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建设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策略

  2021-11-22    9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福建省三明工贸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于2021年被福建省教育厅列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为推进专业群建设,提高机电技术专业教育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化、高素质的机电技术人才,结合实际探讨机电技术专业群的建设问题。

  • 关键词:
  • 专业群建设
  • 中职学校
  • 人才培养
  • 教学资源
  •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 加入收藏

要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关键在于加强学校专业内涵建设,学校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不断拓展或调整专业、集群发展,促进专业间的协同发展与教学资源的共享,做大做强专业群。


一、专业群建设模式选择


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应坚持群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的原则,构建出一个专业群结构系统。比如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作为核心,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分别是机电技术应用、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电子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群应建设具有专业的实训基地,通过“群平台+专业化模块”“校企共育”的教学课程体系,来形成一条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到“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同时借助当地的产业发展优势,逐渐向产学研方向发展,形成一个省内特色专业群。[1]


二、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内容


(一)完善“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为学生搭建一个“员工—主管—总监”的纽带,充分利用机电技术专业群内的各类专业资源,为师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精专业”是指中职学校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打造出一支具有综合能力的教师队伍,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工程技术研发水平,增加对教师队伍的重视程度,为教师队伍进入企业锻炼提供平台和机会;“强实践”指的是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如“课程实训、学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来丰富教学的内容;“重应用”指的是锻炼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采取“双证毕业”方式,将行业认可度较高的企业认证证书引入进来,以此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2]

(二)建立“强基础、练技能、求创新”课程框架体系

中职学校借助本地机电产业的区域发展优势,成立相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针对机电专业的特性进行整理归纳,设计出符合当地行业需求的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强基础”指的是要保证机电技术专业群平台中所包括的课程体系比较完善,包括的知识内容要多样全面;“练技能”指的是设置专业化的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线,针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分专业培养,突出专业特点;“求创新”指的是为学生设计一些和其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一些行业发展方向以及最新资讯信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

(三)建设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水平鉴定及社会技能服务为一体的省级现代制造实训基地

为了充分满足专业群的各类需求,中职学校应该整合校内外的资源,构建“基础知识模块化”和“实训工位项目化”的实训体系,做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生产,进而达到实训的目的。中职学校联合企业,形成合作关系,企业参与学生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出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还能为学校培养出优秀的专业机电学生,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四)学校和企业围绕机电、电梯、电子、汽修等专业共建信息化知识平台

中职学校要发挥自身教学资源优势,同时引入社会资源,构建专业信息化知识平台,丰富机电、电梯、电子、汽修等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研发、创新学习的平台,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教学课题,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五)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中职学校要对教师资源进行整合,按照专业群的教学需求,进行专职、兼职教师的分类,主动与企业构建一条交流通道,实现学校教师和企业骨干的“互聘、互兼”,以此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强化教师团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服务能力,[3]进而可以打造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


三、专业群建设特色改革创新


(一)校企深度融合,以产促学

中职学校应该联合企业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项目教学,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所有考核标准都严格按照企业的标准。这种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学生来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就业能力,还能够提升教师的整体实践能力。而对于学校来讲,可以将传统的理论型实践变成经营性实训,进而可以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推动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围绕专业核心课程,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特点,围绕学校的专业核心课程,中职学校可以针对机电专业来设置一些特色选修课程,如智能仓库管理、自动化设备等,使得专业群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历史发展有机结合,进而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专业群建设基础

中职机电技术专业群建设要建立在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机电技术专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按照专业设置对接产业结构,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建设,注重实践教学,将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进行紧密衔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为专业群建设提供支持。[4]


四、专业群建设的预期目标


中职学校机电技术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将培养现代高质量人才作为教育目标。

(一)通过专业群建设,不断创新管理体制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群中各个专业的建立和开展,要不断进行创新优化,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使得每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都能够具有较高的水平,进而形成机电技术专业共享教育平台,借助专业群来提升中职学校的专业水平,提高中职学校在教育领域内的排名。

(二)整合教学资源,改造课堂教学结构

中职学校要不断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专业的教学资源,构建“群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体系,使得课堂教学结构、内容得到创新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效果。同时,中职学校还要整合企业资源,不断深化“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人才培养路径。结合学校和合作企业特点,设计出特色实训手册,制定具体的执行细则,不仅规范实训内容,还能保证实训的质量。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学创新团队

中职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借助专业青年教师“青蓝”工程,不断提高机电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其实践应用能力,引导教师主动参加各类专业大赛,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保证教学效果,进而实现教育目标。

(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专业群基础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群内会因为工程对象的不同,出现很多种类的课程内容,一般可以分成两大类,分别是共同理论基础课程与专业所需的技术课程。

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育模块,然后布置多种理论和实践任务,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训练,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奠定学生的专业群基础[5]。

(五)实施“1+X”证书制度,推进专业群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中职人才培养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在中职机电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原来的“双证书”制度要逐渐过渡到“1+X”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不仅可以满足专业群人才培养需求,也更加关注岗位特点,它并不是简单的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相叠加,而是需要校企合作构建“课证融通”的生态体系,逐步将“1+X”证书融合到职业专业群构建中,从而真正实现技能、经验、职业素养等内容的充分融合,更好地促进中职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中职机电技术专业群建设,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当前教育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形势,加强专业群建设与先进信息技术的整合,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将“精专业、强实践、重应用”作为教育教学的宗旨,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机电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宏亮,牛彩露,张晶,等.机电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21(4):34-38.

[2]黄敦华,季君,马冬宝,等.机电―体化技术专业创新团队建设实践[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20,33(6):141-144.

[3]虞艳秋.关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与质量提升的实践探索[J].湖北农机化,2019(9):40.

[4]孙建中,王荣,李俊丽.机电专业群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2017,16(2):41-44.

[5]贾宝勤.建设专业群推动专业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1997(3):21-22.


文章来源:张华荣.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48):62-6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名称: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人气:89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云南大学

出版地方:云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1-7511

国内刊号:53-1176/C

邮发代号:64-85

创刊时间:200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