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目前全球遭受盐害的耕地超过8亿hm2,其中我国盐渍土面积达1亿hm2。随着粮食需求的不断加大,增强作物对盐渍土壤的耐受性进而提高其产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小麦(TriticumaestirumL.)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广泛发掘小麦耐盐基因、培育耐盐新品种是充分利用盐渍化土壤的有效途径。
83
0
小麦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省乃至中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利用抗病品种。由于条锈菌的高度变异性,不断产生新的毒性小种/菌系,从而克服主要生产品种及抗源材料的抗锈性,造成抗病小麦品种不断丧失抗病性而失去利用价值,引致小麦条锈病在生产上的发生和流行。
210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对麦苗健康影响较大的病害,染病的小麦植株,茎秆、麦穗部位均会发生腐烂,进而导致小麦减产。小麦赤霉病的高发季节为每年的夏季,因为夏季的降雨量较大,连续的阴雨天气会为小麦赤霉病病菌创造良好的滋生环境。小麦赤霉病病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5℃~30℃,湿度为70%左右。
69
克春120930为中强筋型高产春小麦品种,其母本克05176F1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小麦育种团队经过3次杂交选育而成,以克03-17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种,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属春性晚熟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春小麦区种植。
58
冬小麦属于越冬型耐寒性较强的作物,一般情况下在入冬后,气温逐渐降低,麦苗经过低温锻炼,细胞组织内糖分逐渐积累、细胞浓度增加,使其抗寒能力大大增强,即使深冬遇到低温仅会受到轻微冻害,不至于冻死。但未经过抗寒锻炼的麦苗,体内积累的糖分少、细胞浓度低,在气温骤降时就易产生冻害。
55
2014-2018年,济宁市围绕解决小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用种量偏大、化肥农药使用量偏多等问题,通过实施小麦绿色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重大项目,研究集成了"一选二改三减四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小麦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即选用优质高产广适品种;改白茬旋耕为秸秆双还田深耕、改"双窄"播种为"双宽"播种;减量化播种。
62
温麦168是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半冬性高产稳产矮秆大穗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矮秆抗倒、穗大粒多、籽大粒饱、品质优良等特点,笔者详细介绍了温麦168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播种和冬前、春季及抽穗成熟期管理技术。
217
新麦51是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济麦22为母本、周麦22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结构合理的特点。笔者介绍了新麦51的系谱及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46
华科01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南中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企联合,以偃展4110为母本、周麦16为父本杂交并回交,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各级试验中表现出高产、稳产、早熟,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中晚茬种植。202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笔者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以促进其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
167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的过程,一般将小麦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的天数叫做生育期,黄淮海北片小麦的生育期一般在235~250 d。根据不同时期的生育特点划分为三个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内的生育期划分根据各地习惯和生产需要划分不尽相同,但均是物候和小麦特征特性发生变化的体现。
82
小麦前期田间管理是指小麦的第一个分蘗高峰期,即小麦播种期到返青期,其主要阶段包括冬前和返青期。立冬后小麦就进入了冬前管理期,由于白昼日照时间短,而且气温越来越低,再加上冬天大雪覆盖,给小麦的正常生长提出了挑战,因此,小麦的冬季管理尤为重要,我们要抓好保全苗、促壮苗两项措施。
国审小麦品种冠麦2号是河南华冠种业有限公司自主培育的高产半冬性小麦新品种,通过近年大面积的种植推广,表现优异,是一个抗逆性强、生长稳健、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的品种。为更好地发挥冠麦2号高产潜力和增产作用,笔者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种植表现及高质高效配套生产技术。
359
小麦施肥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小麦植株的正常发育,关系到产量目标的实现。近些年来,小麦种植规模显著扩大,但一些民众在施肥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仅降低了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也对土壤结构、性质等造成了危害。针对这种情况,需向种植主体大力推广科学的施肥技术,在满足小麦植株营养需求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过量施用等问题,推动地区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84
麦套稻,即在小麦收割前1~3d或收割前15d把水稻种子撒到麦田里然后收割或水稻出苗后小麦成熟收割。麦套稻模式省略了翻耕、育秧、移栽等环节,秸秆全量还田,解决了禁烧大难题,保护了大气环境和农业生态系统,同时也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土地,更加缓解了劳动力紧张的难题。
79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以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其中又以穗腐危害最重。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主要从抗病育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几个方面进行。对舞阳县近期6次赤霉病流行的田间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表明,该地区目前种植的小麦品种抗病能力不强,生物防治等其他防治措施均未见成效。
70
影响因子:2.217
影响因子:0.223
影响因子:1.633
影响因子:0.24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66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