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冬小麦栽培方式对其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0-10-17    21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农业领域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有巨大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加大了对农业领域的管理力度,为提升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针对各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全面分析,并出台相关政策,全,面落实到各地区农业发展领域中,为各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农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其中就包括不同栽培方式,最明确的就是对冬小麦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还需相关部门加大对农业管理力度,创新多样化的种植方式,满足各地区农业发展需求,从而扩大我国农业种植面积。

  • 关键词:
  • 产量
  • 冬小麦
  • 栽培方式
  • 水分利用效率
  • 耗水量
  • 加入收藏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农业领域的积极影响,加大对农产品的研发力度,所考虑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还需要各部门与人员的积极参与。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等存在着差异性,无论是对农作物栽培方式的选择,还是对农作物的管理等,都需要制定完善的实施技术。对冬小麦的种植,为提升农产品的产量,还需要吗对栽培方式的合理选择,可以人员进行实践探究,详细记录不同栽培方式冬小麦产量、质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等,以此为基础依据,使各地区对冬小麦栽培方式的合理选择。


1、案例分析


对栽培方式对冬小麦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本文选择的是河南洛阳市某地区冬小麦种植情况。研究单位是河南洛阳市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该地区的种植条件:属于平原地区,土壤质为粉砂壤土,田间持水率能达到2200(质量含水率),平均气温在12.5℃左右,年日照的时间约2595h,降水量约601mm,无霜期大约是180d,该地区主要种植农作物就是冬小麦。种植的冬小麦品种为当地最常用的,播量为120kg/hmz,在2016年的10月1日进行种植,2017年的5月30日收割,各类条件都相同,只有栽培方式不同。主要选择的常规栽培方式、垄作栽培方式、高低畦栽培方式三种,对不同试验处理编号与处理方法的明确[1]。针对TC编号的处理,选择的是常规栽培方式、CK灌溉,灌水定额为900m3.hm-2;针对RCH编号的处理,选择的是垄作栽培方式、高水灌溉,灌水定额为900m3.hm-2;针对RCH编号的处理,选择的是垄作栽培方式、中水灌溉,灌水定额为720m3.hm-2;针对RCL编号的处理,选择的是垄作栽培方式、低水灌溉,灌水定额为540m3.hm-2;针对HLC-H编号的处理,选择的是高低畦栽培方式、高水灌溉,灌水定额为900m3.hm-2;针对HLC-H编号的处理,选择的是高低畦栽培方式、中水灌溉,灌水定额为720m3.hm-2;针对HLC-H编号的处理,选择的是高低畦栽培方式、低水灌溉,灌水定额为5400m3.hm-2;


2、不同处理方式对冬小麦植株基部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影响数据分析


众所周知,冬小麦在各地区的农业发展领域中,对其的种植,重要的基础前提就是对种植地区的实际勘察,为确保冬小麦产量与质量,各地方农业部门与专业化的工作人员对冬小麦进行种植勘测,能够有具体的信息数据去证明冬小麦在各地区的处理方式,能够为各地区冬小麦的种植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对此,我们选取了某地区冬小麦不同处理方式对冬小麦植株基部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影响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具体如表1、表2所示。

结合表1与表2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使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处理方式,对对冬小麦植株基部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采用的是平作、差作、垄作三种方式,选择最传统化的平作处理方式,结合具体的信息数据分析能够知道第一节间与第二节间的冬小麦植株的长度会缩短,但是却能够提高冬小麦植株基部干物质的积累量,确保冬小麦的茎、秆强度,从而使冬小麦能够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

而对不同处理方式对冬小麦植株基部干物质积累量的分析,相对于三种处理方式,产量最高的是差作处理方式,第二是垄作处理方式,最后才是平作处理方式。而从增产量的角度分析,平作处理方式未对冬小麦的产值产生影响,提升冬小麦差值最大的是差作处理方式,其次是垄作处理方式。

因此,为使冬小麦的产量与植株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各地区的农业部门与人员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采取不同的栽培方式对其进行实际性的分析,有具体的信息数据去证明哪种栽培方式最适合对冬小麦的种植,才能不断提升冬小麦产量与质量,为各地区的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表1不同处理方式对冬小麦植株基部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数据

表2不同处理方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数据


3、栽培方式对冬小麦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第一,对农田耗水量情况的阐述,在播种前、生育期、收获期分别对土壤含水量的计算,要求土层总深度不能超过150cm,可对土壤进行层次计算,取样的位置要求是在垄顶中部、垄沟底中部[2]。

冬小麦从返青期到成熟期,主要是对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检测与分析,由于受到该地区降雨量、灌水量因素的影响,使冬小麦群体种植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第二,对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计算公式为:ETC-P+I+△WK-△R+△SW。其中,农田耗水量为ET、降水量为P、灌水量为I、土壤150cm深处界面上的垂向水分交换量为△WK、地表水平径流交换量为△R、作物生育期开始与结束时土壤含水量变化量为△SW,

不同栽培方式的选择,使冬小麦水分利用率出现了不同情况,选择RCH栽培方式,水分利用率提升了10.09%,选择RCM栽培方式,水分利用率提升了20.86%。但是土壤的储水率却降低[3]。

第三,对冬小麦产量的测定,分别在冬小麦成熟后、收割前实施,在各个区域中都选择1mz的样方,把所选择的区域样品全部装入网袋,在实验室内由专业人员对其的研究与分析,主要是对每株穗数的计算,然后再随机选取10株对穗粒数的平均值计算。把穗粒放在自然环境下晒干,再用小型脱粒机脱粒后对其产量的计算。

该地区所选择的栽培方式分别为TC、HLC-H、RCH,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选择HLC-H栽培方式,冬小麦的产量最高、群体发育好,主要是因为HLC-H栽培方式符合该地区冬小麦种植要求,为确保该地区冬小麦农产品的产量,还建议选择HLC-H栽培方式。


4、提升冬小麦产量与质量的注意事项


4.1灌溉管理

与其他农业植株的种植与管理相比较,冬小麦各阶段的生长都需要人员对其的维护与管理,前期的种植工作质量对后续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就包括灌溉处理,在灌溉前相关人员冬小麦生长情况的勘察,结合冬小麦生长情况、地质条件、自然气候等,制定各阶段的灌溉方案,建议采用轮灌灌水的方式,前一个轮的冬小麦灌溉完成后,再进行下一轮的灌溉。针对大面积的种植区域,建议能够对其进行分组灌溉,目的是确保所有的冬小麦都可以有充足的水分。如果采用的分组灌溉方式,那么对前一组的冬小麦灌溉完成后,要先关闭后进行下一组的灌溉。为避免在灌溉的过程中对植株根本造成影响,还需要对水压力运行的设计,能够确保灌溉工作顺利地实施。

4.2追肥处理

追肥要考虑到冬小麦实际生长情况与不同的生长阶段,主要针对的是晚苗、弱苗,可通过追肥处理能够增强植株的生命力。通常情况下,会选择返青肥与拔节肥。而对返青肥的应用,一般是在早期阶段施肥处理,而对生命力比较弱的植株进行拔节肥的施肥处理,都有利于促进植株的生长,避免影响冬小麦产量。

4.3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力度

针对冬小麦植株病虫害的防治处理,不单单是要确保所采用的防治方法科学、合理,而且还需引起地方农业部门、农户的重视,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冬小麦生长情况的观察,能够及时发现病虫害、解决病虫害,针对各类病虫害特点、危害全面地了解,并掌握相关解决措施,可对已经发病=的冬小麦植株采取相关措施的有效解决。而对未发病的冬小麦植株还需对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因受到其他患病植株的影响,而对病虫害进行传播,降低对农户的经济影响,为冬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种子种植前,农户需要对土壤的深耕处理,能够把深层土壤中的虫卵暴露在阳光下,选择自然条件对虫卵的杀死。而在播前前,可以把种植与农业药剂进行搅拌,确保搅拌均匀,使每粒种子上都裹上农业药剂,有效预防锈病、黑穗病等病害。在早春时期,积雪未完成融化阶段,把三哩酮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均地撒到地面上,使药剂能够随着雪水的融化渗入到土壤中,提前把土壤中的病虫害杀死,确保种子种植良好环境。对雪腐、雪霉病、根腐病等防治处理,一般情况下,最易发生在冬小麦幼苗阶段,而冬小麦的抽穗期、灌浆期,最易发生锈病、麦蚜病,结合不同的病虫害要采用不同的药剂喷洒处理。通过对冬小麦病虫害的防御治理,能够确保植株生长的稳定性,增强植株免疫力,从而确保冬小麦产量与质量,为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4冬小麦收割

针对冬小麦的收割,一方面,要考虑到收割范围的大小,如果是大范围的进行收割,建议采用机械收割方法,能够确保收割效率,并且在收割的过程中,就会对冬小麦的秸秆进行打包处理,整个收割过程简单、方便。不同的收割方式,对大小梅沙收割时间不同,在冬小麦的黄熟后期要采用机械收割方式,而在蜡熟末期要采用人工收割方式。另一方面,是对冬小麦秸秆的处理,为加大对环境的保护,严格控制秸秆焚烧,而是对秸秆的合理应用,可采用秸秆还田、加工等处理方式,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5、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升冬小麦产量与质量,不仅要加大对农作物的管理力度,而且还需要对栽培方式的合理选择,不同栽培方式对农产品产量、质量有巨大的影响。此外,还需考虑到各地区土质条件、环境条件等,确保栽培方式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明,高阳,司转运,武利峰,段爱旺.栽培方式对冬小麦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0,34(1):210-216.

[2]邵千顺,王斐,王克雄,杨琳.不同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3):102-105.

[3]石玉章,刘广才,高应平,蔺冬梅,靳海波,李雪瑛.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6(2):42-45.


刘立萍.栽培方式对冬小麦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研究[J].农家参谋,2020(23):42-4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小麦研究

期刊名称:小麦研究

期刊人气:564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农业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半年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