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汾西大河煤矿的地质环境条件,划定评价范围,对矿区的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调查与评价,并依据相关规程对采矿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定性定量预测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恢复整治及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不可避免会对矿山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导致采空塌陷、地面裂缝、地下水位下降、煤矸石堆放等一系列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矿山地质环境复杂多变使得地质灾害特征多样化,不同种类的地质灾害由于形成机制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形态。本文以汾西大河煤业为例,查明矿山地质灾害现状特征的同时,定量预测了灾害体的发展变化,为矿山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1、矿区地质环境
1.1 自然地理条件
大河煤矿位于汾西县城南约15 km处,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0.1℃,年平均降水量521.0 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为汾西县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雨季持续强降雨常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
矿区属对竹河流域,对竹河在汾西县境内流长36km,为季节性河流。研究区地处吕梁山南段东麓,地形总体北东高西南低,地形切割较为强烈,黄土冲沟发育,属黄土丘陵区。
1.2 区域地质条件
研究区为黄土覆盖区,根据区域地层及煤矿钻孔揭露情况判定研究区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第四系。
从区域构造看,该区域构造体系属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汾渭断陷盆地的内侧。东西两侧受霍山断层和紫荆山断层及次一级罗云断层控制。
研究区总体构造表现为走向近南北、倾向向东的单斜,以此单斜构造为基础,衍生了一系列小褶曲构造,这些小褶曲倾斜度较小,倾角大多8°~14°。据调查,研究区内有为数不多的小正断层,同时该范围内未发现有陷落柱及岩浆岩侵入现象。
1.3 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内主要含水层有奥陶系、石炭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层、二叠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及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沿孔隙裂隙运移,在地形控制下,在地势低处溢出地表,或垂直下渗补给岩溶水,最终在灰岩裸露区以岩溶大泉的形式排泄。
1.4 工程地质条件
矿区上覆地层为新生界松散地层,黄土覆盖厚度可达50~80 m,地貌形态为黄土梁、峁及冲沟,黄土梁峁及边坡中上部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在长时间风化和强降雨条件下易形成崩塌与滑坡。
矿区内煤系以上地层主要为砂岩、泥岩、页岩和石灰岩,其中灰岩、砂岩厚度中等,质地偏硬,呈层状,赋存于沟谷边坡进而形成陡坡;页岩、泥岩为软弱岩类,强度偏低,可风化性强。
2、矿区地质灾害
2.1 评价范围
根据《山西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结合汾西大河煤矿矿区实际,确定本次评价范围为矿区及矿山开采对矿区外地表、地下水的最远影响范围,总面积约1.0385 km2。
2.2 岩土体影响现状
评价区现状条件下存在地下开采活动。目前,采空区上地表尚未出现明显移动变形,但矿采活动破坏了原来岩体的应力平衡,采空区上覆岩体需要通过本身的变形来重新分布应力直到达到新的应力平衡。采空区上形成“三带”:跨落带、导水裂隙带与弯曲带。伴随开采的持续进行,“三带”不停地向地表延伸。
2.3 泥石流影响现状
主井口附近沟谷长0.75 km,由北向南展布于评价区西北部,具有多条微型支沟。沟谷强烈切割,最大深度40 m。两侧山较陡,坡度可达45°,均为土质边坡。在沟谷上游,沿沟谷边坡堆积有长约160 m、高约9 m、厚约8 m、体积约1.15万m3矸石堆。这些堆积物形成泥石流物源,同时占领了沟谷空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沟谷排洪。
汾西县1974—2003年年平均降水量为521.0mm,对照我国泥石流易发区的降雨量条件表,符合诱发泥石流的降水条件。根据原国土资源部编制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泥(水)石流沟谷易发程度判定表,对沟谷进行泥石流易发程度综合评分,判定泥石流易发性较低。
目前,该沟谷无泥石流发生记录。矸石堆影响范围是该沟沟头部分,汇水面积小,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
3、采矿诱发地质灾害评价
3.1 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预测评价
3.1.1 地面裂缝、地面塌陷预测评价
评价区地貌属黄土丘陵低山区,沟谷深切,地形变化大。所采煤层底板标高介于730~530 m,埋深介于45~220 m之间,煤层厚度平均2.69 m。深厚比介于17~82之间,依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煤层开采判定为易变形-较易变形。
为进一步定量计算煤矿开采后地表变形情况,根据《规程》中的经验公式预测该矿煤层开采对地表的影响程度。
概算公式如下:
式中:
矿区开采煤层埋深介于45~220 m之间,采空区平均厚度2.69 m,将这些数据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出采空区影响范围内地表预测变形值如表1。同时,依据《规程》计算“三带”,预测结果表明,矿区会出现地面变形,沟谷边斜坡上将出现地面裂缝与地面塌陷,影响范围为矿界外5~85 m。
表1 矿区煤层采空后地表最大变形值表
3.1.2 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时间估算
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速度初始值为0,随时间推移先增大后逐渐减小为0。由于研究区缺乏岩移实测资料,因此地表移动的延续时间(T)采用《规程》的公式进行估算,公式如下:
式中:H0为工作面平均采深,m。
矿区内开采煤层埋深介于45~220 m之间。将数据代入上述计算公式可得到:煤层开采后引起的地表移动时间为113~550天,即0.31~1.53年。
依据公式计算的仅是主要变形阶段(初始期和活跃期)影响时间,其残余变形还会延长较长时间,采煤诱发的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具有长期灾害效应。
3.2 崩塌、滑坡预测评价
评价区现状条件下没有崩塌与滑坡的分布。但是采空区形成地面塌陷后,倾斜一侧会产生向下滑移,打破原有应力平衡,边坡两侧产生相反应力变形,凸形边坡水平拉伸变形,凹形地貌水平压缩变形,进而在沟谷边坡产生裂缝。随着开采程度的不断加大,采空区下沉会更明显,下沉系数的增大使得矿区沟谷边坡倾斜地表产生的附加采动滑移增大,更易于形成采动崩塌与采动滑坡。同时,根据前文预测,矿区煤层采空后会出现地面变形,沟谷边斜坡上将会出现地面裂缝与地面塌陷,强降雨沿已有地表裂缝下渗,持续破坏岩土体应力平衡,也会导致滑坡、崩塌地质灾害。
采煤产生的裂缝可根据变化形态分为静态裂缝和动态裂缝。地表永久性静态裂缝产生于岩土性质确定、无特殊断裂构造、单一矩形工作面开采条件下地表水平拉伸变形处;由于开采程度的不断加大,附加水平拉伸持续作用于矿区沟谷,位于山顶和梁峁边缘的动态裂缝不断加宽,密度和落差不断加大,当达到甚至超过临界条件(地表倾角40°且高差30 m)时,开采影响范围内极易发生采动滑坡。
3.3 泥石流预测评价
矿区工业广场所在沟谷汇水面积0.202 km2,主沟长0.75 km。矿区内主沟断面为“U”型,纵向坡降较小。支沟断面整体呈现“V”字型,纵坡陡峭,目前沟中松散堆积物堆积量较小。矿区开采后,随着地下采空区范围的不断扩大,地表沟谷边坡因地下应力场改变的累积效应使其稳定性逐渐变差,导致崩塌与滑坡增多。松散堆积物不断累积,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物源。随着开采活动的不断进行,该沟谷泥石流易发程度明显增强。
本次开采活动产生的煤矸石不出井口,堆放在采空区中,所以原固体废弃物的堆放量不会明显增加,增加的只是一些生活废弃物。但是由于开采活动有可能促使沟岸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崩滑物堆积于沟谷中会进一步堵塞沟谷,所以随着开采活动的加大,该沟谷泥石流易发程度增大。
对沟谷进行泥石流易发程度综合评分,判定泥石流易发性较低。但由于崩塌、滑坡数量急剧增多,泥石流物源充足,在特大降水导致矸石场排水廊道堵塞、矸石坝破坏的情况下,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
4、结论
在自然气候、人工活动等因素影响下,采矿易诱发多种地质灾害。
1)现状调查发现,评价范围内采空区上地表尚未出现明显移动变形;2)对研究区沟谷进行泥石流易发程度评价,判定现状泥石流易发性较低;3)依据《规程》中的经验公式计算采空区影响范围内地表预测变形值,预测采空区影响范围内地表会出现地裂缝和地面塌陷;4)根据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及开采特点,定性判定评价范围内易发生滑坡、崩塌;结合采煤对地质环境条件影响特征,定量分析研究区泥石流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泥石流易发程度低。
参考文献:
[1]周鹏,张晓彤.山西汾西大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R].中铁太原勘察设计咨询院有限公司,2007.
[2]杨智琴.某煤矿建筑场地地面形变成因分析[J].华北国土资源,2015(5):61-63.
[3]刘润斌.山西某矿矿井充水因素分析[J].科学之友,2012(5):33-34.
[4]李丽.采空沉降对长输管道应力变形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文章来源:张波涛.采矿诱发地质灾害评价——以汾西大河煤矿为例[J].华北自然资源,2024,(05):118-120+127.
分享:
在国内,山东黄金不断加 大探矿力度,对外则积极开展资源并购,以持续扩大企业的产能优势和资源规模优势。在外部环境日益严峻的背景下, 山东黄金于2023年1月19日宣布以127.6亿元的价格收购银 泰黄金。这一交易在 A 股资本市场金矿并购交易中金额最 高,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2025-05-14黄金是全球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卡林型金矿是全球分布较广泛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美国内华达州、犹他州以及我国的滇黔桂、川陕甘两个金三角内。卡林型金矿是一种难采选矿床,金主要以细微粒浸染状产于碳酸岩中,必须通过加压预氧化等方式使金暴露出来。
2025-05-07煤炭在国内能源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煤炭地质勘探是煤炭资源开发的前期基础工作,其目的是查明煤炭资源储量、质量、分布规律以及开采技术条件等,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5-05-07根据对矿山中岩土、矿石种类、分布以及矿山内部具体形状等多方面情况来进行勘察钻探,对地质构造、岩层赋存情况、矿体规模等进行综合分析,本文通过实例阐述利用岩土工程勘察及钻探技术对某矿区的水文、工程、环境地址请进行分析,不仅能够促进该矿区开采计划的顺利制定,而且还能够在矿山开采的后续工作中将矿石的开发利用率最大化,从根本上有利于推动矿山开采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2025-05-07地采矿山的井下通风管理一直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由于井下空间相对狭小,自然光照不足,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地质灾害,如坍塌、涌水等,都给通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此外,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供氧量的需求也在逐步上升,这使得矿井通风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5-07在当前采矿充填工艺中,充填材料和充填工艺的选择,给矿山企业实际操作造成了诸多困扰,采空区充填充实率和充填工作效率难题凸显,鉴于这种情况,结合矿山回采工艺和流程以及一般顶板垮落特性,对充填材料和支护工艺进行改良。
2025-05-07当前多数选矿厂的一段磨矿分级系统由球磨机、渣浆泵和水力旋流器组成。球磨机磨矿过程中产生的碎钢球除了可利用圆筒筛部分排除外,通常随矿浆进入泵池经泵进入水力旋流器分级。由于碎钢球粒度粗、硬度大,容易造成渣浆泵磨损和故障,加剧水力旋流器磨损。
2025-05-05对于含向斜工作面开采,大部分煤矿采用跳采方式,即上下2个切眼的刀把式布置,等工作面正常后再布置全长工作面。该方式避开了恶劣的向斜构造,有利于设备正常运转及煤炭安全开采,但也丢失了大量煤炭资源,同时刀把式工作面衔接时准备工序繁多、对接工艺复杂,对技术要求较高[1-3]。
2025-04-09倾斜煤层一般是指煤层倾角大于25°的煤层。倾斜煤层在我国分布广泛,特别是在我国西部部分矿区,其储量占比达到煤炭资源总量的60%以上,具有巨大的开采价值。近年来,随着中东部地区赋存条件较好的煤炭资源枯竭殆尽,为了保持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开采倾斜煤层。
2025-04-09在煤矿现场,瓦斯抽采管网复杂,积水的地点分散,大部分煤矿靠人工定时巡检放水,存在工作量大、放水不及时、放水器放不出水等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自动排出瓦斯抽采管路中的积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祝钊等[3]通过对瓦斯抽采管路智能放水系统研究,采用PLC、电磁阀、浮球液位计等设计了一种自动放水系统,能够有效排出瓦斯管路中的积水。
2025-04-09人气:4943
人气:3631
人气:2856
人气:2332
人气:198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华北自然资源
期刊人气:1375
主管单位: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主办单位: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宣传中心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2096-7519
国内刊号:14-1401/P
创刊时间:200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2.546
影响因子:0.659
影响因子:0.149
影响因子:1.209
影响因子:2.86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