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头针结合悬吊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2021-12-08    6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头针结合悬吊训练对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头针悬吊训练组(35例,脱落2例)、头针组(35例,脱落3例)、悬吊训练组(35例,脱落2例)。头针组采用单纯的头针治疗,穴取双侧枕下旁线、顶中线、偏瘫对侧的顶颞前斜线上1/5及顶旁1线;悬吊训练组采用单纯的悬吊训练;头针悬吊训练组在头针治疗同时采用悬吊训练,每日治疗1次,每次30min,每周治疗5d,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周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平衡测试仪、Fugl-Meyer(FMA)评分进行评价,并评定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6周时,各组BBS评分、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头针悬吊训练组BBS评分、FMA评分均高于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P<0.05)。治疗3、6周时,各组平衡测试仪质心轨迹长度、质心轨迹面积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头针悬吊训练组平衡测试仪质心轨迹长度、质心轨迹面积均低于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P<0.05)。头针悬吊训练组的总有效率为97.0%(32/33),高于头针组的87.5%(28/32)和悬吊训练组的90.9%(30/33,P<0.05)。结论:头针结合悬吊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头针和单纯悬吊训练。

  • 关键词:
  • 头针结合
  • 平衡功能障碍
  • 悬吊训练
  • 脑卒中
  • 随机对照试验
  • 加入收藏

脑卒中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会有运动、言语或认知等能力的受损,其中平衡受损比较常见。足够的平衡是维持站立的基础,平衡控制涉及复杂的多种系统的准备和影响因素,如运动、感觉和认知等[1]。脑卒中患者静态和动态的稳定性丧失或明显下降,可增加其日常生活活动中跌倒的风险[2]。30%的脑卒中患者在中风后6个月内不能独立行走,其中坐位平衡功能的下降在脑卒中受损患者中占很大比例[3]。因此寻找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刺头部的特定穴线区域,可疏通经络、调整阴阳、调理脑神,激发脑神对筋肉运动的主宰作用。悬吊训练通过将肢体悬吊的方法使患者不断地调整姿势以维持平衡,促进核心肌群协调控制能力的增强[4]。本研究采用头针结合悬吊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并与头针、悬吊训练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通过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贴招募启事,媒体、网络、微信群宣传等方式招募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共105例。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制作生成随机数字表,患者按就诊顺序依次入组,分为头针悬吊训练组、头针组、悬吊训练组,每组35例。采用单盲法,疗效评价者不了解分组情况,所有参加评价的人员均接受统一培训。本研究通过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审批(批件号:2018KY002),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1800015303)。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5]中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中风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2次(包含2次)以内的中风,病程在14~150d;(3)年龄40~75岁,性别不限;(4)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评分低于30分;(5)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6)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者;(2)由脑肿瘤、脑外伤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者;(3)伴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精神疾病者。

1.5 剔除、脱落标准

(1)被误纳入者;(2)未严格遵照试验规定进行治疗者;(3)试验统计中资料不全者;(4)因故自行退出者。


2、治疗方法


各组患者均给予降压、降脂、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采用坐位、站位平衡训练,从有支撑坐位平衡训练到无支撑坐位平衡训练等。由平衡杠内静态平衡站立训练逐渐过渡到独立站位训练,再到平衡板上的动态站位平衡训练。

2.1 头针悬吊训练组

(1)头针治疗:选取双侧枕下旁线、顶中线、偏瘫对侧的顶颞前斜线上1/5及顶旁1线。患者取坐位或者卧位,选用0.30mm×25mm或0.30mm×40mm毫针,与皮肤呈30°角进针15~37mm,并行捻转法,频率约200r/min,持续1min,留针30min。

(2)悬吊训练:(1)首先将患者双踝关节悬吊,患者保持伸髋伸膝,使腰背抬离床面,完成半桥运动。(2)在仰卧位下,将患者胸、髋、膝及踝关节分别用悬吊绳吊起,使身体离开床面,先让患者交替做髋关节的内收和外展动作,再让患者做躯干和髋关节屈曲动作。(3)分别在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下,将患者踝关节悬吊,让其抬起髋关节,使身体达到同一水平面。

在头针治疗留针的同时进行悬吊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d,共治疗6周。

2.2 头针组

采用单纯的针刺头部穴线治疗,头针治疗方法、时间和疗程同头针悬吊训练组。

2.3 悬吊训练组

采用单纯的悬吊训练,悬吊训练治疗方法和疗程同头针悬吊训练组。


3、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周后进行评定。

(1)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7]:包括由坐到站的动作、独立站立、坐位平衡、闭眼、双足并拢、双足前后、单腿站立等14项内容,每项内容按0~4分5个等级评分,0分代表需要很大帮助,4分代表正常,总分最低0分,最高56分,分数越高表示平衡能力越好。

(2)质心轨迹面积和质心轨迹长度:采用平衡测试仪(PK252,意大利Tecnobody,国食药监械(进)字2014第2262801)进行测试。首先启动平衡测试仪进行数据的清零调整,调试坐位测试台的高度。将患者转移到平衡测试仪的坐垫传感器上,帮助患者调整臀部至可完全位于坐垫传感器的中央,双小腿可自然下垂,双足放置于下方的脚垫传感器上。让患者坐位时身体尽量直立,双眼向前方平视,双手自然下垂放置于身体两侧或放置于大腿之上。最后计算机分析处理后得出患者的质心轨迹面积和质心轨迹长度。

(3)Fugl-Meyer(Fugl-Meyerassessment,FMA)评分[8]:根据各个关节的活动情况进行评分,50分以下为严重,50~84分为明显障碍,85~95分为中度,96~99分为轻度,100分为正常。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9]评定。痊愈:BB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85%;显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BB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50%~<85%;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改善,BB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20%~<50%;无效:BB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20%。

3.3 安全性评价

观察针刺过程中出现的血肿、晕针、断针、感染,悬吊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扭伤等情况。

3.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时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TamhaneT3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5 结果

(1)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招募患者105例,每组35例,其中头针悬吊训练组与悬吊训练组各脱落2例(均因个人家庭原因退出),头针组脱落3例(因个人家庭原因退出2例、因不耐受治疗退出1例)。最后纳入分析的病例共98例,其中头针悬吊训练组33例,头针组32例,悬吊训练组33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脑卒中类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各组患者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

治疗前各组患者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周时,各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头针悬吊训练组BBS评分高于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P<0.05),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各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和治疗3周时升高(P<0.05);头针悬吊训练组BBS评分高于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P<0.05),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测试仪质心轨迹长度、质心轨迹面积比较

治疗前各组患者平衡测试仪质心轨迹长度、质心轨迹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周时,各组平衡测试仪质心轨迹长度、质心轨迹面积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头针悬吊训练组平衡测试仪质心轨迹长度、质心轨迹面积低于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P<0.05),悬吊训练组平衡测试仪质心轨迹长度低于头针组(P<0.05);悬吊训练组和头针组平衡测试仪质心轨迹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各组平衡测试仪质心轨迹长度、质心轨迹面积均较治疗前和治疗3周时降低(P<0.05);头针悬吊训练组平衡测试仪质心轨迹长度、质心轨迹面积低于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P<0.05),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4)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各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周时,各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头针悬吊训练组FMA评分高于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P<0.05),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各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和治疗3周时升高(P<0.05),头针悬吊训练组FMA评分高于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P<0.05),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5)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头针悬吊训练组的总有效率为97.0%,优于头针组的87.5%和悬吊训练组的90.9%(P<0.05),见表6。

(6)安全性评价

试验过程中,头针悬吊训练组1例出现针刺局部血肿,头针组2例出现针刺局部血肿,悬吊训练组1例出现背部肌肉酸痛,无导致退出试验或者严重的不良事件。


4、讨论


脑卒中平衡障碍病位在脑,脑可以控制骨骼、筋肉、关节的活动和平衡。肝肾不足、气血失养、痰湿交阻、气滞血瘀等导致神明受损,伤及筋脉、阴阳失衡,出现运动、平衡和协调功能障碍[10]。中医理论中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属于“筋病”,“筋”可以维持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等的稳定,跷脉与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与脑联系紧密,因此针刺跷脉调理脑神可以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11]。人体的精气通过十二正经、经别、奇经八脉等汇集于头面部,因此针刺头皮针穴线可以疏经通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阴阳[12]。针刺大脑皮层功能区在头皮的投影区可加强患者大脑皮层的感觉传入冲动,同时加强皮层功能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康复[13,14]。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身体平衡能力、肌肉力量减弱,关节运动受限,膝关节控制能力下降,患者随意运动受限制,本体感受器受损和运动控制障碍[15]。悬吊训练可以加强腹部、腰部和骨盆周围肌肉的力量,促进躯干稳定,且躯干稳定对维持良好的静态和动态平衡至关重要[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头针悬吊训练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在治疗3、6周时3组BBS评分、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头针悬吊训练组BBS评分、FMA评分均高于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提示3组均可提高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且头针悬吊训练组优于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本研究通过平衡测试仪更加客观地评估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平衡能力的改善情况,在治疗3、6周时3组平衡测试仪质心轨迹长度、质心轨迹面积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头针悬吊训练组平衡测试仪质心轨迹长度、质心轨迹面积均低于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提示3组均可降低脑卒中患者重心摆动的幅度和频率,提高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能力,且头针悬吊训练组优于头针组和悬吊训练组。

本研究采用的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枕下旁线头针穴区经过顶、额、颞三区,跨越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督脉3条经脉。这3条经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具有统调一身阳气的功能。顶中线位于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与脑联系紧密。以上选取的穴区对应了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颞叶、顶叶、枕叶,大脑皮层的这些区域主管肢体运动、感觉和平衡协调功能。针刺相应的头针穴区可促进大脑皮层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运动、平衡和协调功能。头针留针的同时进行悬吊训练,其针刺部位在头部,不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此法更注重调动患者自身运动和调整平衡的潜能,这样的理念与现代康复医学中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观点相一致,使针灸和康复更好地相互融合、促进。强调在头针留针的同时进行悬吊训练,突出患者康复治疗的主动性,患者在治疗时“调神”,将调神与康复训练融为一体[17],以促进正确的神经反馈机制建立,可以将头针的作用整合到大脑的神经重塑中,促进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平衡能力的改善。

本研究给予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头针治疗,并通过悬吊训练充分调动患者运动治疗的主动性,使患者意念集中于针刺相关区域,充分发挥了针灸“守神”的效果,使悬吊训练的主动治疗和针刺的被动刺激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治法上的优越性。本研究中对照组的设立仍存在不足,在以后的研究中将采用平衡训练仪和常规的平衡训练作为对照干预,并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头针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对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改善程度,分析探索影响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康复的主要因素,为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针灸康复优化治疗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参考文献:

[4]张中伟,梁碧莹,张继瑶,等.头穴丛刺结合悬吊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U].针灸临床杂志,2016,32(7):19-22.

[5]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46.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赵宏,瓮长水,高丽萍.用Berg平衡量表和最大步行速度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户外步行自立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8-10.

[8]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27-435.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10]鲁海,白玮婧,马会靖,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不同类型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4):374-378.

[11]王舰,王惠敏,叶艺茹.针刺阴阳跷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40例[J].中国针灸,2016,36(7):750.

[12]刘英媛,孟德勇,周扬等.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小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疗效观察[U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9):3241-3243.

[13]全逸峰;孟兆祥,尹正录;等.头针联合跪位躯千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6,31(4):252-254.

[17]白俊敏,闫秀丽,吴明莉,等.互动式头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6):1394-1396.


文章来源:徐磊,李飞,王敏,闫兴洲,杜元灏.头针结合悬吊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21,41(12):1308-131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河北中医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期刊人气:213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河北省医科院情报所,河北省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2-2619

国内刊号:13-1067/R

邮发代号:18-30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