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主体性发挥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内在逻辑探究

  2021-01-19    25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只有当贫困群众本身具有强烈的脱贫内生动力,有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内在自觉,才能迸发出强大的驱动力量,脱贫攻坚才有可能顺利推进。因此,必须坚持和依靠人民群众,发挥贫困群众主体性功能,充分调动起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脱贫攻坚中能够在思想上自觉认知,情感上主动接受,行为上积极参与。这不仅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要求,也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关键手段,更是贫困群众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从加强思想引导,能力提升,方式改进,氛围营造等方面入手,真正调动和激发起贫困群众主体性效能。

  • 关键词:
  • 主体性
  • 主体性功能
  • 以人民为中心
  • 脱贫攻坚
  • 贫困群众
  • 加入收藏

人民群众作为能动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彻底实现真脱贫、全脱贫、稳脱贫,最终还得依靠贫困群众自身的智慧和劳动,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催生其强大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要求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贫困群体的主体性。


一、脱贫攻坚中贫困群众主体性发挥的价值所在


人的主体性发挥,实现了现代人和传统人的分界,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力量。在扶贫进程中,贫困群众的主体性发挥,对于脱贫攻坚的顺利开展和最终成效,对于真脱贫、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我国,人民群众更是国家的主人,实现了自己当家做主。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个政党能在历史发展中起多大作用,关键看其能在多大程度上动员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不仅在理论上深刻认识人民的主体作用,而且在实践中通过制度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1]今后几年,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这就需要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础上,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二)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关键手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运动的源泉与动力,它规定着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方向,是决定力量。脱贫攻坚,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都已经全面动员起来了,外部帮扶力量已非常强大,强大的外部力量最终还需内部动力才能真正发挥实效。而贫困群众既是精准扶贫的对象,更是精准脱贫的主体,由贫困状态到非贫困状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离不开脱贫主体———贫困群众自身的动力、活力和努力。只有贫困群众自身主动作为和勤奋劳作,扶贫资金和项目才能发挥真正作用,外在巨大帮扶力量才能被有效吸收并转化为脱贫成效,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和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在基层得以科学落地和有力彰显。如果缺少了贫困群众的内在动力和自身努力,外人再使劲也很难使其摆脱贫困境地,所以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调动起贫困群众的主体性,催生其强大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在扶贫进程中积极主动作为,这是实现脱贫的关键手段,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三)贫困群众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主体性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的过程,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当前一些贫困群众,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在自身发展,特别在自身人格方面的发展还存在一系列消极状态,如存在自卑自轻自弃现象,导致“破罐子破摔”,催生“等、靠、要”等一系列消极思想,甚至是“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丧失了向前发展、追求美好生活的斗志,这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由此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参与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因此,在扶贫进程中帮助贫困群众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就是帮助促使其从主体自身角度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让他们重拾发展自信,追求更高品质生活,更是激发他们积极上进不断进取的关键手段,最终实现自身人格的独立和社会认可。


二、脱贫攻坚中贫困群众主体性发挥的外在表征


人的一切活动是从知到行的一个转换过程,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脱贫攻坚中贫困群众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就是在相关的认知和实践活动中呈现和张扬。

(一)思想上自觉认知

认知贫困是最大的贫困。当前存在一种“贫困认知税”现象,即“贫困消耗了贫困者的认知才智,向贫困者征收了认知税”[2],这种认知的限制是抑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前扶贫工作更强调扶贫先扶智。针对当前一部分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误解,如扶贫就是单纯给钱、给物、给政策的错误认识,以及不愿了解相关扶贫政策、方针、路线的现状,对什么是扶贫,扶贫有哪些政策措施存在不知晓的状况等等,这除了需要党和政府做好外部的宣传与解释沟通,更需要贫困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功能,以好学愿学的态度主动去学习了解相关扶贫政策、方针,主动参与组织安排的扶贫宣讲,扶贫工作会等,促使自身在思想上能够正确认知扶贫工作,准确把握扶贫相关政策,最终从内心深入认同扶贫,支持扶贫工作。

(二)情感上主动接受

现实的人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双重属性。情感对人的活动具有强烈的激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活力,是人的认识转化为行动的催化剂,是驱动和指导个人行动的重要因素。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贫困群众积极的情感支持。当前,在一些贫困地区部分贫困群众对贫穷不以为意,主观上不具备脱贫摘帽的心理准备,导致缺少主动脱贫的意愿;俗话说,“救穷不救懒”,没有脱贫热情,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也就是说只有当这些贫困群众对扶贫工作投入正向情感,树立坚强的斗志,他们才会支持党和政府当前的扶贫政策方针,也才会自觉主动参与扶贫项目之中。与此同时,由于贫困群众在生产资本、自身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在参与脱贫难免会偶尔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难题,而自身又缺乏应对的现成手段,这时就容易导致内心的动摇,干扰认识的转化和行动的坚持。这时就需要贫困群体发挥主体性功能,正确处理感性与理性的辩证关系,主动克服负向情感,自觉投入正向情感,用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主动战胜困难。

(三)行为上积极参与

认识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践才是最终目的。自力更生,积极参与扶贫项目,主动作为,是实现脱贫的必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最终还是要能养活自己。”[3]所以在扶贫攻坚中,必须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实践主体性,主动配合扶贫干部,自觉地参与当前扶贫工作项目,如扶贫产业、扶贫岗位等,积极生产劳动,通过劳动实践尽可能地创造物质财富,以此提高生活水平,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这是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的唯一手段。


三、脱贫攻坚中贫困群众主体性缺乏的深层根源


主体性充分发挥是做好脱贫攻坚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主体性意识缺乏,主体性发挥不充分的问题比较明显,参与热情不高,“等靠要”“站边看”“不想干”等思想依然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制约

当前贫困地区主要是偏远落后的地区,受其地域限制和发展水平限制,绝大多数贫困群众长期与外界接触较少,信息获得较为滞后,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小农思想,习惯于传统简单的劳作生产,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同时贫困群众中多数为老、弱、残群体,他们在思想上较为守旧,对于新的帮扶政策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不愿尝试新生事物,于是等靠要的思想、惰性思想变得越来越明显,由此制约了其主体性的积极发挥,也是阻碍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障碍。

(二)能力制约

当前脱贫攻坚中制约贫困群众参与积极性的因素既有认知受限,也有能力受限的因素,“不能”“不会”现象时有发生。换句话说,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低、劳动能力弱、技术水平差,素质“贫困”也阻碍着贫困群众脱贫是阻碍其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原因。加上教育落后是贫困地区一个重要现实问题,这又导致了这些贫困地区长期接受不到先进的教育和培训,也接收不到先进的生产发展理念,绝大多数贫困者只能在传统家庭作业中学会简单的耕种养殖技术,对现代化技术掌握不足,普遍缺乏一技之长,对于扶贫中新的产业,新的技术无从适应,导致内生动力不足,只能从事最基层简单的工作,工资较低,生活水平无法提高。

(三)方式制约

扶贫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扶贫成效的高低。当前,在一些地区一些基层干部习惯于传统的扶贫方式,往往简单地给钱给物,或者简单地走访调查慰问,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等靠要”思想,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堕落之风,极大地阻碍了贫困群众主体性发挥。同时在扶贫工作中一些地区存在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对象的特殊性和地区的差异性,让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做同样的产业,这样没有区别的对待,使得贫困群众得不到优势的照顾,进而积极性较低,主动性较弱。


四、脱贫攻坚中贫困群众主体性发挥的实践建构


人的主体性不是与生具有,也不是一成不变,即人并不都具有主体性。同样,具有主体性的人并不都能有效地发挥自身主体性。当前在一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主体性发挥不充分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因此,探讨贫困群众主体性发挥的对策,成为当前脱贫攻坚的当务之急。

(一)思想引导是基础

思想引导是关键,摆脱贫困首要的并非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所以必须实现扶贫先扶志,转变贫困群众的依赖思想和守旧意识,破除贫困心理,解决“精神贫困”问题,引导群众“愿脱贫”。贫困地区固有的旧的传统观念和长期的贫困状态导致部分贫困群众养成对贫困生活的适应和惯性,造成贫困状态和贫困心理的长期稳定。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要创新和丰富各种渠道,加强宣传引导,同时要深入一线,与贫困群众以拉家常的方式宣传国家扶贫方针政策,着力推动贫困群众转变思维方式,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谋发展、想发展的信心和信念,激发发展动力。同时,“要做好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组织工作,让他们的心情热起来、行动起来,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煞风’的观念”,进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内在动力。

(二)能力建设是根本

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能力是活动顺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因此在脱贫攻坚进程中能力建设是根本,“授之以渔”,夯实贫困主体的发展基础,支撑群众“能脱贫”。这就要求在能力的发展中要以激发、激励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为导向,依靠党校、人社局等单位,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订单化培训,多送一些知识和技能,让贫困群众成长为有本领、懂技术、肯实干的劳动者,同时引进先进人才,加大对贫困群众农业生产、务工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这是激发他们主体性发挥的关键性因素。

(三)方式改进是关键

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特别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还需要用心、用情、用力,根据对象特点研制扶贫方案。这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关注民生,发扬民主,保障贫困群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扬基层民主,保障拥有权力的同时改进扶贫方式,不能简单地发补贴、送物资,要通过产业扶贫、岗位扶贫等形式,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以此才能激发贫困群众的参与热情。此外,在政策方面也要大力给予支持和倾斜,要结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转变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大力支持个体经济发展,在外力充分帮助下,激发贫困群众的参与热情。

(四)氛围营造是重点

脱贫攻坚中,贫困群众的自力更生精神和昂扬向上的正向氛围,也时刻影响着贫困群众主体性的发挥。所以要营造“自信自强、实干脱贫”的良好氛围,一是要通过典型事迹大力弘扬和倡导自力更生光荣脱贫。当前,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已深入人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有针对性地宣传那些弘扬和彰显了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精神的脱贫户,引导贫困户从身边的榜样身上汲取自立精神和力量,更加积极主动、更多地依靠自己双手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同时选择本地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现身说法,通过身边典型来调动身边人的积极主动性。二是应在帮扶中始终注意不能助长不劳而获的思想,既不能给钱给物、发钱发物,也不能大包大揽,一切以贫困群众自己动手动脑为基础,决不能代替或取代贫困群众本身思维和实践。三是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针对贫困村整体表现突出的地区,可考虑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针对当前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积极的群众给予相应的“勤劳标兵”“致富先锋户”等类似的荣誉称号,同时实行“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实物”的模式,由帮扶人根据实际表现打分,根据分数高低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让贫困群众在获得实惠中提升主体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J].求是,2019(10):2.

[2]顾世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研究———从“贫困认知税”的视角[J].沈阳干部学刊,2018(1):48.

[3]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7.


周双双.主体性发挥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内在逻辑——基于贫困群众的研究[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19(01):24-2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群众

期刊名称:群众

期刊人气:105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共江苏省委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政法

国际刊号:0529-5459

国内刊号:32-1041/D

邮发代号:28-18

创刊时间:195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