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晋陕蒙接壤区能源产业发展对生态保护的压力

  2021-08-21    11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和国土生态安全关键区。大规模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和重化工产业发展加剧了区域的生态脆弱性。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视角,该区域能源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应在顶层设计上强化空间管控,在区域合作上破除行政藩篱,推进产业结构向深度复杂加工转化,技术创新以绿色低碳循环为导向,能源结构向平衡高效清洁发展调整。

  • 关键词:
  • 晋陕蒙接壤区
  • 生态保护
  • 能源产业
  • 高质量发展
  • 加入收藏

一、研究意义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随后,中央成立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维系全国生态战略安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中国中长期生态环境格局的演变,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据着难以替代的突出地位。其中,位于黄河中上游的晋陕蒙接壤区,由于能矿资源富集、产业结构单一、生态本底脆弱,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集中表现在这一区域,使其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诉求极为迫切,因此研究这一区域能源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寻求产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晋陕蒙接壤区位于陕西北部、山西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接壤地带,涉及三省(自治区)、五市、十四县(旗、区、市),是关系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关键区域。这一区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富含8类48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分布有神府、东胜、准格尔及河东四大煤田,储煤面积3.3万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近2800亿吨,是我国“北煤南运”的核心源地、“西电东送”的重要起点,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储备基地和输出基地。

同时,它又是关系我国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区域西北部以风沙滩地为主,东南部以黄土丘陵沟壑为主,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多风,蒸发量大,植被稀疏,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本底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它位于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黄土高原核心区,是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和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这一区域的水土保持、水沙关系调控对于黄河流域整体生态质量提升、黄河中下游水安全保障意义重大。


二、晋陕蒙接壤区能源产业发展对生态保护的压力


(一)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加剧了生态脆弱性

晋陕蒙接壤区能源基础原材料部门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高达70%以上,且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主,处于能源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能矿资源的粗放开采和加工通过干扰和改变地质构造、破坏地表植被从而加重了地区生态脆弱性。点多面广的煤矿开发、化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地表的破坏、煤矿开采导致地面沉陷等,加剧了地表侵蚀,使土地沙漠化和土壤侵蚀现象加剧。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西北部沙漠化有加剧趋势,山西西北部土壤侵蚀现象加剧。虽然三省在“十二五”、“十三五”时期都加大了对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的资金和政策投入,但长期开采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不断加大的煤炭开采力度,都使这一区域的生态功能面临来自自然和人为的全面胁迫。

(二)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对水资源的压力

资源开采造成生态损害的原因在于其影响了地下水位的深度,地下水位深度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大量研究发现,采动隔水性变化是生态环境损害的根源。煤炭采掘过程形成地下空间,应力场变化产生的动力作用于煤层上下和周围的岩石中,岩石会产生形变、裂缝,进而破坏煤层和含水层之间岩石的隔水性,若维系生态系统的水渗漏到采空区间,地表生态系统就会出现问题。一是使一些地区地下水出现水量减少和污染现象,威胁当地群众饮用水安全;二是煤矿开采排水,打破了局部地区原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平衡状态,两者间供补给关系发生改变,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河道基流补给减少,进而造成部分支流径流量减少甚至断流。其次,能源化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用水,不仅对居民饮水造成威胁,还进一步挤占生态用水引发次生生态问题。如北洛河、汾河、无定河等流域由于大量引水,河道内生态用水被挤占,部分河段非汛期出现断流现象,并引发湿地萎缩,造成局部生态环境退化。

(三)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对水环境的压力

规模巨大的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导致水污染问题在该区域格外突出,特别是部分支流成为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受水源、地形条件影响,该区域能源化工产业园区有沿黄分布的特点,尤其是无定河、窟野河、包头黄河干流、汾河等河流周边布局有较大规模的电石、焦化、化工等产业。这些地区以30%左右的重要水功能区接纳了近100%的废污水和污染物量,COD、氨氮和重金属严重超标。

(四)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对大气环境的压力

晋陕蒙接壤区以能源基础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导致区域大气煤烟型污染严重。一方面,煤电、炼化、焦化、水泥等重化工产业大规模发展导致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激增。区域煤炭产量相当一部分被燃烧用于火力发电和炼焦,大规模的煤炭燃烧使汾河流域(包括运城、吕梁、忻州、临汾)成为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区,此外区域内小型煤电、小冶金、传统煤化工企业数量多,技术水平不高,环保设施落后,造成SO2和PM2.5浓度超标。另一方面,焦炭行业除排放SO2外,还排放较大规模的苯并芘,加之炼化行业排放的VOC也加剧了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恶化。另外,该地区多为大面积露天煤矿开采,地表剥离和弃土堆积伴之干旱、少雨、多风的气候,还易形成新的沙尘源;煤炭外送主要依赖公路运输,重型车排放监管薄弱,造成运输污染问题突出,加之施工、运输车辆在未铺装道路上行驶,又造成局地扬尘污染。


三、晋陕蒙接壤区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阻力


环境阻力是指自然资源极大丰富和没有污染条件下真实国民收入,与资源稀缺且有污染条件下真实国民收入之间的差额。这个概念是由诺德海斯在梅多斯等的著书中提出的。环境阻力可被分为资源稀缺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和污染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晋陕蒙接壤区能源重化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阻力既有来自水资源短缺的制约,也有大气污染、水污染、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的制约。

水资源严重短缺是晋陕蒙接壤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大阻力。区域可利用水资源以黄河过境水为主,自产水资源量有限,且时空分布不均,利用难度大,人均水资源量不足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的1/2。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已超出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限制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05年之后,以煤化工为产业发展方向,该区域布局了鄂尔多斯能源与重化工基地、陕西榆神煤化工园区、山西煤化工基地等大型产业集聚区,在已有焦炭、电石、合成氨等传统煤化工产品基础上,探索发展煤制甲醇、煤制油、天然气等项目。但煤化工所需的大量水资源恰恰是区域最为缺乏和敏感的资源,因此一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对于该地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都采取审慎态度。水资源的匮乏成为制约区域能源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体量庞大的能源产业发展缓慢,非常容易受到能源价格波动的冲击,加上区域经济结构单一,高度依赖能源产业,使得经济发展非常脆弱,缺乏韧劲。


四、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路径


(一)顶层设计:强化空间管控

目前,晋陕蒙三省都已出台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建立起了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区分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环境管控单元,实施分类管控。对优先保护单元,严格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对重点管控单元,着力解决生态环境质量不达标、生态环境风险高的问题。由于晋陕蒙接壤区生态本底脆弱,资源开发强度较大,在注重空间管控的同时,各省还要特别注重开放强度管控,对总体开发规模有所限制。一方面对资源开发进行长远规划,不能在资源价高时过度开采,在价低时粗放开采,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另一方面,重点将资源开发调控在生态环境可承受范围内,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后在开发方式上,实施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的方式,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重塑地形地貌,重建生态植被。

(二)区域合作:破除行政藩篱

晋陕蒙接壤区位于三省交界,产业结构趋同,竞争大于合作,区域内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的现象较为明显。三省尚未就这一区域产业发展形成有效的交流协作机制。能源产业的省际壁垒不利于区域内产业分工合作、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和生态保护整体推进,因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区域交流合作机制和统一的能源市场,破除行政地域藩篱,加强区域内能源政策、能源管理的协同发展,统一政策导向,开展以开放协调为导向的能源市场改革,减少行政力量运用,多运用市场机制推动能源资源跨省自由交易,同时注重能源产业在区域内的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强化能源产业整体协调发展。此外,对于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目前仅有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晋陕蒙接壤地区的派出机构———黄委晋陕蒙监督局—负责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以及黄河干支流的水行政、水资源及河道管理。三省应以资源富集区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加强部门协作,从区域全局出发,寻求系统性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共同推动该地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建设。

(三)产业结构:深度复杂加工

从能源产业分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来看,晋陕蒙接壤区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所占比重最大,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次之,总体处于能源产业的初级发展阶段,仅将煤炭作为初级工业品原料对外输出,能源深加工发展不足,能源产业链有待延伸,能源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在工业化进程中重工业发展遵循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的演进规律,即工业结构的重心逐渐由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转移,加工工业的重心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移,且伴随着技术投入越来越密集的趋势。因此,通过调水工程和水权交易增加可用水量,在不挤占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区域能源产业发展重点向能源产业链下游延伸,以初加工产业过剩产能退出“腾笼换鸟”,向下游深加工、复杂加工转移,以“飞地”模式破解技术和人才制约,大力发展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和精细化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四)技术创新:绿色低碳循环

重工业发展的演进规律揭示了产业发展由依赖资本转向依赖技术、人才的过程,传统能源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尤其依赖资源节约型技术创新,即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技术创新的导向和指引。在这一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应从产业产值规模转向自然资本的资源生产率(自然资本投入与产出产值之比),如单位水消耗、单位能源、单位污染排放的经济产出等,提高资源生产率的技术创新要从能源生产过程创新、能源产品创新逐步走向可再生能源替代和能源产业系统创新,以此来衡量产业发展的质量,推动能源产业绿色发展。提高资源生产率的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来实现。发展低碳经济意在使能源产业低碳化、脱碳化,既包括新技术革命下从传统分散的能源系统转向区块链技术的能源系统,也包括提高高能耗部门的能源使用效率、实施能源替代,摒弃以外大规模、低效率的能源利用方式。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原则,实现产品和服务“从摇篮到摇篮”的全过程资源节约和环境预防,它强调废物循环、产品循环和服务循环。现阶段应当进一步推动晋陕蒙接壤区的大型能源化工产业园形成闭环经济的产业生态系统,促进废物和能量循环利用,通过纵向闭合、横向耦合和系统整合,实现较高层次上的全部、完全的循环。

(五)能源结构:平衡高效清洁

就化石能源富集的晋陕蒙接壤区而言,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结构更是倚重煤炭,因此促进传统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推动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以火电、煤化工作为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重点对象,燃煤超低排放技术的推广和低成本优势使火力发电的主体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撼动,能源企业应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开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减少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火力发电效率,建设健康清洁的燃煤电厂。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该区域丰富的风力资源和太阳能,大力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构建现代化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分阶段实现可再生能源使用比重的逐步增加。


参考文献:

[1]金凤君,马丽,许蝶.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诊断与优化路径识别[J].资源科学学,2020,42(01):127-136.

[2]马丽,田华征,康蕾.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与空间管控路径[J].资源科学,2020,42(01):137-149.

[3]田洪志.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

[4]盛馥来,诸大建.绿色经济:联合国视野中的理论、方法与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15.


文章来源:张倩.晋陕蒙接壤区能源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25):24-2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能源工程

期刊名称:能源工程

期刊人气:107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能源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浙江省能源研究会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电力

国际刊号:1004-3950

国内刊号:33-1113/TK

邮发代号:无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