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效性的临床研究

  2022-03-08    4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研究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时效性。方法:将2019年9月10日—2020年10月5日在台北建群门诊部就诊,诊断为CSR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的18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高频治疗组(6次/周)和低频治疗组(3次/周),每组9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拟定穴位的针刺治疗,按照治疗时间继续分为长期治疗组(4周)和短期治疗组(2周);随访6周,分别比较4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颈部残障指数(NDI)并分析其在随访期间的变化趋势。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VAS及N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高频长期治疗组和低频短期治疗组相比,高频+短期治疗组VAS评分降低显著(P=0.003和P=0.008),高频+短期治疗组VAS较低的趋势保留到治疗后6周。治疗后到治疗后1周,与低频短期治疗组相比,高频长期治疗组、高频短期治疗组和低频长期治疗组NDI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治疗3周、4周NDI各组评分保持这个趋势,治疗5周、6周后高频短期治疗组NDI评分最低。结论:高频(6次/周)+短期(2周)针刺治疗CSR效果较为理想,VAS和NDI评分改善持续效果较好。

  • 关键词:
  • NDI评分
  • VAS疼痛评分
  • 时效性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针刺
  • 加入收藏

伴随社会发展和职业分工的进步,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具有不断年轻化和普遍化的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据统计,CSR在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8/1000人[2],而在某些职业,例如计算机、通信行业中CSR的发病率高达50%~70%[3]。针刺治疗CSR成本低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针刺治疗CRS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针刺特定穴位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抑制血管痉挛[4]、平衡神经电生理作用[5]、抗炎作用[6]等。无论针刺治疗CSR的作用机制如何,其疗效和疗效时限性均涉及到针刺疗效的叠加及持续性问题。叠加的问题在于:如果单次治疗即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那么就没必要进行再次或多次针灸治疗;同理,持续性的问题在于:针灸治疗的有效性可以保持多长时间,是否在某个时间段内存在疗效断崖式下降的现象,如果可以找到同一针刺疗程下疗效的持续期限,则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医疗资源,同时可以极大地降低患者针灸的痛苦。因此本部分内容以临床研究为主,重点研究针刺治疗CSR的时效性问题。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9月10日—2020年10月5日在台北建群门诊部就诊、诊断为CSR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的18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频治疗组(6次/周)和低频治疗组(3次/周),每组90例;之后再按照治疗时间在2组内继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长期治疗组(4周)和短期治疗组(2周),每组各45例。治疗完成后随访6周,期间嘱患者禁用口服药物或进行除自我康复锻炼外的其他治疗。4组患者(完成治疗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排除和脱落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实用骨科学》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7];2)年龄≥18岁;3)治疗前两周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止痛药等治疗颈椎病的药物;4)能够按照医嘱完成治疗及随访;5)病情无需手术或急诊处理;6)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伴有颈椎部结核、外伤等内外科疾病者;2)椎管先天狭窄,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伴有精神类疾病者;4)治疗部位不宜针刺治疗;5)既往颈椎手术、颈椎畸形者;6)晕针或无法按照医嘱完成治疗及随访者。

脱落标准:1)治疗后即随访期间服用止痛药物或采用了除自我康复锻炼外其他治疗方法者;2)失访者。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取4~7颈夹脊、大椎穴、双侧风池、双侧天柱、双侧肩井、双侧曲池、双侧合谷、双侧后溪、双侧外关、双侧外劳宫和阿是穴。所有穴位选择0.3mm×40mm针灸针(华佗牌,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平刺进针,得气后留针15min。对病变所在部位的颈椎夹脊穴采用电针仪(G6805-Ⅱ型,青岛鑫升)治疗,得气后,接电针仪,采用疏密波,频率15Hz,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留针15min。高频治疗组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d,间隔1d后继续治疗;低频治疗组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d,间隔1d后继续治疗;其中高频、低频治疗组各组内短期治疗组治疗2周、长期治疗组治疗4周。

2.2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即比较各组之间VAS(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疼痛评分及颈部残障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评分[8]差异,随访6周,由试验对象每周对上述指标进行自测评分。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以方差分析各组差异,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3、结果


高频+长期治疗组2例未完成治疗,3例治疗后失访;高频+短期治疗组1例未完成治疗,3例治疗期间口服止痛药物;低频+长期治疗组4例未完成治疗;低频+短期治疗组2例未完成治疗。低频+短期治疗组部分人员在随访1周后即有脱落。

3.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VAS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4组VAS评分无差异。治疗1周后,高频短期治疗组VAS评分最低,高频长期治疗组次之,低频长期治疗组更次之,低频短期治疗组最高。治疗后2~5周,上述趋势依旧保留。治疗5周后低频短期治疗组脱失病例较多。治疗后6周,与高频+长期治疗组、低频+长期治疗组及低频+短期治疗组相比,高频+短期治疗组VAS评分最低。

3.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NDI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4组患者NDI水平无差异。治疗1周后,与低频短期治疗组相比,高频+长期治疗组、高频短期治疗组及低频+长期治疗组NDI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治疗4周NDI各组评分保持这个趋势,治疗5周后低频短期治疗组脱失病例较多,治疗6周后高频短期治疗组NDI评分最低。见表3。


4、讨论


针刺是治疗CSR的有效手段[9]。在本研究中笔者为了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选用了固定的针刺穴位,均是治疗CSR的常用穴位,从缓解肌肉痉挛、祛风止痛、疏经通络等角度综合治疗CSR。

针刺的频率和治疗期限可以显著影响治疗CSR的治疗效果[10]。临床中针对针刺CSR的治疗频率研究较少。针刺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积累效应。林璐璐等[11]通过对近年来发表的相关针灸论文进行分析整理发现,高频率的针灸治疗对于疼痛性疾病效果显著,同时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低频率针灸相比,高频率针灸止痛的速度和程度更为优良,而针灸治疗时长(疗程)对于疗效的影响较低。AugustoWeber等[12]认为肌颤水平较高、频率密集的时间段进行针刺可以显著提高针刺平衡肌肉群、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频繁的针刺可能更容易捕捉高肌肉颤动频率的时间段,达到改善肌骨平衡的几率较高。CSR一般属于急性起病,患者疼痛程度较高、功能受限明显,因此应用高频治疗可能更为适宜。本研究中在VAS评价方面,高频组(6周/次)显著优于低频组。

除了机械直接压迫,VAS疼痛与神经根卡压处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不同于手术治疗CSR直接解除卡压,针刺以镇痛作用为主。而疼痛是限制CSR颈项部活动的主要因素[13]。只有在疼痛缓解后CSR患者才能进行颈项部康复活动。适当的颈项部康复活动可以纠正颈部不良姿势、增强颈肩部力量、缓解肌肉痉挛、促进椎体关节滑液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和CSR水肿的消除。本研究结果(即治疗后与VAS相比、NDI改善显著,且不存在显著的间歇期)也证明了针刺治疗后“颈项部功能改善-调整颈椎平衡-疼痛抑制”这一针灸治疗CSR的模式。

BeniasPC等[14]的研究认为经络的实质在于由信号通路敏感的间充质干细胞组成的神经网络结构。长期频繁的针刺有可能造成细胞结构破坏,信号传导失常,诱发痛觉敏感[15]及针刺耐受[16],降低针刺的疗效,加重病情。因此与高频长期组比较,高频短期组无论是在VAS评分、NDI功能恢复及疗效维持方面效果均较好。但是与低频长期组比较,低频短期组效果较差,导致在随访4周后由于疼痛及颈部功能障碍恶化,绝大部分受试者选择脱离研究,在随访6周时仅有疗效维持较好的5例选择继续随访。针刺强度及治疗时间双重不足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高频(6次/周)+短期(2周)针刺是治疗CSR的有效手段,同时在改善VAS程度时存在较为显著的潜伏期(1周),潜伏期过后随着颈椎活动提高,VAS评分亦有所降低。疗效维持约为4周。另外CSR治疗前以功能受限预防疼痛为主,而在针刺治疗后则以疼痛显著制约颈椎活动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7]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981-1983.

[10]陆霞.不同针刺频率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1):48-50.

[11]林璐璐,王丽琼,杨静雯,等.针刺时效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9,33(5):565-570.


文章来源:谢睿哲,张婷.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效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02):181-184+34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针刺研究

期刊名称:针刺研究

期刊人气:1412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0607

国内刊号:11-2274/R

邮发代号:82-171

创刊时间:197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