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心肾不交型失眠应用五神穴组方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0-07-18    464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观察五神穴组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五神穴组方与常规针刺之间的疗效和优势,为五神穴组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按标准纳入的72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五神穴组方,选取神藏、神封、心俞、神堂、神道、太溪、神门、肾俞穴,对照组采用教材常规取穴,选取印堂、四神聪、安眠、照海、申脉、神门、心俞、肾俞穴,两组每次都留针30min,每周治疗5次,休息两天,共治疗4周。观察该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并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医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状积分表,评估五神穴组方治疗失眠的有效性。结果:(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降低PSQI评分上都有明显效果。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PSQI评分方面等同于对照组。(2)中医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状积分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分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降低中医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状积分上都有明显效果。两组治疗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疗效相似。(4)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安全性等同与对照组。结论:在改善PSQI相关指标,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方面,“五神穴组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与常规取穴的效果等同,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五神穴组方疗效更好。

  • 关键词:
  • 五神穴组方
  • 失眠
  • 治疗
  • 神封
  • 神藏
  • 针刺
  • 加入收藏

前言


失眠,是以入睡困难或(和)难以维持正常睡眠而导致睡眠质量或(和)时间太不到正常的生理需求,进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种主观体验。其作为-一个症状学名词,见于临床多种疾病当中,本文所述的失眠实为以失眠为主症的中医“不寐”病。

失眠作为一种主观症状,普遍会受到社会环境及身心压力的影响,当前社会竞争环境激烈,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失眠的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一页调查显示叨,美国睡眠问题的患病率为56%,西欧为31%,日本为23%。国内有.周查发现4,失眠在成人中的患病率高达57%(44%-68%)。其中失眠患者以40~59岁年龄阶段、病程在1-5年的慢性失眠患者为主,女性多与男性B。吕晓,卢晓东田对确诊的2112例患者做回顾性调查示:从2013-2017年诊断的失眠症病例数及占.北逐步增多,其中20-59岁者占比超过80%,并且睡眠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虽然失眠不属与急危重病,但是长期失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逐步发展成慢性失眠,亚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长期失眠会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如出现烦操易怒或易激惹,以及注意力不集中或过度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不适症状5,甚者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休息,致使患者日间精力不足,极易诱发意外事故危及自身及公共安全。另外有证据表明问1慢性失眠会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心脑fm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长期失眠也会诱发焦虑症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现代医学对于失眠的治疗多采取认知行为疗法(CBT)和药物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案。两者疗效虽然确切,但是因心理治疗师的短缺、治疗费用较高以及患者寻求心理治疗的意识偏低,成为CBT的限制因素;而长期服用催眠药品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有些可引起药物依赖7-8]。因此寻求一种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中医针刺疗法采取整体辩证,通过人体的自我调节来治疗疾病,为失眠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同时其简、便、廉、验、副作用小的特点在失眠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研究表明P.10],针刺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较好,同时对失眠症相关神经递质表达有着良性的调节作用,并且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与失眠相关的焦虑和抑郁等病理情绪。五神穴组方是临床中文洪教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经验方法,其源于对穴位名中含“神”字的腧穴治疗心神相关疾病的思考,以及从心肾平衡关系整体辩证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治疗思路。于临床应用中有着较好的疗效,但只有初步的临床观察,没有具体的病例样本研究加以支持。本课题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五神穴组方与常规选穴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治疗,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的优劣。并探讨五神穴组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中医理论机理,为临床提供新的选穴方法和治疗思路,为五神穴组方的临床疗效提供证据。


1、材料


1.1病例来源.

本次临床研究的所有病例均来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针灸医院文洪教授的门诊及住院部中临床诊断明确,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

1.2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将按标准纳入的72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分成治疗组(五神穴组方组)和对照组(常规取穴组),各36例。其中治疗组有2例脱落病例,1例病人因搬家原因未能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1例病人因特殊原因(未告知),主动退出治疗。对照组1例脱落病例中途不明原因自行退出,后未能取得联系。对于脱落病人经过电话访问获取了治疗组脱落病例最后-.次治疗数据,作为最终治疗结果纳入数据分析。对照组脱落病人,因失联无法获取最后一次治疗信息,采取意向性原则,直接判定痊愈,仍纳入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三方面基线--致,均衡可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2、表3)

1.3诊断标准

1.4纳入标准

(1)年龄在18-65岁之间。(2)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3)PSQI总分>7分。(4)受试者自愿接受并配合治疗,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5)近2周内未服用过治疗失眠的药物或未进行与失眠相关的其他治疗。

1.5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2)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如:疼痛所致的难以入睡等等。(3)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的疾病或严重的心脑血管、内分泌、造血系统疾病者。(4)对常规毫针过敏者。

1.6脱落标准

(1)试验研究期间发生明显变证,或严重不良事件,不宜继续治疗的患者。(2)患者主动自行退出者。(3)因缺乏疗效或其他特殊原因退出试验。(4)患者搬家、出国等原因失访或死亡的病例。1.7剔除标准(1)因诊断不明或患者隐瞒排出标准中严重疾病而被的错误纳入的患者。(2)患者被错误的分组。(3)未按规定进行针刺治疗的患者。(4)治疗期间又私自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尤其是影响实验结果较大的治疗方法。(5)因资料不全,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做出疗效判断的患者。


2、方法


2.1样本含量

考虑到经费、人力不足等原因,本临床研究参照我国2005年制定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对I期临床试验中试验组最低样本量的要求,对样本含量进行估算,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考虑不超过20%的脱落,实际纳入样本72例。

2.2随机分组

通过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对符合标准的72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五神穴组方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36例。具体随机分组方法:用IBMSPSSStatistics21.0统计软件产生一组随机数字,选取在前的36个偶数和36个奇数,同时随机数字顺序保持不变,将这72个随机数制作成数字卡片,依次放入按顺序编号为1-72的信封中备用。将符合标准的病例,按先后就诊顺序,依次给予编号为1-72的信封,信封内随机数字为偶数者纳入治疗组,奇数者纳入对照组,每组36例纳够为止。

2.3治疗方法

2.4疗效观察

2.5安全性操作标准

(1)对正常生理状态的影响:本试验所取穴位及所用治疗手段皆是最常规的方法,不会对正常生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2)技术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治疗前充分告知患者,当患者有充足准备后再进行治疗。严格按照针刺治疗的操作要求进行施治,防止治疗过程中出现晕针、出血、血肿、感染等不良事件及其他意外发生。将可能出现的安全性问题分为以下5级,临床医师应详细判断并处理不良事件。

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

2级:较为安全,治疗期间出现轻度的不良反应,但经过休息或简单的处理,可继续治疗。3级: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需对症治疗不良反应,但经临床医师评估后仍可继续治疗。4级:不安全,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给予处理,经医师评估后需中止本次试验研究。

2.6脱落病例和剔除病例的处理

脱落病例如果部分数据完整,是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的,故当患者未按规定来治疗时,应马上联系患者,询问理由,如不能继续完成疗程时,及时记录最后一次治疗情况,在临床病例观察表中要填写造成脱落的主要原因,如符合数据统计且不会过高评估治疗组疗效的数据予以保留,均应进行统计分析,否则予以剔除。

2.7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治疗期间患者应如实反映自身病情变化。医生要避免诱导性提问。重点注意患者的不良反应或未预料到的副反应,并分析原因及时做出判断,对有意义的变化加以追踪观察和记录。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详细记录其处理方法及结果。

2.8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用IBMSPSSStatistics2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9主要仪器设备

一次性针灸针(名称:中研太和规格:0.35mm×25mm,0.35×40mm,0.35×50mm厂家:北京中研太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常规医用消毒液,常规医用棉棒。计算机及相关软件(IBMSPSSStatistics21.0)。


3、结果


3.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因不纳入两周内用催眠药物的患者,故排除用药指标(F催眠药物),仅对其他六个单项指标评分及总分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PSQI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SQI单项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降低PSQI单项评分及总分上都有明显效果。(见表5、表6)组间治疗后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PSQI单项评分及总分方面等同于对照组。(表7)

3.2中医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状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失眠症状积分组间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别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见表9)治疗后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10)

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疗效相似。(见表10)

3.4不良事件比较及处理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率为0%,对照组出现一例轻度晕针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9%,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处理:经过询问,该病人为第一次实施针刺治疗,情绪比较紧张,于留针期间出现,头晕、恶心、出汗等症。医生马上将针取下,让患者平躺于床上,并去除枕头,将患者双脚垫高。患者休息5分钟后,症状完全缓解。嘱其再次治疗时放宽心态,之后治疗中未在出现类似不良反应。


4、讨论


4.1失眠病名的认识

失眠,虽然是一个症状学名词,但同时也是中医“不寐”病的通俗称谓。最早与其相关的名称有:不卧、不得卧等,见于《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黄帝内经》中另有卧不安、目不暝、夜不瞑和不能眠的叫法。此类名称仅是对一个症状的简单描述,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疾病认识。中医典籍中不寐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难经·四十六难》中,其中有“老人卧而不寐……血气衰……”的记载。现在常用的“失眠”这一说法,古时并不多见。直至《中医临床诊疗术语》[14]的颁布,才确定了“不寐”的病名,且将失眠作为一个症状名称。然而就目前现状来看“失眠”这一称谓无论是在中、西医学界,还是普通大众中,更加为人所熟知。因此本临床研究采用失眠这一名称。

4.2西医对失眠病的认识及治疗

4.3中医对失眠的认识及治疗

4.4心肾不交型失眠病机认识

心肾不交的概念始于秦汉,《内经》中就有心肾水火亢害承制之论。但是心肾不交这一术语是被宋代的严用和首次提出来的。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房劳过度或久病耗伤所致。在病机上各医家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的认识不同,综合来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认识:心属阳脏,为君火,其性向上,主神明;肾属阴脏,为寒水,其性向下,主封藏,二者一上一下形成对立的关系,同时,心阳依靠肾向下的封藏之力及肺的肃降之功,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依靠肝向上的生发之力及肾阳的气化之功,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二者又形成了统一的关系。心肾的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维持了心肾的平衡。心肾不交型失眠就是由于各种病因打破了人体心肾平衡从而影响心神的功能,致使心神不安所成,可以根据心肾二脏的虚实关系将心肾不交型失眠分为两大类,4个小型:

(1)肾水不能济心火肾水不足,心火过亢:肾水不足为虚,心火过亢为实,火盛神动,心神不安,发为失眠。肾水不足,心火虚亢:肾水不足为虚,心火虚亢实则为心阴耗损,虚火亢进,此类失眠是由心阴损耗,心神失养和虚火扰神两方面共同导致心神不安而形成的。

(2)肾水不能抑心火心火过亢,肾水不能抑制心火:此时心火过亢为主要矛盾,肾水功能正常,因心火过亢,火盛神动,故发为失眠。

心阴不足,心火虚亢,肾水不能抑制心火:此类失眠肾水功能亦正常,主要是因心阴损耗,心神失养和虚火扰神两方面共同导致心神不安而形成的。因此广义上,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病机为:各种病因使的肾阴耗伤,阴衰于下,不能上济于心,心神失养或心火过亢,肾水不能制心火,火盛动神,从而导致水火不济、心肾不交,继则心神不安,发失眠。

狭义上的认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心肾不交证归属为脏腑兼证类,其本质为肾水不足,同时心阴不足,心火虚亢兼见的综合病症。其同义词:心肾阴虚阳亢(火旺)证。本研究纳入病例为即为狭义心肾不交型失眠。

4.5治疗原则

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时,应立足于整体,以平衡心肾与养心安神并举为原则。

4.6“五神穴组方”的选穴、配穴依据

“五神穴组方”是文洪教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经验用方,其一方面,源于对穴位名中含“神”字的腧穴治疗心神相关疾病的思考;另一方面,源于从心肾平衡关系整体辩证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治疗思路。取穴为神藏、神封、神门、神堂、神道、心俞、肾俞、太溪。其选穴、配穴依据如下:

4.7本课题的特色及创新点

(1)重视与“神”相关的穴位在失眠症治疗中的应用。

(2)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组方上既有前后配穴,又有上下配穴;既有远治,更有局部,重在心肾,加强了养心安神,心肾相交的治疗作用。

(3)创新点:首次选取了神藏、神封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

4.8本试验研究有效分析

(1)伦理学分析本次研究72例患者都于治疗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临床试验研究。“五神穴组方”是文洪教授于临床中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针刺疗法是通过针具刺入穴位,激发人体自身调节的绿色疗法,其作用途径明了,本身就具有操作安全的特点,符合伦理学要求。

(2)真实性评价分析本次试验研究病例采取随机化分组,其随机化方案是由计算机生成的,采用集中式分配方法将患者分配给治疗组。因针刺治疗的特殊性,本研究未采用盲法。本研究对最终72例研究对象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其中治疗组有2例脱落病例,都通过电话访问获取治疗组脱落病例最后一次治疗数据,作为最终治疗结果纳入数据分析;对照组1例脱落病人,因失去联系无法获取最后一次治疗信息,为防止过高估计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将其按照痊愈处置,纳入数据分析,符合意向性分析原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患者PSQI评分和中医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状积分等基线指标,均衡可比。本研究除治疗方案不同,其他处理均相同,临床试验结果可靠。

(3)治疗结果分析两种治疗方法有着相同的有效率和安全性。且在改善失眠主要指标(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方面效果相当,表明了五神穴组方针对失眠的主要症状的改善,能达到常规针刺治疗的水平,且安全性良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减轻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中医相关症状方面,五神穴组方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考虑该方案以调节心肾平衡为原则,所选取的穴位同心肾二脏密切相关,如:神藏、神封、心俞、神堂、神道穴为近心处的穴位,神门为心经原穴,太溪为肾经原穴,肾俞为肾的背腧穴,因此对心肾二脏有着较好的治疗作用,不仅能改善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同时对其他因心肾不交所致的次要兼症亦有着较好的治疗作用。而常规取穴在对心肾二脏的治疗上仅选取了神门、心俞、肾俞三穴,稍显力弱。其余选穴如印堂、四神聪、安眠、照海、申脉显然是针对失眠这一主症来治疗的。故出现当前的治疗结果是合乎情理的,当然仍然需要今后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4.9不足及展望

(1)在样本量估算上,由于受经费、时间及医院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本研究为小样本,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些偏差,为进一步证实“五神穴组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今后还需要深入研究,增大样本量,为其应用与推广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愈率低,有效率却很高,很有可能与治疗疗程有关系,在以后的研究者,应适当的延长疗程,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便更加准确评估“五神穴组方对”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治疗时长与远期疗效。

(3)多导睡眠脑电图测试是失眠检测的“金指标”,而本研究未能采用这一客观标准。在疗效观察与判断上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中医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状积分表等主观指标,其疗效评价方面可能会有部分偏差。但PSQI的评分结果和多导睡眠脑电图测试结果在客观评价失眠,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且也包含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在床时间、实际睡时、易醒早醒次数这些可以用钟表客观衡量的指标。另外,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是中医疗法疗效的重要判定标准,这是西医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因此在疗效观察与判断指标的选择上是比较客观的。


5、结论


(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降低PSQI评分上都有明显效果。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PSQI评分方面等同于对照组。

(2)中医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状积分量表总评分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医症状总积分上都有明显效果。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方法有效率相似。

(4)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率为0%,对照组仅出现一例轻度晕针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9%,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分析对照组1例发生不良反应病人,其原因是初次针灸紧张所致,与所用方案无必然联系,两组治疗方法都有很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上“五神穴组方”与常规针刺疗法有着相同的有效率和安全性。在降低PSQI评分改善失眠相关指标上效果相当,在减轻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中医相关症状方面,五神穴组方疗效更好。


参考文献:

[2]黄宏星.中国6城市普通人群失眠状况及京沪穗医师对抑郁伴失眠患者的认知及处理状况调查[J].中国医药导刊,2006,8(2):100.

[3]张海萍,袁梅,蒋玲等.585例失眠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9,40(03):455-458.

[4]吕晓,卢晓东.单中心2013-2017年成人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102-2105.

[5]高莉玲,季芳.首次发作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前瞻性记忆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3):222-225.

[9]邹品芳,周奇志,蔡定均等.针刺调节失眠症睡眠结构和中枢神经递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03):428-430.

[10]田鸿芳,王雷,周清辰等.针灸治疗失眠症伴抑郁焦虑的临床研究评价[J].中医杂志,2016,57(22):1929-1933.

[11]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2002.8(2012.11重印):227-228.

[1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

[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0.

[14]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42.

[15]董为伟.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265.

[16]赵莉婕.失眠患者相关因素及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17]范利锋,王平仁,兰培敏.睡眠机制的研究概况[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10):662-663.

[18]江帆,颜崇淮,沈晓明.与睡眠相关的中枢单胺类递质[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28(1):5558.

[19]高隽,朱国庆.5-羟色胺与睡眠和抑郁症的关系[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27(3):148.

[20]王芳,李经才,徐峰.褪黑素对睡眠的调节作用及与脑内氨基酸递质的关系[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0,17:469-470.

[21]王春燕,赵忠新.细胞因子与睡眠/剥夺的研究进展[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12:154156.

[22]邹品芳,周奇志,蔡定均等.针刺调节失眠症睡眠结构和中枢神经递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03):428-430.

[23]田鸿芳,王雷,周清辰等.针灸治疗失眠症伴抑郁焦虑的临床研究评价[J].中医杂志,2016,57(22):1929-1933.

[24]季向东,王群松,朱文娴.针刺对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不同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5,35(6):549-552.

[25]陈红,陈小刚,张婷婷等.腹针十字坐标经典穴组治疗老年失眠症9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8):65-67.


文献综述:《近五年中医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研究进展》


摘要:中医疗法是临床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常用方法,本文回顾了从2015年到现在大约五年间在中国知网上发表的关于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文献。结果发现,中医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各种中医治法加以整理和分析,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同时也为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提供方向。


关键词:失眠;中医;治疗;综述


失眠,中医又称“不寐”,是以入睡困难或(和)难以维持正常睡眠而导致睡眠质量或(和)时间达不到正常的生理需求,进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失眠的患病率很高[2],美国睡眠问题的患病率为56%,西欧为31%,日本为23%。国内有调查[3]发现失眠在成人中的患病率高达57%(44%-68%)。一项回顾性调查示[4]:从2013—2017年诊断的失眠症病例数及占比逐步增多,其中20-59岁者占比超过80%,并且睡眠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患者长期失眠得不到有效治疗会逐步发展为慢性失眠,致使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注意力难集中或过度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不适症状[5],有甚者因日间精力不足,诱发意外事故危及自身及公共安全。有证据表明[6]慢性失眠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也会诱发焦虑症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失眠症的治疗多采取认知行为疗法(CBT)和药物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案。两者疗效虽然确切,但是因心理治疗师的短缺、治疗费用较高以及患者寻求心理治疗的意识偏低成为CBT的限制因素;而长期服用催眠药品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有些可引起药物依赖[7-8]。中医治疗失眠有着较好的效果。其辩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有着独特的优势,现就近五年来中医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口服中药疗法


中医药物疗法的治疗前提是辩证论治,通过对失眠症病因病机的把握和不同症状的分析,进行处方遣药。针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中药处方,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现存著名处方的基础上化裁而成,另一类为现代医家自拟处方。常用来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著名处方有交泰丸、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丹、孔圣枕中丹、酸枣仁汤等。翁剑平[9],采用交泰丸治疗63例心肾不交型不寐病人,结果显示交泰丸组改善了患者的睡眠时间及质量,有效率为66.67%,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庄红艳等[10],文献综述研究显示,黄连阿胶汤对心肾不交型和阴虚火旺等类型的失眠均有较好的疗效。刘占兵[11],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证实了天王补心丹加减用于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优于西药组,且安全性更高。金紫晨[12],采用孔圣枕中丹加味治疗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伴健忘的患者36例,与西药组相比,在改善睡眠质量上效果相似,但其总治疗率、改善中医症状及改善认知功能方面优于西药组。尚迎辉[13],用酸枣仁汤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另有医师[14-15]采用栀子豉汤加减或者引火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都取得一定的效果,其中栀子豉汤效果显著,引火汤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效果更明显。现代医家自拟处方数量众多,但仍立足于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病机认识。多数医家认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病机是心阴与肾阴的亏损,心的阳气偏亢。其处方药物以滋补心肾,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为主,如:齐樱[16]等采用滋肾宁神汤并随症加减,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失眠的疗效优于西药艾司唑仑片,且能降低Kupperman评分,改善内分泌紊乱。李鑫等[17],自拟镇静安神汤,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PSQI积分降低更明显。另有医师认为心肾之间阴阳的交感,需要脾胃斡旋气机及运化水谷精微的辅助,在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时不仅要清上温下,交通心肾,还应辛开苦降、补益脾气、化痰除湿。如:赵沁慧等[18]通过调理脾胃气机,疏通心肾相交的通道,使阳得以入阴,来治疗失眠,此症多不寐和下利同见,方用甘草泻心汤。


2、针刺疗法


研究表明[19-20],针刺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较好,同时对失眠症相关神经递质表达有着良性的调节作用,并且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失眠所致的焦虑和抑郁等病理情绪。目前临床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针灸疗法种类繁多,不仅涉及不同的理论、取穴和操作,而且涉及不同针具的应用。

2.1体针治疗

体针是最常见,最通用的方法,也是失眠针刺治疗最基础的方法。该方法基于身体经络和腧穴理论,辩证取穴后施以常规毫针,并配合相应的补泻操作手法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治疗:周博等[21]采用调神益肾针刺法,加以随证配穴,治疗结果显示该方法能达到西药常规治疗的同等效果,且在降低PSQI评分上优势更加显著。丁艳[22]则采用原络配穴(神门配支正,太溪配飞扬穴)的方法,临床治愈率(26.0%)高于常规针刺(12.0%),且在降低PSQI总分及SAS、SDS评分方面更具优势。傅兰萍[23]则依据时辰选取相应八脉交会穴,配以针刺太溪、神门和艾灸涌泉穴的方法,总有效率可达95.83%。吴银霞等[24]采用泻南补北针法,泻神门、心俞,补太溪、肾俞,配以百会、安眠常规针刺,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不用补泻手法的方案。另外任青田[25]采用原络大接经法,从肺经原穴太渊开始,依十二经流注次序,一经取原穴,一经取络穴,至肝经络穴蠡沟结束,共取十二穴,结果明显改善了病患的睡眠质量,增强了睡眠效率,且在降低PSQI评分上优于常规刺法。

2.2腹针治疗

腹针作为一种创新性疗法,有着独特的理论基础,临床上疼痛性小,病人易于接受,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有效方法之一。李玉洁等[26]采用腹针中的引气归元穴组,配合双侧商曲、滑肉门、下风湿点及气旁的取穴方法,加以进针后只轻捻转,不提插,且浅刺引气归元组穴及商曲,中刺其余各穴的操作方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治疗4周后结果显示,腹针治疗组在降低PSQI总分,改善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方面优于西药组,且远期疗效较好,同时发现腹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体内血浆5-HT含量。曹承萍[27]则在引气归元穴组的基础上配合双侧滑肉门、阴都、气旁、外陵。其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针刺相当,且腹针组在PSQI总分以及各项评分方面较常规针刺组下降显著,说明腹针疗法能够有效的改善失眠状况。

2.3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是临床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常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一起应用,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有研究认为[28]耳为宗脉之所聚,与全身脏腑和经络密切相关,耳穴在治疗失眠症方面疗效确切。耳部皮肉浅薄,一般不适合针刺,临床多采用耳穴贴压法来刺激耳部穴位治疗疾病。在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治疗上刘文瑜等[29]采用交泰丸加味联合耳穴压豆法,比单纯服用交泰丸加味更好,治疗8周后结果显示:联合耳穴的方案总有效率更高,可达到95%。更加有利于改善失眠的症状和缓解氧化应激反应。

2.4其他特色理论的针刺疗法

沈家兴[30]运用常规体针取穴配合方氏头皮针的方法,获得了优于单独用体针的疗效,主要体现在改善中医证候和整体睡眠状况方面。龙柳意[31]则采用常规针刺联合脐针(肚脐坎位、离位)的方法,证实了脐针疗法可以增强常规针刺的疗效。

2.5不同针具相关的疗法

针灸疗法在临床中逐渐创新出了不同的针具,并形成独特的治疗方法。在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治疗中,运用较多的有揿针、埋线、圆利针、电针等方法。揿针类似图钉状,临床上将其刺入穴位浅表的皮下,并加以固定较长的时间,可以起到持续性治疗的作用,同时因为针体较短,更具有疼痛性小的优点。李泽丽等[32]采用揿针内关穴结合磁疗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失眠患者32例,疗效优于西药治疗,主要表现为增长了睡眠时间、提高了睡眠效率,改善了睡眠潜伏期及醒来次数。蔡云聪[33]采用泻南补北埋线法,将生物蛋白线埋置于所选背俞穴及膻中、关元穴处,以达到长时间连续刺激腧穴的目的,同时配合艾灸涌泉穴的方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在临床疗效和疗效持久性上明显优于口服阿普唑仑片。邵莹莹等[34]使用圆利针透刺法(厥阴俞透心俞),并埋针24h,加强对腧穴的刺激作用,结果增强了常规针刺的治疗效果,提高显效率,且改善了SAS、SDS及PSQI评分。电针是将电刺激作用于腧穴上,以持续增强针感的一种治疗方法。研究表明[35],电针是临床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降低失眠症患者PSQI总评分,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孙艳杰[36]在临床实验中将百会与印堂、神门与内关、太溪与三阴交施以三组电针,选用密波,强度可耐受为度,同时针刺关元穴,并在电针治疗后与大椎、心俞(双侧)刺血拔罐的方法治疗失眠的病人,临床疗效高于常规针刺法,且在增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及降低FSH、LH水平,提高E2水平上同样具有优势。


3、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复杂多样。研究表明[37]与现在常用西药相比艾灸治疗失眠症有着独特的优势,临床上不仅能够改善失眠患者的主观症状,此外,在效率,PSQI降低率,PSQI评分,安全性等方面,艾灸疗法优于传统的西药组。针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有着不同的艾灸治疗方法,如:董鸿智[38]采取麦粒灸的形式,艾灸支正、神门、太溪、飞扬等穴,临床疗效好于口服中成药,麦粒灸组和中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88.10%、80.95%,差异显著(P<0.05)。夏丽娜[39]则用赵氏雷火灸的方法,具体为雀啄灸速吹灰法艾灸心俞、神门,配合温和灸法艾灸肾俞、百会、涌泉、太溪,总有效率可达91.70%,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王甜[40]常规针刺的同时温针灸心俞、肾俞、内关、三阴交,提高了常规疗法的治疗作用。


4、推拿相关疗法


推拿治疗是一种无侵入、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相关研究显示推拿疗法对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有着较好的疗效:李正祥等[41]采用“三才”推拿法,从头面部、背腹部及足底部三部论治,治疗33例心肾不交型失眠病患,与口服舒乐安定组做临床对照,经过30天的治疗,结果推拿治疗组在有临床疗效及改善PSQI评分方面同对照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谭振云[42]采用李林点穴疗法,具体以点、压、拍、叩等不同的手法,依次点按头部穴→点叩手六经(重点点按神门、内关穴)→按揉颈夹脊及风池、风府穴→点叩足太阳经(重点叩心俞、厥阴俞、肾俞)、足少阳胆经→捏脊→点按胸腹部穴→按压极泉穴→指推上肢井穴→按压腹主动脉→按压气冲穴→点叩下肢足三阴经及阳明胃经(着重按太溪、照海、太冲、三阴交)→勾抹委中、委阳→对掐双足井穴→拿揉颈肩部,拍背腰部,间隔2天做一次治疗,疗效比口服安神补心胶囊更好,有效率可达86.7%。


5、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将中药药物作用与人体穴位的作用相结合,同时又不用口服药物,减少了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其方法安全可靠。其对于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有着满意的疗效。蔡之幸[43]用中药药饼(主要成分为黄连、肉桂)外敷神阙、双肾,并加以红外线神灯照射治疗,同安慰剂组和仅照射神灯的空白组做对照。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82.8%、39.4%、26.7%,穴位贴敷临床疗效明显。吴世伟等[44]用酸枣仁、川芎、石膏、熟地黄等中药制成的欣悦安神贴,贴敷内关穴的方法治疗中老年失眠(心肾不交型),患者失眠相关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3.6%,临床疗效满意。


6、其他治疗方法


中药足浴、刮痧疗法等治疗措施,在临床中也多作为辅助疗法来治疗失眠。与常规方法联合增强了疗效。何婷婷[45]采用中药足浴方联合艾司唑仑方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提高了单一西药的临床疗效。冯琬云[46]在比较子午流注刮痧法与普通刮痧法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中,证明了刮痧疗法具有改善病人PSQI相关指标和中医症状的作用。


7、联合疗法联合疗法


不仅可以加强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弥补单一方案的不足,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最常用方法。中医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联合方案亦是琳琅满目,其大多临床疗效确切。近年五年来,常用联合疗法文献报道数量排名在前的有针药结合,针灸结合,中西药联合等疗法。张延森等[47]采用天王补心丹加减配合针刺治疗的方法与单用中药做对照,治疗2个疗程后中药组有效率(73.33%)显著低于针药组(96.67%)(P<0.05)且针药组患者PSQI总评分远小于中药组(P<0.05),表明针药联合治法,较中药单一治法效果更好。刘佳等[48]采用针刺百会、内关、神门、太溪穴配合隔药灸脐的方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39例,临床总有效率可达到97.44%。郑艳等[49]观察108例慢性失眠症心肾不交型患者,治疗组54例采用右佐匹克隆片联合安尔眠膏汤治疗,对照组54例仅用西药,2组均治疗30天,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72.22%),且对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的改善更有效,(P<0.05)。


8、小结


中医相关治疗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确切。常用疗法主要包括:口服中药、针刺、艾灸、推拿、穴位贴敷、足浴、刮痧等疗法,以及上述治疗方法间的联合应用。其中口服中药疗法理论基础是辨证论治,因此,各医家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病因病机认识的差别,导致了选方用药上的差别。针刺相关疗法:一方面,因不同的穴位理论认识形成了常规体针、腹针、耳穴、头针、脐针等治疗方法;另一方面,因针具的不同,形成了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揿针疗法、埋线疗法、圆利针疗法及电针疗法。此外,不同的艾灸方法,如麦粒灸、雷火灸、温针灸,以及推拿、穴位贴敷、足浴、刮痧等其他疗法亦都是在不同理论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有效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中医相关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虽疗效确切,但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现阶段临床实验研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研究文献的质量普遍不高,真正的RCT研究较少,鲜有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这使得证明各种中医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有效的临床证据不够充分。

2.中医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理论认识及作用机理认识不足,各个医家的观点不能统一,看似百花齐放,更多的却是良莠不齐。

3.缺乏对远期临床疗效的随访观察。患者失眠治愈后是否复发,各种治法疗效的衰减程度,这些情况都不得而知。笔者认为,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应该积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实验研究,有待形成统一的治疗标准;进一步对中医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机理进行挖掘。以便为中医疗法治失眠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和临床指导。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14.

[3]黄宏星.中国6城市普通人群失眠状况及京沪穗医师对抑郁伴失眠患者的认知及处理状况调查[J].中国医药导刊,2006,8(2):100.

[4]吕晓,卢晓东.单中心2013-2017年成人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102-2105.

[5]高莉玲,季芳.首次发作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前瞻性记忆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3):222-225.

[9]翁剑平.交泰丸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症的临床疗效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

[10]庄红艳,刘杰,尹冬青等.黄连阿胶汤治疗不寐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8,21(12):2223-2226.

[11]刘占兵.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6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04):32-33.

[12]金紫晨.孔圣枕中丹加味治疗失眠伴健忘患者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13]尚迎辉.酸枣仁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10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08):42-43.

[14]李晓靖,孙西庆.栀子豉汤加减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45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4):138-139.

[15]薛宵.引火汤治疗原发性失眠(心肾不交型)临床疗效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

[16]齐樱,康建颖.滋肾宁神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失眠的疗效[J].现代实用医学,2019,31(07):872-875.

[17]李鑫,张润民,符饶等.镇静安神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6,12:1822-1824.

[18]赵沁慧,邹烈寰.调脾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探讨[J].山西中医,2019,35(04):4-5.

[19]邹品芳,周奇志,蔡定均等.针刺调节失眠症睡眠结构和中枢神经递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03):428-430.

[20]田鸿芳,王雷,周清辰等.针灸治疗失眠症伴抑郁焦虑的临床研究评价[J].中医杂志,2016,57(22):1929-1933.

[21]周博,袁卓,冯辉.调神益肾针刺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30例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8,35(04):264-266.

[22]丁艳,马睿杰.原络配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05):415-417.

[23]傅兰萍,周枫.灵龟八法开穴为主针灸治疗老年性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24):32-34.

[24]吴银霞,朱方擎,吴庆荣等.泻南补北针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39(10):1028-1031.

[25]任青田.原络大接经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26]李玉洁,谢敏,阮勤等.腹针疗法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心肾不交证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对血浆5-HT影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412-2415.

[27]曹承萍.腹针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28]杨媛媛,王燕,李文文等.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疗效的Meta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0(05):4-8.

[29]刘文瑜,齐向华,杨猛.交泰丸加味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09):81-83.

[30]沈家兴.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31]龙柳意.脐针疗法为主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32]李泽丽,华颖,田青.揿针结合磁疗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疗效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9,14(11):3054-3057+3062.

[33]蔡云聪.泻南补北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

[35]魏歆然,魏高文,陈小丽等.电针对原发性失眠患者PSQI评分影响的系统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03):60-64.

[36]孙艳杰.电针结合刺血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

[37]周方圆,陈璇,孙龙等.艾灸治疗失眠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06):870-874.

[38]董鸿智,王渊.麦粒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5,36(5):605-607.

[39]夏丽娜.赵氏雷火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6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01):95-97.

[40]王甜.温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41]李正祥,李秀彬,王立新等.“三才”推拿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05):566-567.

[42]谭振云.李林点穴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43]蔡之幸,陈越,郑萍等.穴位敷贴治疗中老年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18,40(14):1621-1623.

[44]吴世伟,颜明辉,李跃华.欣悦安神贴治疗中老年失眠症62例[J].西部中医药,2018,31(12):117-118.

[45]何婷婷.中药足浴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11):63-64.

[46]冯琬云.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刮痧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47]张延森,汪瀚,杨文明.天王补心丹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09):1651-1653.

[48]刘佳,周晨,齐惜椿等.针刺配合脐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39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8,27(05):52.

[49]郑艳,崔春丽,顾锡镇.安尔眠膏汤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慢性失眠症心肾不交型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9,41(11):1685-1690.


苗易发.五神穴组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

如需获取全文请联系本网站客服!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152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山西中医学院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0258

国内刊号:14-1265/R

邮发代号:22-71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