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临床效果研究

  2020-09-04    15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究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照组实施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3.02±11.41)mL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4.15±0.72)cm、手术时间(68.85±12.97)min、住院时间(8.00±1.65)d以及骨折愈合时间(14.08±1.35)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17%)、功能恢复优良率(91.67%)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实施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可促进骨盆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 前环复位固定
  • 解剖复位
  • 钉棒系统
  • 骨盆骨折
  • 加入收藏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外伤,多为不稳定型骨折[1],患者常伴有合并伤或多发伤,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促进骨盆功能尽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关键为骨折的解剖复位、固定[2],临床采用的切开复位固定存在损伤大、并发症多等不足,影响骨盆骨折的愈合,而闭合复位固定治疗优势明显。骨盆的完整性会直接影响骨盆的稳定性[3],因此,选择有效的手术方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照组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4~57岁,平均(40.91±2.5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22d,平均(6.58±1.00)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高空坠落伤16例,重物砸伤2例;骨折Tile分型:B2型5例,B3型6例,C1型11例,C2型2例;合并伤:上肢骨折2例,下肢骨折2例。观察组男17例,女7例;年龄25~58岁,平均(41.04±2.5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24d,平均(6.69±1.05)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高空坠落伤15例,重物砸伤1例;骨折Tile分型:B2型4例,B3型7例,C1型10例,C2型3例;合并伤:上肢骨折4例,下肢骨折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均为新鲜骨折,且无开放性伤口;年龄>18岁;意识清楚、沟通能力正常;患者均进行择期手术。排除标准:伤后>3周进行手术治疗者;存在重要脏器严重病变、严重内科基础疾病者;存在骶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局部软组织剥脱、骨质疏松者;存在严重颅脑损伤者;既往存在骶骼关节炎、骨盆骨折史者;术后无法配合随访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全麻,对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处理。作一切口于骼前上棘,切口延长10cm左右,切开肌层,将其分离至骶髂前韧带外侧附着部位,充分暴露骶髂关节、骶骨外侧缘,应用复位钳、螺钉对骨盆骨折部位进行牵拉复位。经X线片确认复位满意后,将适合长度的重建钢板放置在骨折处并使用螺丝进行固定,再拍摄X线片观察复位效果,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观察组实施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1)术前准备: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股骨踝上牵引。术前晚进行清洁灌肠,术前30min予以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患者取仰卧位,卧于可透视碳纤维床上,行全身麻醉以及常规消毒铺巾。术前透视获得骨盆前后位、出、入口位的X线片。(2)骨盆前环复位固定:从腹直肌旁切口入路,切开皮肤各层组织及拉开腹直肌,于膀胱、腹膜暴露后,将骨膜切开,并将耻骨支剥离暴露,结扎死亡冠血管,将耻骨骨折端暴露并对瘀血进行清理,做好复位准备。针对耻骨骨折分离移位、垂直移位、耻骨支重叠移位者,分别应用点式复位钳、纵向牵引、球状钉棒协助复位骨盆骨折。在骨盆前环耻骨支骨折复位与解剖复位近似时,应用重建接骨板进行固定。(3)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手术:在完成骨盆前环手术后,体位更换成俯卧位,作一2cm长的纵行切口于双侧髂后上棘处,将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依次切开,将骼后上棘充分暴露。在骨盆前环固定后,对骨盆后环垂直移位情况进行评估,若垂直移位≤10mm,则使用咬骨钳在骼骨上棘处咬除椎弓根螺钉大小骨质,促使骼骨上棘骨质高于置入后的椎弓根螺钉尾部。将克氏针打入骼骨上棘至骼前下棘,经透视确定克氏针位置满意后,采用椎弓根螺钉开口器开口,将椎弓根螺钉(长80~90mm、直径7.0mm)拧入。根据旋转移位、垂直移位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复位方式。使用血管钳将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在皮下通道形成后,经皮下通道穿过适合长度的连接棒,再通过椎弓根螺钉万向螺帽尾端,确定位置满意后锁定连接棒。留置引流管并依次缝合各层切口。术后予以抗生素、低分子肝素钙。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应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从疼痛、工作、就座、性生活和站立5个方面评估两组患者的骨盆功能恢复情况,总分为100分,优:85~100分;良:70~84分;中:55~69分;差:<55分4级。功能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3.02±11.41)mL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4.15±0.72)cm、手术时间(68.85±12.97)min、住院时间(8.00±1.65)d以及骨折愈合时间(14.08±1.35)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骨盆是一个完整闭合的骨环,分为前环(以耻骨联合为中心)、后环(以骶骼关节为中心),前后环的完整性与骨盆稳定性密切相关[4,5],因此,在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时应对骶骨关节前后环、耻骨联合的损伤进行分别固定。

表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s)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3两组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n(%)]

有研究表明,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虽可较好地稳定骶髂关节,但创伤较大,损伤患者的软组织,术后感染风险较高,临床效果不佳[6]。术中进行前环复位固定,一方面能减少对机体的创伤,防止破坏骨盆周围韧带、软组织,也可防止术后钉道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7],另一方面通过将骨盆前环牵引复位后,采用重建接骨板固定骨盆前缘,能促使骨盆前环稳定性恢复[8]。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手术能够通过微创操作实施内固定,将螺钉作为把手进行骨折复位[9],同时,钉棒系统的强度比接骨板更高,可固定提高效果。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手术中借助椎弓根螺钉、连接棒能够妥善固定骨盆后环,为患者进行早期活动提供较好地强度[10],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引发相关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较对照组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分析原因为,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能够分别固定骨盆前环和后环,促使骨盆环保持完整[11,12],进而有利于防止骨盆再次移位[13],且术中在安装钉棒时将骼后上棘骨质咬除能避免伤口并发症、椎弓根螺钉尾端所致疼痛的发生。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这是因为该术式提高了骨盆前后环的稳定性,不会影响骶骼关节活动,方便患者进行早期活动,从而尽快恢复骨盆功能。

综上所述,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复位骨折和恢复骨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献忠,邓俊森,易先达,等.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TileC1、C2型骨盆骨折[J].中医正骨,2017,29(4):53-55.

[2]桂光明,曹波,张惠,等.中药配合传统切口复位内固定结合骨盆外固定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手术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6):26-29.

[3]管玉华,赵镭,郭良玉,等.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26):65-66.

[4]付吉东.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9,25(23):167-169.

[5]王进辉,马文泽,李文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疗效[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5):91-92.

[6]郑有鑫.重建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8,40(21):2555-2558.

[7]华兴一,方望,崔益亮,等.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8,21(3):323-326.

[8]郎鑫华.椎弓根钉棒系统皮下内固定在骨盆前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D].承德医学院,2018.

[9]戴文杰.前路微创钉棒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9.

[10]刘晓军.经皮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8):1488-1489.

[11]钱文彬.经皮骶髂螺钉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1):3478-3479.

[12]贾捷登,李博,蒲朝良.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5):144-147.

[13]肖东波.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1):45-47.


梁能鸿,黄祖奇,龚平.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25):88-9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骨伤

期刊名称:中国骨伤

期刊人气:100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0034

国内刊号:11-2483/R

邮发代号:82-393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