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赤峰市玉米螟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探讨

  2022-03-14    8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玉米螟是赤峰市玉米生产中主要害虫之一,通常每年造成产量损失8%左右。因此,应弄清玉米螟发生规律,制定出科学的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 关键词:
  • 发生规律
  • 技术要点
  • 玉米螟
  • 绿色防控
  • 赤峰市
  • 加入收藏

玉米作物是赤峰市的主要农业作物之一,播种面积相对较大。随着玉米耕种面积的持续增加,玉米螟的虫害也在渐渐增加。近些年,玉米螟发生的趋势越渐严重,玉米平均受害株率达到了30%。为了控制赤峰市玉米螟发生的频率,应对其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展开研究。


1、关于玉米螟防治工作开展的意义研究


1.1确保玉米的产量满足社会的需要

玉米虽然不能如同小麦以及稻谷,直接体现在口粮上,但是也能够在人们日常食用中成为必需品:一方面,玉米作物更加耐寒、耐旱,更容易在土壤贫瘠的地区生长,表现出极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特点[1]。另一方面,玉米与其他主要粮食品种比较,资源较为丰富,且价格便宜。

1.2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作为高产作物,玉米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谷物品种,产量大约在每年11亿t左右。我国的玉米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年产量大约为2.6亿t。


2、有关玉米螟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特征研究


玉米螟一般要经历卵、幼虫、蛹以及成虫四个虫态。成虫在羽化之后也就会展开交尾,大多数都会在当天产卵,一般会在生长良好的玉米植株中部叶片背面中脉两侧进行产卵,产卵将会排成鱼鳞状,数量大约在20粒~30粒。越冬代成虫产卵对于温湿度有一定的把握,玉米长势有着明显的选择性。玉米螟幼虫拥有趋糖性,在趋湿方面也有明显的喜好。玉米植株本身含糖量相对较高,组织相对幼嫩,常常潜藏在阴暗潮湿的部位,危害的情况非常严重。刚孵化的幼虫大多数都集中在玉米的心内为害,取食叶肉形成排孔,这被称为“花叶”[2]。

玉米螟卵大多都为扁平椭圆形,由数粒至数十粒卵组成卵块,呈现出了鱼鳞型状,在初期的时候为乳白色,之后渐渐变为黄白色,卵化之前的一部分为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5mm~30mm,老熟幼虫的食量相对较大,对于玉米的损害相对较大,应当对此予以全面化的重视,从而采取措施对此加以根本性的解决。玉米螟虫通常都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或根部中越冬,第二年4月~5月化蛹,大约通过10d左右就会蛹期发育,最终羽化成虫。玉米螟成虫大多都会在夜间进行活动,玉米螟虫飞翔力相对较强、田间湿度相对较高的低洼地块的玉米植株上产卵较多。


3、有关玉米螟虫对玉米产量的危害研究


在长时间的研究中发现,玉米螟虫造成的危害相对严重,具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玉米叶片会被幼虫咬食,降低玉米的光合效率。尤其是在功能性叶片被咬食之后,必定会严重的影响到玉米的产量。玉米的雄穗也会被害,遇到大风容易造成雄穗折断,进而影响到玉米植株的授粉。其次,伴随着玉米螟虫的不断生长,大量幼虫都会到雌穗上危害玉米叶片、花丝等,造成玉米植株生长缓慢。再次,玉米的茎秆、穗轴被损害之后,将会直接影响植株水分、养分运输,使得雌穗发育不良、茎秆折率相对增长,百粒重也会大大降低。最后,因为玉米螟幼虫钻蛀茎秆,必定会造成茎秆中空,遇到大风天气也就会出现折断问题,减产问题相对严重。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展开发育,冬季时节的温度相对较高,存在的天敌数量较少,非常利于玉米螟的越冬,危害问题非常严重。玉米螟虫卵期相对干旱,对于玉米螟发生危害不利,干旱还会导致玉米叶片非常卷曲,玉米螟快非常容易脱离而死亡[3]。

国内南北跨度相对较大,玉米螟在国内从北到南一年发生1代~7代不等,温度高、海拔低,发生的代数相对较多。玉米在国内农业生产环节具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对于国内粮食以及饲料生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最近几年的玉米生产情况来看,某些地区玉米面积相对缩减,玉米生产的生产压力相对较大,因为受到常年连作影响,全新品种生育期渐渐拉长,种植密度大大增加以及气候等原因影响,玉米螟发生面积也会渐渐增加,发生程度逐渐加重,对国内玉米生产水平势必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从目前情况来看,玉米螟已经成为了国内玉米生产过程中危害最大的害虫,因此对其采取良好的防治效果措施,将会成为确保国内玉米优质稳产的关键一环。还需要注意的是,玉米螟虫属于钻蛀性害虫,危害性相对隐蔽。玉米螟能够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得玉米受害部分直接丧失功能,大大降低籽粒产量。因为玉米螟主要属于典型钻蛀性害虫,因此根治玉米螟的难度相对较大,假如防治措施不够力以及不及时,那么玉米螟就会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程度上的损失。从这些方面的内容研究可知,注重研究玉米螟对玉米产量造成的危害研究,需要得到有关人员的理解,进而才能确保赤峰市的玉米生长水平大大提升。


4、有关影响玉米螟发生的因素研究


玉米螟的发生同环境条件、天敌及栽培模式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同生长的环境以及气候等因素最为密切,尤其是受到温度、相对湿度及光照强度等影响较大。玉米螟的生长发育会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展开,越冬幼虫的停滞发育以及复苏,都同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冬季时节的温度高低对越冬幼虫的成活率影响非常明显,越冬基数和冬后存活基数的多少,是影响玉米以及螟虫发生程度的关键。不同地区、不同玉米螟种群发育起点温度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温度以及降雨量都会直接影响玉米螟种群数量,把握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根治玉米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越冬幼虫化蛹前将会表现出爬出洞口补充水分的特点,水分充足与否将会是越冬幼虫化蛹的关键性因素,合适的湿度将能够解除越冬代玉米螟虫的停止发育状态,从而使得虫蛹羽化加速。幼虫补充完水源之后,存活以及化蛹效率也会随之升高。冬春季节的低温以及干旱缺水,会对越冬玉米螟幼虫存活不利。在长时间的研究发现,湿度较低或过高都不利于玉米螟化蛹,在相对湿度低于20%时,玉米螟幼虫也就不能化蛹,在高于80%的高湿条件下,也会直接降低玉米螟化蛹的效率。还需要注意的是,越冬幼虫解除停滞发育从而化蛹,不仅需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还会直接补充水分,才能展开正常发育,否则必定会造成越冬幼虫不化蛹或死亡。玉米螟卵的孵化也需要适合的温湿条件,当外界环境较为严重的时候,如降水多、湿度过大等,都会抑制越冬玉米螟的生长,从而影响第二年玉米螟发生程度。研究发现,玉米螟成虫交配与产卵的适宜温度需要控制在40%~50%,需要对这一温度有一个清楚的把握[4]。


5、有关玉米螟虫发生的规律研究


在赤峰市,玉米螟老熟幼虫大约在8月下旬,9月上旬在玉米、高粱等茎秆中开始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陆续化蛹,5月下旬、6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羽化。第一代幼虫盛发于6月中下旬。第2代幼虫盛发于8月上中旬。初期孵化幼虫潜伏在雌穗以上各个节叶间,直接取食积存的花粉,在3虫龄~4虫龄的阶段,也就会逐渐开始蛀食行为,大部分幼虫集中在雌穗顶端花丝基部取食,4虫龄~5虫龄开始从穗顶蛀入穗柄危害。

第二代玉米螟是在夏玉米穗期发生的1代,如果在产卵以及孵化初期雨水较多,湿度大的条件下,能够利于玉米螟虫卵粒的大量孵化,被害植株率达到了90%以上,危害玉米植株的程度极大。玉米植株在收获之后,老熟幼虫在最后生活的部位会直接化蛹[5]。

还需要注意的是,玉米螟属于鳞翅目,又被称作为钻心虫,分布较为广泛,玉米产区每年都会发生。幼虫危害玉米,在赤峰市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一代螟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三龄后蛀入茎秆危害,也直接侵害花苞等。受害玉米营养以及水分受到阻止,长势明显衰弱,茎秆会容易折断,雌蕊发育也会不良,直接影响玉米植株结实程度。二代螟虫绝大部分初龄幼虫,为害花丝基部取食花丝以及成熟嫩粒,使得籽粒残缺不全,引起霉烂问题,降低玉米籽粒品质,必定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

综合情况来看,玉米螟虫的发生,仍然存在明显的规律,只要能够对存在的规律,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把握,那么也就能够玉米螟规律的有关特点,采取措施加以处理,这样必定能够确保玉米螟虫发生的效率大大降低。


6、有关玉米螟的绿色防控措施研究


为了能够使得玉米螟的危害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应当注重玉米螟的绿色防控措施研究,因为这样才能使得玉米生长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面的绿色防控措施:

6.1注重监测,适时展开防治

及时准确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确定出最佳的防治时间,确保蜂卵相遇将会是做好玉米螟生物防治最为关键的要点之一,需要对此要点予以足够的重视。为了能够抓好这一技术环节,对越冬代玉米螟预测预报实行统一调查制度,全市需要构建6个测报点,每个测报点配备杀虫灯,安排专职测报员,并且对测报员展开统一培训,各个测报点农科站长应当作为负责人,安排专业人员来负责本地区病虫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上报。另外,市植保站将会根据各地虫源基数的情况,结合气象等条件、生态条件等综合因素展开分析,精准科学的掌握好越冬代玉米螟生长发育的进度,及时有效发布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以及防治适期预报要点,只有确保这些方面的技术要点得到落实,最终监测以及防治的水平,才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6.2注重农业防治以及物理防治力量

首先分析农业防治的要点。其一,处理玉米、高粱等玉米螟寄主秸秆。在春季玉米螟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通过碾压、焚烧等模式,来处理问题秸秆,降低虫口基数。其二,需要选择运用抗螟玉米品种。根据长时间研究分析发现,玉米品种具有明显的抗虫性特点,这是因为某些玉米植株含有抗螟素,能够抑制初龄幼虫的发育,在源头上很好应对螟虫生长的问题。专业人员在选择玉米品种的时候,需要选择抗虫性强、性状优良且产量较高的玉米品种,从而使玉米的后续生长过程都能够得到根本性的保障[6]。其三,需要修改玉米耕作的制度,将春季播种改变为夏季播种,又或者直接压缩春季玉米播种的面积,有效切断一代玉米螟食料的来源,从而达到断代的作用。专业人员推广玉米与小麦套种技术,玉米同小麦套种成熟要比春季玉米相对较晚,比夏季玉米早10d~20d收获,穗期与玉米螟幼虫危害时间不一致,进而达到科学避虫的目标。还可以隔行去雄,尤其是直接剪去雌穗上部拥有虫粪的部分,带到田外销毁处理,这样将会明显的降低下一代被害的玉米植株率。

其次分析物理防治的要点。有关人员需要利用玉米螟成虫的强烈趋光性,在玉米螟种植较为集中的地区,需要安装频振杀虫灯,灯具需要控制在160m,这样能够大大降低玉米螟的田间落卵数量。根据一段时间的研究调查发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的玉米地,玉米螟的田间落卵量将会降低50%~60%,被损害的植株速率将会降低50%以上。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要点分析,也就能够了解到,注重农业防治以及物理防治要点,所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而在根本上确保玉米螟虫产生的概率最大幅度的降低。

6.3选择综合性更强的玉米品种

玉米作为生长周期较长,生长发育过程假如没有做到得当的管理,那么也就非常容易造成玉米螟虫问题的发生,因此在播种工作开展之前,需要结合田间的玉米螟虫发生的状态,选择更加高产稳产的抗病性能优异的玉米品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玉米品种播种开展之前,需要做好药剂拌种的工作,如此能够在前期避免玉米螟虫问题的出现。专业人员在栽培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确保养分水分供给更为充足,确保玉米苗健康生长,提升抗病能力。玉米在播种的时候,需要施足基础肥料,为玉米生长发育奠定更为良好的土壤基础,增强土壤的育肥能力,降低玉米螟虫生长所需要的食料。玉米的生长阶段则需要根据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营养要求,尤其要注重营养的平衡性,以避免过度的养分成为玉米螟生长的土壤。从这些方面的内容展开分析得知,在玉米螟的防控工作,需要根据相应的要点,来选择高抗性的玉米品种,当玉米品种得到保障之后,最终玉米可能存在的病害问题,将会在前提基础上得到解决。


7、结束语


根据具体内容的分析可知,赤峰市玉米螟发生规律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工作,需要摆放在整项工作开展的前提之上,如此才能保证玉米生长的良好性特点。上文从6个角度展开分析,相信随着有关人员持续不断的研究,最终国内玉米作物生长的水平,以及玉米螟防治的水平,都能够得到强化与提升,最终满足社会大众基本的玉米需求量。


参考文献:

[1]杨宸,何康来,王振营.亚洲玉米蜈蛀孔和越冬幼虫在玉米上的空间分布[J].玉米科学,2021,29(6):157-163.

[2]施建琴,郭井菲,何康来.草地贪夜蛾和亚洲玉米蜈种内及种间的竞争行为[J].植物保护,2021,47(6):148-152.

[3]赵莉莉.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探析[J].河南农业,2021(32):26-27.

[4]差彦涛.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10);155-156.

[5]董喆,边丽梅,郑伟.燕山丘陵区鲜食玉米田赤眼蜂防治玉米蜈技术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21(10):147-148,151.

[6]曹丽萍.玉米田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1(19):127-129,131.


文章来源:郝梅梅.赤峰市玉米螟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22,(04):73-7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河南农业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

期刊人气:58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展览馆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6-950X

国内刊号:41-1171/S

邮发代号:36-65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