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关于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构建路径探究

  2020-03-02    41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哲学相当于理论化的世界观,那么,理论化的教育观就相当于教育哲学。教师的必修课为教育哲学,这是教师的基本功。文章从教育哲学的内涵入手,比较了中外教育哲学的特点,指出了教育哲学是尤为重要的,并且分析研究了教师个人教育哲学与专业发展的相互联系,最后提出教师构建个人教育哲学的有效方式方法。

  • 关键词:
  • 专业发展
  • 个人教育哲学
  • 教师
  • 构建
  • 加入收藏

人们经常会问,哲学高深吗?为什么要学习哲学?教师如何构建个人教育哲学体系?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哲学和怎么理解哲学。什么是哲学?人们都不陌生。而怎么理解哲学,则需要作些说明。对哲学的理解一般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静态的哲学是指一系列的概念、范畴、命题和话语方式构成的知识体系。动态的哲学指一种思维方式,以及一种不断反省、寻根问底的思想态度。[1]

自20世纪末以来,哲学观念发生了一些“革命性的变革”:从“大写的哲学”转变为“小写的哲学”;从“贵族的哲学”转变为“平民的哲学”;从“认识的哲学”转变为“存在的哲学”;从“规范的哲学”转变为“解放的哲学”;从“抽象的哲学”转变为“具体的哲学”。[1]哲学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更加接地气,更加能指引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奥地利哲学家波普尔指出,哲学的任务就是对广泛影响人类生活的常识和理论进行批评性地考察与反思,以不断地重建幸福生活。这很符合哲学的本意,因为哲学是智慧之学,有智慧就能生活得更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指出,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举办的大学的教师,我们应该有学哲学、用哲学的自觉。


一、教育哲学的内涵


1.教育哲学的定义

1832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为培养公立学校教师开设教育哲学讲座,最早使用“教育哲学”一词。1848年,德国哲学家罗森克兰茨出版专著《教育学体系》,1894年美国教育学家布莱克特将其译为英文,取名《教育哲学》。从而,“教育哲学”成为学科和著作名称。关于教育哲学的定义,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不列颠百科全书》、《辞海》给出的定义。《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教育哲学是一门学问,重在审问、慎思、明辨、致用,它应用哲学的方法来研究各种教育问题。《辞海》也指出,教育哲学是用哲学观点来解释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和方法等的基本理论学科。简言之,教育哲学就是用一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学科。

2.教育哲学形态的分类

(1) 国外学者的分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索尔蒂斯在《论教育哲学的前景》中把当代教育哲学分为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专业教育哲学,它具有相对完整的逻辑结构和学科体系,具有浓厚的学术和专业色彩。第二种是公众教育哲学,指作为普遍观念广泛存在的人们共同的教育信仰,人们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将自觉不自觉的受它影响,这些观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同的教育信念。第三种是个人教育哲学,指作为个人信仰或价值标准而存在的教育信条,它能使个人所有的教育活动和思想都带有一贯的、一致的倾向性。教育观念就是教育哲学,作为一名教师,没有教育观念是不可能的。

(2) 国内学者的分类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李润洲在《教育哲学: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中把教育哲学分为三种形态:第一种是基于哲学话语的教育哲学,即直接采用哲学的话语系统来分析、透视与解答教育问题的教育哲学。第二种是基于哲学框架的教育哲学,它没有把教育问题“转换”为哲学问题,而是借鉴哲学的表述和分析研究问题的框架来直接研究教育问题。第三种是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它借鉴和运用的既不是直接的哲学话语体系,也不是表述和分析研究问题的哲学框架,而是哲学话语体系所蕴涵的思维方式。


二、中外教育哲学的特点


1.欧美教育哲学特点

20世纪起,欧美出现了众多教育哲学流派,各流派都有其特点,发展也各有兴衰。①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出现在英、法、德等国,推行教育改革,开设近代语、农艺、手工劳动等课程,同时创办新学校。先从课程开始然后开办新学校。②实用主义教育:与英、法、德新教育运动同期,美国发起了进步教育运动。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哲学,主张教育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事中学习等,并与进步教育思潮联系起来。实用主义教育由于适应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由盛转衰。实用主义的教育哲学在我们国家影响还是比较广泛的,它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事中学习。我国生活教育理论的创立者陶行知先生就是杜威的学生,他的教学理念就是来源于这个。③文化要素学派:在实用主义教育由盛转衰2的20世纪30年代出现,强调系统学习和智力发展,主张教师中心,主张把“文化共同要素”作为课程核心,重视天才教育,该学派一度在美国占居优势。④改造主义教育派:自称是进步主义、实用主义的继承者,强调以教育为工具,按照主观设想的蓝图进行“社会改造”,解决“文化危机”和“世界危机”。主张课程要以社会改造为中心进行,让学生积累“社会经验”,以达到“社会同意”。⑤存在主义: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的存在问题,提出“存在先于本质”,指出人首先要存在,才能成为所设想的人。主张自由选择道德标准,完成品格教育,把“自我完成”作为个人教育的基本目标。⑥结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就是把客体组合到自己先天图式中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把结构主义运用到教育上,提倡发现教学法,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此理论曾一度成为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2.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特点

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虽然始创于欧美,但是作为教育哲学思想的萌芽,应该说是在我们古老的神州大地。[2]中国教育哲学以儒家教育哲学为主体,而儒家教育哲学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儒家教育哲学长期受墨家、法家、道家和佛家的影响,并在汲取其他学派的智慧中呈现出各种时期的“新儒学”。网儒家教育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主流,其影响广泛而深远。有些学者认为,儒家教育哲学主要有四个特点。①天人合一。《中庸》开篇就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它概括阐明了天与人、人与教育的关系,勾列出中国古代教育哲学逻辑结构的基本脉络。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把“天人合一”的思想提高到理想境界。②政教统一。《大学》开门见山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提出的“三纲”、“八目”的教育理论体系,是对儒家政教关系的系统阐发。我们经常会用到修己治平,其实格物、致知即是研究,诚意、正心就是端正态度。③文道结合。《论语?子罕》里面讲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就是文道结合。知、仁、勇在我们现在的含义和当时《论语》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当时它是作为道德层面而提出的。《论语·述而》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四教大都具有道德教育的性质。“文以载道”、“尊德性而道问学”,中国古代教育强调立德,强调文道结合,形成了鲜明的特点。④知行统一。《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后常常去实践,就达到了知行统一,知行统一了自然就心情愉悦了,所以这两句话就诠释了知行统一。《中庸》也讲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以说,以伦理为本位的中国儒家文化,知行统一是其主要特点。也有些学者认为,儒家教育哲学主要有3个特点:①大教育观。教育属于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许多教育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如《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欲化民成俗,其为由学乎”等。现在教育的问题追根溯源就是社会的问题,而社会问题的解决是要靠教育来推动的。②辩证观。国学经典都强调了道德教育,但是也不忽视知识教育。德和才两种教育不偏废,《论语》里面讲“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意思就是说这个人虽然有高尚的道德,很善良,但是不学习也是愚蠢的。《学记》完整地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至今仍熠熠生辉。③内在观。强调启发人的内心自觉,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3.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特点

20世纪之前,中国教育哲学没有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和知识领域。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杜威来华讲学,他有一本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后来翻译成了《教育哲学导论》。因为他的书他的演讲,使得教育哲学为我们教育界学术界和社会大众所认知。解放初期,全面学习前苏联的教学计划和制度,高等师范院校取消“教育哲学”这门课程。20世纪80年代,师范院校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之后,重新开了“教育哲学”这门课程。当前,教育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本质论、教育功能论、教育目的论、教育要素论、教育结构论、教育机制论、教育方法论等。同时也聚焦人生与教育、自由与教育、理性与教学、民主与教育等问题。


三、教育哲学的价值


教师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教育哲学,为什么要构建个人的教育哲学,这涉及教育哲学价值的实现。教育哲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教育思想走向成熟

哲学家奈勒曾说,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个人的哲学信念永远是指引你生活方向的唯一有效的手段。我们作为一位教师或教育领导人,如果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就会无所适从。没有成熟思想的教育是肤浅的、短视的,其教育价值取向也必定相互冲突。因此,教育哲学是教师的必修课,也是基本功。现在师范院校的教育学都是必修课,教师从事教育行业就要练这个基本功。

2.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

教师教育思想的来源多种多样,存在的形式也可能不系统的、不清晰的、不理智。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认识有时是很肤浅的,常有“日用不知”的问题。教育哲学的目的,就是把教师从固定僵化的程序,或大量偶发事件中解放出来,对教育实践进行追问和反思,把教育观念、制度、行为等都纳入理性批判之中,使教师自己作为“反思的教育者”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实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内在重建。

3.帮助教师正确引导公众教育观念

随着教育大众化、民族化的进程加快,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公众的教育愿望、需求和观念,往往从个体的经验和个人的利益出发,带有很强的个体性、易变性和模糊性。[1]引导公众的教育愿望、需求和观念向着正确的或主流的方向发展,需要教师具有良好教育哲学素养,否则难以以理服人。当然,也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思想基础。

4.帮助教师对政策进行理性分析

缺乏教育哲学思考的教育政策是不成熟的,不成熟的教育政策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对教育政策进行教育哲学的分析、反思和批判它是现实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课题。

5.帮助教师搭建跨学科交流思想平台

教育现象是一类复杂的社会现象,对教育问题的观察需要诸多视角。教育哲学本身就是跨学科的交流和对话的思想平台,它是一种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进行严肃的思想旅行。[1]当教师具备了教育哲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体系之后,隔行就不一定隔山了,往往就会旁观者清,跨学科互相交流也就成为了可能。


四、教师个人教育哲学与专业发展


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现象,我言非我所思,我行非我所想。产生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其中不乏教育哲学素养的问题。

1.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内涵

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相对稳定、能够持续指导和影响教育实践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教师系统化、个性化教育观和教育理念的总和。个人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对教育核心问题的回答和对具体问题的看法。核心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思考的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如何选取有价值的知识、怎样评价教学效果与效益等。具体问题包括教学本质、教学价值、教学功能、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师生关系等。

2.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内容

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包括个人教学本体论、个人教学价值论、个人教学认识论和个人教学方法论等。其中,教师个人对教学意义和价值、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方式和方法等内容的批判、反思及建构,将形成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核心内容。

3.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个人的教育哲学与其面对的学生和教学活动息息相关。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其逻辑起点应当是其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走上讲台和学生进行交流,肯定会带着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发生。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意识、专业精神、专业责任、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能力、专业判断等,是一个多维复合体,而教师的个人教育哲学,常常隐存于教师多种素质的背后,尤其是教师的专业意识、专业精神、专业理论,与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密切相关。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为之支撑的就是教育哲学。因此,教育哲学是教师全面提升素质的重要理论保障。


五、教师构建个人教育哲学的路径


1.勤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网上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一群不读书的父母在拼命育儿。这个现象还是广泛存在的,因为现在很多学习都是碎片化、功利化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因此,教师要静心学习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理论不仅可以指导教育实践,而且有助于教师将朴素、零散的教学经验转化为概括、系统的教育哲学。

2.勤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认知

每个优秀教师的成长都是在教学实践中摔打出来的。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观念形成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勤于实践才能形成个人教学观,包括教学认识、教学特点、教学风格等。

3.勤挖掘,积累教育哲学的素材

深入挖掘教育生活经验,包括开展教育活动的经验和接受教育的经验。对经验的积累、整理和分析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要选择典型的教育生活经验案例,分析其知识、价值及社会基础,从中剥离出教育理论。

4.善借鉴,体验教育哲学的意义

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往往会经历“穿鞋走路”三阶段: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教师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般都是“择一遵循法”,遵循不是被动和盲目的,而是主动在观察和思考中的,在反思和批判中的。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进入了角色,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方法,可以用“广中选精法”,比较精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再经过一段实践,更加成熟了,教师就可以用“混合匹配法”,有了自己的理念、模式和方式,也就造了自己的鞋,就可以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5.善反思,完善个人教育哲学体系

个人教育哲学的形成和完善,必然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自我认知和对教学实践的持续反思,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对教育生活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批判力。自我反思就是教师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的自主判别和认真审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的检视和反省。有效的教学必定是反思型的教学,优秀的教师必定是反思型教师。因此,教师要强化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

6.善研究,提升教育哲学的素养

审视自己的认识框架和行为模式,为生活的新设计提供思想先导。三是把握批判性。“批判”的过程研究教育哲学,要把握其主要特征:一是把握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四是把握价值性。教育活动总实践性。丰富、广泛的教育实践和人生实践是其学术根基。二是把握反思性。反思性知识有助于唤醒人们被程式化的实践所麻木了的意识,从而重新是在一定的价值基础或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教育哲学也总是体现并追求着一定的价值理想。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23—28,46,48.

[2]梁渭雄.现代教育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

[3]刘良华.教育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35.


李菲.教师构建个人教育哲学的思考[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6):1-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期刊人气:138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山西大学,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4-7062

国内刊号:14-1354/G3

邮发代号:22-25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