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筋伤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2022-01-03    7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红外热成像技术目前是一种较成熟的检测技术,可以为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是一种安全无创、经济便捷的检测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探析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筋伤疾病中的早期诊断、辨证分型、疗效评定及指导治疗方面的应用概况,以期为筋伤的临床诊疗及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 关键词:
  • 中医筋伤疾病
  • 检测技术
  • 疾病诊断
  • 红外热成像
  • 辐射强度
  • 加入收藏

中医筋伤是指由于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的皮下组织、筋膜、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关节软骨盘、椎间盘、腱鞘、神经、血管等的损伤,属于现代医学的软组织损伤。筋伤虽可发生在不同的组织和部位,但共同的症状是以疼痛、瘀肿和功能障碍为主。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依靠红外探测装置,通过红外镜头检测人体体表不同温度的红外热辐射强度,以图像形式记录体表温度分布的一种功能成像检测技术。在软组织损伤状态下,损伤局部新陈代谢异常,热平衡分布被破坏,表现为局部组织温度的升高或降低,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客观、准确地测量体表温度变化情况,具有简便、无创,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急慢性筋伤的辨证、诊断、评估、治疗等各领域[1,2]。


1、筋伤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筋伤的病因比较复杂,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外因包括直接或间接外力、慢性劳损,是筋伤的主要致病因素。内因常与体质的强弱密切相关,体弱多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筋骨则痿软,承受外界暴力和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较差,则易发生筋伤。另外人体解剖结构以及不同的解剖结构本身对筋伤也有一定影响,局部解剖结构先天异常者容易发生筋伤,或人体有些部位的解剖结构较弱,其损伤机会也就比较多。人体组织的病变与筋伤的发生亦有密切关系,内分泌功能障碍、骨关节疾病等均可引起筋的病变。常见的筋伤疾病除各部位扭挫伤外,还包括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筋膜炎、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腱鞘囊肿、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滑膜炎、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征等等。

筋伤分为急性筋伤和慢性筋伤,急性筋伤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较明显。慢性筋伤是由于急性筋伤治疗不当或不彻底,超过2周的损伤,或是劳损性筋伤,日久出现肌肉僵凝,活动不利,肌力下降等慢性症状。筋伤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要求调理气血、筋骨并重、标本兼治、内外结合的治疗原则。既要注意局部损伤的变化,又要重视脏腑、气血的盛衰,根据损伤的虚实、轻重、缓急等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筋伤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内服和外敷、针灸、小针刀、推拿按摩、固定治疗、练功等,由于不同筋伤的病情、病程及预后差异较大,临床也可采用多种疗法并用,综合治疗,以使患者尽快恢复。


2、红外热成像技术针对筋伤检测的原理


任何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人体作为自然的发热生物机体,不断地向周围空间发散红外辐射能。由于解剖、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不同,人体各部位温度不同,便会发出不同的红外线辐射,但正常人体的温度是具有稳定性的[3]。红外热成像技术就是通过采集到的红外线辐射,经计算机处理,得到红外热成像图,并且以不同的颜色分布进行直观地显示,反映人体的异常温区。

筋伤属于现代医学软组织损伤,通过临床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受损局部的炎性介质释放增加,酸性产物堆积,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局部代谢异常,形成无菌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随着反应的加重,逐渐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最后导致受损组织变性、挛缩[4]。这些因素的改变,会导致体表温度随之变化,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通过记录温度变化来反映疼痛的性质、程度和范围。急性炎症的病灶处显示高温,慢性炎症灶处由于微循环差,组织机化粘连,则显示低温,当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时,还会出现高低温交错的情况等。并且在软组织损伤中神经卡压症状比较常见,影响肢体血管的供血,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检测肢体血管的供血状态,比较方便、直观。


3、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筋伤疾病中的应用


3.1 有助于早期探查与诊断

研究发现[5],人体脏腑和疾病组织的温变早于病变,临床上很多的软组织损伤早期症状及结构改变并不明显,易被忽视,当疾病被发现时,大多病情变得比较严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加入,将不典型症状、某些疾病早期等方面敏感度不足的问题及早发现,为疾病防治争取时间。李璐等[6]研究发现,腓总神经损伤后导致局部代谢降低、血液循环下降,体表温度随之下降,采用常规检查方法不能对腓总神经损伤进行早期确诊,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客观反映体表温度及局部血供的异常变化,使腓总神经损伤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干预,从而及时进行治疗,有利于防治和延缓病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石奇琳等[7]通过临床试验发现,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上内侧温度与其疼痛和功能障碍相关,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在膝关节结构发生改变之前显示异常,可作为临床评估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指标,进行治疗前评估,早期发现疾病变化。

目前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主要利用X线、CT、MRI等进行检查以了解患者损伤局部的结构变化情况,但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属于个人的主观感觉,目前没有仪器能客观的记录疼痛,红外热成像技术则弥补了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不足,通过治疗前后红外热成像图的变化,能使临床论断有较全面的客观依据。刘维等[8]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刺络放血结合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证明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灵敏反映炎症增长及消退情况,也可广泛应用于软组织病变。梁芳等[9]对1000例经CT/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阳性患者944例,阳性率为94.40%,检测结果与CT/MRI检测结果相似。患者腰痛部位热像图呈现局部片状高温或低温,两侧臀部和下肢的热像图不对称,脊柱力线、腰骶部菱形窝温度出现异常,证明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检测,操作安全、简便、准确性较高。王光辉等[10]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双下肢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得出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方面能反应患侧下肢异常热区分布范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3.2 对中医辨证分型起辅助作用

疾病发展错综复杂、变化多端,医生在临床疾病诊断过程中,要遵循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四诊合参、辨证施治,抓住疾病本质和特征,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但临床诊断过程中,患者提供的客观资料有限,中医辨证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红外热成像技术则能够以温度的形式准确、客观的反应人体的病理状况,弥补了辨证论治因主观因素影响所带来的缺陷。

高瑶[11]将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寒湿痹、湿热痹阻、痰瘀痹阻、肝肾两虚4组,各20例,分别采集膝关节红外热成像图,并温度进行分析对比,发现不同中医证型膝骨性关节炎红外热成像图的温度有明显差异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考依据。胡思彦等[12]对54例健康志愿者腰骶部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后发现图像呈现菱形窝,四周颜色分布比较均匀,并且基本对称,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红外热成像检查后发现腰骶部温度明显高于正常组成员,而患侧下肢神经支配区的温度明显低于正常组成员(P<0.05),气滞血瘀型、湿热痰滞型患者的患侧温度比较高,而风寒湿滞型患者和肝肾亏虚型患者的患侧温度相对较低,因此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较为准确地判断出寒证或是热证。杨瑞宇等[3]探讨了红外热成像与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红外热成像可用于骨关节炎中医证型的辅助诊断。

3.3 为疗效评定提供客观依据

临床上大多数采用疼痛模拟评分等标准对软组织损伤造成的疼痛进行疗效评判,主要是依靠患者主观的疼痛感觉,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而CT、MRI等检查不能显示治疗前后疼痛的变化。红外热成像技术能通过记录损伤局部温度的变化来反映疼痛症状的缓解程度,避免了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主观判断,目前被广泛运用到了痛症的客观疗效评价中。

史欢等[13]自制兔低头位颈部静力性模型,模拟人由于长期低头导致的颈部骨骼肌损伤,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分析理筋手法治疗骨骼肌静力性损伤的疗效,研究发现,理筋手法能够改善颈部组织代谢从而降低局部体表的温度,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软组织损伤疗效评价中具有客观性,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和有益的参考价值。赵景学等[14]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评价细银质针疗法治疗部队官兵腰部肌筋膜炎的疗效,治疗后局部温度升高,研究证明,细银质针治疗该病能够缓解疼痛、改善局部功能,而红外热成像检查作为疗效评判方法,定位比较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王晓英等[15]通过红外热成像图证明了椎间孔韧带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安全简便,应用前景广阔,肯定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辅助评价手段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更好地把握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刘叶等[16]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比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前后颈肩部温度的变化,发现术前和术后患者健侧、患侧的温度差明显减小,两侧的温度趋于平衡,为介入术治疗该病的疗效提供了客观依据。

3.4 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局部温度的变化来推测功能锻炼的强弱,对治疗和康复锻炼方案的制定、调整具有指导和帮助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率。

尹继勇等[17]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后依据异常点进行推拿,与常规推拿治疗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前者VAS评分明显下降且均低于常规推拿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推拿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红外热成像检查定点后,使治疗效率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王国杰等[18]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肘关节骨化性肌炎松解术后在红外热成像技术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可以有效减轻肘关节的疼痛,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比单纯采用常规康复锻炼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4、小结


《灵枢·本藏》曾记载“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临床实践证明[19],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检查手段,是一项成熟的研究技术,它的使用方法与检测范围与中医学相结合,体现了中医以常衡变、见微知著以及司外揣内的诊断思维,与中医理论的高度契合,无论是记录的数据还是直观热图像,都可以对疾病的病变部位、性质以及预后转归进行检测,提供数据化、可视化及客观化的依据。作为临床中辨证施治的一个客观指标,是现代中医辅助诊疗和临床研究中的一项宝贵技术,在筋伤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青睐,值得我们充分挖掘利用。

5、不足和展望

目前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筋伤疾病中的应用在很多方面仍有待完善。首先,外界环境影响是造成检测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温度、气流速度等细微的环境变化就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20],所以对检测室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且较为恒定。其次,中医诊断本身存在个性化差异,不同的疾病和证候复杂,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筋伤的寒证与热证能够准确判定,而对其他中医证型如虚实、瘀血等证缺乏更全面的判定,比较局限,需要结合中医的四诊合参。再次,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检测操作人员的技术有一定要求,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对阅片技术与经验有较高的要求,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辨证思维,熟悉经络走行,需要临床不断地积累与实践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最后,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指南[21]。但相信科技不断进步发展,这些不足之处也会得到改善,最终能够更好地、广泛地应用于中医筋伤疾病的研究中。


参考文献:

[1]殷小兰,陈峭.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辨证及辨病中的应用现状概述[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12):80-82.

[2]杜潇怡,李艺,周小红,等.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针灸研究领域的应用[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8,33(1):60-64.

[3]杨瑞宇,范平,施继玲.等.红外热成像在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诊断中的意义[J].红外,2017,38(3):41-45.

[4]张德明,李佳帅,高丽娟.针灸推拿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6):87-90.

[5]黄亮亮,陈淑娇.中医证素辨证原理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应用初探[J].中医药学报,2019,47(5):1-3.

[6]李璐,郭水洁,宋莹,等.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腓总神经损伤诊治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7,29(11):48-49.

[7]石奇琳,王琳,初晓.超声联合红外热成像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评估[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5(2):187-191.

[8]刘维,李梦,刘雪珂等.基于红外热成像对刺络放血结合艾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8):1400-1402.

[9]梁芳,张志海;邓燕霞,等.红外热成像与CTMRI在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3):56-57.

[10]王光辉,王曙辉,崔韶阳,等.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2):74-76.

[11]高瑶.不同中医证型膝骨性关节炎红外热图温度的差异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3):39-40.

[12]胡思彦,黄铝.红外热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及疗效评价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9):125-126.

[13]史欢,马惠昇,袁穆静,等.理筋手法治疗兔骨骼肌静力性损伤的红外热成像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9,41(5).475-478.

[14]赵景学,彭丽岚,唐晨.细银质针治疗腰肌筋膜炎的疗效及红外热成像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11):1160-1161.

[15]王晓英,雷晴宇,曹正培.红外热成像图在评估椎间孔额带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中的应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6(6)478-480.


文章来源:张利泰,赵姿茗,葛磊,孙娜,孙霁.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筋伤疾病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疗养医学,2022,31(02):145-14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江西中医药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期刊人气:181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主办单位: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411-9584

国内刊号:36-1095/R

邮发代号:44-5

创刊时间:195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