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2020-07-08    137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作”文、语感、团队意识等良好行为习惯,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也是保证初中语文课堂高效的关键。

  • 关键词:
  • 养成教育
  • 教学模式
  • 语文教学
  • 课堂教学
  • 加入收藏

语文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语言工具,更是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人格、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持有良好情感体验的基础,因此,语文的学习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1]。近年来,各地为了片面追求语文教学效果,以学生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尤其是初中语文课的教学,是在学生由小学教学模式中家长、学校督促下的被动学习转向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情绪强烈的背景下进行的,这就对教学中各种语文素养的渗透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养成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自觉并且高效的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2]。


一、语文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渗透


为应试而阅读,阅读势必会变得无趣。“以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梁实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则是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习惯,得到知识,享受乐趣,从而化为素养,进而使语文的阅读就像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一样成其为身体的一部分。

鲁迅先生曾说道:“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对于阅读的引导很重要。怎么读、读什么,才能使书中的正能量能成为自身践行的榜样?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读书交流语文课堂,课外阅读并作读书笔记。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推荐并朗读一些美文、诗歌、诗词、经典文学作品片段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推荐阅读的内容,经教师审阅后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朗读。而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定期从质量或数量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作读书笔记,对读书笔记做得好的同学一定要加以表扬。学生一旦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就不会因为无聊而选择去打游戏、看电视等,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此外,通过阅读,从书中获取关于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导向,比如借儒家精华净化心灵,还可以达到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二、“作”文习惯养成教育渗透


如果说阅读是语文学习中语言输入的过程,那么作文则是语言输出的环节。没有厚积薄发的阅读积累,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没有见解独到的辨析思考,是很难成就“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文章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的习惯一旦养成,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乃至语言的掌握都是终身有益的。

用作文教学培养习惯,除了大量阅读外,善于观察是有感而发、一吐为快的基础。善于观察,即是要培养学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的习惯。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摄像机,它可以真实地记录下所观察的事物,但重要的是要时时“开机”。比如去菜市场,有人只是买菜而已,有人则是看到了来来往往的人和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而有的人则看到了一些别人没看到:卖鱼的小姑娘快速地抓鱼,熟练地称鱼、剖鱼,默默无声地接过钱,之后马上洗手,来不及擦手,拿起英语书开始背……善于观察,还要求学生观察入微,“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如果不能做到观察入微,只看到一些表面的现象,则往往会忽略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写作《手》时,如果不去仔细观察不同行业里的人的手,则无法与他们的辛勤劳动与聪明智慧结合起来。同样是去瓜地,有人看到瓜农的手满是老茧,还有人看到这样一幕:瓜农掂了掂瓜藤上的西瓜,将瓜捧在手里,敲两下,然后说“瓜熟了”。善于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心去体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考可能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例如,《背影》的作者在观察,记录下父亲车站送别,买橘的材料后,经过头脑的加工分析得出父亲爱子情深的结论。《我们的保安老程》,学生分别从学校保安程伯伯的外貌、衣着、神情、语言、工作范围和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直接接触六个方面观察发现,平时爱管“闲事”的程伯伯具有一颗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心。通过观察能发现人物的内在美。

用作文教学培养习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等的辨析思考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对于大多数初中生而言,作文难就难在思路打不开。作文的训练,不仅仅是写出多少字的文章,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方式建构的过程。语文教材中,插图资料丰富,可以利用书中插图培养学生“作”文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联或无关联的画面组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其作文能力。此外,对展示的插图图画等可以删减一部分,要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取作文的主线,根据已经获取的信息推理尚未发生的情节等内容,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比如,一幅只有一根根木桩的图画,学生可以从多方面思考,可说明可叙事可议论,也可以从现在普遍关注的环保问题入手,引出乱砍滥伐树木等环境问题。这样的练习多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养成主动“作”文的习惯。

此外,在教学中可以提倡写随笔。通过记录生活的一点一滴,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三、语感养成教育渗透


语文之美,美就美在语感一旦养成,便可“腹有诗书气自华”。但语文学习不是今天树立目标,明天努力去做,后天就可以定量考核的实践活动,语感的培养更是需要学生亲身实践、不懈努力、长期积累才能拥有的成果。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需要大量接触典范的语言材料,通过阅读、欣赏、品味、分析、探究,并积淀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提高语文素养[4]。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一定要加强说话、阅读、写作的训练。这种训练可以在教师的教学引导活动中得以更好的实现。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专题性语言素材,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情景与任务,进行讨论或辩论等语言输出方面的练习。要达到这个目的,古诗是首选的素材,因为古人写诗最讲究炼字,力争做到“一字传神”。王安石曾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对“绿”做了“到”“回”“来”等几次更改。课堂上可以让同学们讨论这些字在诗句里的效果,经讨论学生就会明白,“绿”字不仅有“回”“到”这些字的含义,它更是形容词活用,也把春风写活了,在春风的吹拂下,江南两岸,万物吐绿,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了。而其他字只是写到春风来到这个事实,却没有把春风的作用效果传递出来。所以,一字之差,效果迥异。在讲授辛弃疾的《西江月》时,让学生分析后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学生稍加琢磨就很容易发现这两句与注解的话顺序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为了降低这个问题的难度,可与在现实生活中的“怎么了,你?”和“你怎么了?”联系,颠倒的语序是有意在强调,字里行间充满关心之情。在这样的比较和启发下,学生就很快明白,辛弃疾这样写,也是起强调作用。强调他在雨中栈道避雨时的欣喜之情。


四、团队意识养成教育渗透


团队精神是今天各行各业都在提倡的一种人文精神,个人要发展,行业要壮大,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弘扬团队精神。“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团队意识的养成对学生在学习阶段还是就业阶段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分组教学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实现团队合作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朗读、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等,通过小组内合作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合理方案,同时通过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达到完美解决问题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并不缺乏合作与竞争意识,但创设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氛围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而且要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这样才能实现能力的提高和长足的发展。新课改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人”意识,但教师要做好顾问和指挥者,让学生进行有效且高效的合作。在合作之前,针对每个学生之间的“听说读写”综合语文素质的差异,课上采用“好+中+差”的搭配模式,让他们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将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劣势最小化。当然,在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要实行组长负责制,每组得选一个能力强的人当组长,让他把全组的成员组织带动起来,用微笑和大拇指对其表示肯定。我们教师甚至可以坐下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给他们做好示范。让组长给成员做好分工,每个成员都得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每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决问题时,一定避免“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在讨论中畅所欲言,你说我听,我说你评,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同学也都有展示的机会,让优生带动后进生,也让后进生在这种氛围中放松自己,激活自己思维,变得勇敢自信起来。此外,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灵活发言人机制,让每个学生养成发言的习惯,充分发挥他们精彩的点子,努力使语文小组在课堂上大放光彩,同时体会出团队合作和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的真谛。

总之,语文学习无法速成,一点一滴的积累是必经之路。语文的学习不能一下子把学生培养成诗人、文学家,但教师只要利用好语文教材,利用好身边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从课堂、生活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发现语文的美,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当这种好习惯在学生身上定型之后,学生学习语文就轻松多了,心中的疑惑消失了,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修养也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宪宇,朱茂林.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观察与评价[J].中学语文教学,2019(3):4.

[2]冷军.浅析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9(27):25.

[3]周丽娟,刘丽波.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J].成才之路,2017(3):29.

[4]赵克明.我和“语文养成教育”[J].中国教师,2017(9):57.


何云芝.初中语文教学中养成教育渗透探析[J].学周刊,2020(22):123-12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学语文教学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教学

期刊人气:91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2-5154

国内刊号:11-1277/H

邮发代号:2-32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