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民族声乐对戏曲的借鉴意义

  2022-01-15    13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中国戏曲集戏剧、舞蹈、舞美及音乐于一体。在当前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一种综合型的表演形式存在着,其内容及形式也在与时俱进地更新着,相关的表演体系也逐步趋于完善。基于此,越来越多的民族声乐家积极参考戏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的优势,来进一步改善民族声乐表演中的不足。本文以宏观的视角,对民族声乐借鉴戏曲演唱和表演的具体内容展开了分析。

  • 关键词:
  • 借鉴
  • 戏曲
  • 歌唱艺术
  • 民族声乐
  • 演唱与表演
  • 加入收藏

民族声乐是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民族歌唱艺术。声乐与戏曲之间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产生于伟大的中华民族背景之下,二者在演唱与表演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结合在一起恰有相得益彰之处。优秀的戏曲艺术文化之所以能够从古到今延绵不断,历久弥新,正是因为它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以及文化的陶冶,经过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才显得更具传统文化的价值,所以民族声乐对戏曲演唱与表演的借鉴是其自身能够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戏曲和民族声乐概述


民族声乐是以人发出的声音为传播介质,并利用音乐来进行情感传递的艺术。民族声乐,通俗的说,就是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由于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这也是民族声乐极具特色的根本原因。同样,戏曲作为中国国粹,既是中国传统戏剧也是中国民族戏剧,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尤其是戏曲的唱腔,在不同的音乐作品当中大部分都会融合一定的戏曲元素。不论是民族声乐,亦或是戏曲,都为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五四运动之后,戏曲开始融合并改进了许多传统元素,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后,逐渐发展为现在的戏曲形式。然而,戏曲除了戏曲演唱和舞蹈之外,还有服饰、舞美、戏剧等元素。大多数的戏曲表演会以舞蹈、剧情、妆容搭配等多种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另外,一些传统戏曲的舞蹈形式无法变化,导致没有办法体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以,为了规避这些不完整的表演效果,就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展现新型的戏曲形式。

相对于戏曲来说,民族声乐的历史并不长,它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发展和突破的,我们的民族声乐开始挑战自我,大胆尝试,呈现出了诸多优秀的声乐作品。[2]虽然,民族声乐从现代才开始发展,但其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也较为突出,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不单单只有西方声乐的内容,更多的是借鉴了戏曲、古诗歌、民歌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还弥补了自身的不足,突出了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这种东西方兼具的音乐表演形式,可以深入体现出我国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精神文化的精髓,同时对我们整个文化建设的突破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二、民族声乐与戏曲唱腔的关系


民族声乐和戏曲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主要表现在:两者均产生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并且都隶属于“民族声乐”范围内,都是利用人声的方式将音乐传播出去。声乐和戏曲看似是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但实则二者具备相同的文化基因。个性主要表现在:戏曲唱腔对咬字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有字头、字腹和字尾之分,演唱的时候字头一定要非常有力量,字腹要有一定程度的延长,而字尾一定要收声。戏曲演唱对吐字要求十分严格,要确保吐出的字是完整的,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而民族声乐则需要借鉴戏曲“丹田运气”的方法,在唱歌的过程当中保持吸气的状态,从而实现运气自如。

伴随着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和兴起,很多院校声乐专业的学生们追赶潮流,学习西洋美声的歌唱方式,进而忽略了我国传统声乐、戏曲的表演方法。但是,不论运用哪种方式,或者是表演哪种类型的作品,都需要表达出声音特色。还有一部分在表演民族声乐时,忽视了作品的语言风格,以致于歌词表达模糊不清。因此,在演唱民族声乐的时候,可以借鉴戏曲的咬字方式,学习戏曲在演唱方式上的优势。

在民族声乐走上国际发展轨道的同时,声乐演唱也不能只单纯地追求西方演唱方式,要和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合理有效的结合。除了汲取西方美声的优秀成果之外也要借鉴我国戏曲的优势,尤其是戏曲中念白的方式和一些基本发声技巧,将民族声乐中吐字不清等弊端问题解决,提高民族声乐的语言和演唱风格,提升歌曲的影响力以及艺术感染力,促进民族声乐的大力发展,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国的民族文化。


三、民族声乐对戏曲的借鉴意义


随着全球文化逐渐多元化,文化发展日益凸显,外来文化也随之涌入,这就避免不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面对这种全球化的文化冲击的背景,我国民族声乐必须表现出自身的民族特色,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然而,传统戏曲作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一,民族声乐对戏曲的进一步借鉴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做的是对戏曲元素进行借鉴和融合吸收,因为这样才能够为民族声乐的表演形式和演唱方法增添新鲜血液,还能够使得民族声乐以多元的、民族化的独特优势立足于文化的冲浪中,从而透过民族声乐的发展来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并进一步抵制外来多种文化形式的冲击。

民族声乐的表演通常会受到戏曲表演演唱的影响,戏曲演唱过程中的声音更为浑厚响亮,咬字、吐字技巧更为字正腔圆,并且戏曲饱含婉转悠扬的特点,因此戏曲演唱表演传递出来的情感更加细腻透彻。所以,民族声乐对其进行借鉴,更能够让听众产生情感共鸣。


四、民族声乐对戏曲借鉴的具体形式


(一)对戏曲唱腔的借鉴

唱腔是一种建立在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歌曲基础上的一种曲调形式,也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结合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实况,对戏曲唱腔的借鉴是其一大发展特色。我国的戏曲唱腔元素被视为薪火相传民间音乐的重要形式。就不同唱腔展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来看,山东梆子的唱腔虽主要表现为高亢清越,但又不是清新雅致之风。越剧唱腔清新美好、委婉悦耳,声腔自成方圆,更能够打动听者。然而,对于当下的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戏曲多种形式的唱腔能够为其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

其中,唱腔的润腔形式是在研究唱腔问题的过程中需高度重视的一个层面。“润腔”指的是针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唱腔加以润色、美化的处理技法。对于传统戏曲的表演,润腔形式着重针对作品内涵的情感元素,进而对其中的曲调元素展开润色。而“字正腔圆”作为传统声乐和戏曲艺术中对吐字和咬字的基本要求,恰恰也成为了润腔形式的主要应用原则。在传统戏曲中,拖腔技巧被广泛应用,在润腔技巧中较为常见,简言之,这一技巧主要表现在对拖长唱词字音的尾音或是通过衬字衬词来延长唱腔,这样可以增强整首戏曲作品的表现力。同样,为了强化声乐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作曲者和表演者都可以应用这种拖腔技巧,比如《木兰从军》这首作品中有一句唱词:“不知木兰是女郎”,就是对拖腔技巧的典型应用,这一戏剧韵味的增加充分体现了戏曲的色彩,延伸了人物的情感。再如,在《孟姜女》中的第四段音乐主旋律是高亢激昂的拖腔,逐步体现全曲的高潮。

(二)对戏曲表现手法的借鉴

民族声乐在戏曲的板式、唱法等表现手法方面也可以进行借鉴。板式问题通俗来讲,即为作品节拍的一种形式,对其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叙事旋律。如在《孟姜女》这首声乐作品中,第一段借助慢板的方式,以缓慢的叙事节奏,哀怨又委婉地表达了孟姜女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样,在叙唱技巧借鉴方面,主要是借鉴其节奏性和跌宕性,进一步完善声乐艺术。如《枫桥夜泊》一曲则对昆曲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借鉴,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女主演唱的《看天下的穷苦人民都解放》也是对此方法的典型应用。此外,戏曲中的唱歌与说白的形式也值得被借鉴,以歌剧《白毛女》为例,唱词“爹出门去躲账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简练地描述了故事线的背景,表达出喜儿当时的无奈和无助。可见,这一形式的应用能够增强作品内容的真实性,提升语言艺术感。

(三)对戏曲表演艺术的借鉴

中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将视觉和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是艺术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表现特点。在传统的戏曲作品当中,只需要很少的跑龙套演员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戏曲效果。截至目前,很多的戏曲表演中也依然会采用虚拟夸张的艺术手法。针对戏曲表演艺术发展形势来看,戏曲作品中一般都会加以音乐对其进行辅助,烘托表演的氛围。例如,著名的歌剧作品《江姐》,它是经过解放军空政文工团依据《红岩》进行改编之后搬上歌剧舞台的。这一戏曲主要以音乐为主要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借鉴了川剧、婺剧、京剧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创作。其中贯穿始终的歌曲《红梅赞》,运用了变奏的手法,以“领唱+重唱”的方式出现,形象地表现了戏曲冲突和人物情感,加深了内容的表现形式,达到了戏剧性与音乐性的高度统一。纵观这一作品的整体效果,恰好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三段式戏曲结构相结合,充分发挥了这一作品独特的艺术内涵。


五、结语


由此可见,民族声乐和戏曲同为我国文艺花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存在诸多内在联系。民族声乐在戏曲影响下的发展是一种艺术的积累沉淀,[3]对戏曲演唱和表演的借鉴十分重要,因为这是声乐表演者应当努力的方向。另外,实现民族声乐对戏曲的借鉴和融合发展是创新民族特色声乐的重要渠道,也是完善当代的民族声乐演唱体系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文汇.关于民族声乐对戏曲演唱与表演的借鉴探讨[J].戏剧之家,2017,(9):82.

[2]郑霞.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J].北方音乐,2020,(9):30-31.

[3]许敏.中国传统曲艺与戏曲元素影响下的民族声乐发展思考[J].新玉文艺,2019,(2).


文章来源:杨博艳.浅论民族声乐对戏曲演唱与表演的借鉴[J].戏剧之家,2022,(02):21-2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音乐

期刊名称:中国音乐

期刊人气:216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1002-9923

国内刊号:11-1379/J

邮发代号:2-263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