力。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影响可以从收入和成本两个角度分析。同业业务使银行拓宽了自身的盈利渠道:一方面同业业务使商业银行获得丰厚的息差收入。原因是同业业务不会占用银行信贷额度,所以银行可以开展“类贷款”融资。在贷款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借助信托、证券或基金等“通道”开展监管外的贷款业务,获得息差收入。另一方面贷款行可以通过提供短期融资获取收益。同业业务增强了银行的盈利能力,为自身提供更多的剩余资金和流动性支持。而良好的盈利能力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资金,从而使银行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加强,降低流动性风险。

(二)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风险的负向效应

第一,同业业务加剧了期限错配的程度。资产端期限和负债端期限出现不匹配时就出现了期限错配。在同业业务不断发展过程中,同业业务逐渐转变为银行盈利主要手段,而期限错配问题成为流动性风险的重要诱因。当前市场处于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如果同业资金继续涌向理财产品,收益率就会下降,只能依托期限错配维持银行自身高收益水平。短期负债与长期资产是理财产品的特性,这使得银行要不断筹集资金偿还投资者。同时理财产品的兑付使特定时期的货币市场融资需求加大,同业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也是引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一个重要诱因。第二,流动性风险与操作风险、信用风险交叉传染严重。2013年6月两家商业银行当天备付金预案均远高于未还款金额事件打响“钱荒”第一枪,而这之后,同业业务的流动性风险被推到了公众眼前。这件事是典型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所引起的流行性次生风险。

当前,企业处于经营困难、盈利和偿债能力下降、债务负担较重且信用违约率上升的严峻形势中,企业所负担的偿债压力也使实体经济债务融资需求上升,同时社会流动性需求缺口变大。债务人大面积违约,导致类信贷资金被“套牢”,最终商业银行承受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的叠加冲击,这也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维持资金稳定性

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需要按照稳健经营原则,适度发展同业业务,使流动性风险处于稳定可控的范围。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多种举措并行对银行同业资金结构进行调整,降低不稳定资金与总资产的比例,提高商业银行资金的稳定性。一方面同业拆入或同业存款、债券回购、票据转出等多种主动同业负债形式,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现代化资产管理水平,减少负债成本,保证流动性需求;另一方面银行应积极发展供应链融资,打通供应链上游核心企业和下游配套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降低融资成本。而且供应链资金较高的稳定性也有助于提高同业资金的稳定性,减少银行流动性风险。

(二)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稳健经营原则,杜绝同业业务的过度、无序扩张

同业业务期限错配是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集聚的重要原因。商业银行应当宏观审慎评估自身流动性以及同业业务期限状况,主动调节同业业务结构。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银行而言,更应该降低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的比重,保持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期限对称性,减少过度依赖短期同业拆借资金,科学管理期限结构,做到适度发展同业业务,不过分依赖,风险达到可控。

(三)强化监管机构和银行对同业业务风险的管理

随着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也不断聚集,为整个金融体系埋下了爆发系统性风险的隐患。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需要联合建立有关同业业务和流动性风险的动态监管平台,准确地引导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使流动性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更加具体化和指标化。首先,对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进行技术的监管预警,并实时监控,严控同业资金运行中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一旦有流动性风险压力产生,及时调整同业业务发展战略,不同级别的流动性问题要制定不同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其次,对于规模不同的银行要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思路,对于大型国有银行,他们资金实力较强,应以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为主要关注对象。而中小银行资金成本和来源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稳定性较差,为防止市场利率波动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应以防范流动性风险为主。

(四)加快配套金融监管改革

首先,监管部门应深化金融监管改革,完善和健全监督管理体制,加大对同业业务中一些不规范的领域进行严格整顿,降低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将风险控制在萌芽之中,强化对同业大额风险敞口的监测。其次,在政策方面,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行为要进行规范,明确交易双方的权力与义务,取缔同业操作中一些不合理、不合规的业务,提高同业业务透明度。严防银行利用同业业务,将同业资金绕道间接投向房地产开发等国家禁止的“两高一剩”行业。最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速度要加快,建立以央行为主导,银保监会、证监会共同参与的统一监管框架,加强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对金融创新业务监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弓哲,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风险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

[2]李爱婧.同业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3]李超凡基于同业业务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J].时代金融,2018(03).

[4]阮健浓同业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5]王雪梅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J]河北企业,2021(03).

[6]姚俊同业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9.

[7]张里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J].改革与战略, 2015.31(11).


文章来源:齐春影.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22):46-4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世界银行经济评论

期刊名称:世界银行经济评论

期刊人气:574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世界银行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金融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