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结构的相关性

  2022-05-18    11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结构的相关性,以为近视患者视力控制和相关眼底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94例近视患者(94眼)为研究对象,依据患眼屈光度[用等效球镜度数(SER)表示]将其分为低度组(-0.75 D~<-3.00 D,28例)、中度组(-3.00D~<-6.00 D,34例)和高度组(≥-6.00 D,32例)。三组均采用电脑验光仪测定SER;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定黄斑区不同方位RT及DVD;采用微型视野计测定黄斑区不同方位MS。比较三组黄斑区不同方位RT、DVD及MS;分析ER与黄斑区不同方位RT、DVD及MS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DVD及M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黄斑区中心凹RT、DVD及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DVD及MS低于中度组和低度组,且中度组低于低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ER与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DVD及MS存在相关性(P<0.05),与黄斑区中心凹RT、DVD及MS无相关性(P>0.05)。结论 随着近视患者屈光度的增加,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微循环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

  • 关键词:
  • 屈光度
  • 微循环结构
  • 眼部疾病
  • 近视
  • 黄斑区
  • 加入收藏

近视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屈光不正性眼部疾病,也是导致各年龄段人群视觉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1]。不同国家、地区近视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报道显示,近视主要发生于青少年群体,黄种人为高发群体,尤其在中国、新加坡、日本等学业负担较重的国家[2]。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已位居世界之首,多个省市近视患病率超过61.21%~64.13%,高度近视达2.93%~3.89%[3,4]。近视,尤其是屈光度>-6.00 D的高度近视容易诱发白内障、青光眼及近视性黄斑病变、视网膜脱落、视网膜穿孔等视网膜病变,甚至致盲[5],其中视网膜黄斑区是眼底病理性改变的好发部位,黄斑损伤会导致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6,7]。越来越多报道显示,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1.0的近视可能已出现视网膜黄斑区结构和/或功能性变化[8,9]。一项不伴明显视力下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部形态和功能检测显示,异常情况随着基础疾病病情的加重而加重,且功能异常早于形态异常[10],提示该类患者定期行视网膜结构及功能检查,对于眼底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有研究证实,近视亦会导致视网膜结构发生变化[11],但关于屈光度对近视患者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结构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鉴于此,本研究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94例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视网膜黄斑区不同方位微循环结构变化情况,以为近视患者视力控制和相关眼底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94例近视患者(94眼)为研究对象,依据患眼屈光度[用等效球镜度数(SER)表示]将其分为低度组(-0.75 D~<-3.00 D,28例)、中度组(-3.00 D~<-6.00 D,34例)和高度组(≥-6.00 D,32例)[12]。低度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27.68±4.82)岁;眼压11~18 mm Hg,平均眼压(15.07±1.59)mm Hg。中度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6.68±4.07)岁;眼压11~18 mm Hg,平均眼压(14.91±1.78)mm Hg。高度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5.34±3.54)岁;眼压10~20 mm Hg,平均眼压(14.28±2.00)mm Hg。三组的性别、年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眼屈光度≥-0.75 D;(2)外眼和色觉检验正常;(3)具备良好地交流、沟通能力,可积极配合检查。

排除标准:(1)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疾病或明显黄斑病变;(2)合并斜视、弱视、原发性青光眼,或出现视网膜脱落、黄斑裂孔等需要治疗的病理性改变;(3)既往存在眼底激光、眼内药物注射史;(4)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影响眼底功能的全身系统性疾病;(5)接受过近视治疗。

1.3方法

(1)常规检查。患者均接受常规验光及眼压、眼轴长度(AL)测量,常规验光采用日本拓普康KR-8900电脑验光仪,记录SER;眼压测量采用日本拓普康CT-800非接触式眼压计;AL测量采用德国IOL Master 700扫频生物测量仪,测量5次取平均值,若结果间差距>0.12 mm,则需重测。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参数。采用美国OPTOVUE RTVue傅立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6 mm×6 mm范围内连续扫描2次;以系统自带软件通过扫描数据,自动合成并显示黄斑区不同方位的OCTA参数;以系统自带软件测量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中心凹视网膜厚度(RT)、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内丛状层上10μm至外丛状层下10μm)的血流密度(DVD)。

(3)微视野检查。让患者处于暗室中,采用日本尼德克NIDEK微型视野计在黄斑区10°内、背景光亮度1.27 cd/m2、刺激点数37、光标持续时间200 ms下,记录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中心凹平均光敏感度(MS)。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F检验,相关性用Pearson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的黄斑区不同方位RT及DVD比较

三组的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及DV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黄斑区中心凹RT及D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的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及DVD低于中度组和低度组,且中度组低于低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三组患者黄斑区不同方位的RT比较

表2三组患者的黄斑区不同方位DVD比较

2.2三组患者的黄斑区不同方位MS比较

三组的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M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黄斑区中心凹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的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MS低于中度组和低度组,且中度组低于低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三组患者的黄斑区不同方位MS比较

2.3 SER与黄斑区不同方位RT、DVD及MS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ER与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DVD及MS存在相关性(P<0.05),与黄斑区中心凹RT、DVD及MS无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 SER与黄斑区不同方位RT、DVD及MS的相关性


3、讨论


近视属于全球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13],其发生呈明显低龄趋势,不仅影响患者视力,而且会引起眼底和玻璃体退行性病变,随着近视程度加重,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白内障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大,对视力造成不可逆性损伤,近视及其所致并发症已成为致盲的重要原因[14,15]。黄斑区10°内是各种近视萎缩性病变特异性高发区,一旦黄斑区发生病理性改变,则会导致患者视功能严重受损[15]。因此,早期了解近视患眼视网膜黄斑区结构和功能性变化,对于预防各类眼底并发症,改善患眼视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黄斑是视网膜接受和传递视觉信息的重要区域,其微血管循环对于维持视功能具有特殊作用。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均可导致黄斑区微循环结构和功能性变化,从而损伤患者的视功能[16]。COTA能实时、快速呈现眼底血管图像,应用伪彩区对眼底正常和异常血管形态、结构进行区分,对视网膜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具有更高分辨率[17]。研究显示,随着患者AL延长、屈光度升高,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丛层厚度、RT明显降低[18,19]。视力作为反映视觉功能的简单指标,通常情况下可有效反映个体视觉功能状态,但不够全面,无法有效反映非黄斑区视功能状态。微型视野计所测MS与BCVA相关,可弥补视力检查的不足,从而准确反映视网膜功能状态[20]。微型视野计可将检测结果叠加于眼底图像上,便于眼底结构与功能对应,分析黄斑区微循环结构改变与视功能下降的相关性[21]。应用于眼科表示外界物象通过眼中屈光系统所形成焦点与视网膜位置间距,近视中指焦点位于视网膜前,常被用于评估视力下降程度。

本研究采用SER表示屈光度,对纳入患者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三组的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及DV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黄斑区中心凹RT及D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的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及DVD低于中度组和低度组,且中度组低于低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刘帆、曾俊等[22,23]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ER与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DVD存在相关性(P<0.05),与研究报道的屈光度与黄斑区RT存在相关性相吻合[24]。提示在近视进展过程中,患眼黄斑区6 mm×6 mm范围内微循环结构逐渐出现病理性改变,黄斑区RT及DVD逐渐降低。该结果对于近视发展过程中黄斑区改变、高度近视早期黄斑区病理性改变、眼底相关并发症等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原因为,随着年龄增长,RT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丛状层厚度逐渐降低。本研究纳入患者均为青壮年,且不同屈光度患者年龄无明显差异,排除了年龄这一因素对结果的影响[25,26]。随着近视程度加重,AL延长,后巩膜处于不断扩张状态,视网膜力学作用下降,从而变薄,进而影响视网膜氧需求量,血液循环减少,血流降低;又因视网膜与后极部玻璃体和内界膜联系密切,相互间形成反向牵拉作用会抵消掉后巩膜牵拉所致视网膜变薄作用力,因此黄斑区中心凹RT受影响不明显,其氧需求量和血液循环量未改变,DVD受影响不明显[27]。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的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M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黄斑区中心凹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的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MS低于中度组和低度组,且中度组低于低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ER与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MS存在相关性(P<0.05),提示随着屈光度增加,黄斑区视网膜功能受到明显损伤,该结果对近视患者视力控制和高度近视预防至关重要。分析原因为,视觉系统中光感受器所需氧约为15%,且由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提供,DVD降低可能会通过影响视网膜管感受器功能,进而导致黄斑区MS下降[28]。

综上所述,在青壮年近视群体中,随着屈光度增加,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微循环结构和功能均出现退行性改变,SER与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DVD及MS均存在相关性,故临床工作者应做好视力保护安全教育,提醒广大居民做好视力保护,尤其是近视和高度近视患者应定期进行视功能检查,做好视网膜相关并发症的早期筛查和治疗,以改善居民视功能,提高视功能相关性生活质量。


文章来源:

[3]刘灵琳.吴峥峥,李冬锋等.成都和绵阳地区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9, 19(7):1196-1200.

[4]高彦,张菡,时倩倩等郑州市某区9621名高三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近视患病率调查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9,39(11):1060-1062.

[5]许迅,何鲜桂加强对近视眼病理性演变规律的认识[J]中华眼科杂志.2019,55(10):721-725.

[6]石婕,宋志杰,李宁等高度近视及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视功能的相关性[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0,22(6):407-414.

[7]王大禹,李想,张翠霞超高度近视青少年7 1例眼部黃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0,36(12):1551-1555.

[10]吴斌斌,邓娟.姚翠群,等不伴明显视力下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部形态和功能检测[J].眼科学报.2010,25(1):41-43.

[11]钱学翰,宁玉贤.儿童单侧轴性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区域性差异研究[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1,.29(3):288.

[12]王丽,陶俊近视患者屈光度数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和眼压的相关性[J].广医学,2018,40(16):1821-1824.

[13]褚梦琪,赵莹莹,吴志毅等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研究现状[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1,23(10):791-795.

[14]李逸凡,董力,魏文斌维生素D与近视眼的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470-476.

[15]秦要武,朱梦钧,徐格致近视对黄斑微视野功能检测的影响[J]眼视光学杂志2008,10(1):10-13.

[16]曾键.黄斑区微血管循环及临床意义[J]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3,9(3):186-188.

[17]吴苏名,王贺,陈基黎,等应用0CTA检测羟氨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20,40(9):871-874.

[18]张艳明,张卫红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规律的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5):950-952.

[19]夏阳,蔺云霞徐玲无黄斑病变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与视功能改变的相关性[J].眼科新进展,,2020,40(5):457-460.465.

[20]严石一宁,王云高度近视眼中心30°视网膜光敏感度的状态分布及其对比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9,29(3)-199-202.


文章来源:郭乔茜,刘峰利,李淼,鲍春丽,弓欣.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结构的相关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4):26-2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眼科新进展

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

期刊人气:612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新乡医学院

主办单位:新乡医学院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5141

国内刊号:41-1105/R

邮发代号:36-42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