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生涯发展视角下高职院校征兵工作开展策略

  2021-07-29    7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化探究,生涯发展理论在重要的教育阶段被多次提及,被运用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职业认知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当前,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高职院校中征集新兵是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重要就业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和配合国家征兵工作。本文对高职院校征兵工作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高职院校征兵实际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 关键词:
  • 军队现代化
  • 征兵工作
  • 生涯发展理论
  • 职业认知
  • 高职院校
  • 加入收藏

生涯发展理论是目前实际应用最广泛的职业理论,认为生涯的选择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事件,生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职业选择上,它也涵盖了生活广度和生活空间,形成纵横交织的发展结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高职院校做好大学生征兵入伍工作,在履行国防教育责任的同时,引导学生以发展眼光看待军人职业,把自身职业发展融入国家建设中,让军人得到全社会的尊崇。因此,剖析目前高职院校征兵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挖掘生涯发展教育在高职院校征兵工作中的作用,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当前高职院校征兵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剖析


(一) 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弱化了学生国防观念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物质条件变好,人们思想在其中发生了变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等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校园文化和氛围都会受到市场和社会的环境影响,也会被学生所接触。在这种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创新了经济思维,增强了趋利意识,而弱化了国防观念,对家国的认识会更多地停留在书本和口头上,在行动上较为软弱。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征兵入伍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还有当前大学生独立意识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对部队的艰苦生活有一定恐惧,这样形同虚设的国防教育及学生自身家庭环境的影响,逐步导致大学生缺乏国防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征兵工作的实效。

(二) 缺乏完善的国防教育制度

完善的国防教育制度和征兵政策规定对高职院校征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如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缺乏针对性宣传等。学生对入伍后的保留学籍情况不清楚,对退伍后的奖励政策不了解,返回校园后受到的待遇一般。还有在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中,大多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完善的领导管理体系和对应的制度保障,长期处于初步和低层次的状态,甚至有部分高校把国防教育作为阶段性和突击性的任务来开展,认为组织完学生入学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程就完成了任务,履行了职责。这样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水平,无不显示了国防教育制度在落实和贯彻上还存在很大有待完善的地方。

(三) 政策宣传不到位,学生积极性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对参军征兵入伍的政策不是十分了解,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对相关政策一无所知,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宣传力度不足,普及程度不够,且在动员工作上没有站在信息接收一方的立场上宣传与其相关的内容,如福利政策、优先政策等,因此在宣传动员工作中更应该抓住重点工作,主次分明,防止本末倒置。还有征兵宣传手段单一,内容老旧,停留在发布广播、张贴标语、拉横幅、喊口号等表面形式上,没有紧跟时代潮流,没有充分使用现代媒体设备,挖掘新渠道,更不符合新时代学生特点,无法激发学生的共鸣和共情心理,宣传效果十分薄弱。

(四) 缺乏退役学生的榜样引领作用

退役复学学生是高校征兵工作和国防教育工作的受益者,更是其中的实践者和参与者[1]。然而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征兵工作中未能充分发挥这个特殊群体的榜样引领作用,未能通过宣传、分享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发挥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普通大学生群体中的引领作用,也可以说是未让普通大学生增加对军营生活的了解和认识。更有甚者,部分高职院校对退役复学学生的关注不够,不温不暖,不冷不淡。高职院校对国防教育相关学生社团和组织的管理教育工作不到位,未能清楚正确认识相关学生社团和组织在征兵工作的定位,相关学生社团和组织的工作未能发挥工作实效,在普通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生涯发展视角下高职院校征兵工作开展策略


(一) 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扎实国防教育工作

站在学生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说,高职院校以大学生征兵入伍工作为国防教育工作的抓手,通过开展有效宣传和针对性动员工作,引导学生从自身素质条件出发,投身军营,这样在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扎实开展实质性的国防教育,就需要把国防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做到应征、就业两不误,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

这样才能够在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同时,挖掘学生在认知自我、认识环境、科学定位的基础上,确定最优职业发展和锻炼目标,实现个人阶段性生涯目标,使其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应征入伍作为一项就业政策,本身就具有深刻的国防教育意义,因此基于生涯发展视角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征兵动员工作,应该把进行国防教育意义放在第一位,加上大学生优质就业,使得征兵动员工作的内容主次分明,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 创新高职院校征兵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

在“强军梦”的思想引领下,从生涯教育的实际出发,高职院校创新征兵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引领,在宣传上不仅要张贴公告和宣传标语,更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宣传对象特点,创新运用自媒体、新媒体平台等在学生中开展征兵工作。结合大学新生开展的军训活动,开展军营体验活动,军需内务模拟活动等,使学生对军人职业有更多环境和社会认知,为明确军人职业目标打下基础。还要建立退役复学学生社团组织,最大限度发挥退役复学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大学生征兵工作融入生涯教育中,引导学生以生涯发展的眼光看待应征入伍,以生涯发展策略进行职业决策和目标实施。这样在注重工作实效的同时,创新了工作思路。

(三) 营造大学生入伍良好校园氛围,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在开展高职院校征兵动员工作的基础上,应准确利用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的宝贵时间,充分调动参与和涉及征兵工作的各方力量,通过特殊节日,如国庆节、建军节、校园运动会等,在活动中展现军人与众不同的魅力,还可以通过辩论赛、知识竞赛、摄影大赛等活动方式,挖掘军旅题材,突出征兵工作优势,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校园文化建设,使普通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参军报国的热情,为新时代国防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并且注意在营造良好校园氛围的过程中,做到前期宣传、中期活动、后期深化效果相连贯,系统化、一体化的开展,使得工作实效更为明显、持久,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爱国主义实践教育。

(四) 关心关注退役复学学生,军民一家亲

对于上述分析的当前征兵缺乏明显的榜样引领作用问题,高职院校征兵工作要从发挥退役复学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出发,以点带面,充分关心关注其校园生活适应情况、学业情况、就业职业情况等。高职院校工作人员要经常关系服兵役学生的情况和他们在军营中的生活,常联系,做到让其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服役,报效国家。还要及时正面回复学生家长的问题,并鼓励新兵积极融入军营生活。为广大有志投身军营、报效国家的学生提供一个认识和了解的平台。辅导员关心退役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各方努力,把征兵工作做成一份有温度有情怀的工作。

(五) 把加强思想引领摆在做好征兵工作的重要位置

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高校在重视国防教育、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把思想政治课程和职业发展课程相结合,将征兵工作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相结合,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高职院校更应该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工作方法,将讲好中国故事和引导学生书写人生故事相结合[2],端正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正确发展方向,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将参军入伍的个人梦、强军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上,青年兴则国家兴,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将参军入伍和树立理想信念相结合[3]。除此外,高职院校宣传部门更应该结合全校班级主题班会的开展工作,策划有针对性的宣传主题,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和特殊工作节点上,通过班会形式,扩大宣传面,便于学生增加了解,深入学习。这样,才能将思政教育和生涯教育融入校园建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辅相成,相得映彰。


三、结语


在“强军梦”的思想引领下,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征兵工作明确了工作方向,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生涯发展理论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在引导学生参军入伍方向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高大学生征兵工作实效。高职院校需要基于大学生生涯发展特点,从学生自身生涯发展出发,发挥理论指导实践作用,创新征兵工作开展方式,增强国防教育征兵工作宣传效果,在履行高职院校政治责任的同时,为国防事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川乐.强军梦背景下高校思政与征兵工作结合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0):119-120.

[2]孙瑞霞.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2):125-126.

[3]王慧."强军梦"视角下增强在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实效性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0):3-4.


文章来源:梁丽.基于生涯发展视角的高职院校征兵工作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8):131-13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培训

期刊名称:中国培训

期刊人气:47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主办单位: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4-3713

国内刊号:11-2905/G4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