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职业教育转型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育方案的建设路径

  2022-05-24    10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在职业教育转型背景下,建设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培育方案成为职业院校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提升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国内职业院校既有人才培育方案尚存在诸多短板,因此,有必要从确立导向、突出特色、强化执行、把握规律、优化评价等五个方面出发,明确高技能人才培育方案的建设思路,并从价值观念、组织保障、制度规范、要素协同等四维视角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育方案的实践路径。

  • 关键词:
  • 人才培育方案
  • 教学计划
  • 教育政策
  • 职业教育转型
  • 高技能人才
  • 加入收藏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育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中高职院校既有人才培育方案尚未达到职业教育转型要求,存在强规划弱导向、多同质少特色、重编制轻执行、强经验弱规律、重实践轻反馈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立足职业教育转型背景,深刻思考高技能人才培育方案的建设思路与实践路径,为中高职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支持。


一、职业教育转型背景下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育方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 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任务的现实需要

面对现实就业压力的严峻挑战、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需求,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推动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任务,关键是要打破不再适应职业教育改革深入及人才培育工作需求的传统教学计划,通过高技能人才培育方案的建设,为专业人才培育的有效实施与监督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与质量[1]。

(二) 对标国家标准与各类职业认证要求的客观要求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国家颁布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不仅为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提供了质量评价与监管依据,还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成功接轨。相较于国家标准的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育方案的建设仍稍显滞后,因此,中高职院校需要将人才培育方案建设置于职业教育的突出地位,通过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融入专业建设,精准对标国家标准与各类职业认证要求,确保所培育人才能够有效适应社会要求。

(三) 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机制的必然选择

与传统制订的教学计划不同,人才培育方案建设不仅强调方案的科学制订,还关注方案的全面贯彻与高效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院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这个核心点并以此带动其他工作。而方案制订只是基本前提,方案的有效实施才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过程中更为复杂的工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党的领导与一把手亲自抓,又离不开各部门协调配合与全方位系统推进,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育方案的建设,通过系统考虑方案实施所涉内容、给出具体要求、建立约束机制,彻底解决以往系统推进动力缺乏等问题,为构建协同高效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提供支持[2]。

(四) 助力职业院校高质量与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国家致力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对于肩负社会服务功能的职业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策略也应适应产业转型要求。因此,职业院校亟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推动高技能人才培育方案建设,在方案指导下设置专业学科,实现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培育出高素质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人才,既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又为职业院校自身高质量与内涵式发展提供助力[3]。


二、职业院校人才培育方案的现状与问题解析


(一) 强规划弱导向

当前,国内职业院校在人才培育方案建设中往往存在强规划弱导向的问题,多数人才培育目标符合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内涵要求,专业定位相对准确,目标阐述也翔实具体,基本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育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很多院校在人才培育方案规划中忽视了调研论证环节,使得人才培育方案建设缺乏应有的目标与市场导向性。一方面,部分院校因认知浅显而导致市场调研缺乏足够的目的性,很难客观、全面地把握市场需求、职业教育重点及人才能力培育要点;另一方面,很多院校在初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后,并未组织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及骨干教师对方案展开论证,这使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反馈和修正,继而对后续课程规划及方案实施造成严重影响[4]。

(二) 多同质少特色

人才培育方案不仅为职业教育人才培育工作的开展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本依循,还集中反映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文化与教育理念。纵观国内各大院校,多数所制订的人才培育方案均大同小异,暴露出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一方面,国内职业教育是从“专业教育”转型而来的,虽然多数院校已然认识到二者的差异,也理性表示要与“学科教育”划清界限,但实施过程中仍不自觉地效仿,无论是人才培育目标、课程设置,还是保障措施无不显示出浓郁的“专业”色彩与趋同性,这是导致很多院校人才培育方案特色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很多职业院校将升格学校作为主要追求目标,聚焦于建设综合性院校,这导致所制订的人才培育方案缺乏必要的地方特色,更无益于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推进[5]。

(三) 重编制轻执行

当前,多数院校均对人才培育方案的建设给予充分重视,几乎每次修订与重构均由教务处、教学单位联合精心编制,结合二级学院、院校逐级审核之后全面施行,然而,方案在具体施行过程中却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与稳定性。一方面,作为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指南,人才培育方案并未切实落地,教师大多只关注所教课程及课时安排,不注重人才培育目标、课程体系及毕业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沿袭传统教材与教学模式,这导致职业教育效果很难达到人才培育方案的预设;另一方面,方案理应被视为教学管理相对稳定的纲领性文件,但因教学条件有限,在方案施行时多次存在临时调整或更改的现象,这直接导致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与人才培育目标不一致,人才培育方案沦为形式[6]。

(四) 强经验弱规律

当前,多数院校人才培育方案建设中强经验弱规律问题突出,方案编制、执行过程多从经验出发,缺乏对职业教育规律与人才培育方案自身发展逻辑的深层次思考,这导致每次方案的修订与重构犹如一场冲动一时、想当然式的改革,而非精心设计、稳步推进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多数院校人才培育目标偏于笼统泛化,不够明晰细化,因而很难作为课程目标设置与课程内容编排的直接依据,加上系统科学观、方法论的缺失致使方案建设趋于盲目化,学校只能依循经验对课程进行增删、更新、整合,难以判断课程体系与人才培育目标、毕业要求的适配性;另一方面,课程教学中“重教轻学”问题突出,这源于方案中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与课程体系等三者不甚明晰的逻辑关系,因此,亟须加快把握人才培育方案的建设规律与发展逻辑[7]。

(五) 重管理轻反馈

当前,国内各大院校教学常规管理文件往往较为齐全,基本覆盖了日常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也保障了教学管理目标及基本职能的实现。从人才培育工作的全局来看,多数院校无论是专业动态调整、课程标准研制,还是产学研人才培育模式建设均未全面体现于人才培育方案中,这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协调、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格局的建设。不仅如此,人才培育方案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工程,除了编制与执行,还涉及监控、反馈、评价等多个环节,然而,跟踪反馈的缺失、监控措施的不力、评价机制的薄弱导致人才培育方案施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严肃性不够,并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与人才培育的效果[8]。


三、职业教育转型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育方案的建设思路


(一) 重视调研,充分研讨,强化就业导向

针对人才培育方案强规划弱导向等问题,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系统深入的调研论证工作,为高质量人才培育方案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一方面,职业院校坚持市场导向,广泛开展调研,具体而言,要依循调研、分析、论证的基本流程,通过问卷、访谈、材料收集等多种方法,对行业、企业、毕业生、在校学生进行跟踪调研与学情调研,全面把握区域产业发展趋势与行、企人才需求变化,确定面向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形成专业的人才培育调研报告,为人才培育方案的建设提供支持[9];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坚持目标导向,根据专业办学定位,既要从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高度把握人才培养要求,又要从毕业就业、创新创业维度明确学生的毕业要求,还要从学生职业发展、终身学习能力角度确立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等要求,并结合上述要求,从多方位、多轮次、多人员出发,充分研讨人才培育方案的各个环节与内容,确保方案既耐看又耐用,最终形成集学校、行企、专家等各方智慧于一体的人才培育方案[10]。

(二) 立足校情,突出优势,体现培养特色

针对人才培育方案多同质少特色等情况,职业院校要立足校情,突出优势,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职教特色与本土特色。一方面,为了打破传统千篇一律的“专业”色彩,职业院校要从人才培育目标入手,凸显其职业教育特色。具体而言,既要从社会宏观视角出发,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及区域产业实际调整目标,致力于为各行各业提供一线生产、管理、服务、建设所需高技能人才,又要从个体微观视角出发,依循能力本位,注重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职业胜任力,还要以素质为核心,强化学生知识、能力培养,持续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为培育德艺双馨的高技能人才提供支持[11]。另一方面,为了转变人才培育方案地方特色缺失的现状,中高职院校要立足校情,凸显办学特点与培养特色,既要适应区域产业需求,对接“X”证书,衔接岗位入职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又要充分利用地方政策红利,支持重点扶持行业的专业建设,确保人才培育工作高效开展[12]。

(三) 明晰重点,确定重心,深入贯彻方案

针对人才培育方案重编制轻执行的问题,关键是要明晰重点,确定方案重心,并深入贯彻和严格执行方案。一方面,职业院校要结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在人才培育方案建设中将重点集中在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教学基本条件、人才培育质量保障等三大方面,并尽可能保持新旧方案的连续性,少做无意义的改动;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积极探索人才培育的内容与形式,充分体现方案的指导水平,避免方案沦为一纸文件被“束之高阁”,例如,教学基本条件作为方案实施重点极易遭到忽略,因而院校要给予充分认识,通过系统调研和综合论证确立教学基本条件,确保方案制订标准始终高于基本条件,如此方可保障方案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此外,方案一经制订和施行便成为职业教育进程推进的基本依据,无论是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学生毕业依据等均要严格依循方案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凡方案规定的量化或质性指标均不得更改或降低标准,如此方可维护人才培育方案的权威性、稳定性、规范性,促进人才培育目标的顺利实现[13]。

(四) 把握逻辑,遵循规律,优化课程体系

对于人才培育方案建设过程中强经验弱规律的问题,关键是要把握人才培育方案自身发展逻辑,遵循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成长及学生认知等基本规律,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方案建设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一方面,职业院校要以OBE成果导向为依据,依循“反向设计”原则,从行业需求出发反向设计人才培育目标,并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设计课程体系,确保课程知识体系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同时要严格遵循职业教育“做中学”的基本教学规律、学生“体验互动”认知规律及工作知识的学习规律,通过体验学习隐性工作经验与系统学习显性技术知识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使人才培育目标中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成功落地[14];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思路,并面向产业趋势与行业需求,持续完善人才培育方案,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支持下,促进人才培育质量及效益的稳步提升。

(五) 全程跟踪,动态反馈,加强监督评价

对于人才培育方案建设中重管理轻反馈的问题,职业院校要加强方案建设的全程跟踪、诊断与反馈,强化监督与评价,为人才培育方案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加快构建人才培育方案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把握区域产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及行、企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内容,保障课程标准及内容、职业教育供给紧贴产业趋势与行业需求,以此凸显方案在高效指导、跟踪监测、诊断优化职业教育全过程中的功能与价值;另一方面,中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方案评价改进机制,涉及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结果的使用等操作性反馈,在机制推行过程中,既要通过毕业生跟踪反馈及行、企单位等社会评价对人才培育目标进行改进,又要依循评价结果对方案进行修订和调整,使之更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及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此外,政府有关部门要发挥宏观指导职责,认真监管人才培育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不合格或不认真执行的方案,切实保障高技能人才培育的质量[15]。


四、职业教育转型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育方案的实践策略


(一) 价值认同与理念变革是实践先导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为了确保高技能人才培育方案成功落实、落地、落细,必须争取全校师生的价值认同,促进人才培育理念的变革。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深化对人才培育方案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方案作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部署、教学标准的重要文件及其在人才培育质量方面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打破传统对方案“修修补补”的随意态度,而要在主动理解和把握国家的政策要求与人才培育内涵的基础上,对人才培育方案进行统筹规划、全新设计与全面落实,使之“脱胎换骨”,充分发挥其在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组织、质量监控与评价中的指导效用;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树立标准意识,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依循,全面落实国家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环节的基本要求,既要在学科、课程、教学等“过程”标准与证书“质量”标准的引领下,提高方案的操作性与适应性,又要彻底打破实施主体的“思想障碍”,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争取广大师生的价值认同,有效减少标准落地的阻力[16]。

(二) 组织领导与团队建设是根本保障

组织领导与团队建设是人才培育方案高效实施的根本保障。为了保障方案的实施效能,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在地方党委领导下,定期组织校级党组织会议与校长办公会,对人才培育方案的建设与实践进行经常性的研究,同时要选好负责人,加快成立由校领导、专业负责人、专业领头人、骨干教师、行企专家等组成的专业协作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专业调研、方案编制与审定、方案实施与改进中的“智囊”作用,还要配足配齐师资队伍,通过多方参与、专兼结合、跨界组合,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强大的方案执行工作队伍,以稳步有序地推进人才培育各项工作,如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上海电机学院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分别作为市级2021年项目的领队与专家,带领上海代表队龚宇航选手到广州进行选拔赛;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明确各部门及主体在人才培育方案实施中的责任,通过科学分工,确保方案的全面落实,具体而言,要从方案实践的“两条线”——实施线与监控线出发,由副校长分管实施线,教务处统领方案实施,各级学院则根据专业实际加以落实,而监控线则由校长直管,督导室负责推进,通过“两条线”同步推进及部门间协同配合,保障人才培育方案的高效实施[17]。

(三) 顶层设计与制度规范是基本前提

顶层设计与制度规范是人才培育方案有序实施的基本前提。在职业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一方面要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环境,结合政策精神及专业实际,强化人才培育方案建设的顶层设计,协同各部门科学制订方案的时间表与程序链,规范方案内容要求与文本格式,明确方案目标要求、制定原则及程序、部门分工及职责、日常安排与保障措施等;另一方面,要建构起与方案相匹配的人才培育制度体系,包括“三全育人”机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书证融通机制等,既要根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要求,面向学生全面发展,将思政教育摆在首位,全面推进各专业“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机制建设,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又要坚持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联合育人作用,借助企业的场地、设备及技术优势,达到人才培养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效果,还要加快建立书证融通机制,将“1+X”证书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专业“学分银行”,对学习成果进行认定、积累和转换,为高技能人才培育提供支持[18]。

(四) 要素协同与要求落地是核心环节

要素协同与要求落地是人才培育方案实施的核心环节。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人才培育方案各要素涉及专业名称及代码、修业年限、人才培育目标及规格、课程设置与要求、教学进程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等内容,职业院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对各要素逻辑关系加以梳理,其中,“职业面向”要衔接专业与职业发展,“培育目标及规格”要界定人才培育的具体要求,“课程设置与要求”要支持人才培育目标与规格的实现,“教学进程安排”要规范课程设置的联系及要求,“实施保障”要注重调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毕业要求”要对学生素质、知识及能力达成度进行综合检验,通过各个要素的协同推进,确保人才培育方案各项要求的成功落地[19]。如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技能大赛,依托“星光计划”“国赛”“世界技能大赛”等平台,大力开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活动,大力提升学生竞争能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积极为国家的发展输送更多具有优良职业素养和过硬技能水平的现代工匠。


参考文献:

[1]王泳涛,杨曦.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透视与提升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7):3-6.

[2]利兵.两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意义、原则与路径——以中等职业学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3):71-76.

[3]安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发展历史与现实问题——于文献综述的视角[J].江苏教育,2020(92):13-18.

[4]万全.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施的理念、特点和要求[J].江苏教育,2020(92)-8-12.

[5]管永权,刘景忠.完善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须坚持问题导向[J].江苏教育,2020(92):32-35.

[6]田友清.落实“四好”人才培养方案,助推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J].江苏教育,2020(92):28-31.

[7]唐洁,吴屹,蒋珍菊.新四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建构与实践——以西华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0(24):151-154.

[8]吕良燕.新时期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现状诊断分析——以北京市41所中职学校文本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7):51-56.

[9]李梦卿,邢晓.“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07-114.

[10]吕良燕.国家标准框架下北京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诊断与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20(2):52-57.


文章来源:卢琛.职业教育转型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育方案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22,(06):54-5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教育测量与评价

期刊名称:教育测量与评价

期刊人气:80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4-1536

国内刊号:43-1482/G4

邮发代号:42-353

创刊时间:200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