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启发式教学在影视剧创作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2021-09-28    6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在剧本创作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是教学的关键。打破侧重传授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生活中的事例与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建构以"问题设置、激疑引思"为主的教学路径,注重教与学过程中的启发,从而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自主讨论与探究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有效完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激发创造性思维。

  • 关键词:
  • 创造性思维
  • 剧本创作
  • 启发式教学
  • 问题设置
  • 加入收藏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一词源于中国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这是说,当学生处于主动的积极思考状态时,教师适时地帮助开启、予以疏导,以此让学生达到求知的目的。毫无疑义,孔子通过这一主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并且在教育实践中为世人留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相较于孔子而言,在西方首先倡导启发式教育的是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他在教授知识时,面对学生的疑难,从不给予正面回答,而是选择用对话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索,并且在不断的提问中,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从而自行得出结论,发现真理,获得智慧,甚至“认识自己”。他称这种方法为“精神助产术”,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毋庸置疑,苏格拉底的这种“问答式”教学法,对当下的教学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教育发展到今天,在教育者不断践行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含义。而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中客观规律和学生认识结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精神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二、启发式教学在影视剧创作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


在剧本创作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是教学的关键。打破侧重传授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式引入,层层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自主讨论与探究中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效完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注重教与学过程中的启发,通过互动式的思考题和小结,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学以致用的快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用生活中的事例与现象激发兴趣

1.让学生自己发现兴趣的源泉

基于“兴趣的奥秘何在”这一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2因而,他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要不断支持、巩固学生想要变成发现者的愿望,用专门的方法来助其实现这一愿望。”3也就是说,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发现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劳动和成就。

对于影视剧创作这门课程而言,学生在进行剧本创作之前,首先要思考的是“我要写什么?我能写什么?”用这个“什么”来催发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冲动,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例如,在《剧本的构思》的教学中,教师在明确本课堂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从人物出发进行故事构思”之后,针对需要探究的问题,给出了一则当下热门的新闻案例:既定新闻中高考“落榜生”——陈春秀为基本人物,按照故事/情节步骤拆分。在步骤一中,要求学生找出人物现阶段最大的烦恼;在步骤二中,由烦恼推导出人物的具体目标;接着在步骤三中,启发学生思考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必须面对并解决此烦恼;最后让大家讨论阻碍人物解决烦恼的对抗事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由学生分小组讨论,再由每组代表进行课堂阐述。

当学生阐述完之后,对“如何从人物出发进行故事构思”奠定了思维基础。接下来,教师便既定某大学生为基本人物,按照上述步骤同样拆分。要求学生每人在卡片上写出人物现阶段最大的烦恼,分组讨论,PK出最适合故事创作的烦恼,然后按照步骤由低级到高级逐层深入。

根据课堂的呈现,学生显然对一些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而又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隐秘过程产生了兴趣,展开了积极的脑力劳动,并且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掌握了故事创作的思路与方法。

2.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剧本构思是剧作的起点,好的创意与选题是决定影视作品成败的关键,也是编剧着手创作剧本的第一关。而创意来源于生活,艺术作品源自创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

例如,在上述“既定某大学生为基本人物”的讨论过程中,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当同学们的思路较为相近时应该如何处理?”于是便涉及到了如何进行构思变形。学生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如果构思不够引人入胜,能不能加入东西使之变得吸引人?能否在情节上补充其他想法作为副线或次主题?如果特色不够突出,能不能换个独特的?如果这个故事和其他影本相似,能不能补充新的东西?而要解决构思变形的问题便要求学生通过知识的运用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即主动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用心去挖掘人物身上的“独特点”。

基于剧本创作的特性,在初期的教学中,教师把重点放在了“人物”上,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以及课余时间完成人物观察,并且对于该课程的考试方案进行改革。期末考核,要求学生选定身边的某一人物进行深入了解和细致观察,总结出人物的三个性格特征,其中每一点性格特征都要用2-3个具体事例来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完成人物小传。

通过“人物观察”的具体实践,学生不难发现生活永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要创作出一部好剧本,首先必须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二)建构以“问题设置、激疑引思”为主的教学路径

1.针对重点与难点设置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是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它要求教师在定位正确、保证重点知识教学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学习困难,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对于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有效问题的设置是较为有效的措施。

例如在《困境与人物》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在充分考虑影视剧人物塑造的特点与方法的基础上,明确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困境的含义,其难点是“如何给人物设置困境”。针对这一重点与难点,教师确立了本堂课的思路是围绕困境设置的方法阐发问题:“什么是困境?为什么要给人物设置困境?如何设置人物困境?困境设置的意义是什么?”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则围绕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影片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且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用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1)巧用图片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在《人物与困境》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困境”的定义,教师采用了一张网络上的热点图片进行课堂导入。图片中故事说的是“一个农夫在河边砍树时突然遇到了一只狮子,他迅速地爬到树上去,却发现树上有一条蛇,当他想往河里跳时,却又发现河里有几天鳄鱼正俯视眈眈地看着他……”。

在讲述困境的定义时,教师先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并提出问题“此时的农夫正陷入到了什么当中?他所处的状态具有什么性?”当学生回答出“困境”与“戏剧性”时,教师再来明确困境的定义,即困境是对人物状态的戏剧性强化。接着,教师进一步指出定义中的三个关键词:人物状态、戏剧性和强化。旨在让学生理解,我们在课堂中所说的困境都是围绕人物来设置的、通过人物状态来呈现,而戏剧性则是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矛盾冲突放大了给观众看,强化也就是压力的增强。

(2)结合经典影片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在理解了困境的定义之后,学生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设置困境。于是,教师把这一问题提出来之后便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经典影视案例——《唐山大地震》中“母亲救孩子”的节选片段。提醒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注意思考:“影片选段中设置了哪些困境?是如何设置的?”

学生通过观摩影片案例,直观地回答出了影片选段中所设置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来分析如何设置困境。第一步:遭受压力,生命蒙难——第一重困境(其一,母亲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需要独自面对所有事情;其二,儿子与女儿还被压在废墟下,等待救援);第二步:增加压力,两难抉择——第二重困境(压力的增加主要来自两点:第一点,母亲的心理压力;第二,选择压力。儿子和女儿同时被压在同一块石板下,并且都对生命充满了渴望。母亲陷入了两难之境,无从选择);第三步:极限压力,生死抉择——第三重困境(一方面,孩子在下面已经快没有声音了,危在旦夕;另一方面,还有其他的活人需要救援。在这个时候,母亲必须要做出选择)。

师生在分析了案例之后,教师继续通过影片案例去引导学生发现母亲从遭受压力到增强压力,再到极限压力,整个“救人”的过程中,人物的压力是在不断强化的。由此可见,影视《唐山大地震》的困境设置是层层递进的。由最初的自然灾难上升到了家庭的灾难,再到人性的灾难,并且由一个困境引发了另一个困境。最终困境的解决标志着影片的高潮和结束。

通过对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母亲救人段落”这一困境案例的深入分析,学生清楚地推导出案例段落中是如何一步一步给人物设置困境的,并且从中提炼出了困境设置的方法,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了知识、拓展了思维。


三、启发式教学在影视剧创作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就教育而言,启发式教学法是相对于填鸭灌输式的教授方法而言的,是对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更新,能够对传统教学模式起到极其重要的辅助、提升作用。而对于影视剧创作这门课程来说,创作思维的培养往往是教学中容易忽略的。

作为学生,“知道”与“理解”是两个不同的层次,而理解之后能否自由地运用于创作中,能否更好地去观察自然与社会并且让知识生动活泼起来,才是学习的关键。作为教师,在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必须认真分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本质、形式以及运用手段,思考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启发,什么时候该启发,能够启发到什么程度。从具体实践来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从问题的角度来分析教材,找出能够让学生产生疑问的点,激发求知欲。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疑引思,营造出自主探索知识的课堂氛围。每次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布置与本次理论课程相关的实训内容,通过课后分组指导对课程训练进行强化,及时将课堂的反馈效果和实施情况做好记录,在教案后面进行总结与反思。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与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极带领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采风实践,要求学生做好调研和记录,归纳出可供创作的素材。除此之外,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问自己,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得到了提升,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强化,创造性思维是否得到了激发。

当然,学生获得知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手段。知识只有存在于学生的脑力劳动中、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学生的互动关系中、精神财富的不断交流过程中才是流动的、灵活的。怀海特在《教学的目的》中写道:“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有专业知识的人。”4在谈及教育的节奏时,他把教育分为了三个阶段即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其中综合阶段所对应的教育便是大学教育,他认为“综合阶段的本质是,脱离那种被训练的被动状态,进入到积极主动应用知识的自由状态。”5由此可见,在大学,教师除了要处理好教材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在教学内容上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性和针对性,更应该要启发学生学会从一般抽象概念向具体事例运用的转变,最终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的艺术,即“教师通过自身的榜样让学生领悟到,知识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成长,从而把成长、开放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述而[M].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赵聪,译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21.

[3]怀海特.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立中,译注.上海:文汇出版社, 2012.

[4]杨小洪.湿地蛙声[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5]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6]汪流电影编剧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7]约翰霍华德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


文章来源:雷丽茹.启发式教学法在影视剧创作课程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21(28):161-162+18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江苏高职教育

期刊名称:江苏高职教育

期刊人气:60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1-4644

国内刊号:32-1886/G4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